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符号解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chen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11-02
  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信息传播主要依靠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言语符号系统。当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否认语言符号系统处于主要地位,非言语符号系统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形成了“厚此薄彼”的现象。所以,在新媒体教学时代,对课堂中教师使用什么样的非言语符号形式,如何使用这些非言语符号形式,以及使学生怎样正确“解读”教师课堂中的非言语符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有方向地使用非语言符号,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增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交往,从而全方面地提高教育传播的效果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1.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符号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交际行为,这种行为有言语符号形式和非言语符号形式构成。非语言符号主要指在交际中除语言外的其他所有符号因素。 非言语符号是指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表现出来的诸如面部语言(表情等)、体态语(手势,姿态等)、外表修饰(服饰,发型等)、辅助语言(音调,语速等)、类语言(笑声,叹息等)及教师的其他因素等。
  1.1课堂中的非言语符号形式
  本部分主要介绍课堂教学活动几种典型的非言语符号,如面部表情,体态语,辅助语言等。面部语言主要包括眼神,表情等。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1]在课堂中,老师的眼神可谓是“監督仪”,而学生的眼神则是“反射器”。老师通过学生的表情可以捕捉到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如果学生脸上呈现出认真,严肃的样子,那么至少可以说明学生对此只是感兴趣,并且对所学内容有所理解;如果某学生脸上是疑惑,焦虑,烦躁的表情,那么说明他对课堂内容不了解,吸收程度不佳等。
  课堂中的体态语包括身体躯干,四肢的动作,具体为站姿、行姿、坐姿、手势以及师生距离等,其中老师的手势符号与师生距离在课堂信息传播中尤为重要。例如,笔者曾在某一堂课中给小学生讲“fly like a budgie”,“run like a rabbit”,“swim like a fish”短语时,发现最有效、最省时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手势表演来进行示范。另外,手势可以指示对学生的表扬(如竖大拇指,同时可附带语言符号“great!”),批评(手指向他或者手掌上扬以示站起来等),保持安静(手势呈“T”型)等。人际空间距离也传播信息意义,在课堂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师生间距离的远近不同,都会给予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研究表明,师生间的距离为4-7英尺是最佳距离。
  辅助语言是指有声、却无固定语义的符号,即言语交流中的音质,音调,语速,节奏等。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何时准确地选择使用重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二)何时且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声音,用来准确地表达喜怒哀乐。如讲到“Yipee!”时,如果教师用比较低缓,沉闷,沮丧的语气,学生完全有可能误解它所传递的本真没意义,而这种语气正好可用来形象地表达“Ouch!”;(三)如何准确地运用语速的舒缓急骤抑扬顿挫来清晰明了地表达意义,如讲到“Help, help! Open the door.”时,如果老师不用一种急切的,濒临危险的语气,学生就不能情真意切地感受到此时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符号的作用
  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使用非言语符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师生感情和课堂气氛融洽。
  ●激发学生兴趣,高效传播与接受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非言语符号,给课堂增加了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讲到表情的词汇学习时,教师给学生设定语境,并用表情、目光、声音、手势等来“言传身教”。例如,如讲“happy”时,教师可模拟很多种内心欢喜的笑声,同时引导学生边说“I’m happy”,边做出很夸张的手舞足蹈的样子,这样几遍,学生学习此词汇的效率很高。再如讲到“tired”时,老师可在教室用拖着慢腾腾的步调,双臂下垂,同时附带呻吟,疲倦的叹息声等,然后颓然地坐在地上,这是不用教师解释,学生也看出来该词的意义了。
  ●调节与反馈
  在课堂中,学生可以用各种非言语符号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以期引起教师注意。时秀华曾说:“组织课堂教学,一流的教师用眼神,二流的教师用语言,三流的教师施以惩罚。”[2]如学生们交头接耳,说明教师讲解中可能出了错误;学生在听课时打呵欠,则表示教学内容不新鲜;如果学生坐立不安,时时看着窗外,则表明注意力分散;如果连连有咳嗽或敲桌子的声音,则提示教师已到下课时间。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非言语符号来调节学习活动。当讲到重点内容时,教师采用突然放慢语速、加重语气的方法,引起学生高度注意,留下深刻印象。
  除此之外,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符号还包括老师个人的服饰,发型,体味等,打扮端庄得体的老师一般会赢得学生的亲睐。还有教室环境,如桌椅的摆放等。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非言语符号的原则
  要使非言语教学行为在课堂中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非言语符号进行辅助教学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适度原则,多种非语言符号协调一致原则,准确原则,自然原则,以及尊重学生原则等。
  ●准确适度原则
  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使用非言语符号最重要的原则是准确适度的原则。首先,课堂上使用的非言语符号的形式不能为了花哨而用,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能理解的范围内的符号,要准确地使用不同的非言语符号,这就要求教师能认真地提前备课,能吃透所讲的教材内容。比如,还是教表情的词汇,即使老师上课不说话,给学生准确地运用各种非言语符号如表情,眼神,嘴巴的张合度,手势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学生绝对能够识读教师通过非言语符号传递出来的意义。   ●协调一致原则
  教師的非言语符号行为的使用,必须与课堂教学气氛、课堂的具体教学情境和学生具体情况相协调。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或是方法的运用,都要注意处理好主次关系,既要“因人而异”,也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协调、恰当地运用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条件,备教学环境等。
  此外,教师在使用非言语行为对学生课堂行为进行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使用非言语教学行为时,应对学生寄予殷切希望,饱含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学生并要体察学生时时变化的情感。
  3.课堂中教师非言语符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教师在课堂中使用非语言符号辅助教学时尊在一些问题。第一,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效果不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许多教师没有在理性高度上意识到非语言符号传播对认知性、情感性和行为性学习效果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学校里,不论是课堂内还是课觉外,学生对教师所使的非语言符号都非常关注,甚至有时教师的某些无意识的、不雅的非语言行为会颠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所以,培养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非言语符号的能力很有必要的,很有参考价值;第二,缺少有意识、有目的的非言语符号使用的训练。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没有接触过非语言符号传播方面的课程和训练,教师掌握的非言语符号相关理论及知识相对匮乏,更不用说能够准确地说出非语言符号的定义、内容、功能,以及与语言符号的关系。
  针对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采取一些可能的解决措施。首先,从教育教学的政策制定、教师教学素质与技能的要求出发。教育教学的政策的制定设涉及的面比较广,传播速度快,反馈迅速,所以说在政策上要对教学方式重新定义,不能仅仅依靠语言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要密切使用非言语符号这种有效的方式来辅助教学。另外,从教师本身来说,要树立新的教学方式理念,使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形成“行动之上,意识先行”模式。针对教师对非语言符号的认识与运用,还需要加强教师非语言符号传播的定期培训,因为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时在动态中演变的,没有固定的形式与静态意义。
  本文简要论述了课学中使用什么样的非言语符号、如何使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通过探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中使用非言语符号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非言语符号缺乏高度的认识,基本上没有参加对课堂中如何使用非言语符号的培训,缺乏正确使用的技巧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非言语符号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补充语言符号,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调节师生情感、形成水乳交融的教学氛围,提高认知性、情感性和行为性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陶冶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情操,提高了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希望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做到言语交流与非言语交流的并行应用,并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堂教学中(包括课内课外)非言语符号的认识与正确解读。
  参考文献
  [1]林燕燕,2008,非言语行为在外语教学中的双重意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时秀华、郝广伟,2000,课堂教学屮的非语言交流[J],《松辽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6):34-36。
  [3]胡沛钧,2012,浅谈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9)。
  [4]金振坤,1990,非言语符号与教育传播致效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
  [5]彭苇,2012,国家级教育类精品课程中非言语符号要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西南大学。
  [6]谭晓玉,1996,论中小学课堂的非言语交流[J](研究生论坛),《西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其他文献
Introdu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need and the orthodontic awareness level in multi-ethnic populati
【摘要】目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耗时多但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为了做好减负工作,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并把电子白板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 电子白板 ;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目的:通过建立四组牙冠大面积缺损的下颌第二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为:1.牙冠近远中向缺损1/2;2.牙冠近远中向缺损2/3;3.牙冠近远中向缺损3/4;4.牙冠全部缺损,对以上模型分别采
【摘要】口语交际是语文园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听话、说话能力的双向互动式动态语言实践活动。但在现实教学中,口語交际被教者和学者视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以突破的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硬灌,学生被动完成“说”这一环节,口语交际的课堂如一潭死水。那么,怎样让口语交际的课堂“活”起来呢?  【关键词】口语交际 ; 课堂 ; “活”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
【摘要】文化人文教育关乎民族兴衰和社会进退,关系人格高下和创造力的高低。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传授语言知识,创造语言环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更要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机会,充分利用课本里的点点滴滴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实现孟子所说的“道”“术”和谐。  【关键词】教材 ; 关注 ; 人文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摘要】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此大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及各项英语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把英语教学与教师设置的一些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到活的语言。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实现英语教学目的。  【关键词】英语 ; 情境教学 ; 自主学习 ;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12-01  教学是一门科学,教育则是一门艺术,只有将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塑造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教师工作的一种享受,当教师而没有当过班主任,是人生的一种缺憾。”也有人说:“当班主任是出力不讨好,工作累不说,自己本来是为了学生好,而他们却又不理解,甚至产生对抗情绪。”班主任
背景:microRNAs(miRNAs)为小分子RNA,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影响转录因子、信号分子表达。肌相关microRNAs(MyomiRs)为特异性表达在肌组织中的miRNAs,在肌发育过程中起到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18-01  有首歌叫《雾里看花》,有句歌词是这样的: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然而,当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求知的孩子的时候,我们真的不能用慧眼去把他们看看得真真切切,即使是看的真切了,也要睁一眼闭一眼,真正的做到雾里开花。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每个孩子都可能是天才。从孩童到老年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10-01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从前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步伐,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以愉悅的情绪研究问题,发挥潜能,拓展思维,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