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针对PDCA循环在新生儿院感质量管理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新生儿院内感染80例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使用PDCA循环管理后,所有院内感染的新生儿病情都得到控制,同时杀菌灭藻效果和各种环境卫生都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在新生儿院内感染中使用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的增加院内感染质量管理。
关键词:PDCA;新生儿院感;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60-01
近年来不断增加的院内新生儿感染人数,已经让我们逐渐意识到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孕妇在分娩时或在患儿出生后,因各种原因在医院发生的感染现象即为新生儿院内感染,这已成为影响患儿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新生儿因身体各方面都没有发育完全,6个月前自身没有抵抗力,一旦生病就不易恢复,因此医院要加强新生儿院内感染管理,以此减少新生儿的致死率。我院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8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病例,并在管理中使用PDCA循环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具体办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8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患,其中36例为女性,44例为男性。有40.0%共计32例为呼吸道感染;31.3%共计25例患儿出现消化道感染;17.5%共计14例患儿出现皮肤组织感染;5%共计4例患儿出现肚脐感染;6.3%为其他如布疹等感染,共计5例。
2 方法
2.1调查分析阶段
采取外院专家现场检查、基层走访、与相关医护人员交流学习的方式来调查出现院内感染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1)一些重点科室布局混乱,专用设备和工具不足,区分不清;(2)对院内感染工作认识不充分;(3)有关医护工作者不能熟练的掌握并运用院内感染管理知识,如不严格按照消毒标准消毒、洗手方式不对、自我保护性不足等。针对这些院内感染管理不足的现象,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并给出具体方法。
2.2实施阶段
2.2.1完善组织机构
每个季度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举办一次会议,针对出现院内感染管理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协商、解决。其中由感染管理科统筹全局,负责相关感染管理的知识培训、监督、质量控制等;日常工作管理和监督则有感染管理质控小组负责,主要处理发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2.2.2增加硬件设备的投人
针对基线调查出现的问题,在符合评审规则的前提下决定对某些重点科室进行整改,优化功能布局和流程,合理划分区域,并注明标识,此外还应增加硬件设备,共同保证院内感染的控制质量。
2.2.3强化培训
(1)直属感染管理工作者应定期参加厅级及以上医院管理知识的培训,了解每一时间段新的院内感染控制动态;(2)由感染管理科组织对医院内部的全部工作者进行定期的培训,主要针对容易忽视的手部卫生、耐药菌防治、医疗废弃物处理、院内感染报告等,提醒每个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的重要性,逐步增加院内防控质量;(3)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培训;(4)到各科室现场进行实地培训。
2.2.4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
参考国家定制的相关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标准,定制我院自己的感染管理机制、流程、标准,并完善院内多重耐药菌管理和控制制度,让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逐渐走向流程化、标准化。
2.3检查阶段
2.3.1科室自查
感染管理科制定严格的审核标准,对每个科室都进行把控,每个月由科室感染管理质控小组进行定期的审查、评判,对影响院内感染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改进方案,最终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
2.3.2上级部门检查
感染管理科根据医院的评断和审查标准来制定各科室的检测计划,主要针对现场管理、个案跟踪、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换药等相关操作进行知识问答,现场检查主要针对手卫生、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的落实情况,做到奖罚分明,惩处没有落实管理的医护人员。此外,还可邀请院外的专家到本院进行审查和指导。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把科室自查、感染管理科检查以及外院专家督查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然后给出科学、合理的改善办法,做到步步有改进,从而增加医院感染预防的质量。
2.4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是管理的总结反馈阶段,也是PDCA循环管理中重要的一步,该阶段主要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将分析结果反馈到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科主任、护士长以及监控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周而复始,不断改进,在新的层面上进一步提高感染防控工作质量与水平。
3 结果
3.1治疗效果
本院在新生儿院内感染中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有25例为消化道感染,14例为皮肤组织感染,4例为脐部感染,5例为由尿布疹等引起的其他感染,所有患者都有明显的好转。
3.2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与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效果比较
各种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合格率比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见表1。
4 讨论
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到新生儿院内感染管理中,明显增加了医护工作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自身上增加管理意识,也从之前的被动意识转变为主动意识,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和信赖,让医患之间存在一个良好的关系。新生儿院内感染质量管理工作在使用了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后,有了扎实的科学根据,让每项工作都变得有目标、计划、方法、审查、评价、反馈、总结等,全面提升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让院内感染的几率大幅度降低。因此,在新生儿院内感染中使用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的增加院内感染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鸿. PDCA管理循环对儿科健康教育的体会[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04)
[2] 王晓芳. PDCA法在新入院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基层医药. 2005(06)
[3] 张润芳,李春玲. PDCA循环在供应室的发展和管理中的应用[J]. 社区医学杂志. 2008(15)
关键词:PDCA;新生儿院感;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60-01
近年来不断增加的院内新生儿感染人数,已经让我们逐渐意识到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孕妇在分娩时或在患儿出生后,因各种原因在医院发生的感染现象即为新生儿院内感染,这已成为影响患儿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新生儿因身体各方面都没有发育完全,6个月前自身没有抵抗力,一旦生病就不易恢复,因此医院要加强新生儿院内感染管理,以此减少新生儿的致死率。我院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8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病例,并在管理中使用PDCA循环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具体办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8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患,其中36例为女性,44例为男性。有40.0%共计32例为呼吸道感染;31.3%共计25例患儿出现消化道感染;17.5%共计14例患儿出现皮肤组织感染;5%共计4例患儿出现肚脐感染;6.3%为其他如布疹等感染,共计5例。
2 方法
2.1调查分析阶段
采取外院专家现场检查、基层走访、与相关医护人员交流学习的方式来调查出现院内感染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1)一些重点科室布局混乱,专用设备和工具不足,区分不清;(2)对院内感染工作认识不充分;(3)有关医护工作者不能熟练的掌握并运用院内感染管理知识,如不严格按照消毒标准消毒、洗手方式不对、自我保护性不足等。针对这些院内感染管理不足的现象,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并给出具体方法。
2.2实施阶段
2.2.1完善组织机构
每个季度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举办一次会议,针对出现院内感染管理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协商、解决。其中由感染管理科统筹全局,负责相关感染管理的知识培训、监督、质量控制等;日常工作管理和监督则有感染管理质控小组负责,主要处理发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2.2.2增加硬件设备的投人
针对基线调查出现的问题,在符合评审规则的前提下决定对某些重点科室进行整改,优化功能布局和流程,合理划分区域,并注明标识,此外还应增加硬件设备,共同保证院内感染的控制质量。
2.2.3强化培训
(1)直属感染管理工作者应定期参加厅级及以上医院管理知识的培训,了解每一时间段新的院内感染控制动态;(2)由感染管理科组织对医院内部的全部工作者进行定期的培训,主要针对容易忽视的手部卫生、耐药菌防治、医疗废弃物处理、院内感染报告等,提醒每个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的重要性,逐步增加院内防控质量;(3)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培训;(4)到各科室现场进行实地培训。
2.2.4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
参考国家定制的相关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标准,定制我院自己的感染管理机制、流程、标准,并完善院内多重耐药菌管理和控制制度,让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逐渐走向流程化、标准化。
2.3检查阶段
2.3.1科室自查
感染管理科制定严格的审核标准,对每个科室都进行把控,每个月由科室感染管理质控小组进行定期的审查、评判,对影响院内感染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改进方案,最终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
2.3.2上级部门检查
感染管理科根据医院的评断和审查标准来制定各科室的检测计划,主要针对现场管理、个案跟踪、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换药等相关操作进行知识问答,现场检查主要针对手卫生、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的落实情况,做到奖罚分明,惩处没有落实管理的医护人员。此外,还可邀请院外的专家到本院进行审查和指导。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把科室自查、感染管理科检查以及外院专家督查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然后给出科学、合理的改善办法,做到步步有改进,从而增加医院感染预防的质量。
2.4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是管理的总结反馈阶段,也是PDCA循环管理中重要的一步,该阶段主要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将分析结果反馈到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科主任、护士长以及监控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周而复始,不断改进,在新的层面上进一步提高感染防控工作质量与水平。
3 结果
3.1治疗效果
本院在新生儿院内感染中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有25例为消化道感染,14例为皮肤组织感染,4例为脐部感染,5例为由尿布疹等引起的其他感染,所有患者都有明显的好转。
3.2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与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效果比较
各种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合格率比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见表1。
4 讨论
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到新生儿院内感染管理中,明显增加了医护工作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自身上增加管理意识,也从之前的被动意识转变为主动意识,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和信赖,让医患之间存在一个良好的关系。新生儿院内感染质量管理工作在使用了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后,有了扎实的科学根据,让每项工作都变得有目标、计划、方法、审查、评价、反馈、总结等,全面提升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让院内感染的几率大幅度降低。因此,在新生儿院内感染中使用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的增加院内感染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鸿. PDCA管理循环对儿科健康教育的体会[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04)
[2] 王晓芳. PDCA法在新入院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基层医药. 2005(06)
[3] 张润芳,李春玲. PDCA循环在供应室的发展和管理中的应用[J]. 社区医学杂志. 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