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内于心、化为行,从而构建生本课堂。
[关键词]生本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5802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尝试推行“学进去、讲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打造生本课堂。笔者有幸参加了2015年徐州市优质课大赛,教学课题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父母赋予我们生命》。这节课笔者以中学生李晓伟的故事为主线,层层递进,为突破难点,笔者通过“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实现教材的提炼与升华,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挑战性。笔者通过展示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与各位同仁分享经验。
一、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很高兴能为同学们上一节课。请大家看图猜成语。
师:再请大家猜猜下面两张和父母的合影是我们班哪两位同学的?
师:掌声有请这两位同学上前面来。大家仔细看看他们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像吗?
询问这两名学生,除了相貌,和父母还有那些地方比较像。
总结:是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生活方式让我们身上深深烙上了父母的印记。(出示课堂小贴士)
师:本节课李晓伟同学和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出示李晓伟照片)
【设计意图】笔者思考了多种导入方式,如播放汶川地震中“亲爱的宝贝,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新闻视频,但又总觉得惊天动地的爱在生活中并不常见,而更多的是生活中平凡的爱,这其实也是我们经常忽略的爱。如何在顺理成章中引入平凡的爱是导入本课需要费心思考的问题。一番思考过后,笔者决定用猜成语和猜班级学生照片的方式来导入,让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出发,这样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生活。从上课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从而使新课导入效益更大化,同时使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就在自己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
师:为什么我们与父母如此相似?是哪些原因让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牢不可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课第一框,共同探究这其中的奥秘。(出示课题)
请一名学生读学习目标。
師:“为什么我们与父母关系牢不可破”是本节课的重点,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完成自学任务。
2.自学提示
为什么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牢不可破?(39页最后一段文字)
(1)圈出关键词,划出关键句;
(2)用关键词表达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3)几分钟后请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学成果。
【设计意图】自学提示中明确学生的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教师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并限定了时间,既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空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小题板上展示关键词,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问题,展示交流成果的环节更是让学生大胆把观点表达出来。
3.合作探究
(1)探究一:观看视频《一场特殊的招聘》
视频大意是,一群年轻人竞聘运营总监,要求有耐心、责任心以及充沛的体力,能长时间站着,一星期工作135小时,而且一天几乎都在上班,其他同事吃完饭才能开始吃饭,要有谈判技能,懂金融、医疗、文艺方面的知识,每天要面对苛刻的客户,当客户生病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判断出是什么问题,当客户饿的时候,要第一时间给他做饭,还要做到有营养,因此要身兼数职,可薪水却很低。这样的工作要求年轻人觉得不可思议,都认为谁也干不了。招聘者说:在这个世界上有数亿人在做着这份工作,知道他们是谁吗?是妈妈……
思考:
(1)平凡的爱来自生活的点滴,很容易被人忽略。父母的爱,你感受到了吗?
(2)回想父母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比一比看谁的表达最真挚。
随着交流的深入,学生被感动着,许多人留下了幸福而感动的泪水。
【设计意图】视频材料的选择具有典型性,能切合主题,能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爱;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能引发学生思考,使课堂有思维的空间、探究的空间、思想和行为升华的空间。教师要树立全局意识和课程意识,在授课中要做到脑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课堂上的交流就是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勇敢地表达爱、抒发爱正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促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建构知识。此时教师的善于倾听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优美的叙事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而且是一种教育手段。
(2)探究二: 李晓伟的故事之一
李晓伟5岁时,爸爸妈妈就离婚了,李晓伟跟爸爸生活,而妈妈改嫁他乡。前不久李晓伟的妈妈找到他,可是李晓伟拒绝见她,说:“你狠心离开我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断绝了母子关系,以后你就别来打搅我平静的生活。”妈妈听了泪如雨下……
思考:
(1)李晓伟认为“妈妈离开他,从此就断绝了母子关系”这一观点对吗?为什么?
(2)李晓伟为什么要这样做?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怎么劝他?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
生:他这样做是要面子的表现,本性自私自利,个人修养存在问题……
归纳:无论你是否以自己的父母为耻,你始终是他们的孩子。当大家知道你以父母为耻的时候,只会更加看不起你。我们不应怨恨父母,而应自己把握未来。
(3)探究三:李晓伟的故事之二 李晓伟的爸爸有点跛脚,他每天都给学校送豆腐,每次都要经过儿子的教室门前,但李晓伟只是默默地低着头不敢看爸爸,更不敢当着同学的面叫他一声“爸爸”。最近李晓伟又有了烦恼,家长会就要举行了,他总是让爷爷参加家长会的事遭到了班主任的反对,要求这次家长会必须让爸爸或妈妈参加,并且说要让他父母对其他家长谈谈培养尖子生李晓伟的经验。为此,李晓伟犯了难……
小组交流:
(1)你知道李晓伟这样做是为什么吗?
(2)你觉得李晓伟这样做对吗?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样劝他?
(3)李晓伟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说明了什么?对你有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用李晓伟的故事投射学生的生活,通过求同存异、百家争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全面理解教学难点。本环节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可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第2个问题综合性较强,不必拘泥于课本,可让小组长带领组员综合分析、整理要点、全班展示、分享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生生对话”的合作学习。第3个问题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生活,答案既在书中也在生活中,让学生有话可说。
4.拓展升华
今天李晓伟回到了家,假如他听了大家的建议,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学生写)
师:让我们在音乐中,聆听爱的表达,回到家去践行爱的诺言,也给爸爸妈妈带来一份感动。
在音乐声中,学生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李晓伟的变化,其反映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李晓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李晓伟的变化更是投射了学生的变化。缓缓的背景音乐,教师充满深情的寄语,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如一缕春风,浸润学生心田,令人沉醉其中。结束语发自肺腑,真挚感人,学生意犹未尽,漸入佳境。这样的总结、升华,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起到激励效果。
二、教学反思
1.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过分关注自己教得怎么样,而忽视学生学得怎么样,使学生主体地位落空。本节课注重故事的逐步展开,勾勒了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在故事中思考、感悟、体验,教师自然融入学生活动,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从而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践行新课改理念,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退一步,学生才能进一步。
2.要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大多数教师在小组交流中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小组交流的几乎都是书上的知识要点。思想品德学科要践行“学讲方式”,课堂上就绝不能仅是纯知识点的记忆、背诵,小组合作交流也不只是互对答案。如果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落实,而失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课堂就会缺乏生成和生气,也缺乏智慧和引领。源于生活的课堂才能铸就精彩,远离生活的课堂必将走向枯燥。思想品德课要让学生学有所得(知识与技能)、学有所思(过程与方法)、学有所感(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有所用(行为与习惯)。本节课不过分注重知识教学,而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活动、参与和体验上,较好地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要真正转变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最关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生本课堂。“生本对话”要求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是第一位的;而“生生对话”指交流共享,通过互帮、质疑,激活学生思维。“学讲课堂”的落实,并不是为了推行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课堂模式,而是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理念。然而在操作过程中,绝大多数学习者接受的是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课堂成了学生查找答案、展示答案、背诵答案的平台,课堂教学落入刻板、肤浅、趋同、归一的境地。
4.要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为行。能够使学生积极践行的思想品德课,就是成功的。设计“回家践行爱的诺言”环节,能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学生在贴近社会生活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提高、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转变,往往是其他途径所难以达到的,从而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参 考 文 献 ]
冷学宝.谨防“学讲计划”的“模式化”[J]. 徐州教育科研,2014(2).
(责任编辑 袁 妮)
[关键词]生本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5802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尝试推行“学进去、讲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打造生本课堂。笔者有幸参加了2015年徐州市优质课大赛,教学课题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父母赋予我们生命》。这节课笔者以中学生李晓伟的故事为主线,层层递进,为突破难点,笔者通过“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实现教材的提炼与升华,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挑战性。笔者通过展示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与各位同仁分享经验。
一、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很高兴能为同学们上一节课。请大家看图猜成语。
师:再请大家猜猜下面两张和父母的合影是我们班哪两位同学的?
师:掌声有请这两位同学上前面来。大家仔细看看他们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像吗?
询问这两名学生,除了相貌,和父母还有那些地方比较像。
总结:是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生活方式让我们身上深深烙上了父母的印记。(出示课堂小贴士)
师:本节课李晓伟同学和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出示李晓伟照片)
【设计意图】笔者思考了多种导入方式,如播放汶川地震中“亲爱的宝贝,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新闻视频,但又总觉得惊天动地的爱在生活中并不常见,而更多的是生活中平凡的爱,这其实也是我们经常忽略的爱。如何在顺理成章中引入平凡的爱是导入本课需要费心思考的问题。一番思考过后,笔者决定用猜成语和猜班级学生照片的方式来导入,让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出发,这样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生活。从上课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从而使新课导入效益更大化,同时使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就在自己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
师:为什么我们与父母如此相似?是哪些原因让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牢不可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课第一框,共同探究这其中的奥秘。(出示课题)
请一名学生读学习目标。
師:“为什么我们与父母关系牢不可破”是本节课的重点,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完成自学任务。
2.自学提示
为什么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牢不可破?(39页最后一段文字)
(1)圈出关键词,划出关键句;
(2)用关键词表达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3)几分钟后请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学成果。
【设计意图】自学提示中明确学生的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教师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并限定了时间,既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空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小题板上展示关键词,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问题,展示交流成果的环节更是让学生大胆把观点表达出来。
3.合作探究
(1)探究一:观看视频《一场特殊的招聘》
视频大意是,一群年轻人竞聘运营总监,要求有耐心、责任心以及充沛的体力,能长时间站着,一星期工作135小时,而且一天几乎都在上班,其他同事吃完饭才能开始吃饭,要有谈判技能,懂金融、医疗、文艺方面的知识,每天要面对苛刻的客户,当客户生病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判断出是什么问题,当客户饿的时候,要第一时间给他做饭,还要做到有营养,因此要身兼数职,可薪水却很低。这样的工作要求年轻人觉得不可思议,都认为谁也干不了。招聘者说:在这个世界上有数亿人在做着这份工作,知道他们是谁吗?是妈妈……
思考:
(1)平凡的爱来自生活的点滴,很容易被人忽略。父母的爱,你感受到了吗?
(2)回想父母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比一比看谁的表达最真挚。
随着交流的深入,学生被感动着,许多人留下了幸福而感动的泪水。
【设计意图】视频材料的选择具有典型性,能切合主题,能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爱;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能引发学生思考,使课堂有思维的空间、探究的空间、思想和行为升华的空间。教师要树立全局意识和课程意识,在授课中要做到脑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课堂上的交流就是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勇敢地表达爱、抒发爱正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促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建构知识。此时教师的善于倾听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优美的叙事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而且是一种教育手段。
(2)探究二: 李晓伟的故事之一
李晓伟5岁时,爸爸妈妈就离婚了,李晓伟跟爸爸生活,而妈妈改嫁他乡。前不久李晓伟的妈妈找到他,可是李晓伟拒绝见她,说:“你狠心离开我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断绝了母子关系,以后你就别来打搅我平静的生活。”妈妈听了泪如雨下……
思考:
(1)李晓伟认为“妈妈离开他,从此就断绝了母子关系”这一观点对吗?为什么?
(2)李晓伟为什么要这样做?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怎么劝他?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
生:他这样做是要面子的表现,本性自私自利,个人修养存在问题……
归纳:无论你是否以自己的父母为耻,你始终是他们的孩子。当大家知道你以父母为耻的时候,只会更加看不起你。我们不应怨恨父母,而应自己把握未来。
(3)探究三:李晓伟的故事之二 李晓伟的爸爸有点跛脚,他每天都给学校送豆腐,每次都要经过儿子的教室门前,但李晓伟只是默默地低着头不敢看爸爸,更不敢当着同学的面叫他一声“爸爸”。最近李晓伟又有了烦恼,家长会就要举行了,他总是让爷爷参加家长会的事遭到了班主任的反对,要求这次家长会必须让爸爸或妈妈参加,并且说要让他父母对其他家长谈谈培养尖子生李晓伟的经验。为此,李晓伟犯了难……
小组交流:
(1)你知道李晓伟这样做是为什么吗?
(2)你觉得李晓伟这样做对吗?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样劝他?
(3)李晓伟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说明了什么?对你有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用李晓伟的故事投射学生的生活,通过求同存异、百家争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全面理解教学难点。本环节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可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第2个问题综合性较强,不必拘泥于课本,可让小组长带领组员综合分析、整理要点、全班展示、分享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生生对话”的合作学习。第3个问题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生活,答案既在书中也在生活中,让学生有话可说。
4.拓展升华
今天李晓伟回到了家,假如他听了大家的建议,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学生写)
师:让我们在音乐中,聆听爱的表达,回到家去践行爱的诺言,也给爸爸妈妈带来一份感动。
在音乐声中,学生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李晓伟的变化,其反映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李晓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李晓伟的变化更是投射了学生的变化。缓缓的背景音乐,教师充满深情的寄语,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如一缕春风,浸润学生心田,令人沉醉其中。结束语发自肺腑,真挚感人,学生意犹未尽,漸入佳境。这样的总结、升华,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起到激励效果。
二、教学反思
1.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过分关注自己教得怎么样,而忽视学生学得怎么样,使学生主体地位落空。本节课注重故事的逐步展开,勾勒了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在故事中思考、感悟、体验,教师自然融入学生活动,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从而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践行新课改理念,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退一步,学生才能进一步。
2.要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大多数教师在小组交流中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小组交流的几乎都是书上的知识要点。思想品德学科要践行“学讲方式”,课堂上就绝不能仅是纯知识点的记忆、背诵,小组合作交流也不只是互对答案。如果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落实,而失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课堂就会缺乏生成和生气,也缺乏智慧和引领。源于生活的课堂才能铸就精彩,远离生活的课堂必将走向枯燥。思想品德课要让学生学有所得(知识与技能)、学有所思(过程与方法)、学有所感(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有所用(行为与习惯)。本节课不过分注重知识教学,而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活动、参与和体验上,较好地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要真正转变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最关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生本课堂。“生本对话”要求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是第一位的;而“生生对话”指交流共享,通过互帮、质疑,激活学生思维。“学讲课堂”的落实,并不是为了推行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课堂模式,而是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理念。然而在操作过程中,绝大多数学习者接受的是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课堂成了学生查找答案、展示答案、背诵答案的平台,课堂教学落入刻板、肤浅、趋同、归一的境地。
4.要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为行。能够使学生积极践行的思想品德课,就是成功的。设计“回家践行爱的诺言”环节,能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学生在贴近社会生活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提高、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转变,往往是其他途径所难以达到的,从而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参 考 文 献 ]
冷学宝.谨防“学讲计划”的“模式化”[J]. 徐州教育科研,2014(2).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