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49-01
2014年成都市某中学的初中地理老师将一首《小苹果》改编成的《大中国》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作为一线高中地理教师,这首改编的《大中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其实,早在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就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此项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全市收集到1700多节优质微课,并在市微课平台展播,受到广大师生的热捧。如今,“微课”这股风已经吹遍教育界的每个角落,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专门进行了微课的制作培训,甚至还举办各类“微课教学”评比大赛。
什么是“微课”?佛山教育局信息中心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的简称,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必须配备相应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未来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是这样解释,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总的来说,微课能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学习,如视觉、听觉、想象等,同时微课能随时随地重复播放,时间上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所以,“微课”是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經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受时间和地点固定限制,学生们每天要正襟危坐8节课以上,听老师在台上讲课,非常容易疲劳,学习效果自然要打折扣。
微课就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应运而生了,而地理学科的课堂也因微课的诞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地理作为一门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在现行的高考文理分科中,地理学科归于文科类。地理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相对理科生来说,文科生学习地理较为吃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或地理现象的讲解,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微课的形式来展现,化抽象为具体,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高中地理可分为两大部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涉及地球、大气、水体和地壳等的运动规律,内容空洞且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而微课正好可以克服这一缺点。那么地理的微课如何制作呢?目前,微课制作的形式主要有这几种:摄制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以及混合式微课。在学习世界气候中的热带草原气候特征时,我制作了一个微课:短片观看非洲热带草原的角马等动物大迁徙的短片,再结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现象讲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和过程。学生观看完后,如果不理解,可以自己拷贝回家自己重复观看,从这个微课中,学生可以学习到这几个知识点:1.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及南北半球季节分配;2.热带草原的成因和特征。这个微课得到了很多学生的高度赞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但是,微课只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一般的网络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10分钟内,所以微课时间不宜太长。而且一节课中穿插一致两个微课视频较合适,既可以调整课堂气氛,又可以调节学生疲劳的学习状态,真正起到高效课堂的作用。我在参加柳州市青年教师赛教课时,自己制作了2个微课,课堂活跃度明显增加,这比以往的传统课堂效果好很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但是我认为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微课的方式来表示,也不是所有科目每节课都要用微课,就拿地理学科来讲,地理课非常适合微课,但是对于制作微课,所选的题材要新颖、独特、恰当、不适合用讲授的方式,能把抽象变为形象,把无趣转化为有趣等等,地理学科中有很多自然现象和自然之谜可以用微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例如我制作了一个关于柳州的微课——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我认为这个微课所选的题材新颖独特、带有乡土地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把抽象的东西用很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印象更深刻。就拿《大中国》微课来说,很多人只要会唱这首改编的小苹果,也就记住了中国所有行政区和它们的特征,学生用一种很轻松的方式去学习,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微课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影响。微课目前虽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根本还在于课堂教学的综合把握,我相信,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微课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们应该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才能让教育教学变得更加有意义。
2014年成都市某中学的初中地理老师将一首《小苹果》改编成的《大中国》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作为一线高中地理教师,这首改编的《大中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其实,早在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就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此项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全市收集到1700多节优质微课,并在市微课平台展播,受到广大师生的热捧。如今,“微课”这股风已经吹遍教育界的每个角落,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专门进行了微课的制作培训,甚至还举办各类“微课教学”评比大赛。
什么是“微课”?佛山教育局信息中心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的简称,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必须配备相应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未来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是这样解释,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总的来说,微课能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学习,如视觉、听觉、想象等,同时微课能随时随地重复播放,时间上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所以,“微课”是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經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受时间和地点固定限制,学生们每天要正襟危坐8节课以上,听老师在台上讲课,非常容易疲劳,学习效果自然要打折扣。
微课就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应运而生了,而地理学科的课堂也因微课的诞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地理作为一门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在现行的高考文理分科中,地理学科归于文科类。地理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相对理科生来说,文科生学习地理较为吃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或地理现象的讲解,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微课的形式来展现,化抽象为具体,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高中地理可分为两大部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涉及地球、大气、水体和地壳等的运动规律,内容空洞且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而微课正好可以克服这一缺点。那么地理的微课如何制作呢?目前,微课制作的形式主要有这几种:摄制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以及混合式微课。在学习世界气候中的热带草原气候特征时,我制作了一个微课:短片观看非洲热带草原的角马等动物大迁徙的短片,再结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现象讲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和过程。学生观看完后,如果不理解,可以自己拷贝回家自己重复观看,从这个微课中,学生可以学习到这几个知识点:1.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及南北半球季节分配;2.热带草原的成因和特征。这个微课得到了很多学生的高度赞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但是,微课只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一般的网络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10分钟内,所以微课时间不宜太长。而且一节课中穿插一致两个微课视频较合适,既可以调整课堂气氛,又可以调节学生疲劳的学习状态,真正起到高效课堂的作用。我在参加柳州市青年教师赛教课时,自己制作了2个微课,课堂活跃度明显增加,这比以往的传统课堂效果好很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但是我认为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微课的方式来表示,也不是所有科目每节课都要用微课,就拿地理学科来讲,地理课非常适合微课,但是对于制作微课,所选的题材要新颖、独特、恰当、不适合用讲授的方式,能把抽象变为形象,把无趣转化为有趣等等,地理学科中有很多自然现象和自然之谜可以用微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例如我制作了一个关于柳州的微课——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我认为这个微课所选的题材新颖独特、带有乡土地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把抽象的东西用很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印象更深刻。就拿《大中国》微课来说,很多人只要会唱这首改编的小苹果,也就记住了中国所有行政区和它们的特征,学生用一种很轻松的方式去学习,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微课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影响。微课目前虽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根本还在于课堂教学的综合把握,我相信,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微课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们应该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才能让教育教学变得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