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为语文阅读起步的初级阶段,阅读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标改革后,很多老师意识到了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但却并没有把握住教学的关键所在,从而使得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小学生因为知识体系的不完善,对文本和生活没有一个彻底和清楚的认识。这就需要在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中发挥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并且能使他们在文本内的阅读和文本外的阅读中领悟到一些东西。对此,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只会培养出只有答案、没有想象力的学生。因此,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多和学生探讨文本阐释的多种可能性。比如在讲到唐诗《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参与到诗歌的情景中来。老师可以挑选两个同学上台扮演李白和孟浩然,再挑几个同学围成一个圈当作黄鹤楼,李白和孟浩然就在黄鹤楼话别。一把扫帚就可以当作是船只,门外就是孟浩然要去的扬州,甚至还可以加入一些同学们自己想象的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这样的情景剧,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观赏性,又培养了同学们对古诗阅读的兴趣。作为老师的我们,只有多去思考怎样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化修养。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影响。老师平时可以收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报纸等,也可以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读。让学生能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从而爱上阅读。老师在给学生推荐阅读材料时,最好能和学生一起阅读。这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读完之后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老师还可以在班上成立阅读兴趣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有阅读计划和阅读目的。这样,既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又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三、立足文本,进行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必须以教材为基点,有序地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引领学生从文外走进文内,而后从文内走向文外,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语文走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积蓄人文底蕴,感悟人文内涵,提升语文的人文素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领悟文本带给心灵的美,并能够把文本的阅读转化为写作的技巧。教师的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到考试制度,另一方面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在读中品味,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体验生情,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四、创造课堂之外的实践阅读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或者郊外进行观察,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环境里感受到自然美和生活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任何微小的东西都蕴藏着一个我们或许可能感兴趣的世界。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天空、树叶、花朵、河流、鸟群、土地等等,回去之后,再鼓励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写出来,并在课堂上进行点评,这比学习一篇课文来得更加有效,并且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多观察、多积累,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阅读。而且所有的积累,必定为学生将来的写作准备了大量的素材。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感知文章,理解主题,渗透情感,积累语言,并加以适当运用,得以训练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喜欢阅读、喜欢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和文本拓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并不断进行尝试实验,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能够添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一、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只会培养出只有答案、没有想象力的学生。因此,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多和学生探讨文本阐释的多种可能性。比如在讲到唐诗《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参与到诗歌的情景中来。老师可以挑选两个同学上台扮演李白和孟浩然,再挑几个同学围成一个圈当作黄鹤楼,李白和孟浩然就在黄鹤楼话别。一把扫帚就可以当作是船只,门外就是孟浩然要去的扬州,甚至还可以加入一些同学们自己想象的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这样的情景剧,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观赏性,又培养了同学们对古诗阅读的兴趣。作为老师的我们,只有多去思考怎样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化修养。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影响。老师平时可以收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报纸等,也可以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读。让学生能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从而爱上阅读。老师在给学生推荐阅读材料时,最好能和学生一起阅读。这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读完之后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老师还可以在班上成立阅读兴趣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有阅读计划和阅读目的。这样,既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又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三、立足文本,进行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必须以教材为基点,有序地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引领学生从文外走进文内,而后从文内走向文外,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语文走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积蓄人文底蕴,感悟人文内涵,提升语文的人文素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领悟文本带给心灵的美,并能够把文本的阅读转化为写作的技巧。教师的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到考试制度,另一方面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在读中品味,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体验生情,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四、创造课堂之外的实践阅读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或者郊外进行观察,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环境里感受到自然美和生活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任何微小的东西都蕴藏着一个我们或许可能感兴趣的世界。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天空、树叶、花朵、河流、鸟群、土地等等,回去之后,再鼓励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写出来,并在课堂上进行点评,这比学习一篇课文来得更加有效,并且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多观察、多积累,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阅读。而且所有的积累,必定为学生将来的写作准备了大量的素材。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感知文章,理解主题,渗透情感,积累语言,并加以适当运用,得以训练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喜欢阅读、喜欢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和文本拓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并不断进行尝试实验,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能够添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