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标准》在2004年率先在山东、宁夏、广东、海南省展开试点,在07年陕西等省全面展开,今年又加了新疆等省,实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省市已经过半,由此可看出,教育部对新课标的实施是下定了决心的,是要逐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再向以前喊“素质教育”的口号,行“应试教育”之实。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变化很大,但也有不变之处,并不能对过去的教育教学做全面的否定。下面是我在从事新课程化学教学一学期来的体会。
1新课程中的“变”:
1.1新课程的教材变了。新教材重视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教材的内容上来说,过去是重知识的罗列,重知识的内在联系,现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的,重要的,基础的。过去学习某一物质,是在周期或族中去认识,理论性很强。现在是放在生活实践中去认识。过去是知识给出,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得出,一般没有给出结论。比如在学习铁的时候,是要求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自己得出铁单质,+2、+3价铁的性质。并自己进行总结。让学生感受到处处有化学。
新教材注重因材施教:新教材的弹性很大,对不同的学生,在某一方同有兴趣的学生,会给学生指导自学的方向.如新教材中的《资料在线》,给学有余力的或是在这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做一指点,他们也就会自己看书,查资料,等手段自己去学。
新教材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新教材对学生所学内容不要求一步到位,在必修中先要有个初步了解,然后在选修中该加深的加深,该拓展的拓展。比如必修1中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会写一些简单的离子方程式,而在选修《反应原理》中,专门有一节又讲离子方程式,所以我认为这是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将难点分散,学生的学习轻松又易掌握,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1.2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学习方式的改进。新课程重视对化学问题的探究,把教材变为学材,要求学生自主或合作,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再整理、分析,尝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本中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如实践和探究等,这些内容往往是实践中的案例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这样的安排就是有意引导老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结合实际事例的思维能力。
1.3教学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过去我们重知识,轻应用,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现在是彻底改变。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是去学,而是去探究,真正意义上的是自己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并能用之。教师只是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化学必修1的开始就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并以此指导以后的所有的学习。我查了一下近两年实行新课程省份的高考题,其中有这么一道题,如下:
08年广东高考
二卷第21.题,总12分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①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②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mol•L-1H2SO4.3%H2O2.6mol•L-1HNO3.0.01mol•L-1KmnO4.NaOH稀溶液、0.1mol•L-1Kl.20%KSCN、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
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和一般的传统题目有所区别,它涉及到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探索过程,全国高中推行了新课改,我想,高考一定会向这个方面来转,估计以后一定会加大高考考题的改革,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2新课程实验中的“不变”
我认为,新课程实验并不是全盘否定以前的教学,是继承中的改进,是吸收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的创新。只是改变比较大的一次,因此,包含有“不变”的内容。
2.1化学中前人总结的知识不变,知识技能本来就是学生的三维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变的只可能是知识的学习顺序或是多少.
2.2学生学习时的培养学生学习时严谨态度不能变,发扬刻苦精神不能变.比如我们在进行了《铁》一节的活动探究后,如果学生不去再反复,那么只收效是不大的.知识技能便不能达到目标。
2.3在教学中,新教法不等于不要课堂讲授,我们传统的比如因材施教,启法式教育等是我们不能丢的。
3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3.1学生学习品质没有转过来,现在的高中新课程其实是在承初中课改基础上来的,而各处初中为了中考,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用新课标课本,行老教法。学生没有形成探究互助的精神,我们高中的新课改等于从零开始,难度还是有。
3.2课标对教学内容规定太泛,而教材对课标内容阐释有较大差异,虽然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尽心灵活处理,但是可能造成理解偏差,导致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从而在高考中出现问题。
3.3部分教材内容设定的起点太高,学生基础达不到。
比如在进行《硫》一节的活动探究时,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储备不够,显的无从下手。
3.4新教材安排大量“活动”,增强了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学习趣味,但是有些内容选取不太适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或者过难,学生不可达到,或者脱离实际,学生难以操作。
总之,随着高中新课改的全面铺开,我们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授方法都面临着大的变化。我们要以新课改为契机,要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将新的教学理念付著于教学实践之中。
1新课程中的“变”:
1.1新课程的教材变了。新教材重视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教材的内容上来说,过去是重知识的罗列,重知识的内在联系,现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的,重要的,基础的。过去学习某一物质,是在周期或族中去认识,理论性很强。现在是放在生活实践中去认识。过去是知识给出,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得出,一般没有给出结论。比如在学习铁的时候,是要求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自己得出铁单质,+2、+3价铁的性质。并自己进行总结。让学生感受到处处有化学。
新教材注重因材施教:新教材的弹性很大,对不同的学生,在某一方同有兴趣的学生,会给学生指导自学的方向.如新教材中的《资料在线》,给学有余力的或是在这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做一指点,他们也就会自己看书,查资料,等手段自己去学。
新教材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新教材对学生所学内容不要求一步到位,在必修中先要有个初步了解,然后在选修中该加深的加深,该拓展的拓展。比如必修1中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会写一些简单的离子方程式,而在选修《反应原理》中,专门有一节又讲离子方程式,所以我认为这是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将难点分散,学生的学习轻松又易掌握,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1.2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学习方式的改进。新课程重视对化学问题的探究,把教材变为学材,要求学生自主或合作,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再整理、分析,尝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本中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如实践和探究等,这些内容往往是实践中的案例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这样的安排就是有意引导老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结合实际事例的思维能力。
1.3教学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过去我们重知识,轻应用,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现在是彻底改变。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是去学,而是去探究,真正意义上的是自己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并能用之。教师只是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化学必修1的开始就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并以此指导以后的所有的学习。我查了一下近两年实行新课程省份的高考题,其中有这么一道题,如下:
08年广东高考
二卷第21.题,总12分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①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②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mol•L-1H2SO4.3%H2O2.6mol•L-1HNO3.0.01mol•L-1KmnO4.NaOH稀溶液、0.1mol•L-1Kl.20%KSCN、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
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和一般的传统题目有所区别,它涉及到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探索过程,全国高中推行了新课改,我想,高考一定会向这个方面来转,估计以后一定会加大高考考题的改革,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2新课程实验中的“不变”
我认为,新课程实验并不是全盘否定以前的教学,是继承中的改进,是吸收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的创新。只是改变比较大的一次,因此,包含有“不变”的内容。
2.1化学中前人总结的知识不变,知识技能本来就是学生的三维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变的只可能是知识的学习顺序或是多少.
2.2学生学习时的培养学生学习时严谨态度不能变,发扬刻苦精神不能变.比如我们在进行了《铁》一节的活动探究后,如果学生不去再反复,那么只收效是不大的.知识技能便不能达到目标。
2.3在教学中,新教法不等于不要课堂讲授,我们传统的比如因材施教,启法式教育等是我们不能丢的。
3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3.1学生学习品质没有转过来,现在的高中新课程其实是在承初中课改基础上来的,而各处初中为了中考,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用新课标课本,行老教法。学生没有形成探究互助的精神,我们高中的新课改等于从零开始,难度还是有。
3.2课标对教学内容规定太泛,而教材对课标内容阐释有较大差异,虽然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尽心灵活处理,但是可能造成理解偏差,导致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从而在高考中出现问题。
3.3部分教材内容设定的起点太高,学生基础达不到。
比如在进行《硫》一节的活动探究时,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储备不够,显的无从下手。
3.4新教材安排大量“活动”,增强了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学习趣味,但是有些内容选取不太适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或者过难,学生不可达到,或者脱离实际,学生难以操作。
总之,随着高中新课改的全面铺开,我们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授方法都面临着大的变化。我们要以新课改为契机,要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将新的教学理念付著于教学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