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和军队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部队在生态营区建设方面已小有成效,但由于理论不成熟,可借鉴经验少,一些营区离自然化、和谐化、人性化的生态营区标准还存在很大差距,本文从实际出发,阐明了建设生态营区对军队和社会的意义;在坚持客观规律和科学的前提下,提出了建设生态营区应遵循的原则;根据生态营区未来的发展和现有经验对建设生态营区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军队;生态营区;意义;原则;几点建议
营区是屯兵、养兵、练兵和储备军用装备、物资的重要场所,营区建设是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军的营区建设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主要以满足官兵的基本生活为目标的“粗放式”开发,20世纪70~80年代创建“园林式营院”,此后开展了“绿色营区”活动,现在正在步入“生态营区”建设阶段。
生态营区是以营区为区域单位,以生态学为基础,运用建筑学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理,在不破坏营区驻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并组织营区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从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军事功能、生活功能和文化功能等整体协调,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营区。
一、建设生态营区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部队领导和相关部门根据军内外环保工作的新形势、新需求,创造性地提出了营区建设的新目标,即全面建设生态营区。一个成熟的生态营区就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可以独立地实现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生态营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是适应新时期军队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
1、是新时期军队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近年来,部队官兵环境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将营区生态建设作为长期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是实现营区建设由单一绿化美化向生态优化、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转变的一个飞跃,体现了我军营区建设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目标,标志着营区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部队营区建设不能只满足于绿起来,更要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将营区绿化建设“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再生型转变,由单一绿化型向生态环境型升级”,以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和战斗力的持续提高。
另外,通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治理环境和美化绿化等措施,提高营区的环境质量,使营区建设“由传统绿化美化型向生态环保型的转变”。只有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军队的建设特点和长远发展要求,有效搞好资源的开源节流和循环利用,才能实现营区生态的良性循环,提高军事活动的综合效益。
2、是节约军队经费的有效途径,符合中央军委创建节约型军营的新要求。
我国军队经费有限,投入到生态营区建设经费更是不多,在生态营区建设中必须利用现有的“绿色营区”活动的成果,因地制宜,降低基础设施造价,从而缩减建设成本;并依靠高水平的科学规划,确保生态营区建设的高起点和可持续性;利用成熟的高新设计施工技术,确保生态营区建设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延长寿命周期,节约费用;借鉴高水平的营区管理机制,节约能源等因素使生态营区的运行费用大为减少。考虑到对环境和部队官兵的影响,生态营区建设项目将减少责任事故,甚至火灾、洪水等灾难的风险,多数生态项目能提前预测当前及将来可能出现的环境管理法规条例,并付诸实施,避免了将来这些法规条例生效后为遵守而导致的昂贵的改造费用。因此,生态营区的建成,提高了各方面的综合效益,实现了节能增效,从而实现经费利用率的最大化,为軍队节能减排做出贡献的前提下,节约了开支,能使军队经费更多地用在更新武器装备和提高军人待遇上。
3、是提高官兵生活质量,增强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营区是部队官兵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空间,也是官兵开展战备、训练、试验等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生态营区给军队的生存和一切军事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基础和空间,保证军队活动所需的资源种类和质量,并持续保证这种良好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建设生态营区,解决好与官兵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预防和治理好营区各种污染,确保官兵喝上清洁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有利于提高官兵的生活质量,保持健康的体魄,优美舒适的军营环境,可以培养和陶冶广大官兵的情操,消除各种精神狂躁和压抑,陶冶官兵的情操,创造拴住心留住人的氛围,有利于增强部队凝聚力,从而不断提高战斗力。同时,建设生态营区还可以缓解部队与社会各界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的矛盾冲突和军民纠纷。成为军民共建的典范和军地紧密联系的纽带,提高知名度,树立我军对外的良好形象。
二、建设生态营区应遵循的原则
1、统筹规划,重在保护,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生态营区建设的规划设计在点、线、面三个层次应包括符合生态原理的营区总体规划、市政系统规划和建筑设计。在生态营区的总体规划中应十分重视保护和发展营区中的自然环境,着力解决生态营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坚持治理与保护并举、保护优先的方针,尽可能地避免新的破坏和污染,从而减少因能源供应而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和付出新的代价,注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高建设和治理效果,保证投资效益,逐步完成生态营区的建设。
2、按客观规律办事,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开拓创新。
根据军队所驻扎地的地域、性质和规模等的不同,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构建不同模式的生态营区:普通生态营区,军用机场生态营区,军用港口生态营区,军用训练场、试验场生态营区,军用基地、仓库生态营区等。不同模式的生态营区所需解决的生态问题不同,建设特点各异,因此,要分析找出营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挖掘亮点,形成特色,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进一步增强生态营区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和体制机制活力,实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3、坚持科学性、易操作性与可持续性的统一。
目前,生态营区建设在部队刚刚起步不久,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依据,而且生态营区的建设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工程,因此,我们应借助科技的力量努力探索一条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的建设新路子上下功夫。首要的就是科学规划,既要考虑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使规划具有前瞻性,对策措施具有可行性;其次,生态营区的设计必然要符合生态原理,运用先进科技,优化人工生态环境,促进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的利用,妥善处理废水、垃圾,促进再生能源的利用,增强环境的自循环能力,创造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生态营区的几点建议
1、营区建筑符合生态建筑要求。
生态建筑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健康和高质量的室内物理环境;把建筑物作为一个系统看待;提高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在生态营區的建筑设计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建筑的多样性与适应性;通风;采光与照明;高效的空调设备和加热水体的设备;节水;健康的居住建筑;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采用健康和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的材料。
2、营区绿化实现生态化、人文化。
生态营区建设要结合官兵训练、工作和生活等用途,按照营区的特点,合理配置乔、灌、藤、花、草、木等。例如,乔木以孤植为“点”,灌木以带植为“线”,花草以图案为“面”,这种“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水平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美化格局,形成植物群落多样,层次有序,互生互养,自然协调,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营区绿化体系,实现人与环境的“有机共生”。
3、营区污染物进行无公害处理。
对生活污水可根据营区特点,进行集中处理,或采取适当的工艺进行循环再利用,作为营区绿化、洗车用水、消防备用水和景观补充水等。营区的垃圾应该分类回收,集中封闭存放。不可回收的垃圾可采用多层悬浮再燃式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对处理后产生的热量可进行再利用。营区锅炉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军区单位与市政热点厂联网供热步伐,尽快实现与驻地政府同步、协调发展。尚不具备联网条件的单位应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舍得投资,严格按照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采取现金技术,以达到有效控制污染的作用。对营区内的各类军事特种污染源,如修理机构产生的修理废水、坦克发动机尾气、电瓶间充电酸雾等,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及时有效地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4、营区短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从规划入手。要将可持续发展思路融入营区规划中,保证营区环境的规划有序的同时,应符合总部相关文件和国家相关规范对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要求。建设过程中,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坏境,在保护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浪费,运用环保材料,合理组织施工,减少或避免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破坏。运用先进科技,优化人工生态环境,促进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的利用,妥善处理废水、垃圾,促进再生能源的利用,增强环境的自循环能力,创造生态良性循环,能源可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营区。
四、结束语
生态营区以军人的各项活动以及活动的场所为主体的特殊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扩充,生态营区的建设是响应国家保护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生态营区建设涉及诸多专业与领域的内容,是军队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前瞻性的研究课题与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种理想的营区,它是部队首长、广大官兵和环保绿化、基建营房部门不断追求的目标,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努力,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建立完善的生态营区理论体系、进行生态营区建设实践,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军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治、蔡良才等,军队生态营区建设模式,北京国际军事环保研讨会论文集[C],2004.
[2]周从直、杨琴等,废水资源化与生态营区建设,后勤工程学院学报[J],2003,19(4):62~65.
关键词:军队;生态营区;意义;原则;几点建议
营区是屯兵、养兵、练兵和储备军用装备、物资的重要场所,营区建设是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军的营区建设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主要以满足官兵的基本生活为目标的“粗放式”开发,20世纪70~80年代创建“园林式营院”,此后开展了“绿色营区”活动,现在正在步入“生态营区”建设阶段。
生态营区是以营区为区域单位,以生态学为基础,运用建筑学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理,在不破坏营区驻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并组织营区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从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军事功能、生活功能和文化功能等整体协调,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营区。
一、建设生态营区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部队领导和相关部门根据军内外环保工作的新形势、新需求,创造性地提出了营区建设的新目标,即全面建设生态营区。一个成熟的生态营区就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可以独立地实现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生态营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是适应新时期军队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
1、是新时期军队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近年来,部队官兵环境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将营区生态建设作为长期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是实现营区建设由单一绿化美化向生态优化、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转变的一个飞跃,体现了我军营区建设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目标,标志着营区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部队营区建设不能只满足于绿起来,更要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将营区绿化建设“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再生型转变,由单一绿化型向生态环境型升级”,以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和战斗力的持续提高。
另外,通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治理环境和美化绿化等措施,提高营区的环境质量,使营区建设“由传统绿化美化型向生态环保型的转变”。只有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军队的建设特点和长远发展要求,有效搞好资源的开源节流和循环利用,才能实现营区生态的良性循环,提高军事活动的综合效益。
2、是节约军队经费的有效途径,符合中央军委创建节约型军营的新要求。
我国军队经费有限,投入到生态营区建设经费更是不多,在生态营区建设中必须利用现有的“绿色营区”活动的成果,因地制宜,降低基础设施造价,从而缩减建设成本;并依靠高水平的科学规划,确保生态营区建设的高起点和可持续性;利用成熟的高新设计施工技术,确保生态营区建设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延长寿命周期,节约费用;借鉴高水平的营区管理机制,节约能源等因素使生态营区的运行费用大为减少。考虑到对环境和部队官兵的影响,生态营区建设项目将减少责任事故,甚至火灾、洪水等灾难的风险,多数生态项目能提前预测当前及将来可能出现的环境管理法规条例,并付诸实施,避免了将来这些法规条例生效后为遵守而导致的昂贵的改造费用。因此,生态营区的建成,提高了各方面的综合效益,实现了节能增效,从而实现经费利用率的最大化,为軍队节能减排做出贡献的前提下,节约了开支,能使军队经费更多地用在更新武器装备和提高军人待遇上。
3、是提高官兵生活质量,增强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营区是部队官兵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空间,也是官兵开展战备、训练、试验等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生态营区给军队的生存和一切军事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基础和空间,保证军队活动所需的资源种类和质量,并持续保证这种良好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建设生态营区,解决好与官兵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预防和治理好营区各种污染,确保官兵喝上清洁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有利于提高官兵的生活质量,保持健康的体魄,优美舒适的军营环境,可以培养和陶冶广大官兵的情操,消除各种精神狂躁和压抑,陶冶官兵的情操,创造拴住心留住人的氛围,有利于增强部队凝聚力,从而不断提高战斗力。同时,建设生态营区还可以缓解部队与社会各界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的矛盾冲突和军民纠纷。成为军民共建的典范和军地紧密联系的纽带,提高知名度,树立我军对外的良好形象。
二、建设生态营区应遵循的原则
1、统筹规划,重在保护,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生态营区建设的规划设计在点、线、面三个层次应包括符合生态原理的营区总体规划、市政系统规划和建筑设计。在生态营区的总体规划中应十分重视保护和发展营区中的自然环境,着力解决生态营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坚持治理与保护并举、保护优先的方针,尽可能地避免新的破坏和污染,从而减少因能源供应而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和付出新的代价,注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高建设和治理效果,保证投资效益,逐步完成生态营区的建设。
2、按客观规律办事,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开拓创新。
根据军队所驻扎地的地域、性质和规模等的不同,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构建不同模式的生态营区:普通生态营区,军用机场生态营区,军用港口生态营区,军用训练场、试验场生态营区,军用基地、仓库生态营区等。不同模式的生态营区所需解决的生态问题不同,建设特点各异,因此,要分析找出营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挖掘亮点,形成特色,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进一步增强生态营区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和体制机制活力,实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3、坚持科学性、易操作性与可持续性的统一。
目前,生态营区建设在部队刚刚起步不久,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依据,而且生态营区的建设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工程,因此,我们应借助科技的力量努力探索一条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的建设新路子上下功夫。首要的就是科学规划,既要考虑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使规划具有前瞻性,对策措施具有可行性;其次,生态营区的设计必然要符合生态原理,运用先进科技,优化人工生态环境,促进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的利用,妥善处理废水、垃圾,促进再生能源的利用,增强环境的自循环能力,创造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生态营区的几点建议
1、营区建筑符合生态建筑要求。
生态建筑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健康和高质量的室内物理环境;把建筑物作为一个系统看待;提高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在生态营區的建筑设计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建筑的多样性与适应性;通风;采光与照明;高效的空调设备和加热水体的设备;节水;健康的居住建筑;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采用健康和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的材料。
2、营区绿化实现生态化、人文化。
生态营区建设要结合官兵训练、工作和生活等用途,按照营区的特点,合理配置乔、灌、藤、花、草、木等。例如,乔木以孤植为“点”,灌木以带植为“线”,花草以图案为“面”,这种“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水平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美化格局,形成植物群落多样,层次有序,互生互养,自然协调,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营区绿化体系,实现人与环境的“有机共生”。
3、营区污染物进行无公害处理。
对生活污水可根据营区特点,进行集中处理,或采取适当的工艺进行循环再利用,作为营区绿化、洗车用水、消防备用水和景观补充水等。营区的垃圾应该分类回收,集中封闭存放。不可回收的垃圾可采用多层悬浮再燃式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对处理后产生的热量可进行再利用。营区锅炉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军区单位与市政热点厂联网供热步伐,尽快实现与驻地政府同步、协调发展。尚不具备联网条件的单位应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舍得投资,严格按照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采取现金技术,以达到有效控制污染的作用。对营区内的各类军事特种污染源,如修理机构产生的修理废水、坦克发动机尾气、电瓶间充电酸雾等,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及时有效地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4、营区短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从规划入手。要将可持续发展思路融入营区规划中,保证营区环境的规划有序的同时,应符合总部相关文件和国家相关规范对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要求。建设过程中,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坏境,在保护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浪费,运用环保材料,合理组织施工,减少或避免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破坏。运用先进科技,优化人工生态环境,促进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的利用,妥善处理废水、垃圾,促进再生能源的利用,增强环境的自循环能力,创造生态良性循环,能源可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营区。
四、结束语
生态营区以军人的各项活动以及活动的场所为主体的特殊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扩充,生态营区的建设是响应国家保护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生态营区建设涉及诸多专业与领域的内容,是军队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前瞻性的研究课题与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种理想的营区,它是部队首长、广大官兵和环保绿化、基建营房部门不断追求的目标,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努力,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建立完善的生态营区理论体系、进行生态营区建设实践,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军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治、蔡良才等,军队生态营区建设模式,北京国际军事环保研讨会论文集[C],2004.
[2]周从直、杨琴等,废水资源化与生态营区建设,后勤工程学院学报[J],2003,19(4):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