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纽约时报》报道,首届巴西维拉-洛伯斯钢琴大赛近日爆出巨大丑闻。比赛的前任总监指责主办方内定决赛人选,随意替换评委,造成比赛不公。
钢琴大赛的前任总监,以色列钢琴家伊兰·莱赫特曼(Ilan Rechtman)于今年4月份被炒鱿鱼。他表示比赛承办方圣保罗国家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约翰·奈什林(John Neschling)不正当地干涉评委选举结果,进入决赛的20名选手中有11名不在评委选举名单之列。莱赫特曼表示,在自己被辞退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奈什林说道:“我们就选三个中国人,但不能让中国人比巴西人少。这毕竟还是巴西的比赛。”
奈什林随后在接受采访时对这一指责矢口否认。他表示莱赫特曼被辞退完全是因为其个人道德败坏,唯恐会危及这项由巴西外交部和两家大财团赞助的比赛的声誉,并声称“这种愚蠢的指责只会出自一个脑子进水的人之口”。
莱赫特曼被开除同时,一位在第二轮复赛中担任评委的美国评委、西雅图Cornish艺术学校的教授、声乐教练和歌剧总监杰夫里·莫戴尔(Jeffrey Moidel)也被开除,改由巴西钢琴家兼乐团的艺术顾问罗莎纳·马丁斯(Rosana Martins)担任。莫戴尔被开除的理由是“与莱赫特曼合流同污”。莫戴尔说道:“我从未遇见过这种事,很诡异。我不愿意单纯地想到是奈什林塞进自己的选手,但这个结果和我的评选决不吻合。”一些比赛选手也通过电邮和博客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一位德国乐评家兼作家古斯塔夫·阿林科(Gustav Alink)在其个人网站上对比赛丑闻作了详尽的报道。
奈什林表示自己与莱赫特曼作对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莱赫特曼篡改了另一位第二轮复赛巴西评委吉尔伯特·迪奈蒂(Gilberto Tinetti)的评选结果。莱赫特曼对此供认不讳,但表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比赛成为“国际笑柄”,因为迪奈蒂塞进了一些自己喜爱的巴西选手。
最令莱赫特曼沮丧的就是中国选手沈文裕的出局,因为迪奈蒂给他的评分过低,但他的弹奏“美妙、辉煌”。沈文裕2003年年仅16岁就获得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钢琴大赛第二名,被誉为继郎朗之后中国的又一位“神童”钢琴家。迪奈蒂则表示沈文裕的出局与国籍无关,坚持评选是非常主观的过程,各人之间也存在审美差异:“我历来以严肃和公平著称,所以他指责我塞进自己偏爱的选手,让我火冒三丈。这位中国选手出局是因为他寄的录音平庸。”
莱赫特曼和两位第二轮复赛评委在聆听选手寄送的录音时发现有的录音经过了剪辑,而这是违反比赛规定的。两位被怀疑做手脚的钢琴家,一位是生活在巴西的古巴钢琴家,另一位是俄罗斯人,竟然都双双进入决赛。由于对这一决定不满,11位评委中的7位都主动退出,包括匹兹堡交响乐团的Robert Moir、多伦多交响乐团的Loie Farris、长岛爱乐乐团前任音乐总监David Lockington和《纽约客》杂志前任音乐主编James Keller。
莫戴尔表示他们的退出“是对比赛公正性的怀疑,因为自己的评选显得毫无用处。”
决赛选手中,乌克兰出生、居住在美国的27岁的Inna Faliks也退出比赛,正式原因是身体不适。但后来在纽约接受采访时,她表示也有别的原因:“他们应该知道比赛的声望已经下跌,而我则觉得将自己的体力、精力和时间花在这一看似不太公平的比赛上没有必要。”
比赛的官方网站为http://www.cipvl.org.br/english/apresenta.html,现任的12名评委中包括邓泰松、孔祥东、迪奈蒂和弗拉基米尔·维阿多等。
■龚宝良摘自《新民晚报》
钢琴大赛的前任总监,以色列钢琴家伊兰·莱赫特曼(Ilan Rechtman)于今年4月份被炒鱿鱼。他表示比赛承办方圣保罗国家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约翰·奈什林(John Neschling)不正当地干涉评委选举结果,进入决赛的20名选手中有11名不在评委选举名单之列。莱赫特曼表示,在自己被辞退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奈什林说道:“我们就选三个中国人,但不能让中国人比巴西人少。这毕竟还是巴西的比赛。”
奈什林随后在接受采访时对这一指责矢口否认。他表示莱赫特曼被辞退完全是因为其个人道德败坏,唯恐会危及这项由巴西外交部和两家大财团赞助的比赛的声誉,并声称“这种愚蠢的指责只会出自一个脑子进水的人之口”。
莱赫特曼被开除同时,一位在第二轮复赛中担任评委的美国评委、西雅图Cornish艺术学校的教授、声乐教练和歌剧总监杰夫里·莫戴尔(Jeffrey Moidel)也被开除,改由巴西钢琴家兼乐团的艺术顾问罗莎纳·马丁斯(Rosana Martins)担任。莫戴尔被开除的理由是“与莱赫特曼合流同污”。莫戴尔说道:“我从未遇见过这种事,很诡异。我不愿意单纯地想到是奈什林塞进自己的选手,但这个结果和我的评选决不吻合。”一些比赛选手也通过电邮和博客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一位德国乐评家兼作家古斯塔夫·阿林科(Gustav Alink)在其个人网站上对比赛丑闻作了详尽的报道。
奈什林表示自己与莱赫特曼作对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莱赫特曼篡改了另一位第二轮复赛巴西评委吉尔伯特·迪奈蒂(Gilberto Tinetti)的评选结果。莱赫特曼对此供认不讳,但表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比赛成为“国际笑柄”,因为迪奈蒂塞进了一些自己喜爱的巴西选手。
最令莱赫特曼沮丧的就是中国选手沈文裕的出局,因为迪奈蒂给他的评分过低,但他的弹奏“美妙、辉煌”。沈文裕2003年年仅16岁就获得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钢琴大赛第二名,被誉为继郎朗之后中国的又一位“神童”钢琴家。迪奈蒂则表示沈文裕的出局与国籍无关,坚持评选是非常主观的过程,各人之间也存在审美差异:“我历来以严肃和公平著称,所以他指责我塞进自己偏爱的选手,让我火冒三丈。这位中国选手出局是因为他寄的录音平庸。”
莱赫特曼和两位第二轮复赛评委在聆听选手寄送的录音时发现有的录音经过了剪辑,而这是违反比赛规定的。两位被怀疑做手脚的钢琴家,一位是生活在巴西的古巴钢琴家,另一位是俄罗斯人,竟然都双双进入决赛。由于对这一决定不满,11位评委中的7位都主动退出,包括匹兹堡交响乐团的Robert Moir、多伦多交响乐团的Loie Farris、长岛爱乐乐团前任音乐总监David Lockington和《纽约客》杂志前任音乐主编James Keller。
莫戴尔表示他们的退出“是对比赛公正性的怀疑,因为自己的评选显得毫无用处。”
决赛选手中,乌克兰出生、居住在美国的27岁的Inna Faliks也退出比赛,正式原因是身体不适。但后来在纽约接受采访时,她表示也有别的原因:“他们应该知道比赛的声望已经下跌,而我则觉得将自己的体力、精力和时间花在这一看似不太公平的比赛上没有必要。”
比赛的官方网站为http://www.cipvl.org.br/english/apresenta.html,现任的12名评委中包括邓泰松、孔祥东、迪奈蒂和弗拉基米尔·维阿多等。
■龚宝良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