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共同目标,教育的改革不断推动教育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快乐"和"发展"作为幼儿教育追求的两个核心价值。这里的"快乐"不仅仅是让幼儿在园时心情高兴和愉快,而且要让幼儿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成功时体验到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感。但是,仅仅快乐不是幼儿阶段教育的全部意义,还应让幼儿在感到快乐的同时,在其他各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对规则感兴趣;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爱玩、会玩。而目标化的活动区的设置,既能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积极主动的特征,又能帮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体验规则,满足个性化发展与自主游戏的需求,满足他们爱玩、会玩的心理需求。
主题活动是现阶段幼儿园普遍实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强调:幼儿生活中的世界是以具体的"自然事物"为本位的,而不是以抽象出来的"学科知识"为本体的。幼儿所接触的事物通常自然地包含着多个学科领域,他们需要的是对事物有一个较为整体、较为全面、较为生活化的认识,而不是虽然精深、但却相互割裂的认识。这也正体现了新《纲要》中所提倡的各领域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生活即教育的精神。因此,我尝试利用适合中班幼儿的课程模式——目标化的活动区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幼儿在目标化的活动区中完成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
1.从孩子兴趣出发,生成主题活动,并分析主题活动所蕴含的中班幼儿发展目标
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可以利用幼儿已有经验,使幼儿在过程中交流,这样易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这样的内容才能调动幼儿探究的积极性。
1.1 从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主题教育内容,挖掘主题教育目标
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时,要注意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找到引导幼儿探究的方向。例如: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了蜗牛,悄悄带回了班,教师发现后顺应了幼儿的需求,组织幼儿开展了主题活动《蜗牛》。
1.2 从幼儿身边突发的事件、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幼儿提出的问题及困惑制定主题教育内容
幼儿科学活动的含义包括幼儿所有的探究活动,因此,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正是幼儿探究的时机,我们教师要注意把握。例如:天凉了,孩子们从家带来了马甲户外活动时穿。可在把马甲放到柜子里时总掉下来。教师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组织了主题活动《怎样让马甲不掉下来》,孩子们进行了探究,了解马甲的不同面料,找到了马甲总掉下来的原因,尝试了多种办法不让马甲掉下来:有的幼儿往马甲中垫毛巾、塞板子,还有的幼儿把马甲反过来叠等等。
1.3 从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中产生或从其他主题引伸主题教育内容
幼儿具有探究、发现的天性,他们在教师创设的适宜环境中会主动进行探究,而个别幼儿的探究活动有时会引发成全班的集体探究活动。例如:一名幼儿科学区游戏时自制了一条纸蛇后,自己尝试多种办法让纸蛇动起来,还拿着纸蛇在室内跑。他的活动引起了许多孩子的兴趣,教师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组织了全班幼儿进行《让纸蛇动起来》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探索、尝试了吹、扇、点燃蜡烛等多种方法让纸蛇动起来。
1.4 从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或教师发现的问题,确定主题教育内容
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在生活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主题教育活动的契机。例如:班上有些孩子不爱洗手,有些孩子洗手不认真,我便把幼儿的洗手水收集起来,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了《水为什么会变混浊了》的主题活动,以此教育幼儿认真洗手。
1.5 把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主题教育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因此,"中国成功发射载人火箭"、"奥运会中国健儿夺金牌"都成为了我们的主题教育内容。
2.分析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如何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渗透
结合主题的教育目标,与孩子一起创设目标化的活动区环境,将主题内容渗透到各个目标化的活动区中。活动区的创设根据主题考虑幼儿实际经验与兴趣,依其年龄与身心发展水平提供环境材料,有计划地投放或变换适宜材料,同时注意环境创设、自选区域的开展与其环节和活动的相互配合联系,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目标化活动区将空间设置,材料提供,活动时间,环境的开放性及其动态效能的发挥等方面教育因素有机联系,合理结构,满足了幼儿积极活动的需要,成为激发幼儿自主性的有效途径,更要紧密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
如:在开展"颜色"的主题活动时,科学区提供各种配色的实验,美工区提供各种颜色的纸和颜料让幼儿进行制作;自然角幼儿按颜色分类摆放水果、蔬菜;益智区幼儿按颜色分类、配对等。
3.利用目标化的活动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中班幼儿任务意识
3.1 提高目标化活动区的引入,培养幼儿任务意识
组织幼儿活动区活动来完成教育目标,一般我们采用两种方法引入,一是活动前引入导向,二是活动中引入。比如:我们在上"蛋"的主题活动,为了能让幼儿多地了解蛋的更多知识,请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寻找,要求在活动区结束后,请你把找到的相关答案告诉老师,让小朋友与大家共同分享。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翻阅图书,询问同伴,有的幼儿在活动前去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有的则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去完成任务。老师每天交给幼儿的任务有所不同,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交待任务,孩子们虽然都在不同的区域活动,如:有在美工区做蛋的,画蛋的,做惊喜蛋的,有的在建筑区建造孵化工厂的,在图书区寻找问题的答案的,在科学区玩区分生熟的鸡蛋的,在自然角观察不同的蛋。不管幼儿在哪个区活动,他们最终都要完成任务。结果表明,全班有80%的幼儿都能够完成任务。有的幼儿在此活动区没有寻找到答案,他们探索欲、求知欲强烈,回家求助家长帮忙,上网寻找答案,孩子们的主动性增强了,有的幼儿在活动中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我们就拿出"闹钟"让幼儿学会看表调节自己的活动时间,教师在活动前对幼儿进行引导,在活动中进行提示,孩子完成任务情况效果很好。 当然也有个别幼儿,当天没有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作为教师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教育他们今天没有完成,明天也可以继续去做,目的是让幼儿有任务意识,给他们宽松的氛围,没有完成的幼儿,第二天也就会自觉完成任务。又如:今天老师在活动前交待的任务是制作"惊喜蛋",在制作"惊喜蛋"前已学过若干种动物的绘画。因此,老师在交待任务后,再请幼儿绘画制作,在活动区中没有孩子说"老师,我不会"类似的话,都是在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看到美工区的幼儿较多,就先到其他区域玩一会儿,等美工区人少了,再去完成任务,孩子们在目标化活动区的形式下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学中玩,玩中学。
目标化活动区在活动中引入,能够更有效的完成教育目标,增强孩子们探求欲,如组织幼儿"怎样让蛋立住"这一活动中,采用的就是活动中引入的方法,孩子都围绕"蛋"的主题分布在各个活动区中,活动区活动快结束时,教师抱来许多蛋,放在桌子上,蛋立不住跑得到处都是,从而提出问题,请幼儿解决问题。产的注意力一下就会集中到老师这里,通过提出问题来完成教育目标,孩子们纷纷动脑筋想办法,在班长里寻找物品,借助室内玩教具等物品,让蛋立住,他们选择不同的物品去亲自尝试,借助积木、插片、杯子、纸团、木棍、沙土等物体,孩子们大胆地探索尝试着,最终得出结论。预想能使蛋立起来不是最终的结果,只有亲自试验,得出的结论才是最终的结果,底盘是平面、上面是圆形的物体能使蛋立起来,把蛋放在沙土、锯末上能使蛋立起来,小杯口的杯子,如酒杯能使蛋立起来,大杯口的杯子则不能等等。孩子们在各个活动区中寻找答案,都在认真地探索着,调动了孩子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最终完成教育目标。
3.2 以点带面,用个别带动整体,促进幼儿形成任务意识
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目标化活动区中,孩子们完成任务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有的幼儿总会在活动一开始就去做老师教给的任务,剩余的埋单再去其他活动区去玩。有的幼儿随时观察各区域动态,适时选择相应区域完成任务。有的幼儿则在活动快结束时,经老师最后提醒后,才想起老师交给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个别幼儿来不及去完成任务,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指导,请会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任务好的幼儿介绍自己在目标化活动区中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互相互帮互学,最终共同完成教育目标。
3.3 将适度的自由与控制约束有机统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选游戏并非自然状态下幼儿自发的游戏。自选游戏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最大限度的选择活动自由,有利于激发幼儿主体活动的需要和动机;同时渗透着一定的教育要求和适当控制与约束,作为教育活动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在自选游戏中,教师首先要将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教育培养目标及具体教育对象、能力特点结合,通过制订活动计划有目的地指导游戏活动,促进活动不断深入。教师以指导得和游戏伙伴的双重身份参与活动过程,将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注意隐性教育作用,在自选游戏前引导幼儿选择,活动中与幼儿共同建立和执行规则,提要求交任务,具体指导游戏过程,并依游戏的开展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式,积极影响幼儿活动行为。同时,教师作为游戏伙伴参与活动过程,以积极的情感感染、促进幼儿与周围事物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目中有物并有所用心,激发幼儿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与幼儿共同建立和执行活动区游戏规则(如使用材料、行为自治及协调相互关系的规则),使幼儿在形成正确认识判断时,反复实践,内化社会行为规范,增强处理自治能力,形成初步任务意识。教师始终把握教育的主动权,注意将适度的自由与控制结合,使自选游戏成为教育方向性与发展可能性、外部激励影响与内在需要动机的最佳契合点,从而很好地发挥教育主导作用。
4.研究的体会
通过开展目标化活动区开展主题活动,我深深地感到,目标化活动区能够满足幼儿兴趣,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真正地发挥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的幼儿主主体地位,使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总之,目标化活动区域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技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大力提倡。它是将主题教育目标渗透到游戏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曾这样论述过游戏的作用"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们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们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游戏的教育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反映在教育改革上。
目标化活动区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形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对规则感兴趣;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爱玩、会玩。而目标化的活动区的设置,既能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积极主动的特征,又能帮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体验规则,满足个性化发展与自主游戏的需求,满足他们爱玩、会玩的心理需求。
主题活动是现阶段幼儿园普遍实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强调:幼儿生活中的世界是以具体的"自然事物"为本位的,而不是以抽象出来的"学科知识"为本体的。幼儿所接触的事物通常自然地包含着多个学科领域,他们需要的是对事物有一个较为整体、较为全面、较为生活化的认识,而不是虽然精深、但却相互割裂的认识。这也正体现了新《纲要》中所提倡的各领域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生活即教育的精神。因此,我尝试利用适合中班幼儿的课程模式——目标化的活动区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幼儿在目标化的活动区中完成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
1.从孩子兴趣出发,生成主题活动,并分析主题活动所蕴含的中班幼儿发展目标
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可以利用幼儿已有经验,使幼儿在过程中交流,这样易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这样的内容才能调动幼儿探究的积极性。
1.1 从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主题教育内容,挖掘主题教育目标
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时,要注意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找到引导幼儿探究的方向。例如: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了蜗牛,悄悄带回了班,教师发现后顺应了幼儿的需求,组织幼儿开展了主题活动《蜗牛》。
1.2 从幼儿身边突发的事件、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幼儿提出的问题及困惑制定主题教育内容
幼儿科学活动的含义包括幼儿所有的探究活动,因此,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正是幼儿探究的时机,我们教师要注意把握。例如:天凉了,孩子们从家带来了马甲户外活动时穿。可在把马甲放到柜子里时总掉下来。教师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组织了主题活动《怎样让马甲不掉下来》,孩子们进行了探究,了解马甲的不同面料,找到了马甲总掉下来的原因,尝试了多种办法不让马甲掉下来:有的幼儿往马甲中垫毛巾、塞板子,还有的幼儿把马甲反过来叠等等。
1.3 从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中产生或从其他主题引伸主题教育内容
幼儿具有探究、发现的天性,他们在教师创设的适宜环境中会主动进行探究,而个别幼儿的探究活动有时会引发成全班的集体探究活动。例如:一名幼儿科学区游戏时自制了一条纸蛇后,自己尝试多种办法让纸蛇动起来,还拿着纸蛇在室内跑。他的活动引起了许多孩子的兴趣,教师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组织了全班幼儿进行《让纸蛇动起来》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探索、尝试了吹、扇、点燃蜡烛等多种方法让纸蛇动起来。
1.4 从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或教师发现的问题,确定主题教育内容
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在生活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主题教育活动的契机。例如:班上有些孩子不爱洗手,有些孩子洗手不认真,我便把幼儿的洗手水收集起来,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了《水为什么会变混浊了》的主题活动,以此教育幼儿认真洗手。
1.5 把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主题教育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因此,"中国成功发射载人火箭"、"奥运会中国健儿夺金牌"都成为了我们的主题教育内容。
2.分析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如何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渗透
结合主题的教育目标,与孩子一起创设目标化的活动区环境,将主题内容渗透到各个目标化的活动区中。活动区的创设根据主题考虑幼儿实际经验与兴趣,依其年龄与身心发展水平提供环境材料,有计划地投放或变换适宜材料,同时注意环境创设、自选区域的开展与其环节和活动的相互配合联系,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目标化活动区将空间设置,材料提供,活动时间,环境的开放性及其动态效能的发挥等方面教育因素有机联系,合理结构,满足了幼儿积极活动的需要,成为激发幼儿自主性的有效途径,更要紧密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
如:在开展"颜色"的主题活动时,科学区提供各种配色的实验,美工区提供各种颜色的纸和颜料让幼儿进行制作;自然角幼儿按颜色分类摆放水果、蔬菜;益智区幼儿按颜色分类、配对等。
3.利用目标化的活动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中班幼儿任务意识
3.1 提高目标化活动区的引入,培养幼儿任务意识
组织幼儿活动区活动来完成教育目标,一般我们采用两种方法引入,一是活动前引入导向,二是活动中引入。比如:我们在上"蛋"的主题活动,为了能让幼儿多地了解蛋的更多知识,请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寻找,要求在活动区结束后,请你把找到的相关答案告诉老师,让小朋友与大家共同分享。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翻阅图书,询问同伴,有的幼儿在活动前去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有的则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去完成任务。老师每天交给幼儿的任务有所不同,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交待任务,孩子们虽然都在不同的区域活动,如:有在美工区做蛋的,画蛋的,做惊喜蛋的,有的在建筑区建造孵化工厂的,在图书区寻找问题的答案的,在科学区玩区分生熟的鸡蛋的,在自然角观察不同的蛋。不管幼儿在哪个区活动,他们最终都要完成任务。结果表明,全班有80%的幼儿都能够完成任务。有的幼儿在此活动区没有寻找到答案,他们探索欲、求知欲强烈,回家求助家长帮忙,上网寻找答案,孩子们的主动性增强了,有的幼儿在活动中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我们就拿出"闹钟"让幼儿学会看表调节自己的活动时间,教师在活动前对幼儿进行引导,在活动中进行提示,孩子完成任务情况效果很好。 当然也有个别幼儿,当天没有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作为教师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教育他们今天没有完成,明天也可以继续去做,目的是让幼儿有任务意识,给他们宽松的氛围,没有完成的幼儿,第二天也就会自觉完成任务。又如:今天老师在活动前交待的任务是制作"惊喜蛋",在制作"惊喜蛋"前已学过若干种动物的绘画。因此,老师在交待任务后,再请幼儿绘画制作,在活动区中没有孩子说"老师,我不会"类似的话,都是在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看到美工区的幼儿较多,就先到其他区域玩一会儿,等美工区人少了,再去完成任务,孩子们在目标化活动区的形式下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学中玩,玩中学。
目标化活动区在活动中引入,能够更有效的完成教育目标,增强孩子们探求欲,如组织幼儿"怎样让蛋立住"这一活动中,采用的就是活动中引入的方法,孩子都围绕"蛋"的主题分布在各个活动区中,活动区活动快结束时,教师抱来许多蛋,放在桌子上,蛋立不住跑得到处都是,从而提出问题,请幼儿解决问题。产的注意力一下就会集中到老师这里,通过提出问题来完成教育目标,孩子们纷纷动脑筋想办法,在班长里寻找物品,借助室内玩教具等物品,让蛋立住,他们选择不同的物品去亲自尝试,借助积木、插片、杯子、纸团、木棍、沙土等物体,孩子们大胆地探索尝试着,最终得出结论。预想能使蛋立起来不是最终的结果,只有亲自试验,得出的结论才是最终的结果,底盘是平面、上面是圆形的物体能使蛋立起来,把蛋放在沙土、锯末上能使蛋立起来,小杯口的杯子,如酒杯能使蛋立起来,大杯口的杯子则不能等等。孩子们在各个活动区中寻找答案,都在认真地探索着,调动了孩子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最终完成教育目标。
3.2 以点带面,用个别带动整体,促进幼儿形成任务意识
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目标化活动区中,孩子们完成任务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有的幼儿总会在活动一开始就去做老师教给的任务,剩余的埋单再去其他活动区去玩。有的幼儿随时观察各区域动态,适时选择相应区域完成任务。有的幼儿则在活动快结束时,经老师最后提醒后,才想起老师交给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个别幼儿来不及去完成任务,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指导,请会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任务好的幼儿介绍自己在目标化活动区中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互相互帮互学,最终共同完成教育目标。
3.3 将适度的自由与控制约束有机统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选游戏并非自然状态下幼儿自发的游戏。自选游戏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最大限度的选择活动自由,有利于激发幼儿主体活动的需要和动机;同时渗透着一定的教育要求和适当控制与约束,作为教育活动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在自选游戏中,教师首先要将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教育培养目标及具体教育对象、能力特点结合,通过制订活动计划有目的地指导游戏活动,促进活动不断深入。教师以指导得和游戏伙伴的双重身份参与活动过程,将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注意隐性教育作用,在自选游戏前引导幼儿选择,活动中与幼儿共同建立和执行规则,提要求交任务,具体指导游戏过程,并依游戏的开展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式,积极影响幼儿活动行为。同时,教师作为游戏伙伴参与活动过程,以积极的情感感染、促进幼儿与周围事物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目中有物并有所用心,激发幼儿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与幼儿共同建立和执行活动区游戏规则(如使用材料、行为自治及协调相互关系的规则),使幼儿在形成正确认识判断时,反复实践,内化社会行为规范,增强处理自治能力,形成初步任务意识。教师始终把握教育的主动权,注意将适度的自由与控制结合,使自选游戏成为教育方向性与发展可能性、外部激励影响与内在需要动机的最佳契合点,从而很好地发挥教育主导作用。
4.研究的体会
通过开展目标化活动区开展主题活动,我深深地感到,目标化活动区能够满足幼儿兴趣,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真正地发挥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的幼儿主主体地位,使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总之,目标化活动区域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技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大力提倡。它是将主题教育目标渗透到游戏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曾这样论述过游戏的作用"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们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们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游戏的教育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反映在教育改革上。
目标化活动区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