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严格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和国家施工设计方案进行,通过认真、全面、切实、科学的组织管理,从多个方面控制施工质量,以保证整个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要点;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11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艺不断完善,建筑在设计上越来越高,目前高层建筑已经不在少数,超高层建筑也在一些大型城市中大量出现。这些高层建筑能够有效缓解现在由于商业用地增多而造成的居民生活用地紧张的局面,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因此高层建筑在近年來被广泛应用。由于楼层加高,建筑的高层部分会受到风力与热力的影响,在施工难度上高于低层建筑,因此在建筑工艺上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另外,建筑设计师与施工方都应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要点进行详细了解,确保施工中的有效性,保障建筑质量安全。
一、高层建筑的施工要点
1.1混凝土施工方面
建筑工程在进行高层建筑时,混凝土施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栋大楼质量的优劣。针对混凝土施工的施工特点,施工方也应加大对其的管理与技术控制,运用现代化的理论与施工技术,完善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时的不足之处,指导企业的施工管理工作。以此来加强混凝土施工安全,保障高层建筑质量。
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是支撑整栋大楼的保障,是关系到施工质量的关键。有效地混凝土施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在现代建筑施工中,科学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大混凝土施工管理对整个工程项目最后的竣工验收有着良好的保障。
1.2技术含量方面
高层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施工,由于在高度上有了明显提高,因此在地基的修建、外墙的防风保护等方面都需要更高的施工工艺去完成。另外,高层建筑对地面的压力较大,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设计师们要实地考察施工工地的土质情况及土层结构,确保该地段能够长时间承受住高负荷的压力。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在地基的设计上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
a、大气层会对地基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高层建筑的地基应尽量挖深,最好能够达到影响深度之下。
b、地基的强度密切联系着建筑的施工质量,建筑物的高度越高,对地基的要求就越高。对于一幢高层建筑而言,地基的深度与强度不仅仅是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还在建筑的抗浮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地基的设置要符合建筑物的要求,尽可能的保障地基的面积以及深度,在建筑物的抗浮问题上起到帮助作用。
二、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2.1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 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2.2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
2.3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在追求高层建筑质量的同时我们为了满足建筑物功能需求,通常把高层建筑物和低层裙房放在一起,由裙房包围主楼。从传统建筑观点来看,施工企业往往希望能够使高层建筑物和裙房脱离开来,这就需要设置变形缝,但是一旦设置变形缝的话就很难满足建筑要求,建筑施工布局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解决此问题后浇带施工法就产生了。当前高层建筑和裙房同时进行施工,这样在回填土之后场地能够很平整方便接下来的施工。无论是先进行高层建筑还是低层裙房或者是二者同时进行,都需要按照相应的图纸进行后浇带施工。对于主楼和裙房梁的施工,应该预留出后浇带,等到主楼和裙房基础施工完成后,在使用混凝土对梁进行浇筑,使应该衔接起来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通过此种方法不仅可以使高层建筑降低一部分沉降,在完工之后,高层建筑沉降量一般都会只达到总沉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同时还能够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为了使高层建筑和低层裙房之间的沉降量差异不是很大,就需要在高层建筑主体完工之后对低层裙房补齐混凝土,这样也能够使建筑物结构应力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对建筑物进行后浇带施工的时间最好是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完成两个月以后,这时候的混凝土收缩量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十以上。后浇带施工的最佳位置应该选择建筑物主体中结构受力最小的部位,例如梁、板的转弯处。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应该保证钢筋不能断开,否则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我们需要准备好足够的钢筋,如果梁、板的跨度比较大的话,我们需要根据工程的需要以及相关规范来对其断开,而且应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前焊接好。作为后浇带的配筋,应该能够承受一定的沉降应力,增强高层建筑的抗压性。施工人员应该根据施工操作情况来选择最佳的后浇带宽度,并根据工程构造情况来决定,通常情况下的宽度应该为七百到一千毫米,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注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应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结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正随着施工工艺的改善不断提高。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手段及施工设备让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在施工技术方面,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浇筑、建筑垂直程度以及裂缝的防治,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方面,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去完善,相信日后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李洪录.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08).
[2]王鹏飞.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山西建筑,2012(21).
[3]楼旭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6).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要点;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11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艺不断完善,建筑在设计上越来越高,目前高层建筑已经不在少数,超高层建筑也在一些大型城市中大量出现。这些高层建筑能够有效缓解现在由于商业用地增多而造成的居民生活用地紧张的局面,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因此高层建筑在近年來被广泛应用。由于楼层加高,建筑的高层部分会受到风力与热力的影响,在施工难度上高于低层建筑,因此在建筑工艺上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另外,建筑设计师与施工方都应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要点进行详细了解,确保施工中的有效性,保障建筑质量安全。
一、高层建筑的施工要点
1.1混凝土施工方面
建筑工程在进行高层建筑时,混凝土施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栋大楼质量的优劣。针对混凝土施工的施工特点,施工方也应加大对其的管理与技术控制,运用现代化的理论与施工技术,完善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时的不足之处,指导企业的施工管理工作。以此来加强混凝土施工安全,保障高层建筑质量。
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是支撑整栋大楼的保障,是关系到施工质量的关键。有效地混凝土施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在现代建筑施工中,科学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大混凝土施工管理对整个工程项目最后的竣工验收有着良好的保障。
1.2技术含量方面
高层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施工,由于在高度上有了明显提高,因此在地基的修建、外墙的防风保护等方面都需要更高的施工工艺去完成。另外,高层建筑对地面的压力较大,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设计师们要实地考察施工工地的土质情况及土层结构,确保该地段能够长时间承受住高负荷的压力。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在地基的设计上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
a、大气层会对地基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高层建筑的地基应尽量挖深,最好能够达到影响深度之下。
b、地基的强度密切联系着建筑的施工质量,建筑物的高度越高,对地基的要求就越高。对于一幢高层建筑而言,地基的深度与强度不仅仅是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还在建筑的抗浮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地基的设置要符合建筑物的要求,尽可能的保障地基的面积以及深度,在建筑物的抗浮问题上起到帮助作用。
二、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2.1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 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2.2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
2.3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在追求高层建筑质量的同时我们为了满足建筑物功能需求,通常把高层建筑物和低层裙房放在一起,由裙房包围主楼。从传统建筑观点来看,施工企业往往希望能够使高层建筑物和裙房脱离开来,这就需要设置变形缝,但是一旦设置变形缝的话就很难满足建筑要求,建筑施工布局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解决此问题后浇带施工法就产生了。当前高层建筑和裙房同时进行施工,这样在回填土之后场地能够很平整方便接下来的施工。无论是先进行高层建筑还是低层裙房或者是二者同时进行,都需要按照相应的图纸进行后浇带施工。对于主楼和裙房梁的施工,应该预留出后浇带,等到主楼和裙房基础施工完成后,在使用混凝土对梁进行浇筑,使应该衔接起来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通过此种方法不仅可以使高层建筑降低一部分沉降,在完工之后,高层建筑沉降量一般都会只达到总沉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同时还能够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为了使高层建筑和低层裙房之间的沉降量差异不是很大,就需要在高层建筑主体完工之后对低层裙房补齐混凝土,这样也能够使建筑物结构应力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对建筑物进行后浇带施工的时间最好是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完成两个月以后,这时候的混凝土收缩量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十以上。后浇带施工的最佳位置应该选择建筑物主体中结构受力最小的部位,例如梁、板的转弯处。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应该保证钢筋不能断开,否则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我们需要准备好足够的钢筋,如果梁、板的跨度比较大的话,我们需要根据工程的需要以及相关规范来对其断开,而且应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前焊接好。作为后浇带的配筋,应该能够承受一定的沉降应力,增强高层建筑的抗压性。施工人员应该根据施工操作情况来选择最佳的后浇带宽度,并根据工程构造情况来决定,通常情况下的宽度应该为七百到一千毫米,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注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应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结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正随着施工工艺的改善不断提高。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手段及施工设备让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在施工技术方面,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浇筑、建筑垂直程度以及裂缝的防治,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方面,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去完善,相信日后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李洪录.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08).
[2]王鹏飞.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山西建筑,2012(21).
[3]楼旭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