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乡镇企业突围的样本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inet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升乡农民是拿着土地,带着资产,主动把自己融入了中关村。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北领地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红色心脏”。它遵循历久弥新、人文精神的欧洲高等学府Academy风格建筑,以赭红色的环保陶土砖立面打造的低密度花园式独栋建筑,让人不禁想到与之同名的以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著称的澳大利亚中北部——北领地。
  澳洲著名的北领地有着历史悠久的原著文化和温馨安宁的小镇,它以著名的“红土中心”及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巨石“艾尔斯岩石”而骄傲。正像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北领地的花园景观与赭红色建筑交相辉映的生态景观一样,满足了人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渴望。
  其实这种可持续的绿色生命系统的存在并没有偏離“科技”与“创新”的轨道,厚重的色彩似乎更带有一种科技感,这异样的风情与色彩,正让拥挤与紧张的“中关村”从高压中回归自然。
  与之相比,数年之前这里全然是另外一番模样:一块亟需环境整治的三角地和一群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是调整乡镇产业结构的决策催生了海淀东北大门旁一个科技园区的诞生。
  
  农民自办科技园
  与其他园区相比,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的身份非常特殊——它是北京市第一个由乡镇自主建设,所有权和收益权归全乡农民集体所有的科技园区。
  说起东升乡,也许老北京人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东升乡汇集拔丝厂、变压器铁芯厂、锅炉厂、印刷厂、毛纺厂等40多家老工业企业,在全国都赫赫有名。但是随着与城市的接轨,以及生产成本高涨和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乡镇企业最终走向了末路。
  如何盘活地区存量资源,强化内生发展动力,并改善区域环境成了东升乡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但决策者们发现这块土地是海淀区的东北大门,地处朝阳、昌平、海淀三区交界处,其南侧还汇集着众多著名学府和科研院所,用来发展科技产业可谓得天独厚。
  于是,海淀区东升乡通过对下辖的集体资产进行整合清理,并以股份形式量化给村民,在此基础上搭建新的集体资产收益平台——博展股份合作社,将集体资产用于投资建设东升科技园,用科技发展经济惠及农民。此时,东升乡农民不仅是科技园的股东,他们还可以在园区内从事一些基础性劳动来获得第二份收入,科技园的收益成为农民转居后的一个稳定生活来源。
  东升科技园的亮相开辟了用科技产业替代“瓦片”经济的新思路,闯出了一条乡镇自办科技园区的新路子。
  起初,东升乡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打算把分散在城区内的乡镇企业全部迁到东南部,在这块土地上建设工业小区。但彼时,海淀区传统乡镇企业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以中关村海淀园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正以燎原之势辐射整个北京。
  “乡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让我们逐渐感受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以前乡镇中的老工业企业已经跟不上地区发展和环境要求,乡镇经济品质也需要提升。因此我们在2008年决定对以前的乡镇工业小区进行重新定位,转变发展方式,通过科技园区发展提升地区产业品质,让集体经济获得更好的收益。”博展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北京东升博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升博展”)总经理王小东说。
  乡镇农民自办科技园区确实很新鲜,所以在最初的策划阶段不少人举反对票。“可是,这项目(工业小区)撂着也是死,横竖试一试!”王小东接受委任后,斩钉截铁地决定创办东升科技园。
  2009年初东升科技园正式动工。由于原来的工业小区面积有限,在新的科技园区的规划中,将其周围200亩空地也规划进来。说是空地,实际上这里是个大垃圾场。中关村东升科技园负责人赵钰说,最后清走的三座垃圾山,都有三层楼那么高。而被垃圾腐蚀过的土地,也为后来的园林景观建造带来了大麻烦——土质的低劣使许多植物无法存活,大笔的资金打了水漂。
  就是这片搭建一半的工业小区以及周围的垃圾海洋经过大笔资金打造成了今天杨柳依依、小桥流水的园林小品。2009年7月,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一期工程竣工,绿化率超过了50%。原工业小区内的20多栋厂房按照不同的高度分别改造成了三至五层不等高度的办公楼,并统一粉刷成赭红色。同年底,海淀区政府挂牌为“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享受全套的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的优惠政策。
  
  宁缺毋滥
  虽然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的管理者们在创办园区上花了很多心思,但是乡镇办科技园让许多人感觉“不专业”。乡镇不但没有做科技园的经验,也缺乏资源,而且其服务是否能够专业化、高端化也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为了办好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园区的各位头目绞尽脑汁从外围借力。为了了解科技政策,他们请教发改委、海淀园、投资促进局等政府部门;为了完善技术平台,他们借助海淀区孵化共同体共享了全区的公共技术平台;为了掌握专业知识,他们就与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简称“清华工研院”)合作共同服务企业;为了打造高端、专业的服务团队,他们还请来了博士、硕士等各方面专业人才来保证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的硬件配套服务与软件配套服务也逐一建成并投入使用。除了园区自身的硬件配套设施包括四星级凯莱酒店,近万平米大型会所,近3000平米零点、自助餐厅,伊布里克咖啡馆,以及篮球馆、羽毛球馆、网球馆、游泳场馆等运动场地外,园区还招徕其他商业业态以满足园区内企业需要。2009年11月,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孵化器与加速器也正式投入使用。至此,一个完整、专业并且高端的科技园区诞生。
  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服务逐渐让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在海淀北部闪起光芒来。但园区并没有轻易地开闸放水,而是始终把持着企业的入园门槛。
  王小东说:“我们希望能够引进代表行业一流水平的企业入驻,有噪音、有污染、前景不好的企业我们不选,宁缺毋滥。”赵钰也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入园企业的高端化,园区开放前期双向选择的时间比较长,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让园区受到很大的亏损,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个坚持仍旧是值得的。
  2011年,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吸引了来自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包括“颖泰嘉和”、“国科激光”、“泛华测控”在内的数十家家企业相继入驻;园区实现产值20多亿元,上缴税收达3亿多元,东升乡因此创收6700多万元。
  眼下,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已经入驻70余家企业,早已看不到空闲的办公场地,还有更多的企业在等待园区二期工程的建设。赵钰告诉记者,二期工程结束后,园区的建筑面积将从现在的16万平方米扩展到130万至160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中关村西区的建筑面积,园区全部建好后,将成为海淀区东北部新的标志性建筑。
  
  “孵化”与“加速”对接
  作为海淀创业孵化的共同体的成员单位,为吸引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初创期高科技企业入园,现有面积为6700平方米的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孵化器成了一块旗帜鲜亮的招牌。同时,园区还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加速发展,迅速产业化,实现高端高效产业聚集提供了“加速器”服务。“加速器”还能为“孵化器”中破壳的企业的进一步茁壮成长提供生长环境。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孵化器和加速器负责人刘亚洁说,许多企业经过“孵化器”的培育进入高速成长的扩张期后,发展呈现空间上搬家再搬家,人员上招聘再招聘,资本和服务需求井喷的特征。这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急需大量的资金支持其研究成果转化,还需要大规模物理空间支撑其快速扩张,更离不开具有创新型的科技园区管理方式。此时园区“加速器”的出现就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加速器”是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的突破口,是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优势高科技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和壮大的关键。
  2009年8月18日,从“孵化器”毕业的高成长型企业北京颖泰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驻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企业“加速器”,实现了“孵化器”到“加速器”的对接。
  刘亚洁告诉记者,现在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现有“加速器”面积约7.7万平方米,可以容纳数十家高科技企业。清华工研院作为入驻东升科技园加速器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医疗导航机器人及相关智能化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研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申请并获得了多项专利。为了促进清华工研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负责人多次邀请海淀区领导来园区参观,并了解此项科研项目,实现政府与企业的互动,获得了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并安排海淀医院引入“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建设“骨科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项目,引入该系统初步资金约2200万元,使清华工研院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截止到2011年,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入园企业拥有知识产权347项,申请专利182项,承接多项国家“863”与“973”计划项目,一家企业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农民的一大创举,它吸收和消化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使农民“离土不离乡”。他们通过盘活乡镇企业“烂尾楼”,因地制宜建设科技园区,成功实现了由乡镇企业向科技服务性企业的转型,又通过“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对接培育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这样的产业转型,既符合农民的利益,也切合着现代企业发展的方向,为乡镇企业突围转型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最大的特色是拥有全学段的教育体系,是北京市唯一一所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全贯通的民营学校。  从古代私塾,到当前的双语国际班,中国民营教育的发展之路堪称曲折。作为全国教育资源最为密集的北京市,其民营教育的发展也是起起落落。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同大浪淘沙,只有勇立潮头,迎难而上,才能成为最终的王者。  1992年,中国掀起一股民营资本投资教育的热潮。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
期刊
今日之中国,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国人更需要航空母舰这张“强国的身份证”。“百年航母”,中国才迈出第一步,当然重头戏还在后头。  航空母舰是大国的  象征和强国的身份证  近年来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航母”终于浮出水面:国内传媒报道说“中国第一艘航母今年内服役”。外电称“中国首艘航母或‘十一’正式服役”。  “航空母舰是大国的象征”,更是强国的标志。历史可鉴,有“日不落帝国”美梦的英国,在“地理
期刊
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成立  2012年8月16日,由多家中关村上市公司自主发起的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在北京成立。该协会旨在通过分析上市公司成长数据、总结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为其成员单位、投资人及资本市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服务。  协会建立的中关村示范区上市公司数据库将有助于中关村动态信息平台的建设,协会还将帮助其成员单位制定企业发展策略,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发展,协助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并购
期刊
如果创新文化向年轻一代流传,让他们认同、共享创新文化,那么创新就有了传续。  有学者称,“依靠人才与科技,中国经济有望在20年内继续高速增长,成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并肩的超级经济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站在“十二五”这一新的历史坐标下,海淀看到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积聚多年的科教资源更是平添了海淀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国的信心。如果创新文化向年轻一代流传,让他们认同、共享创新文化,那么创新就有了传
期刊
甄齐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不仅是为了实现艺术梦想,更主要是为了“别让相声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第一次与相声零距离接触是在今年3月。受著名相声演员李伟建之邀,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小剧场欣赏了一场青年相声演员们带来的原汁原味的艺术盛宴。  出乎意料的是,一场相声专场演出竟然吸引如此之多的观众,小剧场被挤得水泄不通。演出从19:30开始,本应在21:30结束,但演员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返场数次,演出延长
期刊
2012年广东财政7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把学生资助工作列为省政府民生十件大事中教育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每年把落实国家和省学生资助政策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2012年省财政安排7亿元,比2011年再增加1亿元,用于全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府还要求各地参照省里的做法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本地生源家庭
期刊
到明年,我创办的“长城所”就有20年了。我是研究自然科学和哲学出身,别人下海,尤其做咨询,靠的是经济学的功夫,我觉得我是靠物理学的直指本原和科学哲学的方法论。  下海以后,我经常提起的科学哲学家有波普尔、库恩和费耶阿本德。我用波普尔的思想更多地用于新经济,重点用于创业。我认为,创业就是一种试错。新经济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创业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我一直在讲创业、孵化和集群,它们构建了新经济的三定律
期刊
俞敏洪:“我要创办一个私立大学。以经济、法律、商学、哲学、宗教等专业为主的小型大学,同时结合文化书院。”“办一所非营利性的私立大学,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一流的大学教育,这是我今后最想做的事,是我今后的终身大事,我会努力把它做好。”  当在《参考消息》上看到“新东方在美遭投资者集体诉讼”的报道时,我联想起刚刚拜读完的《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2006年9月7日10点45分,美国纽约交易所
期刊
名副其实  沾点光  获第一名的选手  荣誉来之不易  妒
期刊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长期称雄世界。其中有种种因素,但指南针、造纸、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的出现和传播,无疑起到了相当的助推作用。  应该说,“四大发明”就是中国最伟大的科技成果。  近几个世纪,正当西方列强科技迅速发展的同时,囿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中国却停滞了科技发展的步伐,贫穷遭欺,落后挨打,也就不足为奇了。  改革开放30多年了,中国一跃跻身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首这30多年征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