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个案分析与家校互动策略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q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教育现状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成年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一些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未成年人中出现了很多沉溺网络、厌恶学习、心理自闭、性格孤僻、打架闹事,甚至抢劫、吸毒等问题,使得学校无所适从,学校教育显得十分苍白乏力、势单力薄,家庭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学校教育也未能与家庭教育完全融合。美国斯特娜夫人说:“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德育的根。
  一、个案
  个案1:小苏,一个“特殊”的孩子,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无奈。平日里,小苏是一个彬彬有礼、温顺、积极的帅气男孩。可是,每当他受到一丁点的委屈或者被责骂、又或者情绪低下时,就会在学校尽情地发泄。此时的他会变成一个让你感到很陌生的、脾气很倔强的人:目露凶光,双拳紧握,青筋尽显,样子比一头发怒的狮子还吓人。老师和家长找他谈心,他只会怒气冲冲、瞪眼,与你对峙半天,一言不发,让你尽唱独角戏,穷尽孙悟空的七十二般本事也无法与他进行心灵上的有效沟通。
  个案背景:小苏的父亲曾是小学教师,家中还有一个读高中的哥哥,因为违反计划生育,自小苏出生以后,父亲就下海经商了,收入还不错,母亲就全职在家照料家庭和孩子。按理说,这小苏应该是生活在一个安全的、幸福的家庭小港湾,性格乐观才对呀。但通过多次的家访发现:小苏读书前还是天真烂漫的,人见人爱,待人热情有礼,自从读了小学以后,父亲因为忙于做生意和应酬,很少和孩子沟通,但是自己觉得感情上亏欠了孩子,就总是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母亲则非常的溺爱孩子,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但是对他的学习却非常重视,成绩考得好时,是父母的光彩,到处炫耀;考砸时,紧盯着作业,有错必究,还不时地在孩子耳旁唠叨个不停,甚至还会惩罚小苏。父亲在家时看见母亲教得如此费心,就想分担一下,可是耐心不足,稍有不顺心就大骂孩子,甚至还出手狠揍孩子。就这样,小苏的心灵严重扭曲了。
  二、个案分析
  如此的个案数不胜数!所有的个案都有一个惊人的、但被漠视的共同点——父母或监护人只是一味地在物质上对孩子进行丰厚的供给,却忽略了孩子精神和意志上的需要,使他们成为物质上的富足者,精神上的贫穷者。只重视物质满足的培养,或者只重视智力而缺乏情感的教育将会是可怕的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写给家长们这样一段话:“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跟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要更好地教育孩子,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家校互动教育势在必行。
  三、家校互动策略
  (一)家长学校开展活动要形式多样
  要传授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方法,在传授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时,要深入浅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把家长平时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在学理论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让家长感到这些家教理论不是空中楼阁,有很强的指导解决现实问题的作用。要改变过去主要是老师在上边讲,家长在下边听的形式,要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行互动,可以采取老师提出一个家庭教育理念,家长进行讨论,由家长提出在家庭教育过程遇到的问题,大家探索解决的办法,还可以让有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作经验交流,大家分享。
  (二)家长学校活动要有针对性
  要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综合素养和家庭背景的差异性,在家长学校办学的形式上有针对性地开班,例如:基础班、提高班、特长班 、特殊班、艺术班、羽毛球班、乒乓球班等形式多样的班,满足各种层次、各种家长的需求。
  (三)家长学校活动中要维护家长形象
  以前的家长学校活动大力表扬优秀学生,同时也当面批评“后进生”,教师没有注意维护后进生与家长的形象和尊严,使家长感到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不愿意来,甚至不敢来。所以家长学校活动既要注意表扬优生,对各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也要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避免点名批评,要采用说事不说人,委婉地提出建议的策略,引起家长注意,或者采取会后再找有关家长个别交谈,给家长和孩子足够的尊重。
  (四)充分发掘家长资源,为学校德育注入活力
  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经历和际遇,这样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财富,具有鲜活性、生动性、实用性等诸多特点。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将可以为学校德育注入强大活力。我们让家长做老师给孩子讲课,发放调查表,让家长自愿报名、自愿选题,敲定人选后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邀请讲课的家长和部分听课的家长参加我们活动,之后,家长分别去到自己孩子的班里进行讲课,效果非常好。家长也从中获得一次亲子的机会,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父母,使他们更敬佩和尊重自己父母。学校还颁发证书给家长,这张特殊的证书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见证,它的价值千金难买。
  通过采取以上的家校互动策略,充分发挥了家长学校的关键作用,实施有效的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普遍提高了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之前一个个典型的“后进生”在家校互动的策略下不断地转变。结合时代特点,针对教育现状,创新教育方法,开拓一条新时期的新型家长学校的路子。走进儿童内心世界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生动的、真实的、鲜活的、科学的、有效的。联合家长这股强大的力量,走进孩子的世界,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存在着“表演”这一特殊的中介环节,脱离了这个环节,音乐的创作与欣赏就难以联结。音乐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有“表演”这个环节,即以表演作为创作于欣赏中介的艺术。  一、创造与表演  创造与表演是分不开的,它们从合二为一到一分为二。在早期人类音乐生活中,音乐表演并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它最初是同音乐创作合二为一的。在记录音乐的符号——乐谱,并未出现或尚不完善的时代,音
期刊
序列性作文课例研修,经历多个作文主题的尝试,力争做到“运用描写,让文章优美生动;提炼立意,让文章深刻耐读;优化结构,让文章匀称适切”。研修的关注点从“打磨作文语言”到“挖掘作文深意”,再到本次研修的“优化作文框架”,从内容研究到形式研究,不断探索适切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从让学生能写作文到能写好作文。  一、选择习作,确定目标  本次课例中所选择的习作围绕校园生活,聚焦在班级活动中的“朗读比赛”,力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已成为了高中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思想政治活动课呈现出重预设、轻生成,多形式、欠系统等方面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活动的质量,需要重新树立模块教学的观念,教师在活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树立课程观,立足模块课程,尝试从整体上布局活动教学,进一步实现模块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模块化。  一、模块教学活动化的理论依据  要将思想政治活动课贯
期刊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思政老师来说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疫情防控中涌现的精彩案例和体现的大国担当成为鲜活的课堂素材,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力量;另一方面,线上学习具有学习时长短、学习效果检测难度大、学习状态难外显等特殊性,更加考验教师的线上辅导设计能力。部分教师未及时转变思路,延续相对传统的模式,导致教师讲得无味、学生学着无趣,收效甚微。  变则通,通则久,想要改变这
期刊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南昌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南大附中”)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切实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理念,构建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育人的“六向”德育长效机制。  筑牢课程育人主要阵地。课程是德育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南大附中在开齐国家必修德育课程之外,立足
期刊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2019年7月版的上海市小学音乐教材在保证课程量未变的情况下,加入了各种类型的中国作品,其中三首根据古诗词创编的歌曲引人瞩目。古诗词歌曲是中国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是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也是诗词音乐创编 “新学堂乐歌”的一种形式。它属于声乐体裁的范畴,有助于在音乐教学中厚植我国民族文化与艺术之根基。“吟诗”“诵文”“唱词”是古人对诗
期刊
陈鹤琴曾说过:“要关注儿童的成长,就必须关注儿童的游戏,而要关注儿童的游戏,必须重视儿童使用的玩具”。为了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了改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锻炼孩子们的能力,我们提出了符合我们幼儿园特色的“农村幼儿园开展棋类游戏的研究”这一课题。  一、课题的界定  棋是思维性的游戏,是以棋盘、棋子为工具,以棋规为依据的智力活动。棋类游戏被界定为以若干颗棋子和一个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和生命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健康,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着心理健康。因此,学校体育课绝不能只着眼于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还应把心理健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学生身心同步发展,完善学生人格。  引领学生“胜己”“胜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体育的竞技性,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提升自尊、自信,克服自卑、自馁,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品
期刊
每一年的毕业典礼都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课”,也是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北关小学(以下简称“北关小学”)的一项重要课程——离校课程的一部分。如何让毕业生带着对母校的感恩,带着对同窗的美好情谊,昂扬地走出校园,踏上成长的新征程,自信地迎接新挑战?北关小学设计离校课程,希望学生从中得到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启迪。  离别要有仪式感  致敬国旗、颁发证书、齐唱校歌、集体签名……离校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
期刊
当杨梦云报出1997年的出生年份时,记者仍不免有些惊讶。虽为“同龄人”,但站在“90”的前端看更接近“00”的“后浪”,仿佛已隔了一个年代。  本以为这会是一场聆听年轻人“吐槽”的随性访谈,但杨梦云一开口就奠定了“严肃”的基调:“我讲的可能比较偏正经一点儿,因为我是教思想政治的,就是这个风格。”一个多小时下来,杨梦云条分缕析、旁征博引、金句频出,展示了一个思政老师扎实的理论素养和深邃的哲思洞见,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