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语文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词美的赏析,感受其美,进而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在学习的同时起到美育的作用。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每一首诗词都有很好的意境,细心品味,能让人深切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那份热爱与感悟。难么我们应如何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呢?
一、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而我们的学生毕竟文学素养有限,不可能对含蓄表示寓意丰富的诗词产生直接的兴趣。这就需要靠我们老师来引导、激发。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激发呢?
针对初中学生生理以及心理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故事来激发学生。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有位老师是这样讲解李清照的“醉花阴”的,首先把作者创造此词的故事侃侃道来:她是我国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她出身于书香门弟,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著名学者,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她从小就博览群书,才思敏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特别擅长写词,在她十八岁那年,李清照和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太学生赵明诚结了婚,俩人才貌相当,兴趣及志向相投,婚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幸福,两年欢乐相聚的日子很快过去了。赵明诚从太学毕业后,被派到离京城数十里的一个小县城当了官,和李清照分居两地,丈夫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李清照感到非常孤独寂寞,每当春花烂漫的良辰或秋月皎洁的夜晚,她经常独坐高楼,默默地数着丈夫归来团聚的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难以排遣的思念使得她面容憔悴,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下来。这年的重阳节庭院里飘来阵阵菊花的清香,李清照想到往年的这一天,丈夫都陪着自己游园赏花,可是今天却独坐空房,不由蓦然伤心,好不容易挨过白天,夜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她披衣起床,来到窗前,清幽的月光下,只见东篱下几丛菊花正在风中摇曳,那形象和自己瘦弱的身影十分相似 她很有感触,挥笔写下了一首《醉花阴》词。看到学生一双双紧盯着我的清澈的眼睛,我知道我成功了,讲完故事,未等我的指令,同学们已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有的已情不自禁地轻声吟诵起来,针对此景,我决定放弃原先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互助合作赏析此词,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居然在故事的启发下,走进了词人的内心,理解了词的大意。这堂课让我充分领略了兴趣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山水田园诗词,那些优美的的词句引人遐想,令人神往。诗词品读鉴赏大致来讲主要从两个方面:清净;淡雅。
(一)清净。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诗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句 ,乍一看,似乎意味平平,再一品:我看山,山观我,我与山融为一体,不知是山欣赏我的放达,还是我看中山的独立?这样便领略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情与景深深地交织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再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面写的是诗人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抬起头来不经意地望见了南山,实则是,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诗句包含着深远的意蕴:“菊”是孤傲高洁的象征,反映了诗人的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南山是纯真 自然的象征,表现了诗人“性本爱丘山”的心性。 诗人采摘菊花之时,忽然发现了自己与菊花、与南山的本性是多么的相似,因而借助“菊”、“南山”这样特定的意象,我们能深刻领悟陶渊明的自然率真与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这便是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意”了。至于关键词句,一首诗往往有诗眼来透露诗旨的一些关键字词。诗人常常会借助这些字词来展现优美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
(二)淡雅。诗人们善于撷取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素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自己深厚纯真的感情。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全词描绘了春江水涨、烟雨迷蒙、鸟飞鱼肥、悠然垂钓的图景。景物色彩鲜明,青、白、红、绿再现桃花汛期南国特有的色彩。“青箬笠,绿蓑衣”,以借代手法将景与人的色彩協调,显现隐者恬淡安适的情趣。通篇只是平平的叙述、淡淡的描绘,却使人感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平淡的语言中蕴含诗人奇崛激荡的情思,将人与自然统一起来,意境恬淡隽永。此外,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写的只是平淡的田园风光,但创设了深邃高远的意境。以老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清幽淡静的气氛,洋溢着愉悦的田家情趣,表达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这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感受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诗词读熟了还不够,要发挥想象,抓住主线,理清脉络,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及感情,领悟诗词的艺术意境。诗词作为一类高度凝炼,概括集中的文学作品,它更能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这想象之中,还充分展现出了诗品与人品的统一,也反映出了我国古典美学对于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独特的见解。我们要让学生领会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趋向,主要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境界的高低,从古至今,我国就有“诗能言志”这一说法。因此,在古典诗词中蕴含着诗人真挚的思想及感情,有着诗人对社会、生命的独特的体验。一篇感动人心的文章,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而体察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美是语文教学审美的重点。我们在为学生进行诗词讲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倾心于这个焦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和感悟到文章的主旨与结构上的美。比如《春江花月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物是人非,时光流逝,是古人早有的感慨,但是诗人在作品中却有了更深一层对于人生存在的一种追问,它已经不是单纯感喟时间的不可挽回,而是曾加了对于个人生命价值的一种追问和探询,它要求超越的不是个体存在的本身,而是直接指向了人生、世界、宇宙,把一个渺小的个人放到了无限的人类和广袤的宇宙之中去追问,追问一个“我”的存在的意义。这种襟怀和感伤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引导学生体悟诗词中所渗透的思想情感的美,才能让学生拥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发现和领略诗词中独有的一方天地。
四、重视诗词的积累与运用
书到用时方恨少,诗词中有很多名篇名句,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益处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潭,蛟龙兴焉。中国诗词源远流长,群星璀璨,流派纷呈,我们所学诗文中有许多历代传诵的佳句名篇,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通过做卡片,摘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来丰富知识的宝库。
唐诗宋词中的许多名篇名句,在现实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名篇名句既丰富了人类语言的表达,又充满了诗情画意。古典诗词在作文中的选择和使用,不仅增添了作文的文采,也使作文具有可读性。在生活和学习中,学生遇到了困难和难题,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之后问题又得到了解决,顿感“柳暗花明”;在孤独中长吟王维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遇到困难时,就想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些优美的诗句,为生活增添了更加绚丽的色彩。
总之,中学语文诗词中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中学语文诗词教学是一个真善美有机结合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体会诗词的意境与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渐养成学生的自己风格,并逐渐形成自己稳定而高尚的审美情感。
一、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而我们的学生毕竟文学素养有限,不可能对含蓄表示寓意丰富的诗词产生直接的兴趣。这就需要靠我们老师来引导、激发。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激发呢?
针对初中学生生理以及心理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故事来激发学生。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有位老师是这样讲解李清照的“醉花阴”的,首先把作者创造此词的故事侃侃道来:她是我国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她出身于书香门弟,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著名学者,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她从小就博览群书,才思敏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特别擅长写词,在她十八岁那年,李清照和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太学生赵明诚结了婚,俩人才貌相当,兴趣及志向相投,婚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幸福,两年欢乐相聚的日子很快过去了。赵明诚从太学毕业后,被派到离京城数十里的一个小县城当了官,和李清照分居两地,丈夫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李清照感到非常孤独寂寞,每当春花烂漫的良辰或秋月皎洁的夜晚,她经常独坐高楼,默默地数着丈夫归来团聚的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难以排遣的思念使得她面容憔悴,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下来。这年的重阳节庭院里飘来阵阵菊花的清香,李清照想到往年的这一天,丈夫都陪着自己游园赏花,可是今天却独坐空房,不由蓦然伤心,好不容易挨过白天,夜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她披衣起床,来到窗前,清幽的月光下,只见东篱下几丛菊花正在风中摇曳,那形象和自己瘦弱的身影十分相似 她很有感触,挥笔写下了一首《醉花阴》词。看到学生一双双紧盯着我的清澈的眼睛,我知道我成功了,讲完故事,未等我的指令,同学们已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有的已情不自禁地轻声吟诵起来,针对此景,我决定放弃原先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互助合作赏析此词,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居然在故事的启发下,走进了词人的内心,理解了词的大意。这堂课让我充分领略了兴趣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山水田园诗词,那些优美的的词句引人遐想,令人神往。诗词品读鉴赏大致来讲主要从两个方面:清净;淡雅。
(一)清净。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诗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句 ,乍一看,似乎意味平平,再一品:我看山,山观我,我与山融为一体,不知是山欣赏我的放达,还是我看中山的独立?这样便领略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情与景深深地交织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再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面写的是诗人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抬起头来不经意地望见了南山,实则是,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诗句包含着深远的意蕴:“菊”是孤傲高洁的象征,反映了诗人的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南山是纯真 自然的象征,表现了诗人“性本爱丘山”的心性。 诗人采摘菊花之时,忽然发现了自己与菊花、与南山的本性是多么的相似,因而借助“菊”、“南山”这样特定的意象,我们能深刻领悟陶渊明的自然率真与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这便是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意”了。至于关键词句,一首诗往往有诗眼来透露诗旨的一些关键字词。诗人常常会借助这些字词来展现优美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
(二)淡雅。诗人们善于撷取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素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自己深厚纯真的感情。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全词描绘了春江水涨、烟雨迷蒙、鸟飞鱼肥、悠然垂钓的图景。景物色彩鲜明,青、白、红、绿再现桃花汛期南国特有的色彩。“青箬笠,绿蓑衣”,以借代手法将景与人的色彩協调,显现隐者恬淡安适的情趣。通篇只是平平的叙述、淡淡的描绘,却使人感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平淡的语言中蕴含诗人奇崛激荡的情思,将人与自然统一起来,意境恬淡隽永。此外,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写的只是平淡的田园风光,但创设了深邃高远的意境。以老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清幽淡静的气氛,洋溢着愉悦的田家情趣,表达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这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感受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诗词读熟了还不够,要发挥想象,抓住主线,理清脉络,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及感情,领悟诗词的艺术意境。诗词作为一类高度凝炼,概括集中的文学作品,它更能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这想象之中,还充分展现出了诗品与人品的统一,也反映出了我国古典美学对于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独特的见解。我们要让学生领会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趋向,主要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境界的高低,从古至今,我国就有“诗能言志”这一说法。因此,在古典诗词中蕴含着诗人真挚的思想及感情,有着诗人对社会、生命的独特的体验。一篇感动人心的文章,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而体察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美是语文教学审美的重点。我们在为学生进行诗词讲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倾心于这个焦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和感悟到文章的主旨与结构上的美。比如《春江花月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物是人非,时光流逝,是古人早有的感慨,但是诗人在作品中却有了更深一层对于人生存在的一种追问,它已经不是单纯感喟时间的不可挽回,而是曾加了对于个人生命价值的一种追问和探询,它要求超越的不是个体存在的本身,而是直接指向了人生、世界、宇宙,把一个渺小的个人放到了无限的人类和广袤的宇宙之中去追问,追问一个“我”的存在的意义。这种襟怀和感伤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引导学生体悟诗词中所渗透的思想情感的美,才能让学生拥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发现和领略诗词中独有的一方天地。
四、重视诗词的积累与运用
书到用时方恨少,诗词中有很多名篇名句,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益处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潭,蛟龙兴焉。中国诗词源远流长,群星璀璨,流派纷呈,我们所学诗文中有许多历代传诵的佳句名篇,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通过做卡片,摘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来丰富知识的宝库。
唐诗宋词中的许多名篇名句,在现实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名篇名句既丰富了人类语言的表达,又充满了诗情画意。古典诗词在作文中的选择和使用,不仅增添了作文的文采,也使作文具有可读性。在生活和学习中,学生遇到了困难和难题,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之后问题又得到了解决,顿感“柳暗花明”;在孤独中长吟王维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遇到困难时,就想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些优美的诗句,为生活增添了更加绚丽的色彩。
总之,中学语文诗词中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中学语文诗词教学是一个真善美有机结合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体会诗词的意境与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渐养成学生的自己风格,并逐渐形成自己稳定而高尚的审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