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韩愈提出了提倡古文、反对骈文、文道合一、文以载道;陈言之务去;不平则鸣说等古文理论,这些古文理论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但仍也有些片面。总的来说,韩愈的古文理论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文学发展及哲学发展的总趋势,对于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实践都有积极的影响。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字]古文理论 优点 缺点 地位
韩愈,字退之,孟州河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生活在中唐时期,怀着唐朝可以出现似贞观年间那样的繁荣的希望同时也希望自己可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从而提出了一些古文理论。《四库全书提要》中说:“考唐自贞观以后,文士皆治六朝之体,经开元天宝以后,诗格大变,而文格犹袭旧规。元结与独孤及始奋起湔除,箫颖士李华左右之。其后韩愈继起。唐之古文遂蔚然极盛。”①其中提倡古文、反对骈文、文道合一、文以载道;陈言之务去;不平则鸣说是其中的代表观点。
骈文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兴盛于南北朝。它重视对偶、用典、声律和修辞,重视美感,推动了散文艺术特质的发展和完善。但其固定的句型限制了诗人情感的表达,无法真正的抒发出作者内心的想法和感觉。一味地追求辞藻的华丽和用典的繁复,无法真正的表达出诗的内容。韩愈所提倡的古文虽名为“古文”,但不是先秦、两汉散文的照抄,而是吸收百家之长也包括骈文的一些语法句法,使文章通俗流畅易懂而且新颖奇妙。同时提出文章与与道相结合。韩愈所说的道是指“儒家”的仁义之道,即要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为道服务。
陈言之务去是韩愈的修辞主张。“唯陈言之务去”②是指反对沿袭和剽窃,不能因为避陈言而胡编乱造。主张向古人学习,学习较为突出的句法、词法等,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创新和特点,富有时代精神。例如活用典故,如《原道》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就是从《论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演变出来的。③
不平则鸣是韩愈古文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所谓的“不平”强调的是内心的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一种对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不平则鸣”说的另一个要点在于注重诗歌的抒情功能。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情怨怼”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特质。它对以后众多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并成为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想。
上述的古文理论较为全面的体现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展现了韩愈理论的系统化。但对于韩愈的理论我们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对其保持平和的态度去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韩愈的古文理论。
首先,韩愈的古文理论及其提倡的古文运动,是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打破了骈文在文学领域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也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并把散文的实用范围进一步推广。韩愈不仅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主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示范。他的散文表现出感情充沛、奔放恣肆的特点。更好地抒发了作家的情感,使人读起来感觉到强烈的情感。同时韩愈的文章叙事记人,精于刻画,善于比喻。如《送石处世序》中“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⑤。
其次,他的理论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学的长久发展。他提出借鉴其他文学或方面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吸收百家的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有利于文学的长远发展,可以使文学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永远地流传下去。同时他提倡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去代替那些已不适合存在的事物,才能保证事物不断发展。
再次,韩愈强调了诗歌的抒情功能。诗歌不仅仅是诗人表达对大自然的环境及景物的喜爱和赞美同时应该更多的表现诗人的感情,无论是高兴、欢乐还是痛苦、烦恼或是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亦或是功成名就、荣华富贵等等。情感的抒发可以使作品变得更有生命力,此外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更好地掌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以更透彻的解读诗歌。同时诗歌感情强烈还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述的观点表现了韩愈所提出的古文理论的优秀之处。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而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其古文理论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关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韩愈只看到古散文而没有注意到其他一些优秀的题材,显得有些片面。没有考虑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提倡反对骈文,其实骈文也具有一定的优点,也是有可以继承并发展的东西。另外就诗歌而言,韩愈对六朝的诗歌只字未提,只提到李白、杜甫几人。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片面的对待传统文化,会给文学创作带来怎样的危害及影响。
韩愈主张将文学或文章作为学道的工具,认为文章为政治服务。这一想法片面的认识了文章或文学作品的作用。文学是生活在作家心里的反映并通过写作表现出来。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不能说文学部反映政治,更不能说文学不能为政治服务。但是不能仅仅把文章及文学作品看作是为道服务的工具。文章及文学作品还可以抒发个人情感、咏怀古迹及景物等等。他们的作用更不仅仅限于此。
总体来说,韩愈的古文理论以及其领导古文运动都是成功的,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文学发展及哲学发展的总趋势,对于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实践都有积极的影响。同时韩愈的作品,充实了盛中唐文化,为后人留下了瑰丽的文化遗产。他的思想观点,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进步,成为文学思想史上一位杰出人物。
[注释]
①《韩愈诗文译释》第三页
②《韩愈诗文译释》答李翊书
③《韩愈诗文译释》原道
④《韩愈诗文译释》送石处世序
参考书目
《韩愈诗文译释》.邹进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韩愈研究论文集》.韩愈学术讨论会组织委员会编
《中国文学批评》.方孝岳.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 李建中、高文强.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
《韩愈评传》.刘国盈.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关键字]古文理论 优点 缺点 地位
韩愈,字退之,孟州河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生活在中唐时期,怀着唐朝可以出现似贞观年间那样的繁荣的希望同时也希望自己可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从而提出了一些古文理论。《四库全书提要》中说:“考唐自贞观以后,文士皆治六朝之体,经开元天宝以后,诗格大变,而文格犹袭旧规。元结与独孤及始奋起湔除,箫颖士李华左右之。其后韩愈继起。唐之古文遂蔚然极盛。”①其中提倡古文、反对骈文、文道合一、文以载道;陈言之务去;不平则鸣说是其中的代表观点。
骈文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兴盛于南北朝。它重视对偶、用典、声律和修辞,重视美感,推动了散文艺术特质的发展和完善。但其固定的句型限制了诗人情感的表达,无法真正的抒发出作者内心的想法和感觉。一味地追求辞藻的华丽和用典的繁复,无法真正的表达出诗的内容。韩愈所提倡的古文虽名为“古文”,但不是先秦、两汉散文的照抄,而是吸收百家之长也包括骈文的一些语法句法,使文章通俗流畅易懂而且新颖奇妙。同时提出文章与与道相结合。韩愈所说的道是指“儒家”的仁义之道,即要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为道服务。
陈言之务去是韩愈的修辞主张。“唯陈言之务去”②是指反对沿袭和剽窃,不能因为避陈言而胡编乱造。主张向古人学习,学习较为突出的句法、词法等,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创新和特点,富有时代精神。例如活用典故,如《原道》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就是从《论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演变出来的。③
不平则鸣是韩愈古文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所谓的“不平”强调的是内心的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一种对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不平则鸣”说的另一个要点在于注重诗歌的抒情功能。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情怨怼”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特质。它对以后众多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并成为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想。
上述的古文理论较为全面的体现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展现了韩愈理论的系统化。但对于韩愈的理论我们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对其保持平和的态度去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韩愈的古文理论。
首先,韩愈的古文理论及其提倡的古文运动,是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打破了骈文在文学领域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也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并把散文的实用范围进一步推广。韩愈不仅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主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示范。他的散文表现出感情充沛、奔放恣肆的特点。更好地抒发了作家的情感,使人读起来感觉到强烈的情感。同时韩愈的文章叙事记人,精于刻画,善于比喻。如《送石处世序》中“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⑤。
其次,他的理论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学的长久发展。他提出借鉴其他文学或方面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吸收百家的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有利于文学的长远发展,可以使文学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永远地流传下去。同时他提倡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去代替那些已不适合存在的事物,才能保证事物不断发展。
再次,韩愈强调了诗歌的抒情功能。诗歌不仅仅是诗人表达对大自然的环境及景物的喜爱和赞美同时应该更多的表现诗人的感情,无论是高兴、欢乐还是痛苦、烦恼或是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亦或是功成名就、荣华富贵等等。情感的抒发可以使作品变得更有生命力,此外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更好地掌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以更透彻的解读诗歌。同时诗歌感情强烈还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述的观点表现了韩愈所提出的古文理论的优秀之处。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而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其古文理论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关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韩愈只看到古散文而没有注意到其他一些优秀的题材,显得有些片面。没有考虑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提倡反对骈文,其实骈文也具有一定的优点,也是有可以继承并发展的东西。另外就诗歌而言,韩愈对六朝的诗歌只字未提,只提到李白、杜甫几人。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片面的对待传统文化,会给文学创作带来怎样的危害及影响。
韩愈主张将文学或文章作为学道的工具,认为文章为政治服务。这一想法片面的认识了文章或文学作品的作用。文学是生活在作家心里的反映并通过写作表现出来。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不能说文学部反映政治,更不能说文学不能为政治服务。但是不能仅仅把文章及文学作品看作是为道服务的工具。文章及文学作品还可以抒发个人情感、咏怀古迹及景物等等。他们的作用更不仅仅限于此。
总体来说,韩愈的古文理论以及其领导古文运动都是成功的,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文学发展及哲学发展的总趋势,对于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实践都有积极的影响。同时韩愈的作品,充实了盛中唐文化,为后人留下了瑰丽的文化遗产。他的思想观点,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进步,成为文学思想史上一位杰出人物。
[注释]
①《韩愈诗文译释》第三页
②《韩愈诗文译释》答李翊书
③《韩愈诗文译释》原道
④《韩愈诗文译释》送石处世序
参考书目
《韩愈诗文译释》.邹进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韩愈研究论文集》.韩愈学术讨论会组织委员会编
《中国文学批评》.方孝岳.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 李建中、高文强.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
《韩愈评传》.刘国盈.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