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妻子都出身于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才在城市落了脚,双双在中学当老师。我们薪水不高,负担也重。有同事委婉地问我,生活压力这么大,怎么还整天乐呵呵的?我笑答:“这叫安贫乐道。”我所说的“道”,指的既是为师之道,也是为父之道。
我的儿子小麦今年上初一,是个阳光男孩,性格中没有一丝自卑的影子,学习成绩也不错。看着儿子健康成长,我认为我可以自称富翁——精神上的富翁。从小到大,小麦没有嫌家里穷过,尽管他确切地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有人说,现在是拼爹的时代,富爹比穷爹有优势,富孩子比穷孩子有前途。我不同意,我认为穷孩子的自卑不过是父母心态的反映,如果父母做人挺拔,穷孩子的生活环境反而比富孩子有利。
父母穷,不必掩饰
小麦从小在中学校园长大,环境比较单纯,他3岁以前没有贫富观念,只知道疯玩。该上幼儿园了,小麦妈有一天下班带回一个精致的纸盒,打开,里面是一双阿迪达斯童鞋。我吃了一惊,这鞋起码得300元一双,这么贵她居然舍得!
小麦妈笑道:“别紧张,是高仿的,才60元钱。”所谓“高仿”,其实就是冒牌货。我很不高兴,感觉自尊心受到了打击。我认为,人穷不能志短,弄虚作假冒充富贵等于自我否定。小麦妈见我脸色难看,劝道:“儿子上了幼儿园,小朋友家庭背景复杂,我不想让他在吃穿上矮别人一截,否则他的自信心会遭受打击的。”
我问:“要是小朋友们认出那是冒牌货,儿子情何以堪?再说,我们自己先泄了底气,拿什么教育孩子?”小麦妈愣了一会儿,点点头,悄悄把鞋收起来,塞到了床下。
我和小麦妈在大学里学的都是教育专业,知道维护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也深知环境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有重大影响,但小麦妈差点忘了,孩子的观察力是非常敏锐的,父母遮遮掩掩,不仅遮不了穷,反而会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心虚,觉得穷是丢脸的事,这才真正会打击孩子的自信,所以,我从来不在小麦面前掩饰自己的穷。带他去超市,见到价高的玩具,我会实言相告:“我们买不起。”有一天临睡前,他问我:“爸爸,咱家算穷的还是算富的?”我回答:“算穷的。”他观察我的表情,可能没有找到痛苦、难过、羞愧的迹象,于是像我一样露出了笑容,说:“好吧,我们算穷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我的同事小陶也是一位穷爹,他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拼命为女儿瑶瑶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给自己酿了一杯又一杯的苦酒,而瑶瑶身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为了让瑶瑶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小陶把大部分积蓄花在女儿身上,不仅咬牙把瑶瑶送进一所收费昂贵的双语幼儿园,还给瑶瑶报了钢琴班、舞蹈班等。付出总会有回报,上了半个学期的幼儿园,瑶瑶说话间总爱夹杂几个英语单词,还能磕磕绊绊地弹出一首简单的乐曲。
瑶瑶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经常回家说小朋友的家庭情况:谁家有两个保姆,谁家有两辆汽车,哪个小朋友跟父母出国旅游了……小陶心里很不是滋味,只能很勉强地笑笑,把话题岔开。有一天,瑶瑶从钢琴班回到家就哭个不停,说小朋友都不理她了,因为她家穷,没有汽车,爸爸只能骑电动车接送。瑶瑶说,如果家里不买汽车,她就再也不去练琴了。小陶一个人在办公室抽了半天闷烟,痛苦地决定:买车!他东拼西凑了10万元,买了一辆最省油的两厢轿车。“平时不开,只是送孩子时才开。”他苦笑着对我说。
我问小陶:“如果瑶瑶以后嫌你的车不好怎么办?欲壑难填啊,你就是变成李嘉诚也有为难的时候。”小陶无言以对。
咱家穷,但不缺爱
我和小麦妈一致认为:“咱穷,但咱绝不能让孩子缺失亲情。”这是我们实施家庭教育的最高原则。我经常告诉小麦,爸妈永远爱他,永远支持他,无论他个子长得高不高、英俊不英俊、学习成绩好不好。所以,小麦总是那么快乐,总是那么勇敢,总是那么自信,因为他有父母爱他,他是情感的富翁,安全感极强,而亲情和安全感是自信的源泉。
人们通常认为,家境富裕,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做支撑,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或许更加完备,但现实并非如此。
小麦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傍晚回家告诉我,他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了,聚会安排在一家韩国烤肉店,每人198元的自助餐,去了10名同学,全由过生日的同学埋单。我惊道:“出手这么阔绰,你们一定很开心吧?”小麦唉声叹气,说:“一点也不快乐,过生日的同学一直在哭,我们一直在劝,没吃几块肉。”原来,过生日的同学是富家少爷,父母是生意人,不缺钱,但缺时间,很少陪孩子,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孩子一抱怨,父母就给钱,零花钱都是一千两千地给。小麦告诉我,那个同学说他其实没有父母,只有一台父母牌的提款机,还说花2000元吃顿饭不算什么,以后只要同学们愿意陪他,他情愿花更多的钱。小麦深有感触地说:“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有钱的穷人,太可怜了!”
这件事告诉我一个道理:缺钱,用情可以弥补;缺情,用钱不能弥补。优越的家庭条件并不意味着父母给孩子的爱就充足。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家长更会错误地认为,满足孩子的经济需求就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这样的爱有点漫不经心。其实,多花点时间陪孩子,也许比多给孩子钱更能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我的儿子小麦今年上初一,是个阳光男孩,性格中没有一丝自卑的影子,学习成绩也不错。看着儿子健康成长,我认为我可以自称富翁——精神上的富翁。从小到大,小麦没有嫌家里穷过,尽管他确切地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有人说,现在是拼爹的时代,富爹比穷爹有优势,富孩子比穷孩子有前途。我不同意,我认为穷孩子的自卑不过是父母心态的反映,如果父母做人挺拔,穷孩子的生活环境反而比富孩子有利。
父母穷,不必掩饰
小麦从小在中学校园长大,环境比较单纯,他3岁以前没有贫富观念,只知道疯玩。该上幼儿园了,小麦妈有一天下班带回一个精致的纸盒,打开,里面是一双阿迪达斯童鞋。我吃了一惊,这鞋起码得300元一双,这么贵她居然舍得!
小麦妈笑道:“别紧张,是高仿的,才60元钱。”所谓“高仿”,其实就是冒牌货。我很不高兴,感觉自尊心受到了打击。我认为,人穷不能志短,弄虚作假冒充富贵等于自我否定。小麦妈见我脸色难看,劝道:“儿子上了幼儿园,小朋友家庭背景复杂,我不想让他在吃穿上矮别人一截,否则他的自信心会遭受打击的。”
我问:“要是小朋友们认出那是冒牌货,儿子情何以堪?再说,我们自己先泄了底气,拿什么教育孩子?”小麦妈愣了一会儿,点点头,悄悄把鞋收起来,塞到了床下。
我和小麦妈在大学里学的都是教育专业,知道维护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也深知环境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有重大影响,但小麦妈差点忘了,孩子的观察力是非常敏锐的,父母遮遮掩掩,不仅遮不了穷,反而会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心虚,觉得穷是丢脸的事,这才真正会打击孩子的自信,所以,我从来不在小麦面前掩饰自己的穷。带他去超市,见到价高的玩具,我会实言相告:“我们买不起。”有一天临睡前,他问我:“爸爸,咱家算穷的还是算富的?”我回答:“算穷的。”他观察我的表情,可能没有找到痛苦、难过、羞愧的迹象,于是像我一样露出了笑容,说:“好吧,我们算穷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我的同事小陶也是一位穷爹,他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拼命为女儿瑶瑶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给自己酿了一杯又一杯的苦酒,而瑶瑶身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为了让瑶瑶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小陶把大部分积蓄花在女儿身上,不仅咬牙把瑶瑶送进一所收费昂贵的双语幼儿园,还给瑶瑶报了钢琴班、舞蹈班等。付出总会有回报,上了半个学期的幼儿园,瑶瑶说话间总爱夹杂几个英语单词,还能磕磕绊绊地弹出一首简单的乐曲。
瑶瑶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经常回家说小朋友的家庭情况:谁家有两个保姆,谁家有两辆汽车,哪个小朋友跟父母出国旅游了……小陶心里很不是滋味,只能很勉强地笑笑,把话题岔开。有一天,瑶瑶从钢琴班回到家就哭个不停,说小朋友都不理她了,因为她家穷,没有汽车,爸爸只能骑电动车接送。瑶瑶说,如果家里不买汽车,她就再也不去练琴了。小陶一个人在办公室抽了半天闷烟,痛苦地决定:买车!他东拼西凑了10万元,买了一辆最省油的两厢轿车。“平时不开,只是送孩子时才开。”他苦笑着对我说。
我问小陶:“如果瑶瑶以后嫌你的车不好怎么办?欲壑难填啊,你就是变成李嘉诚也有为难的时候。”小陶无言以对。
咱家穷,但不缺爱
我和小麦妈一致认为:“咱穷,但咱绝不能让孩子缺失亲情。”这是我们实施家庭教育的最高原则。我经常告诉小麦,爸妈永远爱他,永远支持他,无论他个子长得高不高、英俊不英俊、学习成绩好不好。所以,小麦总是那么快乐,总是那么勇敢,总是那么自信,因为他有父母爱他,他是情感的富翁,安全感极强,而亲情和安全感是自信的源泉。
人们通常认为,家境富裕,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做支撑,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或许更加完备,但现实并非如此。
小麦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傍晚回家告诉我,他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了,聚会安排在一家韩国烤肉店,每人198元的自助餐,去了10名同学,全由过生日的同学埋单。我惊道:“出手这么阔绰,你们一定很开心吧?”小麦唉声叹气,说:“一点也不快乐,过生日的同学一直在哭,我们一直在劝,没吃几块肉。”原来,过生日的同学是富家少爷,父母是生意人,不缺钱,但缺时间,很少陪孩子,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孩子一抱怨,父母就给钱,零花钱都是一千两千地给。小麦告诉我,那个同学说他其实没有父母,只有一台父母牌的提款机,还说花2000元吃顿饭不算什么,以后只要同学们愿意陪他,他情愿花更多的钱。小麦深有感触地说:“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有钱的穷人,太可怜了!”
这件事告诉我一个道理:缺钱,用情可以弥补;缺情,用钱不能弥补。优越的家庭条件并不意味着父母给孩子的爱就充足。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家长更会错误地认为,满足孩子的经济需求就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这样的爱有点漫不经心。其实,多花点时间陪孩子,也许比多给孩子钱更能增进彼此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