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造价低、设计理论成熟、施工技术成熟、抗震性能良好等优点占有绝对的比重。在工程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但是混凝土材料品质及配合比质量的波动以及混凝土输送、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对混凝土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施工包括原材料的计量,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混凝土养护等内容。
1.1原材料计量
各种计量器具应按计量法的规定定期检定,保持准确。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原材料的计量偏差。对集料的含水率的检测,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雨期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据集料实际含水量调整集料和水的用量。
1.2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
1.2.1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搅拌时间是混凝土拌合时的重要控制参数。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1工作班或每1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2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检测。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1.2混凝土运输
1.2.1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满足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要求,使浇筑工作不间断。
1.2.2运送混凝土拌合物的容器或管道应不漏浆、不吸水,内壁光滑平整,能保证卸料及输送畅通。
1.2.3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地点,应保持均匀性,不产生分层、离析等现象,如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则应对%考试大%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快速搅拌。
1.2.4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地点后,应按规定检测其坍落度,坍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
1.2.5预拌混凝土在卸料前需要掺加外加剂时,外加剂的掺量应按配合比通知书执行。掺人外加剂后,应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根据试验确定。
1.2.6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
1.2.7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受料斗应有足够的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
1.3混凝土浇筑
1.3.1浇筑前的检查
混凝土浇筑前,要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规格,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在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相接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1.3.2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要适应各施工环节的实际能力,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采用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以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准。
1.3混凝土养护
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对干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有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养护。洒水养护的时间,不少于7d。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当气温低于50C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
2、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2.1.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2.1.1水泥。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
2.1.2砂。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2.1.3石子。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cm-3cm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
2.1.4水。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對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样着重控制。
2.1.5外加剂。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以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
2.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坍落度等)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所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2.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计量。搅拌机应配备水表,禁止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在较大的工程中,应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2.4.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
2.4.1对混凝土运输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2.4.2混凝土的运输方法。混凝土运输分为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地面运输三种情况。运输预拌混凝土,多采用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如来自现场搅拌站,多采用小型机动翻斗车、双轮手推车等。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混凝土楼地面运输一般以双轮手推车为主。
2.5.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控制
2.5.1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
2.5.2施工缝。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间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2.5.3混凝土的捣实。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
2.6.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工作在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度,或最低气温低于-30度的气候条件下進行时,必须得采取一定的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在保证混凝土必要的和易性的同时,尽量减少用水量,水灰比应较小,这样可以促进混凝土的凝固,可发防止混凝土的早期冻结。适当掺用早强剂,加速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并降低混凝土内水溶液的冰点,防止混凝土早期冻结。
用蒸汽法,暖棚法,蓄热法和电热法等进行养护,提高混凝土养护温度。
3.结束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人们重视工程质量。这就需要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施工包括原材料的计量,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混凝土养护等内容。
1.1原材料计量
各种计量器具应按计量法的规定定期检定,保持准确。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原材料的计量偏差。对集料的含水率的检测,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雨期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据集料实际含水量调整集料和水的用量。
1.2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
1.2.1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搅拌时间是混凝土拌合时的重要控制参数。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1工作班或每1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2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检测。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1.2混凝土运输
1.2.1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满足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要求,使浇筑工作不间断。
1.2.2运送混凝土拌合物的容器或管道应不漏浆、不吸水,内壁光滑平整,能保证卸料及输送畅通。
1.2.3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地点,应保持均匀性,不产生分层、离析等现象,如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则应对%考试大%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快速搅拌。
1.2.4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地点后,应按规定检测其坍落度,坍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
1.2.5预拌混凝土在卸料前需要掺加外加剂时,外加剂的掺量应按配合比通知书执行。掺人外加剂后,应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根据试验确定。
1.2.6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
1.2.7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受料斗应有足够的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
1.3混凝土浇筑
1.3.1浇筑前的检查
混凝土浇筑前,要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规格,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在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相接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1.3.2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要适应各施工环节的实际能力,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采用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以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准。
1.3混凝土养护
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对干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有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养护。洒水养护的时间,不少于7d。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当气温低于50C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
2、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2.1.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2.1.1水泥。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
2.1.2砂。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2.1.3石子。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cm-3cm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
2.1.4水。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對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样着重控制。
2.1.5外加剂。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以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
2.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坍落度等)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所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2.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计量。搅拌机应配备水表,禁止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在较大的工程中,应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2.4.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
2.4.1对混凝土运输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2.4.2混凝土的运输方法。混凝土运输分为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地面运输三种情况。运输预拌混凝土,多采用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如来自现场搅拌站,多采用小型机动翻斗车、双轮手推车等。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混凝土楼地面运输一般以双轮手推车为主。
2.5.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控制
2.5.1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
2.5.2施工缝。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间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2.5.3混凝土的捣实。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
2.6.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工作在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度,或最低气温低于-30度的气候条件下進行时,必须得采取一定的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在保证混凝土必要的和易性的同时,尽量减少用水量,水灰比应较小,这样可以促进混凝土的凝固,可发防止混凝土的早期冻结。适当掺用早强剂,加速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并降低混凝土内水溶液的冰点,防止混凝土早期冻结。
用蒸汽法,暖棚法,蓄热法和电热法等进行养护,提高混凝土养护温度。
3.结束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人们重视工程质量。这就需要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