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广义上讲,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为有效教学。高中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决定了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应该在教学理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有效教学应该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课堂预设与生成。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用有效教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设计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过程,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构建的课堂,从而实现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的有效”。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有效性 探索
1 巧妙的导入语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45分钟里,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25~30分钟。如何将学生的思想状态快速引入到课堂内容,导入语是关键。导入语就是开场白,是起引导和启发作用的。好的导入语设计需要视教授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因素而定。好的导入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提高老师的自信心。它就像磁石,能把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例如,我在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由于问题探讨给予的鲁宾逊漂流记里的吃鸡和吃玉米故事很形象,学生们也熟知,教材给出了两种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的生存策略:①先吃鸡,再吃玉米;②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我就直接以此问题导入,當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他们踊跃举手,甚至有的学生提出先将玉米种下去,然后吃种子,让母鸡孵小鸡,再养小鸡吃等等。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导出能量流动的问题,进而引出标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直接用故事引入,生动活泼,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2 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的不同处理
教师在大量的备课工作后,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进行新授课的课堂教学。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刺激条件,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
2.1 利用课堂教学学案。系统建构学生知识网络。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备好课堂教学学案,或选择练习辅导书,可使课堂教学思路更为清晰明了,同时也为学生搭建自学的“脚手架”。在课堂教学学案的选择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归纳梳理,注重探究性学习和合作研讨活动,注重合理地、有主次地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系统建构。并且,教师要注重设置分层性练习,如,“A组”基础概念题,“B组”理解加深题,“C组”应用综合题,让学生能根据各自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练到实处。用课堂学案进行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能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和有利于课内反馈。
2.2 创立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新课程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去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立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分析推导,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探究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
如,在讲授到必修3的“人体免疫调节”时,教师可利用案例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比如,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口化脓和感染了禽流感的病人三者在个体体内启动的免疫调节有什么不同?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2.3 利用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模型建构。模型方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模型建构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学习必修3中“人体血糖平衡调节”时,教师要通过探究人体血糖的3个来源和去路,通过了解人体中调节血糖的激素,再通过血糖调节的“糖卡”活动,一步步地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模型建构,通过不断探究主动构建生物知识,领悟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模型建构教学能为学生认识事物提供一种综合分析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要让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的要求。
2.4 再创造,进行思维拓展,并自主设计实验。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一种“追”下去的心理,使学生注意力倍加集中和求知欲倍加旺盛,并且,产生一种不满足的心理,最终通过自己提出新的假说,设计新的实验进行验证,从而达到使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时,提及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教师设问:能不能在实验室中设计实验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这方面的功能呢?有学生提出用于花泥和湿润花泥分别模拟干旱地和湿地,分别放在密封玻璃箱中进行隔水加热,每加热5min测量一次密封箱里的温度;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画出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两个密封箱的温度哪个变化得更剧烈。如果湿润花泥的密封箱温度变化比干花泥的变化更缓和,就能说明湿地比干旱地更有利于缓和调节气温了。学生的设计实验虽然在各因素上操作并不一定很完善,可是能自主设计实验解决遇到的问题,充分显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改进。同时,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我相信只有勇于思考,不断实践,积极总结,才会对以后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有效性 探索
1 巧妙的导入语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45分钟里,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25~30分钟。如何将学生的思想状态快速引入到课堂内容,导入语是关键。导入语就是开场白,是起引导和启发作用的。好的导入语设计需要视教授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因素而定。好的导入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提高老师的自信心。它就像磁石,能把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例如,我在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由于问题探讨给予的鲁宾逊漂流记里的吃鸡和吃玉米故事很形象,学生们也熟知,教材给出了两种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的生存策略:①先吃鸡,再吃玉米;②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我就直接以此问题导入,當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他们踊跃举手,甚至有的学生提出先将玉米种下去,然后吃种子,让母鸡孵小鸡,再养小鸡吃等等。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导出能量流动的问题,进而引出标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直接用故事引入,生动活泼,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2 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的不同处理
教师在大量的备课工作后,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进行新授课的课堂教学。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刺激条件,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
2.1 利用课堂教学学案。系统建构学生知识网络。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备好课堂教学学案,或选择练习辅导书,可使课堂教学思路更为清晰明了,同时也为学生搭建自学的“脚手架”。在课堂教学学案的选择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归纳梳理,注重探究性学习和合作研讨活动,注重合理地、有主次地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系统建构。并且,教师要注重设置分层性练习,如,“A组”基础概念题,“B组”理解加深题,“C组”应用综合题,让学生能根据各自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练到实处。用课堂学案进行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能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和有利于课内反馈。
2.2 创立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新课程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去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立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分析推导,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探究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
如,在讲授到必修3的“人体免疫调节”时,教师可利用案例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比如,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口化脓和感染了禽流感的病人三者在个体体内启动的免疫调节有什么不同?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2.3 利用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模型建构。模型方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模型建构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学习必修3中“人体血糖平衡调节”时,教师要通过探究人体血糖的3个来源和去路,通过了解人体中调节血糖的激素,再通过血糖调节的“糖卡”活动,一步步地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模型建构,通过不断探究主动构建生物知识,领悟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模型建构教学能为学生认识事物提供一种综合分析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要让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的要求。
2.4 再创造,进行思维拓展,并自主设计实验。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一种“追”下去的心理,使学生注意力倍加集中和求知欲倍加旺盛,并且,产生一种不满足的心理,最终通过自己提出新的假说,设计新的实验进行验证,从而达到使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时,提及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教师设问:能不能在实验室中设计实验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这方面的功能呢?有学生提出用于花泥和湿润花泥分别模拟干旱地和湿地,分别放在密封玻璃箱中进行隔水加热,每加热5min测量一次密封箱里的温度;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画出温度变化曲线图;根据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两个密封箱的温度哪个变化得更剧烈。如果湿润花泥的密封箱温度变化比干花泥的变化更缓和,就能说明湿地比干旱地更有利于缓和调节气温了。学生的设计实验虽然在各因素上操作并不一定很完善,可是能自主设计实验解决遇到的问题,充分显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改进。同时,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我相信只有勇于思考,不断实践,积极总结,才会对以后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