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在校园中闲逛,在一棵树的小标牌上,看到了两个在树叶摇曳中跳跃的字。
“啊?这就是朴树!”我像久饥后看到食物的鸟儿,一下扑在那棵树上。在校园最幽静的地方,它像一位高贵的妇人,端庄优雅地挺立着。
第一次见到朴树,是在济南植物园中。炎热的夏天,它高大的树冠撑起一片阴凉。在啾啾的鸟鸣中沉默,在熙攘的人群中静寂。站在树下,仰望它纯然的面颊,不羁的灵魂如秋晨中轻漫的烟雾,诱惑着我。
其实,我爱朴树,并非仅仅因为它是一种高洁的植物,而是因为,他也叫朴树。很少见到他,仅有一次,在小小的屏幕上看到他浅浅地低吟“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就深深地被他吸引。桀骜不驯的眼神,折射出的是干净透澈的灵魂。在各种颁奖晚会、报纸杂志上都难以见到他的身影。因为我知道,他如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乐琴书只用来消忧,而非炒作。
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很容易使人想到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那样高深的境界里,在悠远的梦乡里,我又一次见到了朴树。只作属于自己的音乐,唱属于自己的心声,收获属于自己的心灵慰藉。
听他的《生如夏花》,总有一种脱离世俗,与其歌声融为一体的感觉。繁华迟早都要褪尽,绚烂终将敛于平淡。“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霎那火焰”,与《菜根谭》中的“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朴树,在这其中扮演的不是火焰,不是风,不是雁,而是迎接火焰的天空,是拥抱风的竹子,是仰望雁的寒潭。纵使没有华丽的惊世之举,却有最沉稳最淡定的坚持。当一切浮华都消耗殆尽,留下的才是最昂贵的神圣。
现在,我仍然很少看到朴树,特别是在各类引人注目的现场版文艺演出中。在幽静的夜里,耳边回荡起他深邃绵长的曲调时,自己也会回到人迹罕至的桃花源,做望峰息心的鸢飞戾天者。
坐在教室中,望向窗外,便可以看到那棵直直挺立的朴树。寂寥的秋天里,它翩翩飞舞的落叶是那么静美,随即躺在地上,变成凄美的沉淀。
仙人掌开出了花朵,沙漠就有了颜色。朴树,以他淡然清新的歌喉,给浮躁的世界带来超然的静默。虽然是一朵鲜艳的花,也心甘情愿开在沙漠,装扮着被人忽视的辽阔。而这棵在土地上更在我心底根深蒂固的“朴树”,便成为我的依恋。它没有奇形怪状的枝叶,甚至没有开过花,但我一直把它放在心底最祥和的地方。它是如此普通,把一切看得那样淡然。来自大地,又回归大地。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啊。不用浓墨重彩,不用粉妆玉砌,不会争奇斗艳,不会追名逐利,却依然活得洒脱,活得清新,活得自然。
从它面前经过,宣示圣洁的信仰与梦想,默念着泰戈尔的诗:
一生充盈着激烈,又充盈着纯然
总有回忆贯穿于世间
我相信自己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姿态如烟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
玄之又玄
[点评]
“朴树”,既是一种树,又是作者心目中的一位偶像。作为树的“朴树”在文中是引子,人物才是重点。在学生盲目追星的背景下,作者的认识自是不同一般。让人深感惊讶的是她那灵动的语言、丰富的词汇,自成风格,令人有满目繁花之感。
“啊?这就是朴树!”我像久饥后看到食物的鸟儿,一下扑在那棵树上。在校园最幽静的地方,它像一位高贵的妇人,端庄优雅地挺立着。
第一次见到朴树,是在济南植物园中。炎热的夏天,它高大的树冠撑起一片阴凉。在啾啾的鸟鸣中沉默,在熙攘的人群中静寂。站在树下,仰望它纯然的面颊,不羁的灵魂如秋晨中轻漫的烟雾,诱惑着我。
其实,我爱朴树,并非仅仅因为它是一种高洁的植物,而是因为,他也叫朴树。很少见到他,仅有一次,在小小的屏幕上看到他浅浅地低吟“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就深深地被他吸引。桀骜不驯的眼神,折射出的是干净透澈的灵魂。在各种颁奖晚会、报纸杂志上都难以见到他的身影。因为我知道,他如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乐琴书只用来消忧,而非炒作。
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很容易使人想到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那样高深的境界里,在悠远的梦乡里,我又一次见到了朴树。只作属于自己的音乐,唱属于自己的心声,收获属于自己的心灵慰藉。
听他的《生如夏花》,总有一种脱离世俗,与其歌声融为一体的感觉。繁华迟早都要褪尽,绚烂终将敛于平淡。“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霎那火焰”,与《菜根谭》中的“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朴树,在这其中扮演的不是火焰,不是风,不是雁,而是迎接火焰的天空,是拥抱风的竹子,是仰望雁的寒潭。纵使没有华丽的惊世之举,却有最沉稳最淡定的坚持。当一切浮华都消耗殆尽,留下的才是最昂贵的神圣。
现在,我仍然很少看到朴树,特别是在各类引人注目的现场版文艺演出中。在幽静的夜里,耳边回荡起他深邃绵长的曲调时,自己也会回到人迹罕至的桃花源,做望峰息心的鸢飞戾天者。
坐在教室中,望向窗外,便可以看到那棵直直挺立的朴树。寂寥的秋天里,它翩翩飞舞的落叶是那么静美,随即躺在地上,变成凄美的沉淀。
仙人掌开出了花朵,沙漠就有了颜色。朴树,以他淡然清新的歌喉,给浮躁的世界带来超然的静默。虽然是一朵鲜艳的花,也心甘情愿开在沙漠,装扮着被人忽视的辽阔。而这棵在土地上更在我心底根深蒂固的“朴树”,便成为我的依恋。它没有奇形怪状的枝叶,甚至没有开过花,但我一直把它放在心底最祥和的地方。它是如此普通,把一切看得那样淡然。来自大地,又回归大地。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啊。不用浓墨重彩,不用粉妆玉砌,不会争奇斗艳,不会追名逐利,却依然活得洒脱,活得清新,活得自然。
从它面前经过,宣示圣洁的信仰与梦想,默念着泰戈尔的诗:
一生充盈着激烈,又充盈着纯然
总有回忆贯穿于世间
我相信自己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姿态如烟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
玄之又玄
[点评]
“朴树”,既是一种树,又是作者心目中的一位偶像。作为树的“朴树”在文中是引子,人物才是重点。在学生盲目追星的背景下,作者的认识自是不同一般。让人深感惊讶的是她那灵动的语言、丰富的词汇,自成风格,令人有满目繁花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