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有一颗破碎的心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和自己拧巴
  前几天有个妈妈说,她9岁的儿子写《最难忘的一件事》,写得“竟然”是6岁的时候挨揍。她觉得不公平:“我对他那么好,为什么他单记着这个?真没良心。”旁边有人安慰:“没事,长大了他就忘了。”
  挨打的事的确可以忘掉,就像我被打得那么厉害,现在也已经忘了那些细节,但“打”对孩子的影响,一辈子也消除不了。毫不夸张地说,挨打的孩子这辈子往“更好”里发展得非常艰难,因为精力全用在修复伤痕上了——这是知道病根在哪儿的。有些人看起来特好但活得就是特拧巴,他们或许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他们会更痛苦。
  没有一个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这样吧?对,当年,狠狠打我们的爸爸也口口声声说:“我打你是为了你们好!”
  
  被打出来的“乖”和“好”
  不想再详细描述我和哥哥是怎么挨打的了,没有最暴,只有更暴,每个挨过打的孩子都觉得自己最疼,每个打人的父母要么忘了自己打过孩子,要么觉得我比谁谁谁“打得轻多了啊”。
  那时,哥哥经常被我爸用高压锅皮圈抽得满身冒血珠子,终于,在他15岁那年的某天,从新疆坐火车跑回山东老家,跪下求奶奶收留,之后再也没有回来。其实,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下就可以看出点端倪:后来他挨打的时候,他再也不求饶了,他越这样发狠,我爸越愤怒,打,从一开始的惩罚,变成了泄愤。
  孩子打跑了,父子之间那点本来就不多的感情也打没了,直到现在,我哥快四十岁了,我爸也成了个老头儿,他俩的关系还是挺紧张。我最烦过年过节,吃吃喝喝这样一件简单的事,在我家却挺复杂:我和我妈还得一人看一个,又是夹菜又是添酒,找各种话题打圆场,累得真是胃疼心疼。
  家庭不和睦,我归罪于哥哥。因为哥哥犯错,我也要“连坐”——挨打,爸爸的意思是,这样既有让哥哥少犯错的功效,又可以杀鸡骇猴警示我。可是,如果大人总是扮演审判者的角色,孩子肯定就“处处是错事事错”。所以,挨打的次数和频率越来越多,久而久之,我也对哥哥开始怨恨。哥哥被打跑之后,爸爸比以前更暴躁了,因为他严重地觉得哥哥给他丢人了,家庭气氛越来越差,爸妈常为一丁点小事就吵,摔盘子砸碗、冷战半月是常有的事。我就想不通哥哥为什么不像我一样忍着,挨了打之后说一句“都是我的错,我改”,然后再补充一句“我知道你们打我是为我好”,不就行了吗⋯⋯
  在这样的家里长大,我成了远近闻名的乖孩子——学习特别好,好到免开家长会;没有任何朋友也不想参加任何娱乐,放学回家就关在屋里学习,直到我爸提醒我“出去透透气”;每天早晨我起来做好一家人的早饭,还给妈妈归置好中午带的饭盒;我对穿着没任何要求,一直穿着哥哥没来得及带走的衣服,常常被认作男生。毫无怨言,六年级,我就会做馒头、包子、饺子,炒几个菜根本就不在话下;每隔几个月,我用自己投稿挣来的几块钱稿费交给爸妈让他们高兴一下;上初中后的每个寒暑假,我还去同桌她们家开的糖果厂包装糖纸,包一颗能挣两分钱,每天我能挣10块钱⋯⋯
  怎么样,这是广大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吧?总之呢,我也觉得之所以我深受家长和老师欢迎,都是我爸“打”出来的,我得感谢他。
  我知道我活得不是自己,但如果我这样能给家带来一些粘合,能够和谐,如果这样做能让这个家不再那么冰凉,我愿意付出我所能付出的一切。没有童年和青春算什么?没有新衣服算什么?只是我那颗幼小而脆弱、浸了泪水的心不停地告诉自己:我以后绝不要孩子。
  
  好孩子有一颗破碎的心
  有心事的孩子,学习起来其实很吃力。但是,因为不想(也根本不可以)辜负爸妈的期待,虽然高考时数学没及格,但我以其它科目几乎科科满分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我的代价是:高三那年我一年没来月经。当然,考大学时我心中还有个自己不敢承认的巨大的动力:逃!
  可是,自由之后,我迷惘了:接下来我干什么?就像被关了很久的鸟,在天空中飞啊飞,不知要飞到哪里去,去哪里落脚。
  打孩子的影响,在我哥那里是“立竿见影”——他跑了,父子没感情了;在我这里则是“回味悠长”: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杀伤力更大,折磨更甚。
  我这种被打大的孩子视野特别窄,特别没理想(更别提梦想了)。我只有很短视的目标:不挂科,顺利毕业,找个工作,谈个恋爱,结个婚⋯⋯生孩子?
  不,我坚决不生!我烦一切会嗷嗷叫的、拉屎尿尿的生物!甚至连小猫小狗都很烦,见到它们就想一脚踢死。一提起孩子我就满肚子火,走在街上碰见小孩子,我竟然“丧心病狂”地投去仇视的目光,心想:别看你们现在那么爱他,他将来不听话了还不折腾死你们!我们的家庭已经那么生动地演示了“孩子是累赘”的惨状,而且如果孩子像我这般辛苦地看爹娘眼色活着,还不如不生!
  我经常觉得自己快得抑郁症了。表面看起来我挺好,但我没有朋友,离群索居,郁郁寡欢,只穿黑色的衣服,据说黑色能把自己藏起来,整天装得很清高,其实特需要别人的关心和温暖,但别人离我稍微近点,我就不舒服。我越来越觉得已经退化了很多关于人的本能,苟且活着等到死的那一天就是我解脱的日子。
  我的男友是个很阳光的人,人家的家庭很正常,阳光就来自于父母的宠爱。他的出现将我整个人改变了——最起码我敢穿红色的衣服了。我试探着,发现我在他面前恢复了一些孩童的本真,唱歌跳舞大讲笑话,甚至撒泼耍赖他都会乐呵呵地接纳。有时我会有错觉:他要是我的父母就好了。可是,当他越发走近我的内心,我越恐惧,我从不承认我也爱过他,每天都要跟他歇斯底里地狂吵⋯⋯他不接招,我就拿钥匙的锯齿狠命划自己的皮肤,把伤口拿给他看,让他哭,让他心痛,让他一遍遍地说“我错了,是我不好”,仿佛只有这样的撕裂才能证明我的存在。多少次我跟他大吼:我不配你这么爱我!你赶紧滚!
  当然,当时我不知道这是我挨打的后遗症:亲密关系会出问题。当他答应跟我分手,我又哭得撕心裂肺,就好像小时候被父母威胁要把我扔了一样疯狂⋯⋯
  毕业了,我在一家报社当记者。啊,性格如此幽闭的我还能找到工作,我真得很感激老天。在单位,我恐怖一切权威,像惧怕我爹一样惧怕老总和各位老师,出去上厕所看见他们我就赶紧溜回桌上憋着。因为自卑,每次采访我都很紧张,准备采访前好像患了歇斯底里症,不吃不喝不睡也不搭理人,一点小事就让我暴跳如雷,当然,还是针对我最亲近的男友。采访完回来写稿子,我也很恐惧,生怕自己写不好被领导批,所以也不吃不喝不睡像“神经”了一样拼命做功课。有时候,稿子写得不错主编表扬我,我只能高兴不到三分钟,然后再看自己写的东西就觉得是垃圾,背着人把报纸撕成碎渣冲进马桶心里才稍微舒服点。长期的自卑已经内化为我的习惯,别人的赞美和认可在我心里只化作这三个字:你不配!所以尽管我获得很多奖项,但是我从未心安理得地享受过这些幸福。
  小时候因打骂遭受压制的孩子,是很听话,大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创造力几乎是没有的。其实,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变通的人,但是我只会写点小稿子,尽管后来我也成了部室的小管理者,但是我完全不知如何管理——这辈子我净被别人管得死死的了,我还管别人?怎么可能!所以我纠结得要死。
  工作三年之后,我结婚了,还是吵。从以前的说分手升级到动不动要“离婚”。老公也被我折磨得也有“破罐子”了,当我看到他“终于”冲我大喊大叫,我心底就抑制不住一种悲哀:是我把他变成这样的,我真他妈的该死!
  乡下的婆婆因为我一直不生孩子对我很不满意,给她十个脑袋也想不通我为什么讨厌小孩。本来我对亲情这种东西就特别膈应,跟谁都没亲密感,所以,因为孩子的事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差。
  我把工作、婚姻、人际关系的不如意归结到我的小时候,怨恨爸妈为什么要打我,为什么要把哥哥打跑,为什么他们要吵架⋯⋯仿佛只有这样,我才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痛苦下去,萎缩下去,“活得不好”就是我存在的方式。可我完全不想这样啊!
  
  人生第一次,我和哥哥面对面地哭了
  因为离爸爸妈妈特别远,被控制的少了,渐渐也把心腾出点地方来品咂生活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正好那时,我被调整到报纸的副刊版块做倾诉热线的主持,我听了不少比我还狗血的感情故事让我反思:一个人婚姻不幸福,不能完全怪他/她遇到了一个糟糕的人,其实他/她自己也有问题。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买了大量有关婚姻、家庭、心理和教育的书来学习,也听了不少心理成长的课程。
  我渐渐明白:人有三种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别人的关系,人和自己的关系。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是人和自己的关系。这一个关系处好了,其它关系自然就理顺了。怎么才能解决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如果我们的父母没有教会我们怎样去爱自己,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有义务帮助自己成长,再走不出那个受伤的圈子还一直抱怨他们,其实就是在逃避做人的责任,这样只会永远痛苦下去。
  我觉得我的悟性还是有的,解决问题的这层纸被我捅破了,但其实,在这之前我遭受的那些折磨都在为我今天的醒悟做铺垫,人生这一路,你所遭遇的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救赎自己做准备的,包括我的学识、我的工作、我的爱人⋯⋯
  我邀丈夫和我一起飞向哥哥所在的城市,人生第一次,我鼓足勇气坐在他对面聊天。也是人生第一次,听他讲一个挨打的小男孩眼里的父亲和家庭。我以前从来没有从哥哥的角度反思我的父母,我哭得稀里哗啦,我是恨自己,为什么从前只知道把家庭的不合归罪到一个孩子头上:哥哥11岁之前,爸爸在新疆工作,一年才回山东看我们一次,说没有感情,太绝对,但感情基础太薄,却是真的。而且,爸爸一回家就教训他,让哥哥觉得他是个“入侵者”。他永远也不能忘记有一天他正在家里玩水,被刚进家门的“陌生男人”拎起来朝屁股上打,只是因为他弄湿了衣服,“那个男人”还逼他承认错误,他觉得特别莫名其妙,拿出以死抗争的架势犟嘴,结果被抽了耳光⋯⋯那时,他只有5岁。自此,隔膜种下,加之父亲后来虽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他并不懂爱,也不会爱,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拳脚相加,才有了像八点档肥皂剧一样的剧情。
  哥哥说他并不恨父亲——虽然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哭得也是满脸泪水,但马上变了表情,用了调侃的语气。他说他那么小就不得不离开父母寄人篱下,学业荒废,当过农民工混过黑社会,本来很聪明长得还赛过刘德华,到现在,却只能做个没文化的暴发户——他不安的是他怎样与父亲说开这件事。眼见着爸爸就老了,老爷子无数次表达过对于老去的不安,说自己不能动的那天,喝点药死了绝不拖累儿女——把儿女当成拖累的人,老了之后也觉得自己是儿女的累赘。
  哥哥一点也不希望爸爸老了之后是这样的心态。
  
  没有被爱过的父亲
  清明,我去老家上坟,爸爸也从新疆飞来,我们给爷爷的坟添新土。
  人老了,话多了,可能是触景生情,爸爸竟然开口给我讲了一些我从没听过的事:爸爸小时候太皮,经常被爷爷揍得躲在庙里过夜;他从四岁的时候就开始照看弟弟妹妹,姑姑经常尿在他脖子里;他八岁的时候,爷爷差点把他过继给邻居一个瞎老头儿;奶奶不让爸爸念书,每天课间操的时候,爸爸还要翻过学校的墙头给菜园子浇地;考上大学,爷爷说没路费,把爸爸的通知书差点烧了,是爸爸的奶奶卖了一套细瓷碗才改变了爸爸的命运⋯⋯
  正当我要发感慨的时候,爸爸又走向另一块墓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块碑,很新,显然,是一块女人的墓碑,墓主人连名字都没有,只写了“某某氏”三个字。
  爸爸扶着地,跪下,磕头。我小心地问:爸,这是谁?
  爸爸很平静地说:“去年我62岁,62岁,我才知道我的身世。我的母亲,是因为生我才去世的⋯⋯”
  一个没有被母亲爱过的孩子,一个被父亲嫌弃的孩子,他怎么去爱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我的孩子一点点修复了我那颗心
  结婚5年之后,我终于有勇气准备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在别人看来,生孩子是很自然的事,但对于我来说,这个接纳的过程,像每天夜里做梦都要翻越的那条鸿沟,我一直在竭尽全力⋯⋯只有我自己知道有多难,所以,我是用我人生的最真诚迎接了孩子的到来。
  从孩子住到我肚子里的那一刻,我就在以感恩之心感受生命的神奇。一个曾经受伤的小孩,现在要用自己的孩子的能量拯救自己,每天对他说一百遍“我爱你”,也难以表达对他的珍惜和感谢。
  现在,看着孩子的一颦一笑一忧伤,我的泪水动不动就溢满双眼。我渐渐懂得:与父母最好的和解,不是说服父母让他们承认自己错了、跟孩子道歉,而是长大的孩子要放下先前的伤痕,不再犯父母犯过的错,把自己曾缺失的爱给予自己亲手缔造的生命。
其他文献
人非圣贤,孰能无怒?非怒不可?请牢记总则:状况发生时,首先应该关注的不是孩子犯了什么错误,而是自己应该做出什么回应。  先来个预热吧,平时没发火的时候告诉自己下面的事实:   1.在跟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发脾气。   2.我们有权生气,而不必感到内疚或者羞愧。   3.只要我们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者性格,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愤怒。   状况来了,怎么办?  第一步:把孩子从危险里拎出来!要是家
期刊
小学时我有一个神奇的同桌,他只有一只耳朵。虽然那时候流行“五讲四美”,为了争当三好生,大部分同学不会当面说他什么,但个别调皮捣蛋、对三好奖状感到无望的男生还是会用《黑猫警长》里的“一只耳”来称呼他。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就跳到人家身上吐口水,把鼻涕抹在别人的头发上,看得我鸡皮疙瘩掉一地。  我不太喜欢和他同桌,因为他身上总是有一股臭哄哄的味道,我怀疑他从来不洗头、不洗脸,更别提脖子了,他的脖子竟然是纯
期刊
一生都在反复的噩梦  我经常反复做同样一个梦,这个梦里有一个老式菜橱,土红色的漆面,橱子左边是一个一米多高的带门储藏层,右边是三个小抽屉和一个四十公分的放碗筷的单开橱。那个左边的橱门里面总是有东西在撞门,啪啪啪!橱子内部,亮亮的眼珠,剧烈的咳嗽,在漆黑一片中,你只能靠仔细听才能分辨出那里关着个小孩。  那个孩子就是我。  五岁那年的冬天,我受凉了,妈妈拿一包药煮给我喝,把碗端到我跟前的时候,爸爸在
期刊
儿子的爸爸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做错了事情,免不了被父母打骂。农村里的父母,也十有八九都打骂孩子,他们都不觉得打骂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问题,反而认为这是一种必要的教育。  儿子的爸爸把这种童年的影响又带进了城市。儿子小时候,在床底下点火的时候,放学以后与同学去网吧玩游戏的时候,爸爸都会抓住他的胳膊,用巴掌打他的屁股。  但是每一次儿子都不服气,只是他还没有反击大人的习惯,跟爸爸相比,他也不是对手。有一
期刊
上一代人总喜欢对孩子说:“我们那时候怎样怎样”潜台词就是,你看我比你强吧?再没有比这样的爸妈更让孩子反感的了。  自学能力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不是来自于苦难,而是内心的纠结。比如我们很多人对教育体制心怀不满,甚至义愤填膺,另一方面,学校想少留作业的时候,我们又担心孩子会因此在竞争中失利,失去更好的教育资源。  郑渊洁却说:教育有两种,一种是别人教你,一种是自学。  儿子郑亚旗办
期刊
读者来信:  成实宗老师您好,我今年十七岁,但是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只有十三岁,但是就要嫁给我爸爸了。梦里我好像是第二天要结婚,所以暂时见不到爸爸,只是在为婚礼做准备,我站在镜子前试结婚礼服,看到自己穿着一条红格子的裙子,而不是婚纱,我觉得自己很漂亮,心里非常幸福,非常甜蜜。但是没高兴多久,我忽然从镜子里看到三条裙子的裙摆,好像自己身后的墙上高高地挂着三个女人的尸体,我心里一惊,赶紧回头,发现
期刊
我很吃惊地问孩子怎么能鼓起勇气认错和道歉时,孩子说,每次看到爸妈吵架后,就会听到爸爸说:“最man的人就要抢先道歉,男子汉就要敢做敢当。”  晚上回到家,看见凯安无精打采地躺在床上发呆,满脸的怒气。问他怎么了,他没好气地说:“我今天吃狗屎了!”我以为他在学校学了脏话,在形容什么让他恶心的事,就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啊,怎么这么难听?”没想到,这一问,凯安开始哗啦哗啦地流眼泪。他委屈地高声大喊:“我
期刊
17岁女孩陈菲,自从升到高二后,只要考试就生病,不是发烧就是拉肚子,以至于高二全年有很多考试都没参加。眼看着下半年就要升入高三,陈菲爸妈心急如焚。    主持人大赛失败,学习状态开始转变  陈菲带着微笑进了演播室,看上去是个挺有主见的孩子。母女俩平行而坐,没有任何语言或者肢体的交流,很明显,她们之间有些隔阂。  谈话中,咨询师张久祥了解到,陈菲在高二上学期时参加过主持人大赛,初赛就落选了,从那之后
期刊
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不公平待遇,家长要么忍了,要么大闹一场——我们教给你更好的解决办法,要注意:孩子可是有样学样的啊,你不想让他窝囊吧?你也不想让他犯浑吧!    为什么一次给孩子打了两针疫苗    因为担心孩子受到老师的冷落,或受委屈,所以家长们总会将对幼儿园的种种意见压抑下来,敢怒而不敢言,息事宁人。  这也曾经是我们的态度。做父母的,无法直跟在孩子身边,无法不眨眼地保护他。但是,有些时候事件会发
期刊
打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变成好人、顺从的人,可未来看重的是一个人是否有能力,特别是竞争力和创造力。  教育孩子并没有公认的一定之规,这要看家庭传承的文化与习惯、当下的社会风气、父母自身的修养、孩子的个性与家庭亲密度等等。从统计学来看,在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经济状况不良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挨打要多一些,因为父母的嘴不太善于说理,手就自动来帮忙。父母文化水平高、经济状况好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挨打要少一些,被管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