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的基础,语文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呢?我认为需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改变思考的角度
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2.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道:“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打破思维定式,激励创新意识
据报载,外国大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却能时常提出一些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平时学生刻苦,成绩也不错,遇到问题时却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
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由冰雪融化想到的》,围绕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其过程如下:
从雪的自然形态美→雪的变化→展开联想。
联想一:洁白无瑕,晶莹可爱,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
联想二:白雪茫茫,冷酷无情,掩盖了世间的丑恶。太阳出来无法生存,象征丑恶。
联想三:冰雪消融,变成雾,升腾为彩虹,联想到人的变化,为社会作出贡献,或变成水,流入阴沟,想到人的堕落。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样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会独立学习,有创造才能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连自己学习都不会,就更不可能单独去创造。因此加强对学生方法的指导,便成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对语言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2)善摘取书中精彩之笔,为己所用。3)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4)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总之,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就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量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世纪英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改变思考的角度
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2.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道:“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打破思维定式,激励创新意识
据报载,外国大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却能时常提出一些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平时学生刻苦,成绩也不错,遇到问题时却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
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由冰雪融化想到的》,围绕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其过程如下:
从雪的自然形态美→雪的变化→展开联想。
联想一:洁白无瑕,晶莹可爱,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
联想二:白雪茫茫,冷酷无情,掩盖了世间的丑恶。太阳出来无法生存,象征丑恶。
联想三:冰雪消融,变成雾,升腾为彩虹,联想到人的变化,为社会作出贡献,或变成水,流入阴沟,想到人的堕落。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样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会独立学习,有创造才能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连自己学习都不会,就更不可能单独去创造。因此加强对学生方法的指导,便成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对语言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2)善摘取书中精彩之笔,为己所用。3)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4)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总之,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就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量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世纪英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