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29日凌晨4点,3 000名全副武装的武警、边防和民警,启用和配备了警用直升机、边防快艇和防暴犬,以一个小村庄为中心,自海陆空三方面进行包围。
这是抵抗入侵吗?别逗了,现在是和平年代。难道是军事演习吗?太天真了,那都是荷枪实弹真家伙。那一定是反恐行动?错!这是一次大规模“扫毒”行动。那个小村庄,就是广东陆丰博社村,一个臭名昭著的制毒村。
为什么警方要采取如此大的力度惩治这个村庄?归根究底,因为毒品,实在是太坏了。
魔鬼曾经是“天使”
在《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里,我们见识到了一个医术如神的扁鹊。先不论这个故事的真伪,即便古时候有这么牛的医生,也绝对不会太多,许多疾病都不能根治。至于外科手术,更是痴心妄想,因为没有麻醉药,一个小小的阑尾炎手术,病人也会疼个半死。直到三国时华佗研制出了麻沸散,才解决这一难题。
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据史书记载,华佗给病人服用麻沸散,就能顺顺利利地完成外科手术了。可惜这个药方后来失传了,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华佗临死前把自己的医书给了看押他的狱卒,但是狱卒的老婆怕摊上大事儿就一把火给烧了。后人对麻沸散的配方做过无数种推测,其中一种推测就含有鸦片。
鸦片,是由一种叫罂粟的美丽植物提炼而成。它本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大约在汉朝时候经由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在那之前,西方一些地区已经有几千年的罂粟种植历史了。
为什么要种罂粟呢?因为聪明的古人发现,罂粟中的成分,有着让人心情愉快、安神、减轻痛苦的神奇功效,更是美其名曰“快乐植物”。于是人们种植罂粟,并从中提炼出鸦片。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和罗马的书籍中就出现了对鸦片的详细描述。古埃及人曾把它当作治疗婴儿夜哭症的灵药。
不作死就不会死
鸦片这个东西可是让古代西方的医生们乐坏了,他们可没有扁鹊那样的医术,许多疾病他们根本束手无策。与其不能根治病人,眼巴巴看着他们“哎呦”声不断,至少也想办法让他们疼痛轻一点也好,所以医生便会给病人们开鸦片作为药物。古罗马时期的希腊名医盖伦,就曾提到鸦片可以治疗头痛、目眩、中风、腹痛、发烧、忧郁症等多种疾病。在英文当中,鸦片的翻译是drug,而它的本意就是药物。
鸦片真的能根治这些疾病吗?当然不可能。鸦片的作用只是减轻痛苦和制造幻觉。但是人们很长一段时间不以为然,不仅将它作为药物,甚至以吸食鸦片为消遣娱乐。
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当吸食鸦片成为了日常行为,其弊端便显露无疑。吸食一段时间鸦片后,一旦停用就会出现可怕的戒断反应:没有感冒却会涕泗横流,没被人打却精神不振,没有劳累却四肢无力……
与此同时,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作用相近的药物也相继问世。他们虽然有很好的镇痛和致幻效果,却都难脱上瘾的可怕后果。它们在为人们治疗疾病的时候,在让人忘却痛苦和恐惧的时候,也能使人的生命在麻醉中枯萎,在迷幻中毁灭。可悲的是,人类的自私与贪婪又一次战胜了理性与道义。早期的殖民者在禁绝本国人民吸食鸦片的同时,却把灾难引向了整个人类。
医学发展至今,一些药物的上瘾问题依然难以解决。医学的发展也没有达到包治百病,对于一些特别痛苦的病人,鸦片、杜冷丁等药物至少能让他们暂缓疼痛,所以在医疗中这些药品可以使用。可这些药物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的,只有拿着医生开的特殊处方才能买到。
一方面,药用的drug继续造福人类。另一方面,消遣用的drug却在危害着人类。
一吸千古恨,回首百病生
许多人贪图毒品带来的虚幻快感,而去接触毒品。可毒品太容易上瘾了,太多人第一次碰上它就一辈子戒不掉。有人可能会说,一辈子好几十年呢,哪有那么夸张呢?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许多人的寿命因吸毒而打折,而且还是跳楼价。
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就有23万人因毒品死亡。长期吸毒,人的身体很容易就被搞垮,免疫力低下、骨瘦如柴、体弱多病,一点小病就能要了他们的命,甚至有的人吃完毒品就立刻心力衰竭而死。除此之外,现在许多毒品都要用针管注射使用,这就使得吸毒者成为了患艾滋病等传染疾病的高危人群。
除此之外,吸毒者不仅身体瘦了,钱包也跟着瘦了。毒品都贵得很,而且上瘾后吸食会越来越多,因为难以戒除,人们的钱包最后也变得皮包骨头,直至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惨境遇。
吸毒者更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为身体虚弱,吸毒者本身工作能力低下,而且有哪个正经的工作单位会雇佣一个吸毒人员?当家里的财产消耗一空的时候,为了继续“吸毒”,一些人只能铤而走险,或偷或抢或骗,做出更加危险的行为。
一个吸毒者是一个社会安全的隐患,许许多多吸毒者就是许许多多的隐患,当无数小河流的水聚到一起便能形成滔天洪水。旧社会的中国,便是鲜明的教训。
对毒品的严格控制,已成了各国的共识,各国都有法律明令禁止毒品贸易。比如我国的相关法律就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超过50克的海洛因或者冰毒就会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死刑,而那不过是两三个棒棒糖的重量。
既然毒品危害这么大,干嘛要吸毒,戒了不就得了。但这,谈何容易。
在瘾中,身不由己
吸毒就像谈恋爱,一旦投入其中便沉醉不已,而想要分手就会异常痛苦。但相比痛苦,爱情更多地带来的是美好,而毒品却不能。毒品是瘾君子不折不扣的坏恋人。 上山容易下山难,上瘾容易戒瘾难。想象一下你身边抽烟的人,有多少人曾扬言戒烟,可又有多少最后真正能戒掉?烟瘾如此,网瘾如此,毒瘾更如此。
在外表看来,换上各种瘾的人很正常,但是在上瘾者的身体内部,却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之一,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变化。
通过生物课,我们都知道神经元是由树突、轴突和细胞体三大部分组成的,它看上去就像一个发霉的勺子:轴突是勺柄,细胞体是勺,而树突就是勺子上面发霉长出的无数枝桠。在微观视角下看我们的大脑,就是有无数这样的怪勺子组成的勺子森林。
当毒品的化学成分进入神经系统之后,会对特定的神经元产生刺激,这些神经元上的树突如雨后春笋般迅猛生长,这些勺子上的“霉”便长得又厚又密。它们就像无数张嗷嗷待哺的小嘴,等待着毒品带来的刺激。都说犯瘾的感觉像是百爪挠心,其实说百爪挠脑更加贴切。
这些神经结构的变化,正是“戒瘾难”的生理结构基础。其实,烟瘾、网瘾、酒瘾等上瘾行为难戒也都和神经结构的变化有关,而毒品带来的瘾最强烈。
和人谈恋爱不合适还可以换人,但和毒品谈了恋爱的话,它死活都不会同意分手。成瘾之后,如果停止吸食毒品。在生理上是无精打采、麻木抽搐、鼻涕泪水到处流,在心理上是对舒适奇妙的感觉和记忆恋恋不舍。更讽刺的是,当使用毒品一段时间后,神经系统会对毒品产生耐受性。所谓耐受性就像我们连续吃糖太多,就不再觉得那么甜了,这时候吸食毒品带来的快感已不复存在。骑虎难下的吸毒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的痛苦,只能继续和那个混蛋恋人继续谈恋爱,被其折磨、受其剥削、直至死亡。
生命在迷幻中毁灭
根据现有的信息,我国统计在册的吸毒人员有240万人之多,但据估计我国实际吸毒人员已超过千万。越来越多的吸毒者是在14、15岁开始吸毒的,更有甚者还不到10岁。许多吸毒者自述,当初不吸第一口好了,吸上了就完了。为什么呢?都因为人们傻傻的好奇和盲目的自信。
好奇,是看着别人吸毒觉得很好玩儿,自己也想尝试一下。加之明星和电影的影响,就傻傻地认为吸毒是酷毙了的行为。但事实上,电影那是演戏,有吸毒镜头的电影,在国外都是不让给青少年看的;而那些明星,如果毒瘾犯起来也是累累若丧家之犬,一点都不酷。
自信,是人们总以为自己没上瘾。每次吸都告诉自己,我只是心里想而已,还没上瘾,下次我说戒就能戒。可事实上呢?这就好比每一次寒暑假都告诫自己,“明天不能玩了,该写作业了”,结果却总拖到最后几天没命地狂补作业。等人们幡然醒悟,想到要戒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单凭自己的能力已经不能戒毒,只能去戒毒机构了。
学生早恋,尚且被许多人反对,和毒品“早恋”更是绝对不允许,不仅“早恋”不应该,根本上说和毒品“恋爱”就不对。所以,毒品面前,每个人一定要对第一口说不。更要警惕别人给你的陌生食物、药品和开过封的饮料,哪怕这些人是你的朋友。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毒品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更不要学吸毒的明星,他们成名是因为能力而非毒品。
让我们的世界对毒品说一声:永别!随着毒品问题的日益严重,为了更好的让人们意识到毒品的危害。198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即国际禁毒日。而这一天,恰好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束的第二天。
这是抵抗入侵吗?别逗了,现在是和平年代。难道是军事演习吗?太天真了,那都是荷枪实弹真家伙。那一定是反恐行动?错!这是一次大规模“扫毒”行动。那个小村庄,就是广东陆丰博社村,一个臭名昭著的制毒村。
为什么警方要采取如此大的力度惩治这个村庄?归根究底,因为毒品,实在是太坏了。
魔鬼曾经是“天使”
在《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里,我们见识到了一个医术如神的扁鹊。先不论这个故事的真伪,即便古时候有这么牛的医生,也绝对不会太多,许多疾病都不能根治。至于外科手术,更是痴心妄想,因为没有麻醉药,一个小小的阑尾炎手术,病人也会疼个半死。直到三国时华佗研制出了麻沸散,才解决这一难题。
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据史书记载,华佗给病人服用麻沸散,就能顺顺利利地完成外科手术了。可惜这个药方后来失传了,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华佗临死前把自己的医书给了看押他的狱卒,但是狱卒的老婆怕摊上大事儿就一把火给烧了。后人对麻沸散的配方做过无数种推测,其中一种推测就含有鸦片。
鸦片,是由一种叫罂粟的美丽植物提炼而成。它本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大约在汉朝时候经由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在那之前,西方一些地区已经有几千年的罂粟种植历史了。
为什么要种罂粟呢?因为聪明的古人发现,罂粟中的成分,有着让人心情愉快、安神、减轻痛苦的神奇功效,更是美其名曰“快乐植物”。于是人们种植罂粟,并从中提炼出鸦片。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和罗马的书籍中就出现了对鸦片的详细描述。古埃及人曾把它当作治疗婴儿夜哭症的灵药。
不作死就不会死
鸦片这个东西可是让古代西方的医生们乐坏了,他们可没有扁鹊那样的医术,许多疾病他们根本束手无策。与其不能根治病人,眼巴巴看着他们“哎呦”声不断,至少也想办法让他们疼痛轻一点也好,所以医生便会给病人们开鸦片作为药物。古罗马时期的希腊名医盖伦,就曾提到鸦片可以治疗头痛、目眩、中风、腹痛、发烧、忧郁症等多种疾病。在英文当中,鸦片的翻译是drug,而它的本意就是药物。
鸦片真的能根治这些疾病吗?当然不可能。鸦片的作用只是减轻痛苦和制造幻觉。但是人们很长一段时间不以为然,不仅将它作为药物,甚至以吸食鸦片为消遣娱乐。
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当吸食鸦片成为了日常行为,其弊端便显露无疑。吸食一段时间鸦片后,一旦停用就会出现可怕的戒断反应:没有感冒却会涕泗横流,没被人打却精神不振,没有劳累却四肢无力……
与此同时,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作用相近的药物也相继问世。他们虽然有很好的镇痛和致幻效果,却都难脱上瘾的可怕后果。它们在为人们治疗疾病的时候,在让人忘却痛苦和恐惧的时候,也能使人的生命在麻醉中枯萎,在迷幻中毁灭。可悲的是,人类的自私与贪婪又一次战胜了理性与道义。早期的殖民者在禁绝本国人民吸食鸦片的同时,却把灾难引向了整个人类。
医学发展至今,一些药物的上瘾问题依然难以解决。医学的发展也没有达到包治百病,对于一些特别痛苦的病人,鸦片、杜冷丁等药物至少能让他们暂缓疼痛,所以在医疗中这些药品可以使用。可这些药物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的,只有拿着医生开的特殊处方才能买到。
一方面,药用的drug继续造福人类。另一方面,消遣用的drug却在危害着人类。
一吸千古恨,回首百病生
许多人贪图毒品带来的虚幻快感,而去接触毒品。可毒品太容易上瘾了,太多人第一次碰上它就一辈子戒不掉。有人可能会说,一辈子好几十年呢,哪有那么夸张呢?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许多人的寿命因吸毒而打折,而且还是跳楼价。
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就有23万人因毒品死亡。长期吸毒,人的身体很容易就被搞垮,免疫力低下、骨瘦如柴、体弱多病,一点小病就能要了他们的命,甚至有的人吃完毒品就立刻心力衰竭而死。除此之外,现在许多毒品都要用针管注射使用,这就使得吸毒者成为了患艾滋病等传染疾病的高危人群。
除此之外,吸毒者不仅身体瘦了,钱包也跟着瘦了。毒品都贵得很,而且上瘾后吸食会越来越多,因为难以戒除,人们的钱包最后也变得皮包骨头,直至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惨境遇。
吸毒者更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为身体虚弱,吸毒者本身工作能力低下,而且有哪个正经的工作单位会雇佣一个吸毒人员?当家里的财产消耗一空的时候,为了继续“吸毒”,一些人只能铤而走险,或偷或抢或骗,做出更加危险的行为。
一个吸毒者是一个社会安全的隐患,许许多多吸毒者就是许许多多的隐患,当无数小河流的水聚到一起便能形成滔天洪水。旧社会的中国,便是鲜明的教训。
对毒品的严格控制,已成了各国的共识,各国都有法律明令禁止毒品贸易。比如我国的相关法律就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超过50克的海洛因或者冰毒就会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死刑,而那不过是两三个棒棒糖的重量。
既然毒品危害这么大,干嘛要吸毒,戒了不就得了。但这,谈何容易。
在瘾中,身不由己
吸毒就像谈恋爱,一旦投入其中便沉醉不已,而想要分手就会异常痛苦。但相比痛苦,爱情更多地带来的是美好,而毒品却不能。毒品是瘾君子不折不扣的坏恋人。 上山容易下山难,上瘾容易戒瘾难。想象一下你身边抽烟的人,有多少人曾扬言戒烟,可又有多少最后真正能戒掉?烟瘾如此,网瘾如此,毒瘾更如此。
在外表看来,换上各种瘾的人很正常,但是在上瘾者的身体内部,却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之一,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变化。
通过生物课,我们都知道神经元是由树突、轴突和细胞体三大部分组成的,它看上去就像一个发霉的勺子:轴突是勺柄,细胞体是勺,而树突就是勺子上面发霉长出的无数枝桠。在微观视角下看我们的大脑,就是有无数这样的怪勺子组成的勺子森林。
当毒品的化学成分进入神经系统之后,会对特定的神经元产生刺激,这些神经元上的树突如雨后春笋般迅猛生长,这些勺子上的“霉”便长得又厚又密。它们就像无数张嗷嗷待哺的小嘴,等待着毒品带来的刺激。都说犯瘾的感觉像是百爪挠心,其实说百爪挠脑更加贴切。
这些神经结构的变化,正是“戒瘾难”的生理结构基础。其实,烟瘾、网瘾、酒瘾等上瘾行为难戒也都和神经结构的变化有关,而毒品带来的瘾最强烈。
和人谈恋爱不合适还可以换人,但和毒品谈了恋爱的话,它死活都不会同意分手。成瘾之后,如果停止吸食毒品。在生理上是无精打采、麻木抽搐、鼻涕泪水到处流,在心理上是对舒适奇妙的感觉和记忆恋恋不舍。更讽刺的是,当使用毒品一段时间后,神经系统会对毒品产生耐受性。所谓耐受性就像我们连续吃糖太多,就不再觉得那么甜了,这时候吸食毒品带来的快感已不复存在。骑虎难下的吸毒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的痛苦,只能继续和那个混蛋恋人继续谈恋爱,被其折磨、受其剥削、直至死亡。
生命在迷幻中毁灭
根据现有的信息,我国统计在册的吸毒人员有240万人之多,但据估计我国实际吸毒人员已超过千万。越来越多的吸毒者是在14、15岁开始吸毒的,更有甚者还不到10岁。许多吸毒者自述,当初不吸第一口好了,吸上了就完了。为什么呢?都因为人们傻傻的好奇和盲目的自信。
好奇,是看着别人吸毒觉得很好玩儿,自己也想尝试一下。加之明星和电影的影响,就傻傻地认为吸毒是酷毙了的行为。但事实上,电影那是演戏,有吸毒镜头的电影,在国外都是不让给青少年看的;而那些明星,如果毒瘾犯起来也是累累若丧家之犬,一点都不酷。
自信,是人们总以为自己没上瘾。每次吸都告诉自己,我只是心里想而已,还没上瘾,下次我说戒就能戒。可事实上呢?这就好比每一次寒暑假都告诫自己,“明天不能玩了,该写作业了”,结果却总拖到最后几天没命地狂补作业。等人们幡然醒悟,想到要戒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单凭自己的能力已经不能戒毒,只能去戒毒机构了。
学生早恋,尚且被许多人反对,和毒品“早恋”更是绝对不允许,不仅“早恋”不应该,根本上说和毒品“恋爱”就不对。所以,毒品面前,每个人一定要对第一口说不。更要警惕别人给你的陌生食物、药品和开过封的饮料,哪怕这些人是你的朋友。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毒品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更不要学吸毒的明星,他们成名是因为能力而非毒品。
让我们的世界对毒品说一声:永别!随着毒品问题的日益严重,为了更好的让人们意识到毒品的危害。198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即国际禁毒日。而这一天,恰好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束的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