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的理念在美术课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_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美术课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主观限定、预设过程、单纯模仿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其实用性,但无形中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这一问题,笔者深有感悟。
  
  一、即景描绘,指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
  
  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用审美眼光观察生活。而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它需要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因此,中学美术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1. 恰当的“导”
  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导”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的同时,还可以创设一些错误的范例,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能力。比如,我在上“绘画构图知识课”时,即兴勾勒出表现不同季节的几幅作品,其中穿插了一些错误的与季节不协调的配景。图1:在飞翔的燕子、刚吐翠的柳条这幅画上又添了一个吹蒲公英的小姑娘;图2:冰雪融化、小树小草发芽、花儿含苞待放的季节,怎么又盛开着一丛黄灿灿的菊花…… 通过启发性教学,使学生对构图中的问题——作品的比例对不对,结构准不准,色调是否统一和谐等,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分析作品,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2. 适当的“作”
  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没有观察就没有明确的观念,就没有好的绘画。人物写生课就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提高绘画水平的最有效的课业类型。在写生画《我的同学》课堂上,我请一名学生站在前面,首先启发学生以头长为单位来测量全身的高度。经过观察,学生答:有五个头长,还有的说有六个半头长。于是我请了两位同学进行实地测量,学生们马上来了兴致,注意力非常集中,也都仔细地观察着。测量结束后我问大家,这个同学的全身高度到底是几个头长?学生能很快准确地回答出来是六个头长。接着我告诉学生,人体从外形上有三个部分组成:头部,身躯(包括颈部至腰部、双臂和手),腿和脚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们动手测量、观察、比较来鉴别大小、长短、高低。我边示范边引导,强调作画时一定要从整体入手,先定出全身的长度,然后再画出头部的长度、颈至衣襟的长度和大腿到脚的长度,并依次画出以上各个部分的基本形状。在写生时我巡视指导,对错误之处随时指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对照实物找出毛病,自己修正,反复观察,比较分析,认真仔细地画。学生不但懂得了怎样画构图,怎样确定比例和形状,而且能亲眼看到老师绘画的全过程,然后再亲自动手画,使学生的眼、耳、脑、手各个器官密切配合,进而达到启迪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观察与智力发展的辩证关系在美术课教学中是不应忽视的。
  3. 选材的“活”
  根据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我尽量采取直观教学的方法,选择有趣的、美观的写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如在指导树叶写生一课时,我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去后采集各种树叶或花叶,进行观察和写生。上课时学生的课桌上摆满了各种叶子,这些叶子的形状美观、色彩鲜艳,同学们画起自己亲手采集来的叶子都非常高兴,绘画兴趣也特别浓。课堂上每人都能认真观察桌上摆放的叶子,并很快地描绘出各种叶子的形状。在下课前我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在教室的前面,让学生在众多叶子中挑选出最美的叶子。直观教学使学生从实物的观察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文化嫁接,指导学生学会用心思考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被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1. 多渠道接受文化熏陶
  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如观摩大师作品,参观展览,读书,郊游,听音乐等,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把课堂向外延伸,比如我们学习米勒的《拾穗者》时,我就用美丽的法国乡村故土风光片配上电视散文在课堂上播映,在醇厚的乡土文化气息中,学生的情趣品味提升了,对其绘画水平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 跨学科整合文化底蕴
  一首诗、一首歌都能入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课堂上引导学生就诗、书、画的内在联系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切磋。我把语文课本中柳宗元的《江雪》一文引入国画教学当中,通过讲解绘画者个人处境、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在情与景的结合中体悟艺术创造的意境,真切地感受到绘画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冲动,是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画中的神韵体现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感悟,所谓的神来之笔绝非速成,而是基于现实生活中长期的淬炼、积累。所以艺术创作者除了天赋之外,更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踏踏实实地读书、做人、做事,不断地汲取文化营养,只有自己的心灵丰富、完善了,其作品才会有灵魂,才能与人产生共鸣。
  
  三、鼓励创新,指导学生学会用心体验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而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新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1. 善于启发诱导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应摒弃传统的以掌握绘画技能、培养模仿能力为主的教育思想,真正树立起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才能的美术教育观念。为此,我们必须改革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要在课堂教学中,突破传统的单一命题,设置一些富有创意的、能够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命题。我在上欣赏课的时候,由课本的图片延伸到了课外,讲到了《深山藏古寺》《踏春归来马蹄香》等几个古代小故事,让学生用心体会到中国画中的独特韵味,感受到其中的深层意蕴。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听得津津有味,对古代的这种命题创作画特感兴趣,迫不及待地要我也出几个题目让他们画。这种兴趣的激发,既可启发学生从多种角度、多方位去想象构思,也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采用独特新颖的构图形式去处理,并不局限于课本的法则,随心所欲,自由创造,看似荒诞不经,但其结果却是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所画自然非常丰富生动、趣味无穷。
  2. 激发创新思维
  美术课一开始,老师就要带领学生走进课题情境之中,使学生主动、自觉、愉快地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在上欣赏评述课时,把学生的作品拿出来赏评,会激起同学们更高的热情。在评述王晨同学的《荷叶露珠图》这幅作品时,学生的见解可谓是见仁见智。一个同学说,作品表现的是我们的班集体,荷叶上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圆,就是我们全体同学。有的说荷叶是我们的大脑,那些圆就是我们的一些想法,色彩鲜艳的圆,代表美好的理想,几个小黑圆,代表着有一些自卑心理。还有的说,从这幅画上,能看到一顿丰盛的晚餐,荷叶是个大餐桌,大圆小圆代表一盘盘一碟碟美味佳肴。其他同学也都争先恐后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像一场欢快的元旦晚会;有的说像运动会上的跳高比赛;有的说这大大小小的圆就好像一个个的机会,只等你去把握,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个梦想,小圆代表可以马上实现的梦想,而大圆代表将来不断努力后才可以实现的梦想;还有的说,黑色的圆代表诱惑,只有克服诱惑,才能走向光明……另外我尽可能地给每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上《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一课时,我在黑板上开辟了一个小画面,经巡视,让画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将自己的作业贴到作业展专栏中,然后请他们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主要构思怎样。这种互动的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而且还可通过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奖励等,激发学生上好美术课的积极性。
  孩子们的内心有太多的宝藏,他们似一株株茁壮成长的小树,期待着我们去扶持、修剪、培育,我深深感到责任的重大。
  只有把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多角度,多渠道的综合训练,落实“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才能使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进一步升华。
  (作者单位: 山东省威海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朱蒙)
其他文献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在阅读中升华.这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感悟至深的体验,也是广大语文教师不争的共识.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著名教育
随着经济形态转型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高职学生人才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国际商贸类人才为例,根据职业核心能力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语感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推动.现在不少小学教学中对于语感培养这项教学没有引起足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作文能否写好决定着语文成绩的好坏.可是有些孩子一提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无从下手.作文如何去写,如何写出有个性化的作文,是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内容,有利于学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非常关键,需要在长时间的阅读实践当中积累,才可以不断发展形成.新课改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课改的逐渐推广,社会与学校对高中生阅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样让学生更好的展开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所以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无疑是不容轻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则属于其中非常核心的教学环节.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领域,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
多年来,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早已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其间出现了不少颇有创意的尝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改革者。然而,每一种新的方法常常只是针对一定的受教育者设计的,具体操作时也往往因为接受者的种种差异而不能广泛推行。不少学生依然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许多教师也还在不停地探索、创新。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高中语文教学常处于一种迷惘之中呢?  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源还是在于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评估制度。无论怎样讲,
在小学语文中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文教学在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占有着极大的比重.笔者在本文将结合生活和阅读对小学生的写作素材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