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大多数美国大学都要求被录取的学生必须在5月1日以前做出是否入学的答复,所以美国高中毕业生在度过明的发榜季后,就进入到了4月的择校阶段,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要对自己未来4年的生活做出选择。这时,美国各个大学频摇橄榄枝,用各种方式打动学生,希望被录取的学生能尽早签下“生死文书”。
Offer太多也苦恼
华裔学生一般都会申请10所以上的大学,多数人最后都会拿到几所甚至十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于是4月里在网上论坛中或是微信群里,时不时看到这样的帖子:“我儿子被哈佛、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录取了,该选哪个”、“我女儿想学金融,在耶鲁和普林斯顿之间哪个更好”,这样“甜蜜的烦恼”似乎很容易招致各种羡慕和嫉妒。不过对于大多数与哈佛、耶鲁这样的大藤无缘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多些选择是欣慰的事,也是实实在在纠结、烦恼的事。面对那些势均力敌、各有长短的大学,学生和家长常常左右为难,举棋不定。
“西北大学和杜克大学,选哪所好”、“孩子想学金融,现在被纽约大学、密歇根大学、莱斯大学录取,应该选哪所比较合适”、“孩子想学计算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卡耐基梅隆大学,哪所优势更明显,诸如这类问题,是这几天我听的最多的身边家长们的烦恼。
抢学生:美国大学上演“攻心计”
在发出录取通知书后,大学马上展开各种“攻心战”:在校学生与被录取的学生主动联络,邀请加入大学的社交网(如在Facebook上的群组),让学生提前感受大学的氛围;一些名校的校友会组织聚会,邀请当地被录取的学生和家长参加,增加亲密感和名校的荣誉感。
有些公立大学不惜砸重金与顶尖名校“抢”学生。有的为优秀学生设立荣誉项目(honor program)或荣誉学院(Honors College),不仅免所有的费用,甚至还提供生活费,荣誉学院里的学生们住在单独的宿舍里,有专门的教师指导,可谓是校园里的“特权阶层”,这样的优厚待遇很容易让一些拿不到私立名校助学金的学生动心。
2015年,来自田纳西州孟菲斯地区的黑人学生罗纳德·纳尔逊因为横扫常春藤名校而名声大噪,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最终拒绝了包括哈佛、耶鲁在内的所有名校,选择了南方的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Alabama),因为那里为他提供了一份丰厚的助学金,同时在那座拥有3万多名本科生的公立大学里,他可以和一些勤奋而优秀的学生们一起在学校的荣誉学院就读。
还有些知名的私立大学会在录取时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一个华裔女生被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录取,可是她没有得到助学金。她的父母咨询学校是不是可以申请一些助学金,结果学校很快回复,按照他们的家庭收入无法拿到助学金,但是学校可以提供4年总计86000美元的奖学金。美国文理学院排名第2的阿默斯特学院每年会从1600多名新生中甄选出5位学生,每个学生会得到25000美元的科研经费,这让这些本科学生有条件在美国各地甚至国外从事有质量的科学研究。而最引人注目,同时对择校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大学的“开放日”,因为这些“开放日”都集中在4月里,所以有些学生和家长在4月的每个星期都会乘坐飞机去一个大学“赶场”。“开放日”的内容实质大同小异,都是极力展示学校最有特色的一面,让学生和家长在最短的时间里对学校有所了解并产生好感,一些大学还会为“心仪”的学生提供往返机票,让人有盛情难却之感。
亲历杜克大学“开放日”
我曾在2年前参加过杜克大学的“开放日”。这所被称为“南方哈佛”的大学名声显赫,在排名榜上排在前10位。杜克大学对开放日极为重视,因为来到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手里都有前15名甚至是前10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以说多数学生是“三心二意”的。为了打动学生和家长,杜克大学在两天的开放日里安排了大量的活动。
第一天报到,家长和学生就被分开了。学生们签到后每人得到一个装着各种材料的小背包,之后便被统一带走。他们参加的活动有:参观校园,听取校园生活的介绍,旁听大学课程,参加与在校生的座谈会,在学生食堂吃晚饭,接着观看学生社团的演出。到了晚上,这些高中生被安排在负责接待他们的在校学生的宿舍里过夜,他们拿着自带的睡袋和枕头“打地铺”,度过兴奋的大学之夜。家长们也有专门的活动,有不同内容的讲座,都是家长们关心的内容:比如学费的财务资助、在校的医疗保险、校园的安全措施等等,还有更细的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座谈,如在校生的各种科研机会、如何为上医学院做准备等等。家长们也可以自由地参观校园,包括其中的体育馆、博物馆、教学楼等等。杜克的校园非常美,主校区里到处是哥特式建筑,我最欣赏的是百花争奇斗艳的杜克花园。
当天晚上,家长被邀请参加由在校生家长组织的晚餐。不仅餐桌上的食物是由“家长委员会”提供的,就连招待我们的也是家长。吃饭的时候,新生家长有机会和这些“老生”家长交流,增加对学校的了解。当然,接待我们的肯定都是杜克的“铁杆”家长,他们竭力鼓励大家把孩子送到杜克。
最打动人的是第二天下午的结束仪式。在宽敞的室内体育馆里,所有的学生和家长聚集一堂,气势轩昂的大学军乐团做开场演出,接着是学校负责人富有感染力的演讲。
对学生最具“杀伤力”的是一位应届毕业生和一位工作多年的校友的发言,他们的优秀和成功无疑为大学做了最好的活广告。仪式的高潮是让所有的学生到场地中间领取印着“DUKE”大字的T恤衫,学生们从看台的四面八方涌过去,很多人拿到后立刻套在身上。这样的开放日自然会让一些学生对大学由“三心二意”变成“一心一意”。
在这里我建议国内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在不知如何择校的时候,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不妨专程来美参加大学“开放日”活动,亲身感受,这样会对大学的软硬件、校园文化和周边环境等有更多直接的了解,心中的很多疑问也会得到解答,择校时会更有把握。
4月里,美国的高中毕业生和家长会对自己手中的“牌”反复掂量,在大学的排名、专业的选择、学费等因素之间权衡,再加上在大学开放日中得到的感性印象,通过比较,做出取舍。有的人在大学的开放日上就“表了决心”,而有的人则在4月最后一两天才做出自己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选择。
Offer太多也苦恼
华裔学生一般都会申请10所以上的大学,多数人最后都会拿到几所甚至十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于是4月里在网上论坛中或是微信群里,时不时看到这样的帖子:“我儿子被哈佛、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录取了,该选哪个”、“我女儿想学金融,在耶鲁和普林斯顿之间哪个更好”,这样“甜蜜的烦恼”似乎很容易招致各种羡慕和嫉妒。不过对于大多数与哈佛、耶鲁这样的大藤无缘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多些选择是欣慰的事,也是实实在在纠结、烦恼的事。面对那些势均力敌、各有长短的大学,学生和家长常常左右为难,举棋不定。
“西北大学和杜克大学,选哪所好”、“孩子想学金融,现在被纽约大学、密歇根大学、莱斯大学录取,应该选哪所比较合适”、“孩子想学计算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卡耐基梅隆大学,哪所优势更明显,诸如这类问题,是这几天我听的最多的身边家长们的烦恼。
抢学生:美国大学上演“攻心计”
在发出录取通知书后,大学马上展开各种“攻心战”:在校学生与被录取的学生主动联络,邀请加入大学的社交网(如在Facebook上的群组),让学生提前感受大学的氛围;一些名校的校友会组织聚会,邀请当地被录取的学生和家长参加,增加亲密感和名校的荣誉感。
有些公立大学不惜砸重金与顶尖名校“抢”学生。有的为优秀学生设立荣誉项目(honor program)或荣誉学院(Honors College),不仅免所有的费用,甚至还提供生活费,荣誉学院里的学生们住在单独的宿舍里,有专门的教师指导,可谓是校园里的“特权阶层”,这样的优厚待遇很容易让一些拿不到私立名校助学金的学生动心。
2015年,来自田纳西州孟菲斯地区的黑人学生罗纳德·纳尔逊因为横扫常春藤名校而名声大噪,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最终拒绝了包括哈佛、耶鲁在内的所有名校,选择了南方的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Alabama),因为那里为他提供了一份丰厚的助学金,同时在那座拥有3万多名本科生的公立大学里,他可以和一些勤奋而优秀的学生们一起在学校的荣誉学院就读。
还有些知名的私立大学会在录取时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一个华裔女生被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录取,可是她没有得到助学金。她的父母咨询学校是不是可以申请一些助学金,结果学校很快回复,按照他们的家庭收入无法拿到助学金,但是学校可以提供4年总计86000美元的奖学金。美国文理学院排名第2的阿默斯特学院每年会从1600多名新生中甄选出5位学生,每个学生会得到25000美元的科研经费,这让这些本科学生有条件在美国各地甚至国外从事有质量的科学研究。而最引人注目,同时对择校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大学的“开放日”,因为这些“开放日”都集中在4月里,所以有些学生和家长在4月的每个星期都会乘坐飞机去一个大学“赶场”。“开放日”的内容实质大同小异,都是极力展示学校最有特色的一面,让学生和家长在最短的时间里对学校有所了解并产生好感,一些大学还会为“心仪”的学生提供往返机票,让人有盛情难却之感。
亲历杜克大学“开放日”
我曾在2年前参加过杜克大学的“开放日”。这所被称为“南方哈佛”的大学名声显赫,在排名榜上排在前10位。杜克大学对开放日极为重视,因为来到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手里都有前15名甚至是前10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以说多数学生是“三心二意”的。为了打动学生和家长,杜克大学在两天的开放日里安排了大量的活动。
第一天报到,家长和学生就被分开了。学生们签到后每人得到一个装着各种材料的小背包,之后便被统一带走。他们参加的活动有:参观校园,听取校园生活的介绍,旁听大学课程,参加与在校生的座谈会,在学生食堂吃晚饭,接着观看学生社团的演出。到了晚上,这些高中生被安排在负责接待他们的在校学生的宿舍里过夜,他们拿着自带的睡袋和枕头“打地铺”,度过兴奋的大学之夜。家长们也有专门的活动,有不同内容的讲座,都是家长们关心的内容:比如学费的财务资助、在校的医疗保险、校园的安全措施等等,还有更细的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座谈,如在校生的各种科研机会、如何为上医学院做准备等等。家长们也可以自由地参观校园,包括其中的体育馆、博物馆、教学楼等等。杜克的校园非常美,主校区里到处是哥特式建筑,我最欣赏的是百花争奇斗艳的杜克花园。
当天晚上,家长被邀请参加由在校生家长组织的晚餐。不仅餐桌上的食物是由“家长委员会”提供的,就连招待我们的也是家长。吃饭的时候,新生家长有机会和这些“老生”家长交流,增加对学校的了解。当然,接待我们的肯定都是杜克的“铁杆”家长,他们竭力鼓励大家把孩子送到杜克。
最打动人的是第二天下午的结束仪式。在宽敞的室内体育馆里,所有的学生和家长聚集一堂,气势轩昂的大学军乐团做开场演出,接着是学校负责人富有感染力的演讲。
对学生最具“杀伤力”的是一位应届毕业生和一位工作多年的校友的发言,他们的优秀和成功无疑为大学做了最好的活广告。仪式的高潮是让所有的学生到场地中间领取印着“DUKE”大字的T恤衫,学生们从看台的四面八方涌过去,很多人拿到后立刻套在身上。这样的开放日自然会让一些学生对大学由“三心二意”变成“一心一意”。
在这里我建议国内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在不知如何择校的时候,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不妨专程来美参加大学“开放日”活动,亲身感受,这样会对大学的软硬件、校园文化和周边环境等有更多直接的了解,心中的很多疑问也会得到解答,择校时会更有把握。
4月里,美国的高中毕业生和家长会对自己手中的“牌”反复掂量,在大学的排名、专业的选择、学费等因素之间权衡,再加上在大学开放日中得到的感性印象,通过比较,做出取舍。有的人在大学的开放日上就“表了决心”,而有的人则在4月最后一两天才做出自己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