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意想不到的提问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石拱桥》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篇目。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很明显,课文第九段有现成的答案:“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学生很快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
  学生齐声回答后,我总结道:“没错,正因为有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国的石拱桥才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也正因为……”当我总结完毕,正要进入课文下一环节的学习时,一个平时很调皮的学生突然举手质疑:“老师,我国的石拱桥成就辉煌,原因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那么,外国的石拱桥成就不辉煌,是不是他们的人民就不勤劳和智慧呢?”小辉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很明显,他的这种推理让大家感觉有点“荒谬”。
  我没料到他居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作为老师,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我是不能回避的。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由这个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我说:“小辉能够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们,谁能帮老师回答他的问题呢?”
  科代表首先站起来了:“小辉不能这么推理,外国人也有外国人的辉煌来体现他们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就见证着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大家对科代表的回答甚是满意,我也频频点头,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接着提问:“既然各国的人民都是勤劳智慧的,为何我国的石拱桥独具辉煌呢?”
  有的学生很快从课文上找到了答案:“因为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
  “不丹就在喜马拉雅山的山坡上,石料可谓丰富,但是那里为什么没有著称于世的石拱桥呢?”我进一步提问。
  一下子,课堂安静下来了,大家都在静静地思考着。
  我提醒学生:“把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它们有相同的因素又有不同的特点,为何会形成这些不同的特点呢?就要求我们寻找两者之间的不同因素。比如中国和不丹,相同的因素是都有丰富的石料,但中国有著称于世的石拱桥,不丹却没有。中国与不丹在哪些方面的不同以致形成了这样不同的特点呢?”
  “不丹在喜马拉雅山山坡上,中国不是。”有学生回答道。
  “我们中国到处都有河流,而不丹在喜马拉雅山山坡上,河流应该比较少,不需要那么多桥。”另一个学生补充道。
  “的确,不丹虽然石料丰富,但不管那里的人民有多么勤劳,多么智慧,却永远没有著称于世的石拱桥建造业绩。原因就在于那里很少河流,人们生活中过河的需要并不迫切。由此可见,生存生活的需要造就了劳动,造就了智慧的人们。”我肯定了刚才学生的回答,进一步作了总结。
  “老师,既然是生存生活造就了智慧的人们,那么,作者把中国石拱桥辉煌的建筑成就归因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呢?”
  学生们顿时议论纷纷:“是啊,不能这么说。”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位同学敢于质疑课文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有价值,那现在就请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作者所分析的原因是不是有局限性呢?如果不能这么说,应该怎么说呢?”我抓住学生们高涨的热情,请大家各抒己见。
  ……
  以上这个教学过程是我所没有预想到的,也许,最后答案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这一节课中的精彩表现。我应该感谢那个调皮的学生,是他那令人意想不到的提问,引发了此后课堂上一系列精彩的师生互动。
其他文献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办学质量的法宝。近年,湛江师范学院附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学校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人本管理、生本教学、师本教研三个层面创新教学教研工作体系,实现了教学理念、教学方
背景在中国糖尿病(DM)有着较高的患病率,患病总人数约1.1亿人,18岁以上人群DM前期的患病率高达50.1%,同时,高血糖又作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在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住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科教兴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新会区教育系统坚持以建设法制化、规范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教育为目标,强化依法治教,确保教育公平。  一、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合法权益。首先,严格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2005年,新会区实施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当年全区在编在册的中
科学发展观,主要是指遵循发展规律,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它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是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指路明灯,为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更高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崭新境界。    一、克服教育功利思想,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发展不是消耗式、粗放型的发展,而是注重科技含量的集约型的发展。这种理念在教育上主要体现为,要树立以发展为内涵的
这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班长突然急匆匆地跑进来报告说:“老师,咱们班的电风扇坏了!”  “坏了?怎么坏的?”我问道。  “第一节下课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扔了一本书上去,打到那扇页,结果把扇页打弯了。后来又有同学把它弄直了。但只要一打开开关,那风扇就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好像要掉下来一样,好恐怖!”  “哦,知道是谁扔的书吗?  “不清楚。下课时间,人太乱了。”  “好,先回去吧,交代同学们千万别开
话题: “民间”教材的开发与编写  导语: 由清一色的国家教材到当前国家、地方、校本教材的各成体系,体现了新课程突破传统、解放教师创造力的开放精神。在这种教材开发的自由风气之下,当前除国家主流教材之外,其他教材究竟达到了怎样的形态,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对此有必要进行疏理与审视。  从本期文章可以看出,教师对于非国家教材的理解异常灵活,一切可以“为我所用”“为生所用”的资源都可以纳入教材范畴,比如
如果说优秀生犹如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后进生就宛如未扎根大地,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幼苗。他们需要更多阳光的照耀,更多雨露的滋润。而使他们茁壮成长的雨露,便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无比强大的教育者。”教师只有真心真意地关爱学生,才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后进生,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爱,用满腔的爱抚慰他们脆弱而幼小的心灵。    一、因势利导    孔
当前学者对“乡土教材”的解释有数十种之多。笔者对此的定义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大纲及本地发展战略,对本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生物、经济政治发展等资源进行整合,从中选取一部分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爱人类、爱自然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公民素养养成的资源,以生活化、直观性、实践性等为特征所编纂、开发的教材。  笔者认为,只要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本地(包括地区、社区、学校)的资源都可成为我们挖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