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探索与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ni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选修课课程是将基础知识、前沿进展与趣味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为高校进行素质教育提供重要内容。笔者阐述了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非生物学专业;公共选修课;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3-0073-04
  高校非生物专业开设生命科学课程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1-2]。早在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剑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设了多层次的生命科学类课程。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要求本科生跨学科选修若干自然学科、人文学科、艺术学科,开启了我国高校公共选修课制度[3]。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里明确指出,要采取多种途径与方式,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注意开好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对文科学生适当开设自然科学课程。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通知,要求设立生物技术基地的36所高校必须为全校非生物学类专业大学生开设生命科学类公共基础课[4]。公共选修课对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不仅是满足学生修满选修学分的毕业手段。公共选修课的设置要注重不同专业的针对性知识传达,同时兼顾对全体学生综合性知识的拓展,生命科学类公共课在生命教育日趋重要的今天更当如此。
  本文以肇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训为依托,以问卷调查的有效数据为支撑,对趣味昆虫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深刻反思普遍存在于公共选修课的问题,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价值的路径选择。
  一、公共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本科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而开设的,其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生动性,力求为广大学生所接受。
  笔者每学期申报并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共32学时,每学期200人左右选修该课,学生来自于66个不同的专业,涵盖我校文理术科(见图1)。其中理科学生选修人数最多,涵盖了26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39%;术科类学生选修人数较少,涵盖了13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20%。本课程没有指定教材,教学内容参考但建国等编写的专著《趣味昆虫》及相关图书网络信息。教学力求使学生了解与昆虫有关的基本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许多学生课后总结评价:该课程授课方式幽默风趣,且知识性强,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增长见识。本课程开设已近十年,得到眾多学生的认可和赞誉,但笔者仍无法忽略那些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这与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不易提高的结论有深刻的关联[5-7]。
  第一,非生物学专业学生参与度不高。从实际教学活动来看,学生来自不同的学科专业(见图1),对生物专业知识涉及面不广、不深,部分专业知识对于非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枯燥无趣,师生互动甚少,课堂缺乏活力;从听课行为上来看,部分学生选择公选课程是盲目应对,功利性强——修得学分,因此对教师所讲授的“与本专业无关”的知识毫无兴趣,抱着完成考查获得学分的心态坐在课堂上,对生物学选修课热情不高,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忙于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8]。最终,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新知识,学习变得被动;同时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也反作用于授课教师,辛勤的劳动成果被忽视,付出与收获的巨大落差会导致教师在备课、上课越发缺乏积极性。
  第二,教学成效不显著。通过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在综合生物素养上基本都存在一定的短板,不少学生在生物学常识上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常见昆虫认识不清,甚至混淆等。另外,虽然教学中有多样的昆虫图片和生动的昆虫视频,但实践和动手操作的内容较少,毕竟是非专业教学。我们从个体访谈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对公共选修课实际教学内容的期待与现实形成落差,这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没有兼顾或突出公共选修课的课堂趣味性。这与研究[5][9]指出学生喜欢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互动性强的课程结果相一致。
  二、教学问卷调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最重要主体,想要了解一门课程的教学情况,最真实快捷的途径当然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的体会和评价,来自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建议则是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依据。笔者设计了一份关于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的调查问卷,共12道题目,内容涵盖选课依据、教学方法、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在选修这门课的本科生中开展调查。问卷调查采取扫描二维码(问卷网生成)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一)选课依据
  在各种选课依据中,“扩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个人兴趣爱好”排在前二位,分别达62.50%和22.32%(见表1),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把“扩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作为首选,这也符合开设趣味昆虫选修课的初衷。对于“您选择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时考虑哪些因素?”的问题,61.61%的学生选择了“兴趣爱好”,16.96%的学生选择了“课程的实用性”。对于“您上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获得了什么?”的问题,57.14%的学生选择了“学到比较多知识,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31.25%的学生选择了“学到很多知识,丰富知识面,扩大视野”。从三个问题的回复情况来看,学生选课有明显的主动性,追求自身知识的扩展和个人兴趣爱好成为其选择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的原因。
  (二)教学方法
  对于“您认为哪种教学方法适合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的问题(见表2),57.14%的学生选择了“案例教学法”,33.93%的学生选择了“试验教学法”。对于“您喜欢哪种授课方式?”的问题(见表2),59.82%的学生选择了“PPT展示”,37.50%的学生选择了“与学生课堂互动”,而“照本宣科”的选择比例几乎可以忽略,可见,如果教师坚持使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必然导致课堂气氛过于凝重,或许这可以解释学生在公共选修课堂上打瞌睡、做其他科目作业、玩手机甚至旷课的不良现象。作为教师,尤其是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工作上,需要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期待。   (三)对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您认为老师的那些方面对您的上课效果影响较大?”的问题(见表3),86名学生选择了“教学方式与态度”,84名学生选择了“语言风格”,73名学生选择了“老师的知识”。对于“您觉得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对老师和学生有什么要求?”的问题,85名学生选择了“老师尽量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要互相配合”,60名学生选择了“老师要尽量考虑学生需求去授课,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
  学生对“您对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还有什么想法与建议?”的问题提出了文字建议,归纳为以下几类:1.希望能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2.多播放跟教学有关的昆虫视频;3.教师要注重语言风格,活跃课堂气氛。
  几乎全体学生希望能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这个行万里路先于读万卷书的信息时代,通过信息手段获取知识不再困难,而在实践中发现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三、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切教学研究活动的终极目标,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的重要目标。笔者针对趣味昆虫课程的调查问卷结果,谈谈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教学方式大致分为课堂讲述、小组讨论、研习发表、独立研究等4种。上述4种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均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这种教学方式给我国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启示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在课堂中,教师应更多地对学生施加间接影响,多提问少讲授,以更多的表扬和肯定来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互动中,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1.通过提问、讨论、辩论赛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2.参观动物标本室。让学生参观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标本室是笔者开设生物学公选课的教学环节,笔者每学期都会安排1次课的时间让学生参观。事后对参观学生进行随机抽查,学生普遍对参观生物标本室十分感兴趣,多数学生表示参观动物标本室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知识面。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创造机会,如课程作业制作成PPT等;坚持鼓励学生拍摄身边的昆虫,记录拍摄时间、拍摄地点等,让学生加深印象,在学期末把收集到的昆虫图片制作而成的视频播放给同学观看。4.案例分析,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昆虫问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丰富他们的知识。
  (二)模式创新
  趣味课程可以将昆虫发展史与爱国教育有机结合,以德才兼备的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和科研成果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昆虫学是一门经典学科,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挖掘昆虫发展史中思想政治、做人道理的案例。比如中國科学院院士钦俊德,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便开始研究昆虫与植物间的生理关系,在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的同时,为我国的蝗灾预测和治理提供了重大决策依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周尧教授一生致力于昆虫学的教学和科研事业,并用他个人的工资和稿费收入设立了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致力于培养相关人才。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教育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现如今国家经济和国民生活水平都在稳步提升,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去认识和纪念那些在艰苦的年代,为国家的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贡献力量的学者们,作为教师更应该立志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三)改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的有效方法。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将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和问卷调查结果,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而不是仅凭开卷考试、课程论文等敷衍了事。对于“您比较喜欢的考核类型是什么?”的问题,43.75%的学生选择了“按出勤情况给分”,24.11%的学生选择了“开卷考试”,21.43%的学生选择了“交论文”。公共选修课考核应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平时的表现,提高平时成绩在总分中的比例,即不低于5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考勤等。考勤、课堂发言、提问与讨论、课程作业情况等均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分依据。多维度的考核,能更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单凭期末交作业(论文)就“定乾坤”的弊端,有利于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的主动学习习惯,克服惰性思维和厌学情绪等消极态度都大有裨益。
  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的人数不广,只是局限于选修趣味昆虫的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多,课堂活跃程度不够,语言表达有待提高;课程考核方法较单一等。笔者将加大在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中精力和时间的投入,以问卷调查所反映的结果和课程实际作为趣味昆虫的改革方向,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包括多媒体教学和参观标本室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切实提高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教学质量,努力把公共选修课趣味昆虫建设成精品课程。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晓弢,赵健,贺智博.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生物科技风险意识探讨[J].成功(教育版),2012(9):32-33.
  [2] 宋琳.科技全球化视野下理工科大学生科技意识培育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7(2):3-7+78.
  [3] 刘小庆,明庆华.大学生对待公共选修课态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4(2):49-56.
  [4] 杜虹,吴丹奇.大理科模式中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4):37-38;
  [5] 孙飞达,刘琳,刘伟,等.公共选修课《草原文化与旅游》的教学实践与存在问题探析[J].草业科学,2019(3):915-920.
  [6] 纪磊,林双泉.高校公共选修课MOOC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对比研究:以福建A高校问卷调查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7):61-65.
  [7] 林同.大学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7): 193-198.
  [8] 叶岳.高校非生物学专业生物学选修课程的教学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207-208+228.
  [9] 朱兰兰.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72-73.
  [责任编辑:陈 明]
其他文献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经验借鉴  为了满足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型。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
期刊
[关键词]新农科;农学;核心课程群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21世纪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化、人工智能化在农业产业链各個环节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以劳动力为主的农业发展速度逐步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农业发展。2018年5月3日,在五四青年节和北大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前夕,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
期刊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蚌埠学院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适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期刊
[摘 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民生之本、民安之策。2019年,广东省相关部门印发文件,给予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同时也规定本科生的择业期为毕业两年内。文章从某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优秀毕业生样本的三轮就业谈话及实际就业情况中出现的就业意识转变出发,对其宏观、微观的影响因素做了就业数据分析,提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四点对策,同时也提出加强思政工作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教育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为提升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探索课程教学改革,以“交通拥挤收费的经济学原理”一节为例,从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延伸评价三个主要阶段阐述教学改革实践过程,提出教学设计优化方案。  [关键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问题探究;交通运输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提出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OBE理念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方案,为开展工程认证的相关专业提供可借鉴的教学大纲设计范例,包括如何设定课程目标、确定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等。分析了教学大纲各个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重点阐述了实验内容的设计。描述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的实施过程,详细列举了目标达成度的计算范例,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最后总结了执行课程教学大纲过程中需要注
期刊
[摘 要]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大学生要合理“增负”。论文针对地方高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实困境,以陕西理工大学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对“增负”背景下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以优化顶层设计为基础、坚定教育态度为灵魂、加强学风建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优化和改革对策,以期实现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
期刊
[摘 要]在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时期,课程思政创新改革也在逐步推进。项目组结合化学专业基础必修课物理化学的课程思政优质课程改革,探讨了物理化学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介绍了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特色。初步改革效果表明,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创新改革可以促进物理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关键词]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
期刊
[摘 要]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是国内各研究型大学的普遍共识。在已有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模式下,基于河海大学荣誉学院——大禹学院的办学实践,课题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训练对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提出“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本科四年的科研实践磨砺引导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强化创新能
期刊
[摘 要]客观的物质存在、文化存在以及精神存在凝聚成“大学”这一特殊场域,同时,大学也融合于社会文化当中。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校园大环境中两个支撑域素,二者具备同样的事件、空间背景,并且参与其中的主体部分也都大致相同,即教师与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外,高校社区文化作为第三方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平台主体和客体间相互影响,共生共存。  [关键词]社区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