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对承接中学的数学课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数学的基本思维模式为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应用,建立这样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效果。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学生思维定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当今重要教学方法。思维导图在对学生潜力的开发中,起到了理清学生认识逻辑关系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29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新型的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纷纷涌现,有力的推动了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其中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课堂教学内容中各个知识点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以直观的形式进行展现。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导图的应用,以此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一、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优势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最早源自于英国,是由英国学者提出的一种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与感官的学习方式,能够对人类大脑的不同功能区进行同时调动。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要完成语言、逻辑、分析、代数思考等问题,而右脑主要负责直观、综合、几何、绘图等方面的思考认识与行为。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调动起一部分大脑,而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能够对左右脑都进行有效的调动,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够使学生更快的对学习技巧进行掌握。现如今,思维导图教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我国的教育课堂上,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而数学知识的积累则是学习数学的一项基础的环节,同时也是最乏味无趣的一项环节,让学生对数学公式进行重复、机械性的背诵,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在学生记忆数学公式时,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数学公式进行联系,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的记下公式,如教师在进行“认识钟表”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将认识钟表的基本方法教授给学生,随后利用思维导图令学生将自身对时间的认知进行反馈,促使学生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能力状况有所认知,进而使学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加深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当中的数学知识点大多以理论知识与数学计算相结合为主,例如:几何的学习与简易方程的学习一向是小学数学的难点,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倘若没有正确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质量与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一课中,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中利用思维导图系统化且简洁的罗列出“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定义、图形的特点、判定定义以及面积与周长的计算公式等知识点,随后,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当中,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平行四边形”,并且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即C=2(a+b)计算自己制作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随后,教师便可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识图方式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具体定义,即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称为平行四边形。当完成以上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
(二)利用思维导图实现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除了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同时与学习氛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于教学内容,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例如:在《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引导学生钟表的组成、时间的辨识等,随后组织班上的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一天当中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教师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导图当中把各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都标记出来,明确各个时间点是时钟当中的时针、秒针以及分针的具体位置。随后安排学生上台展示,讲述自己一天当中各个时间节点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是如何判断时间的。最后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上午十点的时候,时针与秒针以及分针在什么位置?”等,使学生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时针在钟表中走一圈是12小时,而分针转一圈是60十分钟等知识。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重点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不仅需要培养以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能够灵活地运用自身所学知識解决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简易方程》一课的教学活动当中,利用思维导图简易方程式的含义与运算法则等各个知识点一一的列举以及提炼出来,其中包括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a×a可以写作a·a(或2a),2a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而等式的性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方程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随后,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日常的实际问题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在问题解决中精准的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孙平.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8(36):49.
[2]钱学.浅析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22.
[3]韩晓晓.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8(29):51-52.
[4]左学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30-131.
[5]樊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48-49.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29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新型的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纷纷涌现,有力的推动了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其中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课堂教学内容中各个知识点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以直观的形式进行展现。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导图的应用,以此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一、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优势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最早源自于英国,是由英国学者提出的一种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与感官的学习方式,能够对人类大脑的不同功能区进行同时调动。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要完成语言、逻辑、分析、代数思考等问题,而右脑主要负责直观、综合、几何、绘图等方面的思考认识与行为。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调动起一部分大脑,而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能够对左右脑都进行有效的调动,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够使学生更快的对学习技巧进行掌握。现如今,思维导图教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我国的教育课堂上,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而数学知识的积累则是学习数学的一项基础的环节,同时也是最乏味无趣的一项环节,让学生对数学公式进行重复、机械性的背诵,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在学生记忆数学公式时,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数学公式进行联系,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的记下公式,如教师在进行“认识钟表”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将认识钟表的基本方法教授给学生,随后利用思维导图令学生将自身对时间的认知进行反馈,促使学生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能力状况有所认知,进而使学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加深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当中的数学知识点大多以理论知识与数学计算相结合为主,例如:几何的学习与简易方程的学习一向是小学数学的难点,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倘若没有正确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质量与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一课中,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中利用思维导图系统化且简洁的罗列出“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定义、图形的特点、判定定义以及面积与周长的计算公式等知识点,随后,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当中,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平行四边形”,并且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即C=2(a+b)计算自己制作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随后,教师便可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识图方式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具体定义,即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称为平行四边形。当完成以上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
(二)利用思维导图实现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除了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同时与学习氛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于教学内容,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例如:在《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引导学生钟表的组成、时间的辨识等,随后组织班上的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一天当中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教师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导图当中把各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都标记出来,明确各个时间点是时钟当中的时针、秒针以及分针的具体位置。随后安排学生上台展示,讲述自己一天当中各个时间节点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是如何判断时间的。最后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上午十点的时候,时针与秒针以及分针在什么位置?”等,使学生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时针在钟表中走一圈是12小时,而分针转一圈是60十分钟等知识。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重点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不仅需要培养以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能够灵活地运用自身所学知識解决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简易方程》一课的教学活动当中,利用思维导图简易方程式的含义与运算法则等各个知识点一一的列举以及提炼出来,其中包括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a×a可以写作a·a(或2a),2a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而等式的性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方程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随后,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日常的实际问题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在问题解决中精准的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孙平.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8(36):49.
[2]钱学.浅析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22.
[3]韩晓晓.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8(29):51-52.
[4]左学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30-131.
[5]樊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