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探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采用何种归责原则,事关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益及普遍公众的公共利益。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的适用打破了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影响了知识产权制度平衡机制的正常运转,歪曲了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本意,束缚了一般民事主体创造知识产品的热情。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适用有其天然的弊端和不足,而TRIPS协议第45条也并未将该原则作为一般原则来对待,即便按照民法学方法分析,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也不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关键词: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共利益
  中图分类号:D922.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0-0129-04
  
  关于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适用何种归责原则的争论,实质上是关于在新技术条件下,可否及是否有必要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争论。通过分析,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确实存在不足和缺陷,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不仅给社会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带来挚肘,而且也不利于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一、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适用无过错责任不具备传统民法适用该原则的正当性基础
  
  无过错责任原则肇始于19世纪,伴随不成熟工业雏成规模的发展,大量技术事故频繁出现,处于产业一线(通常为高危产业)的工人的财产、人身安全和生命得不到保障。当事故发生后,他们往往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产业主赔偿他们因技术事故导致的人身和财产损失,但法院审判实践援用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来处理此种事故,即法院只有在产业主对技术事故的发生具备主观过错的前提下才判他承当赔偿责任,否则判决不予以赔偿。处于弱势群体的产业工人因无法证明事故发生时产业主存有过错,因而不能获得相应的损害赔偿。在要求损害赔偿的主张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处于产业一线的广大工人消极怠工,以发泄不满和愤慨。由于工人的消极怠工,耽误了产业的继续生产,极大地制约了产业主和资本家利益的获取,社会矛盾的突发更是此起彼伏,这引起了当时立法者的极大关注。为了平息民愤和保障工商业的顺利开展,发展的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采用了无过错责任原则来处理类似缺陷性技术事故的损害赔偿,使得产业主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只要工人的损害赔偿和缺陷性技术事故存在因果关系,即判定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以确保处于产业一线工人的合法权益,从而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显然,此时采用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基本思想“不在对具有反社会性行为之制裁”,“乃是在于对不幸损害之合理分配”,以实现“分配正义”[1]。
  但是,在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主张对侵害知识产权者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思维逻辑正好相反——因为我的权利易受侵害,所以一般社会公众要承担无过错责任,即对于我的权利,一般人均应以高度的注意义务避免侵害,如果你侵害了我的权利,即使你已经尽了高度的注意义务,无可指责,你仍然应当承担包括赔偿损失在内的民事责任。这显然是霸道逻辑,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凭什么可以要求社会公众对他的权利承担高度注意的义务呢?难道就因为他的权利特别易受侵害吗?如果这一理由能够成立,那么,婴幼儿的生命健康权、妇女的人身权、社会上弱势群体的权利的保护,都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这样的无过错责任是否符合分配正义的理念?对社会有何积极意义?从另一方面看问题,任何民事权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除法律基于社会政策等理由做出特别规定者(如关于先取特权的规定)外,应一律平等对待,不存在哪一种权利应特别优先保护的问题[2]。
  因此,传统民法中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历史缘由不能成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适用该原则的正当性基础。
  
  二、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缺乏法律依据
  
  1.民法是一般法,知识产权法是特别法,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依照的是《民法通则》,只有当知识产权法有特别规定时才依照其特别规定。《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承担民事责任”,该条款规定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也是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才采用的。从相关的法律解释来看,第106条第3款中的特别规定并不适用于知识产权侵权领域,而是适用高度危险作业等情况。高度危险作业本身没有违法性可言,采用无过错责任目的是为了弥补损失,此时无过错责任只具有恢复权利的性质,而并非对侵权人行为的非难,不具有对不法行为进行制裁和预防的作用[3]。作为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其违法行为应受非难性是显而易见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仅具备的权利恢复性质并不具备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予以非难的效果。
  2.传统民法中,无过错责任只考虑侵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考虑当事人有无过错的举证,因而“缺乏弹性和适应性”[4],也并不坚守民法的指引和教育功能。就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而言,本质上应为“反社会性”行为,侵犯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出发点应在于制裁和惩戒不法行为人。但知识产权法中多有“权利的限制”、“不视为侵犯专有权的行为”等条款,概为针对侵权诉讼的抗辩事由,法官势必应要考量当事人的过错,在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领域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便不能达成此目的。因而在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适用无过错责任与传统民法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制度本意是相违背的。
  
  三、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弊端分析
  
  社会的发展需要丰富多元的知识产品。知识产权法作为促进科技、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制度,它赋予知识产品的创造者对知识产品的专有权,以激励知识产品创造者生产的热情。
  无论是从知识产权的劳动理论还是经济理论等视角看,对知识产权私权的授予和保护都具有充分的正当性。但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保护应该有一个度,而不是无限制的保护,因为知识产权制度的运行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在于对知识产权权利人专有权的授予同时,它从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流动。有学者称:“人类知识活动的积累的目的是为了知识总量的增加,客观目的是为了人类共享知识资源;以生产知识产品为目的的知识活动,是为了确定个人对智力成果的独享权利,这是相互矛盾的理念”[5]。为此不能以无条件牺牲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为代价,无限制地给予知识产权权利人法律保护,以此达到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激励;也不能只顾及对公众的获取信息和知识权利的保护忽视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应有的法律激励。知识产权人的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构成了知识产权制度利益平衡的核心,对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公众对信息的获取权利犹如一车两轮,缺一不可[6]。
  用下面的案例说明在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中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引致的弊端:
  1998年6月18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广东省高院)下达了一纸民事判决书,判定广州雅芳公司向Pacific Unidata.,LTD(以下简称PU)公司和北京京延电子有限公司支付软件侵权赔偿金1 200万美元。
  案由:1995年广州雅芳公司请美国AT&T公司为公司设计和建立公司内部网络系统,在AT&T公司的建议下,从美国Jenkon Data System(简称Jenkon)公司以1.5万美元购买了一套数据库管理软件Unidata。雅芳公司利用这套软件对公司的库存和直销人员进行管理。不料1996年6月,香港PU公司忽然向国家版权局投诉,指控雅芳公司侵犯了PU公司拥有的Unidata软件中国范围专属版权,要求对该侵权行为进行行政处罚。1997年5月26日,国家版权局作出了“关于对广州雅芳有限公司侵权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决定”,责令雅芳“未经合法授权,不得再使用Unidata软件”并罚款49万元人民币。雅芳公司很快交纳了罚款,对此处罚决定未有异议。雅芳为了“息事宁人”,匆匆认可了该项行政处罚,没想到很快被PU公司正式起诉,而这份行政处罚决定成了判定雅芳“侵权”的关键证据。1997年8月,PU公司和京延公司向广东省高院诉称,雅芳公司非法使用Unidata软件,侵害了PU公司的著作权和PU公司授权京延公司在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经营、开发、汉化和销售软件的权利” 。由于1996年1月,京延公司同国内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签订了“某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使用Unidata软件及源程序的协议,使用总费用为5 000万美元。PU公司称,由于雅芳在国内使用Unidata软件,造成了“某公司”事实上不可能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使用的事实,该公司以此为由终止了此项协议。此项损失成了索赔3 000万美元的重要依据,也可以说是这次轰动全国的巨额索赔案的由来。(注:案例来源:http://www.bghc. net/lixun/ dnb/9910)
  广州雅芳公司作为最终用户,以1.5万美元合法购买了计算机软件,却因软件公司之间著作权纠纷而赔偿800倍的金额,是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主导下的极端惩罚性判决,虽然有利于对权利人利益的保护,但却过分限制了一般人的行为自由。此时主导的无过错责任过分僵硬和严格,它使得公众动辄得咎,使得人们必然小心翼翼,畏首畏尾,不敢或不愿从事那些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又有风险的活动,结果是抑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公众无过错的情况下侵害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知识产权权利人不能凭无过错责任原则动辄要求公众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实际上,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基于知识产权请求权要求他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等手段来救济,而他人所负担的停止侵害、消除危险当属他们的民事法律义务,不属于民事责任的承担,义务的承担与行为人是否有过错是没有关系的。
  
  四、TRIPS协议并没有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一般原则
  
  已故著名法学家郑成思教授曾认为,TRIPS协议采用的一般归责原则应是无过错责任,他说:“从逻辑上讲,如果TRIPS主张认定侵权的总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再专门在有限的几处点出无过错则不负侵权责任的条款。既然有专门点出过错责任的条款,就应推断凡未点出之处,均暗示着无过错责任(郑教授所指的是TRIPS协议第45条)”[7],但他同时认为:“知识产权侵权认定及停止侵权责任,无需以过错为前提,只有在负赔偿责任时,才以过错为前提”(注:郑成思:《民法典(专家意见稿)知识产权篇第一章逐条论述》,载《环球法律评论》2002 年秋季号,第323 页。实际上, “只有在负赔偿责任时,才以过错为前提”的观点,间接地说明郑教授把“停止侵权”等看成是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但无论如何,损害赔偿是与过错直接相关的。)。究竟TRIPS协议所规定的是过错责任原则还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呢?这需要对TRIPS协议第45条第1款和第2款进行具体分析:
  (1)TRIPS协议第45条第1款之分析
  TRIPS协议第45条第1款规定:“司法当局应有权责令侵权人向权利持有人支付足够的损害赔偿,来补偿由侵权者侵犯其知识产权所造成的损失,且侵权者知道或有充足理由知道他正在从事侵权活动”,该款揭示了构成知识产权侵权的条件之一是行为人主观上要存在希望、放任造成侵权后果的故意,或者疏忽、懈怠过失的过错。这就是说,赔偿损失民事责任的承担,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要有过错。如果行为人在实施某一行为时,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所实施的行为系侵权行为,即主观上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由此看来,TRIPS协议此款肯定了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应当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关键是对45条第2款的理解和分析。
  (2)TRIPS协议第45条第2款之分析
  TRIPS协议第45条第2款规定:“司法当局也应有权责令侵权人向权利持有人支付全部费用,可包括合理的律师费。在适当的时候,即使侵权人不知道、或无合理理由知道自己正在从事侵权活动,缔约方也可以授权司法当局责令其返还所得利润,或令其支付法定赔偿额,或二者并处”(注:See.《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1994)》Article45…2.The judicial authorities shall also have the authority to order the infringer to pay the right holder expenses, which may include appropriate attorney's fees .In appropriate cases,Members may authorize the judicial authorities to order recovery of profits and /or payment of pre-established damages even where the infringer didn't knowingly ,or with reasonable grounds to know,engage in infringing activity.)。
  笔者以为,该条第2款是一个限定性条款,即此款是在“适当的情况下”才能加以适用的。这主要是指侵权损害特别严重的某些情形:侵权人通过侵权活动获得巨大利润,或者侵权的情节相当恶劣,损害了权利人的名誉,或者法院诉讼费时过长,以致权利人开支很大。上述“适当的情况”仅限于重大侵权行为的个别情形,并不是涵盖直接侵权行为的一般情形。即使承认这款所规定的是无过错责任,这种无过错责任在这里也缺乏普遍适用的价值。其次,该条第2款是一个选择性条款,在“缔约方也可以授权(may authorize)司法当局责令其返还所得利润,或令其支付法定赔偿额,或二者并处”一句的表述中,所使用的是“可以”(may)一词,而不是“应当”(must)一词,可见无过错责任并不是TRIPS协议的最低要求,只是一般要求,缔约方不采取这一归责原则,也不能认为违反协议。该条第1款所规定的侵权赔偿责任以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为条件,这一条款是强制性条款,缔约方“应以”国内法加以确认。该条第2款则不同,它是一个弹性条款。
  笔者有理由认为,所谓TRIPS协议第45条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规定,不应作为国内相关立法的当然选择,也不涉及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象”问题。更为重要的是,TRIPS协议这款所规定的并不是关于侵权损害赔偿的无过错原则,只是强调了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与不当得利请求权之间存在的竞合关系而己。
  
  五、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民法学分析
  
  TRIPS协议中没有关于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原则性规定,持无过错论的学者们也不过是将TRIPS协议第45条第2款肯定的不当得利请求权误看成是关于损害赔偿的规定了,以致有人主观地认为这是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原则性规定。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都伴随着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存在,这是由于知识产权领域损害特殊性所决定的(注:这种特殊性表现为: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权利人的损害通常也就表现为行为人的所得利益。)。正如吴汉东先生所言:“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返还所得利润当属返还不当得利的范畴,可归类为与侵权损害赔偿相同的债权保护方法。不当得利之债与侵权之债都是一种请求债务人进行必要给付的请求权,但前者的构成不以得利人的主观过错为要件的,只要其所得利润没有法律或合同的根据,就要返还给受到损害的相对人。该条款将‘所得利润’规定为‘返还’,而不是规定为赔偿,即是界定了返还利润的性质不是侵权或者不一定是侵权。但是行为人的所得利润的无法律根据所得,应当返还给权利人”。
  知识产权权利人要求侵害人给付其侵害所获利益,应当基于不当得利请求返还,而不能依据侵权行为请求损害赔偿。这样,权利人就不必证明侵害人有主观过错,从而更有利于保护权利人的利益[8],当然也不能将法律所承认的不当得利请求权均看成是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一般认为,不当得利请求权中所应返还的利益(同时也就是权利人所受的损害)只是通常使用他人知识产权所应支出的对价,而非其获得的所有利益[9]。对多于应支付的对价的所得利益的这部分(也是权利人的损害),在不当得利诉讼中通常是不被承认的。权利人对于这部分损失,就只有通过侵权赔偿诉讼才可能得到相应的保护,当然也就必须证明被告对此损害是存在过错的了。
  此外,知识产权如同所有权一样,在效力上存在着“物上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也可通过“知识产权请求权”的办法来对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进行救济。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不是由于强调过错责任原则使那些无过错的侵权人免除了赔偿责任,而是因为对那些故意和重大过错的侵权行为没有给予有力的打击,因此,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正确思路应当是完善立法,提高执法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加大对过错侵权的打击力度,包括降低对故意侵权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增加资格刑(剥夺从事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营业的资格),以及对故意侵权者课以惩罚性赔偿等,而不应该选择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来无限制地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
  
  六、小结
  
  显然,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会破坏知识产权的利益平衡机制。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法日益被演绎成全球知识产品垄断工具,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程度上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频繁发生,其深刻原因之一是法律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保护太甚的同时却漠视了对公众获取知识、信息权利的关注。本质上讲,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为这种不合理、不公平的漠视提供了更为沉重的砝码。从立法、司法实践及综合我国现有文化和经济实力来考察,此时强调并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并不是理性的选择,而实际上,在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正当性也并没有得到学者和公众的普遍认可。
  
  参考文献:
  [1]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2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62.
  [2] 张玉敏.侵害知识产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研究[J].法学论坛,2003,(3).
  [3] 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20.
  [4] 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81.
  [5] 徐瑄.知识产权法典化的思考[J].南方经济,2002,(8).
  [6] 杨忻,李淼.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9.
  [7] 郑成思.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知识产权法[J].人民法院报,2000-03-25.
  [8] 张农荣.论保护知识产权的民法方法——以请求权体系为中心[C]//《中国知识产权法评论》(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354.
  [9] 王泽鉴.不当得利[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53.
  
  Analysis about the Intelligent Property Right Infringement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Talking about the Inapplicability without Fault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XU Neng-jun 1,ZHU Shi-wei 2
  (1.The people's Checking Yard of Zhuhai,Zhuhai 519000;
  2.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of Pingxiang Jiangxi Province,Pingxiang 337055,China)
  Abstract:The intelligent property right infringement indemnity adoption what return th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the matter pass intelligent property right right rights of the person and public benefits of the widespread public.Applied to break the intelligent property right right in the intelligent property right infringement indemnity realm without the fault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person and balance of public benefits,affected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equilibrium mechanism of the intelligent property right system,falsity the intelligent property right encourage the mechanism original meaning,tying up the general civil case corpus to create the enthusiasm of the knowledge product. Apply to have it the natural irregularity and shortages in the intelligent property right realm without the fault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and the TRIPS agreement Article 45s also did not treat general principle of that principle conduct and actions to,learning the method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civil law even if,the intelligent property right infringement indemnity also shouldn't apply without the fault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Key words:intelligent property right;infringement indemnity;without fault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public benefits
  [责任编辑 杜 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概述贵州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现阶段贵州省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多方面表现,认为分配制度不健全,分配方式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力和调节手段不到位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收入差距过度扩大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影响,应采取切实的措施予以调节。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应采取性质不同的调节政策,对不同类型的收入在调节的度上应采取不同的政策,调节宜循序渐进,应该同经济增长相协调,应该同加快经济
期刊
摘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以及维护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事实证明,政府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主体,必须加强公共财政在优化农村公共物品过程中的作用,增加财政支农力度,明确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财政监督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快构建“民生财政”的步伐。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
期刊
摘要:水环境资源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不同的技术条件下,其社会产品的公共性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同一产品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属性,这就要求政府与市场分工合作提供。绍兴市县两级政府合资建立的世界最大的纺织印染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成功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和谐分工与合作。政府作用体现在:集约化区域治污机制的设定者、相关制度的安排者等;市场的功能表现在:投资主体的资本纽带联系、治污企业的市场化运行等。绍兴的污水治理
期刊
摘要: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CPA)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CPA审计是由独立的第三者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以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CPA的要求越来越高,CPA的会计咨询等服务业务也应运而生。CPA的审计业务已与内部审计业务发生重叠,它完全可以充任内部审计主体。  关键词:CPA;审计质量;审计业务  中图分类号:F239.43   
期刊
摘要:中资银行2006年才开始的QDII新兴业务受制于各种风险,总体发展不快。目前,汇率风险是中资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现实风险;信用风险随着国家对经营QDII监管的放松会越来越大;流动性风险是中资银行在QDII业务发展初期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后会逐渐减少;市场风险目前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但却是中资银行经营QDII业务必须面对的永恒风险。为防范风险、扩大QDII业务,中资银行应:利用产品策略避险;利用金融衍
期刊
摘要:为抑制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中央政府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在2006年颁布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文件,试图以行政手段调控市场。然而,这些调控措施的运用却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面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行政之手理应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接受法律的规制和约束。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行政规范性文件;法律冲突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MM定理与科斯定理虽然分属会计学资本结构划分理论和经济学产权结构划分理论,却有着相同的思想核心。将MM定理类比于科斯定理进行重新表述,得出了能涵盖MM定理和权衡理论的结果。科斯定理的模型化又得益于MM定理原有模型的启发。二者通过比较又形成结构与形式的借鉴与统一,体现了哲学恒定论的观点。MM定理与科斯定理通过起点于“理想状态”的结构比较分析后,有助于拓展思维,深化各自领域的研究。这是财务理论研
期刊
摘要:优先权是优先权人依法律规定就债务人财产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清偿的权利。针对目前争议较多的《合同法》286条规定的建设工程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的定性问题,通过比较不同的观点,认为286条规定的是优先权。优先权的成立条件为债权因建设工程承包合同而生、建设工程为发包人所有、建设工程的性质适于换价。建筑工程的优先受偿权优于约定抵押权,其担保的债权范围为报酬请求权、垫付款项请求权,供优先受偿的标的的范围以
期刊
摘要:血液库存系统的随机性特征使得采用数学方法求解其订货点、安全库存十分困难。而根据采血科和供血科提供的相关数据,对血液供需的随机性进行分析,利用产品补给服务水平与安全库存的关系,建立了一个离散事件仿真模型,通过模型中相关参数的设置,运用witness仿真平台,研究各种情况下的血液库存状况,得到库存控制模型;使用函数关系和建立的仿真模型在需要和供给规律变化的情况下,只需要重新统计模型中参数,再次运
期刊
摘要:双方当事人同意是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获得管辖权的基石,在双边投资条约(BIT)中规定将投资争议提交ICSID仲裁或调解的形式近年来已成为ICSID获得管辖权的基本形式。这种中心获得管辖权的“同意”形式与传统的投资协议形式有很多不同,分析此种“同意”形式的效力、性质、解释、达成时间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以确定BIT对中心的获得管辖权的同意的影响。  关键词:双边投资条约;ICSI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