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一段旅程”,的确如此,每个人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乃至最后的博士研究生阶段,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最长也只能有20多年,但在人的生命长河中,这20多年又何尝不过仅仅是一段旅程?每个人的这段旅程可能长短不一,但不管它的长短,也不管这其中是否充满坎坷与迷茫,最重要的是生在其中的教育者每走过一段旅程,能充满阳光,以阳光的心态带给学生阳光般的关怀。本书作者特林·芬瑟老师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具有这种阳光心态,也把这种心态作为自己的一种信念来追求。
特林·芬瑟博士是美国伊维华德福教师培训中心的导师,曾担任过二十多年的华德福教师,其后在美国各地学校中担任教学顾问。本书系华德福教育丛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主要讲述特林·芬瑟博士于1982至1990年间在华德福,把一个班级从一年级带到八年级的成长历程。此书给读者展现了一个个亲切、幽默并感人至深的故事,其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件。这些事件体现了孩子们在面临竞争、挫折、命运抉择时,师生如何共同成长的真实故事,再现了一段丰富多彩而又充满启迪的教育生活。正如本书前言所述:此书既是写给父母们的,也是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写,其主旨是引发人们重新认识自我和职业。加上作者“教师培训导师”的身份,使得此书充满了心理学色彩。比如,特林·芬瑟博士认为教师对孩子进行灌输式教学,久而久之教师就会被成功陶醉,变得易“自我为中心”。他说那是因为在控制机制和知识传授过程中可以强化个人作用的影响,容易使教育偏离目标。他还认为教师艺术化地去帮助学生,可以逐渐唤醒孩子们固有的潜能及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等等。读过此书后,给我感受深刻的是特林·芬瑟老师在与学生共处的八年中对教育信念的坚定、阳光的心态。
激发潜能
本书的第一章中,作者以“开始都是永恒”为题,开始了他的回忆。那是1982年,当时他还对是否担任一年级班主任一事犹豫不决。因为他知道一旦接手这个班,那将意味着在未来八年中他要承担起许多不可预知的责任,而且还是一个长达八年的承诺。但鲁道夫· 斯坦纳(Rudolf Steiner)的“潜能”信念——无法估计的力量让他做出了最后的选择,也致使他在未来的工作中充满了向往并最终成功地走完八年艰辛的教育历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很多家长和教师的观念中却有很多的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总认为某件事很难,自己做不到,孩子也做不到,而且别人都没那样做等等,所以当面临困难时,就会失去信心,在机会面前选择退缩。“只要有1%的怀疑,你就会有100%的失败”,作为教师或父母只有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进而让自己具备了励志心态,才会带给孩子们更多的信心与成功的机会。特林·芬瑟老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坚持信念,比如,他把《生命之水》的故事转化成情景剧让孩子们表演,通过演绎使孩子们懂得了“旅途”的含义,体会了困难与挫折,并且学会了在挑战与困难面前如何表现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等等。这就是一种激发潜能的训练,比起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这种体验课程让孩子收获得更多。
信念决定行动,当特林·芬瑟老师意识到有种使命在召唤自己时,他相信自己并坚定信念,随即开始了第一步行动——家访,这为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打下了基础,也为日后家校合作做了很好的铺垫。虽然中西方教育体系和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中国的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西方教育形式,但是他们教育中所体现的新思维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也值得我们去拿来进行自我矫正和内化。
给予尊重
迎接新生时,特林·芬瑟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和每一位孩子握手、致意,领他们找到各自的位置,无意之中,欢迎变成了一种仪式……看到这里心中不禁有点自惭形秽,过去我在当教师时,何曾做到像特林·芬瑟那样?当了六年班主任,哪次不是学生报好名,安静地等待在教室良久,我才在拿到课表后的第一节课前走进教室?曾几何时我还自以为比其他老师做得好——每次当学生向我问好时,我至少会对他们致以答复或点头微笑……可今天看到特林·芬瑟老师在学生面前所体现的这种真正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与行为时,觉得自己这个“教师”当得太不称职了。特林·芬瑟老师在致开学词时说:“我想成为你们的老师”,这种邀请的语气,恐怕自己没有做过。记得每次我都是以“同学们好,今年我是你们的班主任……”为开场白而把自己介绍给学生,带给学生的只能是“无可选择”,这样迎新的话语暗含着太多的权威,与特林·芬瑟老师那种与学生平等的思想,给学生尊重的操行相比,我感到自愧不如!进而想到目前中国教育领域内提倡的“学生为本”思想,情不自禁地自问道:“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老师是能真正身体力行?”而特林·芬瑟老师这种“学生为本”的思想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根本无需别人倡导,自觉践行,所以他才会那么受学生喜爱,因此,尊重只需从我做起,无需他人提倡。
彼此分享
迎接新生后,特林·芬瑟老师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早上,孩子们到达时,我先和他们一一握手,分享他们的一些个人信息或交谈几句,这使我在集体教学前能对每个人感兴趣的事和问题有初步的了解。”分享?我以前想到与学生分享了吗?即使偶尔与学生分享过,但好像没能做到与学生每天、每时、每刻分享吧?然而特林·芬瑟老师能坚持每天课前利用这样的机会与学生进行短暂沟通。除此之外,每次课前,特林·芬瑟老师还会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人入胜、渐进式的课前热身练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且能持久地在兴趣支配下集中学习。为了使学生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帮助孩子确立万物万事在世界各有其为的印象,特林·芬瑟老师每天为学生精心选择适宜的诗歌让学生表演、朗诵,然后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悟。课余生活中,特林·芬瑟老师也不忘与学生分享生活乐趣,书中记录了发生在一位学生生日庆祝会的事情:特林·芬瑟老师在该学生的生日那天,为过生日的孩子戴上了王冠和皇家披肩,还专门送他一首散文诗,诗句的意向很符合该学生的内在天性,且暗示了他将来成长的可能性,而且上面配有图案。除了与学生共享生日欢乐,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未来教育,我想这些配有图案的散文诗,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分享也是一种珍藏,更是一份幸福!何谓“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这种行为就是在全心全意为孩子提供积极健康成长环境,这样的师者对学生来说是“太阳”,是那样温暖而无私,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无处不在。
和谐教学
在教学中,特林·芬瑟老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与孩子的和谐相处,注意孩子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注意孩子自身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的“自我”能主动调节身体机能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人类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特林·芬瑟老师激将一名最爱说话的学生李:“李,你是否能做到一天保持缄默?”结果李接受了挑战,而且他做到了,接下来特林·芬瑟老师让李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时,李说:我听到了以前自己从未听到过的声音,学到的东西超过前几周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李开始欣赏以前被他忽视的同学。到二年级时,特林·芬瑟老师为了考察一些动物的特殊性,他给学生制定了一个大致框架:让学生注意人体的三个重要特征——头、四肢、呼吸和心跳。然后他让学生扮演各种动物——老鼠、章鱼、狮子、企鹅等等,通过表演孩子体会到是头是感官之家,有听觉、视觉、味觉和嗅觉,四肢帮助人体行动,听从头部的吩咐,呼吸和心跳给予养分和协调身体节奏。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孩子们学习观察动物与人类的异同,在孩子们查阅过大量资料后他们了解了人与动物的关系,同时经过亲身体验,学生们明白了整个躯体协调的重要性。在晨练时间,他矫正那些走路姿势不正确的孩子,让他们在运动中不知不觉地使身体与内心达至和谐。特林·芬瑟老师还根据心理学原理,在孩子适宜的年龄段施以相应的教学。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林·芬瑟老师始终凸显和谐,追求和谐,使得学生、教师、教学等整个教育领域充满着和谐的气氛。
一起成长
孩子们的成长与其说是一段历程,不如说是与学生相处,教师自我成长的旅程。因为老师需要在不断地与学生接触中、摸索中逐渐明白各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什么?不同性格的孩子需要什么?每个孩子的哪些方面有何长进?比如孩子到了8、9岁时,他们不再把自己和环境混为一体,他们自己体内会产生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支持自己与“外在”世界脱离,形成“自我”,找到“自我”的向导。这时的孩子会出现对父母权威的挑战乃至抵抗,因此特林·芬瑟老师建议家长与教师要学会“放手”,要学会适度地放松控制。正如特林·芬瑟老师在文章的最后所说:我对他们的了解越多,就越意识到是他们在不断地教育我,他们不是被成人咀嚼过的繁重知识喂出的“填鸭”,而是新鲜、灵感、智慧的源泉……
除了与学生一起成长,特林·芬瑟老师还写到了他在学生八年级时,从同事那里学会了画黑板画,学会了排演戏剧,学会了……没有一个人能通晓一切,与其虚伪地掩盖自己的不足,不如坦然地寻求同事的帮助!如果没有来自同事的支持与鼓舞,他第八年的旅程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句话是特林·芬瑟老师写给自己的!
“生命的意义在于再次得到深化”、“太阳使万物生长”这两句话是特林·芬瑟老师的深深感触,对于我来说,犹如太阳般温暖了我,也使我明白自己只有像太阳一样阳光,才能照耀身边的孩子!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系)
特林·芬瑟博士是美国伊维华德福教师培训中心的导师,曾担任过二十多年的华德福教师,其后在美国各地学校中担任教学顾问。本书系华德福教育丛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主要讲述特林·芬瑟博士于1982至1990年间在华德福,把一个班级从一年级带到八年级的成长历程。此书给读者展现了一个个亲切、幽默并感人至深的故事,其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件。这些事件体现了孩子们在面临竞争、挫折、命运抉择时,师生如何共同成长的真实故事,再现了一段丰富多彩而又充满启迪的教育生活。正如本书前言所述:此书既是写给父母们的,也是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写,其主旨是引发人们重新认识自我和职业。加上作者“教师培训导师”的身份,使得此书充满了心理学色彩。比如,特林·芬瑟博士认为教师对孩子进行灌输式教学,久而久之教师就会被成功陶醉,变得易“自我为中心”。他说那是因为在控制机制和知识传授过程中可以强化个人作用的影响,容易使教育偏离目标。他还认为教师艺术化地去帮助学生,可以逐渐唤醒孩子们固有的潜能及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等等。读过此书后,给我感受深刻的是特林·芬瑟老师在与学生共处的八年中对教育信念的坚定、阳光的心态。
激发潜能
本书的第一章中,作者以“开始都是永恒”为题,开始了他的回忆。那是1982年,当时他还对是否担任一年级班主任一事犹豫不决。因为他知道一旦接手这个班,那将意味着在未来八年中他要承担起许多不可预知的责任,而且还是一个长达八年的承诺。但鲁道夫· 斯坦纳(Rudolf Steiner)的“潜能”信念——无法估计的力量让他做出了最后的选择,也致使他在未来的工作中充满了向往并最终成功地走完八年艰辛的教育历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很多家长和教师的观念中却有很多的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总认为某件事很难,自己做不到,孩子也做不到,而且别人都没那样做等等,所以当面临困难时,就会失去信心,在机会面前选择退缩。“只要有1%的怀疑,你就会有100%的失败”,作为教师或父母只有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进而让自己具备了励志心态,才会带给孩子们更多的信心与成功的机会。特林·芬瑟老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坚持信念,比如,他把《生命之水》的故事转化成情景剧让孩子们表演,通过演绎使孩子们懂得了“旅途”的含义,体会了困难与挫折,并且学会了在挑战与困难面前如何表现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等等。这就是一种激发潜能的训练,比起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这种体验课程让孩子收获得更多。
信念决定行动,当特林·芬瑟老师意识到有种使命在召唤自己时,他相信自己并坚定信念,随即开始了第一步行动——家访,这为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打下了基础,也为日后家校合作做了很好的铺垫。虽然中西方教育体系和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中国的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西方教育形式,但是他们教育中所体现的新思维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也值得我们去拿来进行自我矫正和内化。
给予尊重
迎接新生时,特林·芬瑟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和每一位孩子握手、致意,领他们找到各自的位置,无意之中,欢迎变成了一种仪式……看到这里心中不禁有点自惭形秽,过去我在当教师时,何曾做到像特林·芬瑟那样?当了六年班主任,哪次不是学生报好名,安静地等待在教室良久,我才在拿到课表后的第一节课前走进教室?曾几何时我还自以为比其他老师做得好——每次当学生向我问好时,我至少会对他们致以答复或点头微笑……可今天看到特林·芬瑟老师在学生面前所体现的这种真正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与行为时,觉得自己这个“教师”当得太不称职了。特林·芬瑟老师在致开学词时说:“我想成为你们的老师”,这种邀请的语气,恐怕自己没有做过。记得每次我都是以“同学们好,今年我是你们的班主任……”为开场白而把自己介绍给学生,带给学生的只能是“无可选择”,这样迎新的话语暗含着太多的权威,与特林·芬瑟老师那种与学生平等的思想,给学生尊重的操行相比,我感到自愧不如!进而想到目前中国教育领域内提倡的“学生为本”思想,情不自禁地自问道:“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老师是能真正身体力行?”而特林·芬瑟老师这种“学生为本”的思想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根本无需别人倡导,自觉践行,所以他才会那么受学生喜爱,因此,尊重只需从我做起,无需他人提倡。
彼此分享
迎接新生后,特林·芬瑟老师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早上,孩子们到达时,我先和他们一一握手,分享他们的一些个人信息或交谈几句,这使我在集体教学前能对每个人感兴趣的事和问题有初步的了解。”分享?我以前想到与学生分享了吗?即使偶尔与学生分享过,但好像没能做到与学生每天、每时、每刻分享吧?然而特林·芬瑟老师能坚持每天课前利用这样的机会与学生进行短暂沟通。除此之外,每次课前,特林·芬瑟老师还会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人入胜、渐进式的课前热身练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且能持久地在兴趣支配下集中学习。为了使学生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帮助孩子确立万物万事在世界各有其为的印象,特林·芬瑟老师每天为学生精心选择适宜的诗歌让学生表演、朗诵,然后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悟。课余生活中,特林·芬瑟老师也不忘与学生分享生活乐趣,书中记录了发生在一位学生生日庆祝会的事情:特林·芬瑟老师在该学生的生日那天,为过生日的孩子戴上了王冠和皇家披肩,还专门送他一首散文诗,诗句的意向很符合该学生的内在天性,且暗示了他将来成长的可能性,而且上面配有图案。除了与学生共享生日欢乐,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未来教育,我想这些配有图案的散文诗,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分享也是一种珍藏,更是一份幸福!何谓“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这种行为就是在全心全意为孩子提供积极健康成长环境,这样的师者对学生来说是“太阳”,是那样温暖而无私,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无处不在。
和谐教学
在教学中,特林·芬瑟老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与孩子的和谐相处,注意孩子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注意孩子自身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的“自我”能主动调节身体机能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人类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特林·芬瑟老师激将一名最爱说话的学生李:“李,你是否能做到一天保持缄默?”结果李接受了挑战,而且他做到了,接下来特林·芬瑟老师让李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时,李说:我听到了以前自己从未听到过的声音,学到的东西超过前几周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李开始欣赏以前被他忽视的同学。到二年级时,特林·芬瑟老师为了考察一些动物的特殊性,他给学生制定了一个大致框架:让学生注意人体的三个重要特征——头、四肢、呼吸和心跳。然后他让学生扮演各种动物——老鼠、章鱼、狮子、企鹅等等,通过表演孩子体会到是头是感官之家,有听觉、视觉、味觉和嗅觉,四肢帮助人体行动,听从头部的吩咐,呼吸和心跳给予养分和协调身体节奏。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孩子们学习观察动物与人类的异同,在孩子们查阅过大量资料后他们了解了人与动物的关系,同时经过亲身体验,学生们明白了整个躯体协调的重要性。在晨练时间,他矫正那些走路姿势不正确的孩子,让他们在运动中不知不觉地使身体与内心达至和谐。特林·芬瑟老师还根据心理学原理,在孩子适宜的年龄段施以相应的教学。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林·芬瑟老师始终凸显和谐,追求和谐,使得学生、教师、教学等整个教育领域充满着和谐的气氛。
一起成长
孩子们的成长与其说是一段历程,不如说是与学生相处,教师自我成长的旅程。因为老师需要在不断地与学生接触中、摸索中逐渐明白各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什么?不同性格的孩子需要什么?每个孩子的哪些方面有何长进?比如孩子到了8、9岁时,他们不再把自己和环境混为一体,他们自己体内会产生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支持自己与“外在”世界脱离,形成“自我”,找到“自我”的向导。这时的孩子会出现对父母权威的挑战乃至抵抗,因此特林·芬瑟老师建议家长与教师要学会“放手”,要学会适度地放松控制。正如特林·芬瑟老师在文章的最后所说:我对他们的了解越多,就越意识到是他们在不断地教育我,他们不是被成人咀嚼过的繁重知识喂出的“填鸭”,而是新鲜、灵感、智慧的源泉……
除了与学生一起成长,特林·芬瑟老师还写到了他在学生八年级时,从同事那里学会了画黑板画,学会了排演戏剧,学会了……没有一个人能通晓一切,与其虚伪地掩盖自己的不足,不如坦然地寻求同事的帮助!如果没有来自同事的支持与鼓舞,他第八年的旅程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句话是特林·芬瑟老师写给自己的!
“生命的意义在于再次得到深化”、“太阳使万物生长”这两句话是特林·芬瑟老师的深深感触,对于我来说,犹如太阳般温暖了我,也使我明白自己只有像太阳一样阳光,才能照耀身边的孩子!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