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生自己办杂志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中学生不仅关注问题,也想说说校园爱情,“白衣胜雪,心无城府⋯⋯遇到一份也许暧昧不明、也许清晰明了的感情”。
  不知有多少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办一份刊物或报纸,但那似乎是五·四运动前后的年轻人,所以第一次看到关于深圳中学学生创办《涅周刊》的新闻,给予我极大的惊奇。
  在《涅周刊》之前,深圳中学就有了一份《深中日报》,和我们大多数人对中学生报刊杂志的想像差不多,这份报刊由深中8单元的江老师扶持学生创办,非常“主流”。然而在深圳中学的学生看来,《深中日报》要么是将8单元的事情推上头版头条,要么就是将江老师的活动和发言视为重要新闻,“俨然一副8单元机关报”。
  《涅周刊》的不一般,恰是从创刊就显现了出来。
  “这不是学生想要的,我们有很多想法,也有很多故事,得找个地儿说说。” 杂志的创始人兼第一任主编罗亦龙和几位好友从一开始就对传统中学生杂志的内容和定位不认同,更不觉得那种风格是理所当然,他们说:“我们要负责报道深中的一切。”正是这些学生,后来成为了《涅周刊》的主创人员。
  因为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并且也有表达的勇气和能力,2009年9月,《涅周刊》,这份没有任何老师或者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参与、完全由学生自发自办的刊物在深圳中学诞生了。那一年,罗亦龙16岁。谈及创办《涅周刊》最初的想法,这位如今已在美国Hampshire学院学习电影、以及东亚历史与政治的大学生说:不是为了逞威风,而是想表达。
  这和深中的学生自治气氛相合,在这所解放学生能力和提倡学生自治的学校里,各种社团层出不穷,学生们健谈,敢于分享经验,并勇于谈论各自的观点和思想。
  《涅周刊》最终固定设置了四大板块:聚焦、人物、文化和观点,后来又增加了“灵感”。
  聚焦:挖掘出那些藏于黑暗的背后故事,探索那些被遗忘和模糊的边缘文化。
  人物:突出的是“人”的平等与某些方面的特长、差异⋯⋯
  文化:建立一个独立自主,审慎思辨而又富有时代责任感的文化氛围。
  观点:现今的中国社会由于多方面原因而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感,因此需要有人来表达,来唤起人们的责任意识,带动一辈辈中学生来关注社会,观点版因此存在。
  惟独刊登学生视觉艺术作品的“灵感“版没有任何限制:只要你敢投,我们就敢登。
  到第六期,《涅周刊》变为收费杂志,每期三元——价格标准亦非空穴来风,而是通过两个星期的读者调查得来——但同时需要拉到两版广告,才能保持收支平衡。这或许是任何一份中国主流媒体都不能企及的:在有3000余名学生的深圳中学,《涅周刊》的发行量只有500份,但这全部是订阅读者,他们固定地为每期杂志付费。
  《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Ian Johnson到深中采访,新闻小子们借机向这位2001年普利策奖获得者取经。Ian Johnson建议他们:最重要的是本地化,多写校园新闻,而对于国内的其它新闻,则要保护个人观点的独立化,用学生的全新视角来看待和解读。
  去年出版的第四期《涅周刊》刊登了《Google宣布退出中国大陆》的专题报道,以学生的视角分析了这件事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陕西某女生在体育中考中猝死,《涅周刊》便讨论“谁谋杀了体育中考”。
  他们还想说说校园爱情:“白衣胜雪、心无城府,活得潇洒坦荡的年纪,遇到一份也许暧昧不明、也许清晰明了的感情,体味年少轻狂时的敢爱敢恨,是种莫大的幸福吧。”
  如今,《涅周刊》已经历了三任主编,并固定了用黑色图片作为封面的风格。编辑部保持了平均三十余人的规模。它有版权页,有卷首语,有勘误、广告、“信访办”,甚至还标明:稿件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杂志立场。
  《涅周刊》的存在。这是王占宝校长的气度,也是深圳中学的气度。
其他文献
打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变成好人、顺从的人,可未来看重的是一个人是否有能力,特别是竞争力和创造力。  教育孩子并没有公认的一定之规,这要看家庭传承的文化与习惯、当下的社会风气、父母自身的修养、孩子的个性与家庭亲密度等等。从统计学来看,在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经济状况不良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挨打要多一些,因为父母的嘴不太善于说理,手就自动来帮忙。父母文化水平高、经济状况好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挨打要少一些,被管束
期刊
我们和自己拧巴  前几天有个妈妈说,她9岁的儿子写《最难忘的一件事》,写得“竟然”是6岁的时候挨揍。她觉得不公平:“我对他那么好,为什么他单记着这个?真没良心。”旁边有人安慰:“没事,长大了他就忘了。”  挨打的事的确可以忘掉,就像我被打得那么厉害,现在也已经忘了那些细节,但“打”对孩子的影响,一辈子也消除不了。毫不夸张地说,挨打的孩子这辈子往“更好”里发展得非常艰难,因为精力全用在修复伤痕上了—
期刊
知道吗?电梯门的电子感应器都在一米以上,孩子很容易被自动门碰到或夹到;旋转的安全门对孩子来讲很有趣,孩子们很喜欢转来转去,经常也会被夹了小手或撞倒。所以,在这些地方,要把孩子抱起来。  超市和餐厅,是孩子接触社会“走上江湖”的第一步,但也是事故的多发地。最安全的方式是把孩子安置在购物车或餐椅里,若孩子一定要在饭前饭后活动一会儿,比较好的方式也是大家轮流照看孩子或抱孩子走走看看,以防被侍者撞倒或在超
期刊
聆听孩子  你一口气能说出孩子的几个优点  闹情绪的背后有“事儿”  你会爱吗  去这些地方,要抱起孩子  一个小男孩的第一次迟到  你错了  莫扎特是通过令人震惊的努力成才的  新养道  陪孩子玩扑克也能玩出花儿来  我和孩子玩“说话”游戏  你希望孩子成为哪种狮子  问问咨询师  女儿嫉妒心太强  女儿的玩伴太霸道  下午三点半,同事提醒我早点去学校,看看刚转学且自己坐车回家的女儿啥情况。我故
期刊
今天晚上,思言小朋友又要去上跳舞课了,我心底窃喜,因为这意味着我又可以有两个小时的自由时间。  当然,比“自在”更为宝贵的是,孩子终于可以独自面对不同环境的勇气。   思言的性格比较内向,所以,我希望她能在幼儿园之外多接触新的同伴群体,而且我觉得女孩子应该有一点舞蹈基础,对气质和形体会有帮助。于是,在她过了四岁生日之后,我给她报了舞蹈班。  第一节课,允许家长全程陪同。刚开始她还时不时回头看我们笑
期刊
莫扎特是天才里的最佳典范了吧?他5岁创作乐曲,8岁举办个人钢琴和小提琴演奏会,先后创作出上百篇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受到高度赞誉,被认为是天外仙音。如此巨大的成就都发生在他35岁逝世之前,如果这不是天赋,而且是巨大天赋,那还是啥?  真实情况值得更深入地考察。莫扎特的父亲,也就是利奥波德·莫扎特,本身也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是一个高压型父亲,在小莫扎特3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创作和表演上对莫扎
期刊
每个孩子都在经历着人生的一个个第一次,他们就在这些第一次中认知、成长着。  一个阴沉的雨雾天,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经历他的第一次迟到。  这个胖嘟嘟的小男孩正好坐在我的身边,一位三十多岁的男人在与他对话。我想这个站着的男人也许是小男孩的父亲。  堵车,“这车走不动,咱迟到了。”  “老师会批评我的!”  “我打电话让你妈妈跟老师说说。”男人掏出手机给孩子的母亲打电话,听得出那边的妈
期刊
一副简单的扑克牌,我陪儿子从小玩到大。  认数字   “老牛拉破车”(又叫“排火车”)是我和儿子常玩的一种纸牌游戏。就是两人各拿一半牌,挨着出,看到一样的就可以收归己有,他很喜欢玩。  但是我定下一个规则,那就是必须正确念出你要收起的那个数字,否则就不可以收。因为是在玩耍,他没有丝毫压力地就服从了。当然玩就要玩出乐趣,不要让孩子感觉出你只是为了教他才陪他玩的。每次玩着玩着,我就故意念错一个然后假装
期刊
最近,随着一本书的出版和几家报刊、电视台的跟进,再加上互联网的延烧,“狼爸”一下子成了“名人”。据说他把自己的三个孩子都打进了北大,而这样的噱头,一下子触动了如今升学压力下中国父母敏感的神经,很多家长开始有点手痒痒了。  如果作为商业炒作,我得说这个炒作非常成功。不过,再成功也只是一场急功近利的商业炒作,而且很无良。  很多人都明白,进北大,不等于人生的成功,到目前为止,“狼爸”的“成功”只在于把
期刊
独立单飞教育:女儿总有一天要长大,从小我就教她勇敢、独立和坚强。    玫瑰代表爱,我喜欢玫瑰花丝缎样的花瓣、典雅的花形和有层次的悠长芬芳。我希望自己是女儿心中最美的玫瑰妈妈。女儿的名字是安妮,所以,我起笔名叫“安妮玫瑰”。  在事业上,我经历了大起大伏。1992年进入山东卫视,1993年开始主持少儿节目《剪子、包袱、锤》,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有一定名气的主持人。跨越两年三个月的离婚大战,将我的事业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