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35-0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已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孩子开启21世纪的金钥匙。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其个性化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觉得应以生为本,抓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点燃激情,激发兴趣,感染思维,激活灵感,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点燃激情,激发兴趣,感染思维,激活灵感
学生只有充满好奇心,才会主动的去探究它,想方设法知道其所以然。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抓住孩子的天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独具的交互性和展示媒体的多样性,让她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成功,从成功中获得喜悦,获取学习的动力。使枯燥的教学变成了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点燃激情,感染学生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计算机》时,我介绍输入设备鼠标,我采用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在电脑中非常活跃的小老鼠,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生答:“鼠标”。那又有谁知道它为什么叫鼠标吗?(课件演示:鼠标上有两个长得有点像老鼠耳朵的两个键,左边的叫作鼠标的左键;右边的叫作鼠标的右键。而且它的后面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感染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激情。
(2)妙用手势,调动感官,激发兴趣。
明快的体态语言,使声、形、情有机融为一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学《鼠标操作》时,我采用“手势法”用右手的食指点一下表示“单击”,点两下表示“双击”,伸出右手食指表示“指向”,五指并拢晃动表示“拖动”,点右手中指表示“右键”,同学们在生动形象的记忆中了解了鼠标的五种操作:“单击”、“双击”、“拖动”、“指向”、“右键”。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了有趣、乐学,为了让同学能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我利用“纸牌”、“扫雷”等游戏来练习鼠标的五种操作,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激发兴趣,激活学生创作灵感。
如在教学《画图工具》时,我将学习新操作的技能融入绘制美丽的图画中,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放飞想象翅膀,,尽情发挥思维创造力。刚开始,我画一个圆的轮廓,让学生在圆的图形上画出他想要画的任何东西,结果学生画出了娃娃的脸、车轮、太阳、呼拉圈、钟表、圆盘……接着,让学生画一个方形的轮廓,再启发学生圆形加上一个方形会变什么呢?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创新能力培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就是成功。我还积极发现学生创新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
(1)是通过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精心设计任务,提供学生发展的空间。例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强大的“Power 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为了培养学生有求新、求异的思想,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于是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创新闪光点,即使很少,也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多媒体软件演示给大家看。例如:我结合“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等主题,让同学生们结合对这些活动的认识,以小记者、小观察员的身份向同学或友人介绍对以上活动的认识,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并鼓励大家一起试一试。而被展示的学生得到我的表扬,高兴万分,创作越来越起劲,就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创作的思想解放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是善于设疑启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
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我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给学生更多自我学习和钻研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在进行教学设计提出中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以此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如:在讲解《选定与移动图形》这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形,讲解工具的不同用途,让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让她们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
(3)联系实际。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自由辩论、互相交流等多种活动,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例如,指导《艺术字》时,学生就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字的颜色、大小、位置、形状多选择、修改几次,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和展开各种丰富的想象。指导学生用Word编辑文稿、制作小报,用Windows画图程序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等。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激情,激发兴趣,感染思维,激活灵感,同时还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我相信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会走得更高更远。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已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孩子开启21世纪的金钥匙。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其个性化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觉得应以生为本,抓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点燃激情,激发兴趣,感染思维,激活灵感,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点燃激情,激发兴趣,感染思维,激活灵感
学生只有充满好奇心,才会主动的去探究它,想方设法知道其所以然。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抓住孩子的天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独具的交互性和展示媒体的多样性,让她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成功,从成功中获得喜悦,获取学习的动力。使枯燥的教学变成了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点燃激情,感染学生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计算机》时,我介绍输入设备鼠标,我采用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在电脑中非常活跃的小老鼠,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生答:“鼠标”。那又有谁知道它为什么叫鼠标吗?(课件演示:鼠标上有两个长得有点像老鼠耳朵的两个键,左边的叫作鼠标的左键;右边的叫作鼠标的右键。而且它的后面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感染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激情。
(2)妙用手势,调动感官,激发兴趣。
明快的体态语言,使声、形、情有机融为一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学《鼠标操作》时,我采用“手势法”用右手的食指点一下表示“单击”,点两下表示“双击”,伸出右手食指表示“指向”,五指并拢晃动表示“拖动”,点右手中指表示“右键”,同学们在生动形象的记忆中了解了鼠标的五种操作:“单击”、“双击”、“拖动”、“指向”、“右键”。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了有趣、乐学,为了让同学能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我利用“纸牌”、“扫雷”等游戏来练习鼠标的五种操作,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激发兴趣,激活学生创作灵感。
如在教学《画图工具》时,我将学习新操作的技能融入绘制美丽的图画中,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放飞想象翅膀,,尽情发挥思维创造力。刚开始,我画一个圆的轮廓,让学生在圆的图形上画出他想要画的任何东西,结果学生画出了娃娃的脸、车轮、太阳、呼拉圈、钟表、圆盘……接着,让学生画一个方形的轮廓,再启发学生圆形加上一个方形会变什么呢?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创新能力培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就是成功。我还积极发现学生创新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
(1)是通过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精心设计任务,提供学生发展的空间。例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强大的“Power 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为了培养学生有求新、求异的思想,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于是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创新闪光点,即使很少,也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多媒体软件演示给大家看。例如:我结合“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等主题,让同学生们结合对这些活动的认识,以小记者、小观察员的身份向同学或友人介绍对以上活动的认识,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并鼓励大家一起试一试。而被展示的学生得到我的表扬,高兴万分,创作越来越起劲,就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创作的思想解放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是善于设疑启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
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我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给学生更多自我学习和钻研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在进行教学设计提出中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以此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如:在讲解《选定与移动图形》这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形,讲解工具的不同用途,让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让她们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
(3)联系实际。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自由辩论、互相交流等多种活动,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例如,指导《艺术字》时,学生就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字的颜色、大小、位置、形状多选择、修改几次,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和展开各种丰富的想象。指导学生用Word编辑文稿、制作小报,用Windows画图程序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等。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激情,激发兴趣,感染思维,激活灵感,同时还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我相信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会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