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解读文本,践行有效方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y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近几年来,我先后好几次参加了州、县两级以赛代训课堂竞赛。亲历现场,聆听了一位位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静默沉思,教师们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课例在脑中萦绕,难忘竞赛课堂中老师的精彩——巧妙的切入,精当的讲解,智慧的点拨;难忘学生们在课堂中的精彩——灵活的思维,流畅的表达,个性化的见解。
  课堂中师生心灵的舒展,思想的灵动,深刻而丰富的课堂,展现了咱们一线教师的风采,留下了感人的瞬间。
  毕竟,能成名成家的教师是凤毛麟角,对于我这名普通教师来说,这些参赛教师无疑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该从他们身上学点什么呢?一味模仿,难免东施效颦;闭门造车,难免固步自封。所以我想,学名师也好,学身边的同事也好,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有所取舍。那么,怎样才能上出好课,我的语文课该怎么上呢?思来想去,我肤浅的的认为语文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夯实课前功夫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课,课前的教材解读尤为重要。解读什么?怎样解读?名师们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普遍认为,要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领悟文本。
  先认真阅读课文,包括课后思考题,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
  再读“教学参考”,想想文本的重点、难点是什么,想想哪些地方是需要细细体会的,哪些地方是需要驰骋想象的,哪些地方只需要以读代讲的。还可以赏读优秀案例,想想案例中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哪些做法启迪新的思考。
  二、抓好读的训练
  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短的文章要让学生熟读成诵,长的文章应选取重点部分,精彩章节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消化吸收。
  教师要重视三个层次的朗读训练,一要重视感知性的读。初学课文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要学生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二要重视理解性的读。即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把课文重点章节读懂、读畅,读出节奏来。三要重视品味性的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分角色读或表演式地读,把课文内在的情感读出来,把课文的“味道”读出来,真正达到“美读”的境界。
  “以读为本”是语文的学科特点,老师们非常认同并不断实践,但是我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中,不少老师比较忽略初读的训练,初读课文就成了一种形式,根本没有落实“读正确,读流利”的基本要求,以致于课文学完了还有不少学生读课文还疙疙瘩瘩的。
  出去培训我们听名师们的课,都感叹名师们的音质好、声音美,而对自己“莎士比亚”的声音感到苦恼:如果自己的声音也那么动听,那指导朗读的效果就好多了!哎,“先天不足”呀……天生的音质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用美好的情感来美化自己的声音,可以用体态表情来修饰我们的聲音,可以用委婉、激动、平和、果敢的语气来调节我们的声音,可以用精练准确的点拨、流畅中肯的激励来磁化我们的声音。
  所以,对自己声音不满意的教师,也大可不必“忧心忡忡”,完全可以“挥洒自如”。
  三、重视写的训练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听、说、读、写并重”,仔细想想,在我们的阅读课堂中常常只管读不管写,也有的把写作当作点缀的现象很常见。我们总认为乡村小学的学生识字量少,一节阅读课学生能读通顺就顶瓜瓜了,哪里有时间练笔啊!其实在教学中,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经常性的小练笔,如仿写、续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小学中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可让学生在熟悉课文语言材料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仿写句子。小学高年级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记叙的方法、描写的方法、状物的方法,仿照着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小短文。我想,我们语文教师只要有了练习的意识,重视了写的训练,“练得准,练得巧,练得及时”就不会是“空中楼阁”,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语文课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只要老师们把握好了解读教材这一关,重视读和写的训练,在读和写的训练中强化听和说的训练,那么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能做得更好。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一名高三数学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复习习惯,从而更好的备战高考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重要话题,学后反思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收效显著,因此说,要引导学生养成学后反思的习惯,通过深度反思,从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在本文中,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一下我对于引导学生学后反思教學方法的理解和认识,希望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等待是教师对学生差异的尊重和理解,也是教育的耐心与宽容,同时也是对育人规律的遵循。人的成熟和成长是个过程,过程的快慢有其内在规律,而且这个快慢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尊重这个差异,学会等待,自然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无视这个规律急于求成,容易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关键词】 数学;课堂;等待;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一、改革的原因与目的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将会给整个基础教育带来新的变化。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英语课程改革,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我校本学期进行了上至领导,下至老师和学生的全员颠覆式英语教学改革.这是罗校长的大胆决策,强调以人为本,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
期刊
【摘 要】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之一,在艺术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还能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体验,表现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教师必须明确幼儿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互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是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幼儿;音乐活动;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师教学要有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理念,要有扎实基本功,要有厚实的专业素养,对课文的解读要准确,准确处理教材、设计教案,并能轻松驾驭课堂,体现自身的教学风格……一句话,教师的教学能做到了然于心、得心应手,使学生的语言、情感、审美等素养是得以提升,让语文课那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想就会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然的“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乐趣  【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英语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教给学生语言规则,而且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往那种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摧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英语教学如何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近两年生本导学模式的探索,我觉得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让学生动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英语时,把时间让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把课堂打造成学生感兴趣的,提高英语的能力的“动感”课
期刊
【摘 要】 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把语文学习向课前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和闪光,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真情流露”中表现自己,体验成功,让语文课堂教学尽显生机。  【关键词】 开放课堂;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为了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侧重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以适应及满足其兴趣、潜能、未来学习和就业需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就成为开好选修课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以《项羽之死》
期刊
【摘 要】 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 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