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为例,论述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建议教师结合教材文言文的选文特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挖掘文言文精髓,感悟文言文的价值引领;通过诵读、对比、角色体验、拓展延伸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 部编版 中年级 《司马光》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68-03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承了灿烂的文明。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宛如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次又一次亲切的交谈,从中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作品精华,进一步感悟文言文蕴含的民族精神,这样的语文教学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直接传承。以下,笔者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年级两篇文言文——《司马光》(执教者:北海市海城区第十二小学 钟明雪)和《王戎不取道旁李》(执教者:北海市海城区逸夫小学 刘子薇)的教学为例,探寻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一、部编版教材中年级文言文选文的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循序渐进地安排了文言文的学习篇目,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炼、文质兼美的名篇,如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四年级上册的《王戎不取道旁李》等。文言文在语法及词汇上独具特点,言文分离、行文简练,加之年代久远,与现代口语表达相脱离,学生在刚接触文言文时,常常感觉晦涩难懂。《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两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故事性较强,叙述了同龄段儿童聪明善思的故事,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地拿自己与文中的主人公做比较,学习起来就更轻松,激发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依据教材的选文特点,主动探索和思考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激起共鸣,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二、部编版教材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的定位
在探讨如何上好中年级文言文教材之前,教师应当先了解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的总要求和定位,这样才能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
(一)准确定位文言文教学目标——为三、四年级学生而教
小学语文教参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提出具体要求:学习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由此,中年级文言文教学首先应该关注学情,不能任意拔高教学目标,内容上不能往深处教。
《司马光》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承担着为学生打开阅读文言文大门的重任。结合该单元课文以“美好品质”为主题,以了解人物美好的品质为教学重心,以“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为阅读训练要素,以“学写一件简单的事”为习作训练要素,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古人是怎样写一件事,并从中体会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教师把本篇课文放进单元教学系统去思考,把握住教学的“度”。如钟明雪老师将《司马光》课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初步实践文言文的阅读,感受司马光的智者形象。
教师将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意在让学生读通课文,会认、会写生字词,同时学会表达,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明白: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慌张,沉着冷静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少年”过渡的后期阶段,学习能力和情感认知逐步完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在教授《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刘子薇老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戎、竞”等5个生字,理解“戎、游、尝、竞走、唯、信然”等重點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背诵全文。
3.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感知王戎的人物形象,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4.学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事物的特点,并尝试用文言文的形式来呈现。
5.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如此设定小学中年级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学生收获明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读懂文言文;第二,感受表达形式;第三,体验阅读乐趣;第四,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样教学,学生从中收获了分析、理解、复述等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不再怕学习文言文。
(二)挖掘文言文精髓,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
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经过精心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因此,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教师应倡导文言文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教育、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教师要挖掘文本文化内涵,探寻文化精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完整故事,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司马光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感知王戎等人物形象,还要引导学生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教师每教完一篇文言文,应该结合这篇文言文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了解司马光、王戎等人取得一定成就,是与他们从小养成注意观察、善于动脑筋的良好品质分不开。钟明雪老师在执教《司马光》一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司马光》教学片段一
师:你们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生1:姓司。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2:姓司马。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很丰富,知道“司马”這个复姓。我们中国姓氏有很多,《姓氏歌》中的上官、东方、欧阳、诸葛,还有“司马”都是复姓。所以,司马光姓什么?
生(齐):司马。
师:名字叫?
生(齐):光。
师:你们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
生3:我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你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
教师在教学课文时,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渗透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姓氏”的知识。
2.《司马光》教学片段二
师:谁来说说“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意思呢?
(预设)生1:一个孩子爬到缸上,脚滑了一下,不小心掉到缸里,被水淹没了。
师:书本中提到的是“瓮”,而我们讲的时候都说“缸”。“瓮”和“缸”有什么区别呢?
师:缩口为“瓮”,敞口为“缸”。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有个孩子一不小心掉进里面,哪一个救起来更困难?
师:文本说“瓮”不说“缸”,可见古人的语言表达是多么严谨。
钟明雪老师在教学“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句话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而是注意深挖文言文出现的“瓮”字,让学生观察图片,认识“瓮”和我们现在常说的“缸”有什么区别,了解“缩口为瓮,敞口为缸”这个小知识,知道了孩子掉进“瓮”中比掉进“缸”里更难自救,凸显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果敢。同时,钟明雪老师强调了文言文语言表达之严谨,令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细细品味。
三、部编版教材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一)诵读理解,以读促悟
朗读文言文富有抑扬顿挫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言语形式;通过对比,体会文言文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刚接触文言文的三年级学生,可以按照教师事先划分好的节奏停顿朗读和理解课文。在学生了解文言文语言特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划分词句的朗读节奏。
如教授《司马光》一课时,钟明雪老师先范读,再提出学习要求:请你们认真倾听,找一找教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1:读得慢。
生2:有些地方停了一下。
师(小结):读古文除了读得通顺,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节奏。
文言文语言简洁,朗读时要特别注重节奏,读出文言文的独特韵味。中年级文言文朗读教学过程可以细分为以下几步:自由试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学生练读,借助注释理解大意,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复述并背诵。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好的范读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朗读的音韵、停顿、语气,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钟明雪老师通过范读,让学生发现文言文朗读的要点,注意词句停顿,在读中品味文言文的韵味。
(二)借鉴对比,化难为易
“理解古文内容,并复述文言文所描写的故事”,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这一方法,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对中年级学生而言,逐词逐句翻译课文无异于拔高教学要求。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准确复述课文呢?以下,仍以《司马光》一课教学为例谈一谈。
在教授《司马光》一课前,许多学生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都不陌生,他们往往通过绘本阅读、观赏影视作品,或是听父母、老师讲述等方式知晓这个故事。而学生大致了解故事内容,是他们学习《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的有力支撑。上课伊始,钟明雪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司马光的故事吗?你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吗?通过学生的讲述,教师了解学生对“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的知晓程度。接着钟明雪老师出示古今两个版本司马光砸缸的文章,适时抛出问题:请听老师读一读,边听边思考,《司马光》这篇课文和如今人们记录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生1:很短,字数很少。
师:你发现了课文的最大特点,短短30个字就可以把故事讲清楚,真是短而精练。
生2:上面标有数字。
师:这是个大发现,如果你不知道它的意思,你就可以看注释来理解,就像我们学习古诗一样。
生3:这是文言文。
师:连课文的体裁都知道了,看来你预习得很充分。本课的这种语言形式叫作文言文,这是古人用当时的话写的文章,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文章通俗地称为古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阶段目标提出,要“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依照课标要求,钟明雪老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引导学生去发现文言文的特点,在师生一问一答之间,学生初步知晓了文言文短小、精练的语言特点。
(三)角色体验,亲近古人
在文言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让学生挖掘晦涩难懂的语言之下隐藏的有趣故事。在教授《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时,刘子薇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重点词语,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
师:假如我们的讲台上就有一棵长满李子的树,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看到这样一棵树,你会怎么做?请几位同学来演一演,请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
师:几位同学是怎样到讲台来的?是课文中哪个字告诉我们的?
师:在古文中,“走”是“跑”,“竞”是“争”的意思。
通过演一演,学生穿越千年,直观感受古人运用“竞”“走”的准确性,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在字面意思上的不同。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小学中年级文言文教学重视拓展性的训练,由点到面适度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创作改写,如学习《司马光》中的“群儿戏于庭”时,钟明雪老师引导学生层层思考,拓宽思维想象。
师: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古人说成“群儿戏于庭”,那如果一群孩子在家里玩游戏,古人会怎么说?
生:群儿戏于家。
师:如果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学习呢,古人怎么说?
师:一群孩子在学校里面学习呢?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也都学会说古文了。
而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的学习中,刘子薇老师创设情境,培养了学生的文言文仿写能力,如设计仿写练习:描写暴风雨过后花儿和小草的样子,突出小草坚韧不拔的品格。教师给出如下仿写句式:
师: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看风雨过后, , 。
师(相机引导):“许多小朋友”,我们称之为“诸儿”,而“许多花”我们可以说“诸花”。那么,看到风雨过后,“诸花”如何了?对比之下,“小草”又如何呢?
生1:看风雨过后,诸花萎之,唯草不动。
生2:看风雨过后,诸花谢之,唯草不动。
生3:看风雨过后,诸花凋之,唯草不动。
生4:看风雨过后,诸花枯之,唯草不动。
……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创写文言文,每个人都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改写,看起来文言文也没有那么难懂了。除此之外,对文言文教学的拓展延伸还有很多方法,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閱读和了解文言文的故事、名句等,从中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总之,小学文言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后续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捷.一篇一篇 解读统编——小学语文统编新课这样教[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
[2]金蓉.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11)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A类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使用研究”(编号:2019A0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翟莉莉(1980— ),女,广西北海人,一级教师,在职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刘子薇(1992— ),女,广西北海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杨 春)
【关键词】文言文 部编版 中年级 《司马光》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68-03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承了灿烂的文明。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宛如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次又一次亲切的交谈,从中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作品精华,进一步感悟文言文蕴含的民族精神,这样的语文教学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直接传承。以下,笔者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年级两篇文言文——《司马光》(执教者:北海市海城区第十二小学 钟明雪)和《王戎不取道旁李》(执教者:北海市海城区逸夫小学 刘子薇)的教学为例,探寻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一、部编版教材中年级文言文选文的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循序渐进地安排了文言文的学习篇目,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炼、文质兼美的名篇,如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四年级上册的《王戎不取道旁李》等。文言文在语法及词汇上独具特点,言文分离、行文简练,加之年代久远,与现代口语表达相脱离,学生在刚接触文言文时,常常感觉晦涩难懂。《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两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故事性较强,叙述了同龄段儿童聪明善思的故事,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地拿自己与文中的主人公做比较,学习起来就更轻松,激发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依据教材的选文特点,主动探索和思考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激起共鸣,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二、部编版教材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的定位
在探讨如何上好中年级文言文教材之前,教师应当先了解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的总要求和定位,这样才能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
(一)准确定位文言文教学目标——为三、四年级学生而教
小学语文教参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提出具体要求:学习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由此,中年级文言文教学首先应该关注学情,不能任意拔高教学目标,内容上不能往深处教。
《司马光》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承担着为学生打开阅读文言文大门的重任。结合该单元课文以“美好品质”为主题,以了解人物美好的品质为教学重心,以“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为阅读训练要素,以“学写一件简单的事”为习作训练要素,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古人是怎样写一件事,并从中体会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教师把本篇课文放进单元教学系统去思考,把握住教学的“度”。如钟明雪老师将《司马光》课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初步实践文言文的阅读,感受司马光的智者形象。
教师将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意在让学生读通课文,会认、会写生字词,同时学会表达,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明白: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慌张,沉着冷静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少年”过渡的后期阶段,学习能力和情感认知逐步完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在教授《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刘子薇老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戎、竞”等5个生字,理解“戎、游、尝、竞走、唯、信然”等重點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背诵全文。
3.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感知王戎的人物形象,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4.学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事物的特点,并尝试用文言文的形式来呈现。
5.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如此设定小学中年级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学生收获明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读懂文言文;第二,感受表达形式;第三,体验阅读乐趣;第四,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样教学,学生从中收获了分析、理解、复述等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不再怕学习文言文。
(二)挖掘文言文精髓,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
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经过精心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因此,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教师应倡导文言文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教育、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教师要挖掘文本文化内涵,探寻文化精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完整故事,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司马光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感知王戎等人物形象,还要引导学生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教师每教完一篇文言文,应该结合这篇文言文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了解司马光、王戎等人取得一定成就,是与他们从小养成注意观察、善于动脑筋的良好品质分不开。钟明雪老师在执教《司马光》一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司马光》教学片段一
师:你们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生1:姓司。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2:姓司马。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很丰富,知道“司马”這个复姓。我们中国姓氏有很多,《姓氏歌》中的上官、东方、欧阳、诸葛,还有“司马”都是复姓。所以,司马光姓什么?
生(齐):司马。
师:名字叫?
生(齐):光。
师:你们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
生3:我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你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
教师在教学课文时,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渗透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姓氏”的知识。
2.《司马光》教学片段二
师:谁来说说“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意思呢?
(预设)生1:一个孩子爬到缸上,脚滑了一下,不小心掉到缸里,被水淹没了。
师:书本中提到的是“瓮”,而我们讲的时候都说“缸”。“瓮”和“缸”有什么区别呢?
师:缩口为“瓮”,敞口为“缸”。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有个孩子一不小心掉进里面,哪一个救起来更困难?
师:文本说“瓮”不说“缸”,可见古人的语言表达是多么严谨。
钟明雪老师在教学“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句话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而是注意深挖文言文出现的“瓮”字,让学生观察图片,认识“瓮”和我们现在常说的“缸”有什么区别,了解“缩口为瓮,敞口为缸”这个小知识,知道了孩子掉进“瓮”中比掉进“缸”里更难自救,凸显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果敢。同时,钟明雪老师强调了文言文语言表达之严谨,令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细细品味。
三、部编版教材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一)诵读理解,以读促悟
朗读文言文富有抑扬顿挫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言语形式;通过对比,体会文言文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刚接触文言文的三年级学生,可以按照教师事先划分好的节奏停顿朗读和理解课文。在学生了解文言文语言特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划分词句的朗读节奏。
如教授《司马光》一课时,钟明雪老师先范读,再提出学习要求:请你们认真倾听,找一找教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1:读得慢。
生2:有些地方停了一下。
师(小结):读古文除了读得通顺,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节奏。
文言文语言简洁,朗读时要特别注重节奏,读出文言文的独特韵味。中年级文言文朗读教学过程可以细分为以下几步:自由试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学生练读,借助注释理解大意,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复述并背诵。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好的范读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朗读的音韵、停顿、语气,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钟明雪老师通过范读,让学生发现文言文朗读的要点,注意词句停顿,在读中品味文言文的韵味。
(二)借鉴对比,化难为易
“理解古文内容,并复述文言文所描写的故事”,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这一方法,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对中年级学生而言,逐词逐句翻译课文无异于拔高教学要求。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准确复述课文呢?以下,仍以《司马光》一课教学为例谈一谈。
在教授《司马光》一课前,许多学生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都不陌生,他们往往通过绘本阅读、观赏影视作品,或是听父母、老师讲述等方式知晓这个故事。而学生大致了解故事内容,是他们学习《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的有力支撑。上课伊始,钟明雪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司马光的故事吗?你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吗?通过学生的讲述,教师了解学生对“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的知晓程度。接着钟明雪老师出示古今两个版本司马光砸缸的文章,适时抛出问题:请听老师读一读,边听边思考,《司马光》这篇课文和如今人们记录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生1:很短,字数很少。
师:你发现了课文的最大特点,短短30个字就可以把故事讲清楚,真是短而精练。
生2:上面标有数字。
师:这是个大发现,如果你不知道它的意思,你就可以看注释来理解,就像我们学习古诗一样。
生3:这是文言文。
师:连课文的体裁都知道了,看来你预习得很充分。本课的这种语言形式叫作文言文,这是古人用当时的话写的文章,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文章通俗地称为古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阶段目标提出,要“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依照课标要求,钟明雪老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引导学生去发现文言文的特点,在师生一问一答之间,学生初步知晓了文言文短小、精练的语言特点。
(三)角色体验,亲近古人
在文言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让学生挖掘晦涩难懂的语言之下隐藏的有趣故事。在教授《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时,刘子薇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重点词语,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
师:假如我们的讲台上就有一棵长满李子的树,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看到这样一棵树,你会怎么做?请几位同学来演一演,请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
师:几位同学是怎样到讲台来的?是课文中哪个字告诉我们的?
师:在古文中,“走”是“跑”,“竞”是“争”的意思。
通过演一演,学生穿越千年,直观感受古人运用“竞”“走”的准确性,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在字面意思上的不同。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小学中年级文言文教学重视拓展性的训练,由点到面适度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创作改写,如学习《司马光》中的“群儿戏于庭”时,钟明雪老师引导学生层层思考,拓宽思维想象。
师: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古人说成“群儿戏于庭”,那如果一群孩子在家里玩游戏,古人会怎么说?
生:群儿戏于家。
师:如果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学习呢,古人怎么说?
师:一群孩子在学校里面学习呢?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也都学会说古文了。
而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的学习中,刘子薇老师创设情境,培养了学生的文言文仿写能力,如设计仿写练习:描写暴风雨过后花儿和小草的样子,突出小草坚韧不拔的品格。教师给出如下仿写句式:
师: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看风雨过后, , 。
师(相机引导):“许多小朋友”,我们称之为“诸儿”,而“许多花”我们可以说“诸花”。那么,看到风雨过后,“诸花”如何了?对比之下,“小草”又如何呢?
生1:看风雨过后,诸花萎之,唯草不动。
生2:看风雨过后,诸花谢之,唯草不动。
生3:看风雨过后,诸花凋之,唯草不动。
生4:看风雨过后,诸花枯之,唯草不动。
……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创写文言文,每个人都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改写,看起来文言文也没有那么难懂了。除此之外,对文言文教学的拓展延伸还有很多方法,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閱读和了解文言文的故事、名句等,从中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总之,小学文言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后续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捷.一篇一篇 解读统编——小学语文统编新课这样教[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
[2]金蓉.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11)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A类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使用研究”(编号:2019A0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翟莉莉(1980— ),女,广西北海人,一级教师,在职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刘子薇(1992— ),女,广西北海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