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生获得良好习惯比获得多少知识更重要,具体尝试做法如下:一、课堂渗透为主,家庭规范为重;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三、发挥集体作用,形成教育氛围;四、矫正不良习惯,锻炼意志品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活动的主角,促进其良好习惯的早日形成。
关键词:培养 学生 行为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这个角度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同样,養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获得多少知识更重要,会使人终身受益。我具体尝试如下做法:
1课堂渗透为主,家庭规范为重。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必须不失时机的渗透习惯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有机渗透听课习惯、读书习惯、发言习惯、独立思维和作业习惯,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教给方法,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确怎样做,必要时还要给予示范。如小学生听课习惯就很重要,我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要看老师、看黑板、看课本,耳朵要专注去听,尽力跟随老师的语言去行动;再如要求学生认真读书,要一词一句地读,字字句句都见于书,入于目,发于心,出于口,不唱读,不拖长调,能自觉地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而逐步学会读书。天长日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习惯的培养,还必须联系实际。学生有个体差异,有好动的,有文静的,甚至还有特殊毛病的。作为老师,要深入调查了解学生,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有的放矢。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整体要求,个体指导,慢慢把他们统一起来,并相应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游等一系列课内外活动,一方面深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规范他们的学生气,使他们能很快适应校园生活,寻找校园乐趣。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家庭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不好的习惯是在得到家长的纵容和包庇之后形成的。针对此,我多方面疏通渠道,利用家长会、家访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应对之策,使学生无论在校、在家、在外都能始终如一的表现出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最终促进其健康成长。
2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这就需要老师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师者,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生者,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密切配合,教师经常督促,学生认真练习,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的学生“三分钟热潮”,表现一天可以,坚持一周不行;老师跟前一个样,离开老师又一个样;学校一个样,家里另一个样。为此,我们制定了具体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相应计划,努力按计划办事,按计划严格要求自己。在我们的小学生当中,不少孩子在校还能参加班级劳动,积极搞卫生,回到家里仍然不愿做家务劳动,生活不能自理,想着依赖父母,还有的染上了语言粗鲁、不讲礼貌、不守社会公德等不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家校密切配合,常抓不懈。
3发挥集体作用,形成教育氛围。
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与班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况且,学生习惯的养成光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集体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学习,这样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集体作用、集体氛围的重要意义,致力于良好的班风建设,克服不良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体行为,成为榜样行为,像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从而构建健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基地,也是培养、指导和训练孩子行为习惯的摇篮。良好的校风是学生的良好习惯形成如鱼得水。每位教师都要为努力构建美好校园而努力,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绝不能“各扫门前雪”,或者他班学生眼前犯错视而不见。
4矫正不良习惯,锻炼意志品质。
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锻炼和培养意志。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督促、自我控制。例如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或周记,记名言、格言、警句鞭策和自己,促进意志的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例如要求学生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每堂课都能积极思考,注意听讲等等,都是锻炼意志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及时检查,直到学生养成习惯。
衡量和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好坏,主要是看学生的行为举止。因此,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与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利用班会时间,给学生讲解《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警钟长鸣,让学生懂得那些没有学会按照社会准则而规范自己行为的人就会为自己招来麻烦。如果人不用规范约束自己的话,就有可能会被带入歧途,给社会、集体、家庭带来危害。联系孩子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抓住学生身上的主要矛盾给予指导。
“良好习惯,终身受益”。我们要把培养良好的习惯,当作育人的核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活动的主角,促进其良好习惯的早日形成。
关键词:培养 学生 行为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这个角度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同样,養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获得多少知识更重要,会使人终身受益。我具体尝试如下做法:
1课堂渗透为主,家庭规范为重。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必须不失时机的渗透习惯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有机渗透听课习惯、读书习惯、发言习惯、独立思维和作业习惯,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教给方法,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确怎样做,必要时还要给予示范。如小学生听课习惯就很重要,我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要看老师、看黑板、看课本,耳朵要专注去听,尽力跟随老师的语言去行动;再如要求学生认真读书,要一词一句地读,字字句句都见于书,入于目,发于心,出于口,不唱读,不拖长调,能自觉地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而逐步学会读书。天长日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习惯的培养,还必须联系实际。学生有个体差异,有好动的,有文静的,甚至还有特殊毛病的。作为老师,要深入调查了解学生,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有的放矢。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整体要求,个体指导,慢慢把他们统一起来,并相应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游等一系列课内外活动,一方面深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规范他们的学生气,使他们能很快适应校园生活,寻找校园乐趣。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家庭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不好的习惯是在得到家长的纵容和包庇之后形成的。针对此,我多方面疏通渠道,利用家长会、家访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应对之策,使学生无论在校、在家、在外都能始终如一的表现出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最终促进其健康成长。
2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这就需要老师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师者,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生者,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密切配合,教师经常督促,学生认真练习,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的学生“三分钟热潮”,表现一天可以,坚持一周不行;老师跟前一个样,离开老师又一个样;学校一个样,家里另一个样。为此,我们制定了具体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相应计划,努力按计划办事,按计划严格要求自己。在我们的小学生当中,不少孩子在校还能参加班级劳动,积极搞卫生,回到家里仍然不愿做家务劳动,生活不能自理,想着依赖父母,还有的染上了语言粗鲁、不讲礼貌、不守社会公德等不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家校密切配合,常抓不懈。
3发挥集体作用,形成教育氛围。
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与班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况且,学生习惯的养成光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集体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学习,这样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集体作用、集体氛围的重要意义,致力于良好的班风建设,克服不良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体行为,成为榜样行为,像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从而构建健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基地,也是培养、指导和训练孩子行为习惯的摇篮。良好的校风是学生的良好习惯形成如鱼得水。每位教师都要为努力构建美好校园而努力,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绝不能“各扫门前雪”,或者他班学生眼前犯错视而不见。
4矫正不良习惯,锻炼意志品质。
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锻炼和培养意志。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督促、自我控制。例如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或周记,记名言、格言、警句鞭策和自己,促进意志的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例如要求学生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每堂课都能积极思考,注意听讲等等,都是锻炼意志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及时检查,直到学生养成习惯。
衡量和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好坏,主要是看学生的行为举止。因此,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与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利用班会时间,给学生讲解《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警钟长鸣,让学生懂得那些没有学会按照社会准则而规范自己行为的人就会为自己招来麻烦。如果人不用规范约束自己的话,就有可能会被带入歧途,给社会、集体、家庭带来危害。联系孩子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抓住学生身上的主要矛盾给予指导。
“良好习惯,终身受益”。我们要把培养良好的习惯,当作育人的核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活动的主角,促进其良好习惯的早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