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自然就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创新。因此,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从课堂教学改革人手,探索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它的获得不是靠传授或是手把手的教。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加以培养得到的。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例: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能说出—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教师,当教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学生创新的潜在意识顿时得到萌发。
  
  二、设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体验发现与创造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但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硬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例:教学“球的表面积”时笔者先介绍我国古代的割圆术,让学生了解“化曲为直,取极限”的思想,进而让同学们自己构思分割方法,经过广泛讨论大家弄清了球的表面积的推导方法。
  
  三、抓特征,培养学生求异观念
  
  世上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都有其两面性,为此,教师要抓住特征,启发学生求异。即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尝试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大胆冲破思维定势,从事物或问题的反面想起。如在《立体几何》中研究有关平行、垂直关系时,让学生和初中的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从而在延拓中获得对这两大关系的正确认识,最终获取成功。
  
  四、抓联系。促想象,培养其发散思维
  
  想象、联想可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事半功倍、笔者曾让学生讨论“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中方获胜的概率”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分析比赛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我们寻找完成事件的方法数时存在的困难,有学生提出可以从小数据人手,笔者肯定他的想法,并引导大家开始从双方均出一名选手、两名选手、三名选手……寻找规律。经过分析大家发现其数值分别为2、6、20……再度陷入困境,我适时询问这些数据跟我们所学的内容有何联系。学生立即活跃起来。发现组合数公式与之有联系进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发扬民主辩解,营造良好思维空间
  
  在进行数学习题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题目的特征,巧妙提问、置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激烈争论,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巩固、升华,或做出新的知识组合,开发学生的潜力。在争论中,教师当好讨论会的主席,鼓励学生说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做好指导、订正工作。如在《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节的教学中关于对“等可能性事件”的理解,笔者让学生在口袋里装入一个红球和九个白球。然后从中摸出一个球。出现红球的概率是0.5还是0.1展开讨论,在争辩中让学生掌握等可能性的实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求和兴趣。使他们自觉地、自主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中的崭新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将《课标》中的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责任编辑:徐飞英)
其他文献
模型转化就是通过联想,把物理问题中的已知的物理模型转化为已熟悉的理想模型。联想就是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从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从某一现象想到另一现象。从某一模型想到另一模型,从某一规律想到另一规律,从某一方法想到另一方法。由此在审题时抓住物理习题中的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化为熟悉理想模型,然后运用理想模型的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现结合平时教学实践,从以下几种模型转化,谈谈活化解决物
本文从语感的认知、母语与二语语感的差异的角度出发,观察语感的维度现行语言政策和策略,分析了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制定恰当的语言政策并选择可行的语言学习策略应该遵循语
诃梨跋摩所作之《成实论》由鸠摩罗什翻译至中国后,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一度形成以研习此论为主的成实师。此论最独特的思想之一即为针对修行的不同次第与方法。提
2018年6月29-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暨海棠山佛教专题论坛”在北京内蒙古大厦举行。来自蒙古、印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神速。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创新能力强弱是人才素质优劣的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试用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为了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近年来的高考命题逐步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
摘要:随着全国各中学多媒体教室配备日益增多,生物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越来越频繁,旧式录像机逐渐被淘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笔者多年使用录像教学,颇有些心得,本文谈谈运用录像媒体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录像;体会    录像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见过程呈现出来,它生动形象,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和兴趣,帮助理解和记忆。我在近几年的使用录像视频过程中,由传统
本文结合我国几个省份的土地分类使用数据论述了土地流转制度,当前土地流转的形式,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非粮化”趋势,土地流转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加大农
马祖禅法,既有传统,也有创新,其特点是求佛生活化、平淡化,以心为本,强调心佛一体化.马祖在教化弟子时,根据不同机缘因材施教,用"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三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