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什么”和“怎样写”,前者是内容问题,后者是技巧问题。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语文教材编者在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作文训练项目,这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无疑是有益的。但这是否就意味着解决了“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呢?否!因为这是编者设计的,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如果机械的照搬,必然造成学生在作文时“说别人的意思”和 “别人要我这样说”的不正常现象。而我们的教学目的恰恰相反,是要教会学生“说我自己的意思”和“我要这样说”。
那么,如何参照作文训练的系列,进行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呢?笔者试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下浅见陋识。
一、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首先解决好“写什么”
小学生作文内容无非是写人、记事,但是写什么“人”呢?记什么“事”呢?在作文时常有这种现象,学生提起笔来无话可说,空想半天,无“人”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失误往往在于脱离学生实际,出一些貌似有意义实则脱离实际的题目,如《难忘的一件事》、《我尊重的一个人》等等;还总要空洞的说教一番,然后鼓励学生冥思苦想,胡编乱造。从我们当学生时起就写这样的文章,到我们当教师仍然让学生来写。似乎这是传统题目了,不得不代代相传,永远写之,为什么呢?意在应付考试。这是作文教学的重大失误与惰性。
看来,必须从这种束缚思想的传统势力中挣脱出来,要为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而指导写作。与其写难忘的一件事,不如写昨天刚刚发生的事,事不管大小,也不必考虑有什么“意义”,人不分老幼,也不必考虑是否“尊重”他,就鼓励学生写身边的人,写生活中熟悉的人,能写出人物特点,把人物写活就行。如写一位调皮学生,能写出他的“调皮”劲儿,写出你“讨厌”他也行。不成篇则成段,不成段则成句,哪怕一句话写的精彩有灵气就值得肯定。有一次在上作文课前,我们班两个学生打架摔跤,一群学生在旁边看热闹。在通常情况下,教师的责任只有批评一项了,但在批评教育使学生认错之后,我灵机一动就让学生写这两个学生打架的情景。不到20分钟就有半数学生写出来,最快的十多分钟就写出来了,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早晨看初升的太阳,黄昏看归巢的鸟雀,到田野里看花木草虫,到集市上看讨价叫卖的热闹场面……有时还提醒学生观察不同的学生迟到之后是如何进入课堂,受到老师的批评时有何表现等等。遇到刮风下雨的时候,我有时灵活改变教学计划,让学生观察,看在风雨中奔跑的人们,在风雨中摇晃的小树……然后写作。又如我让学生以《相遇》为题写作文,并要求时间就在春节期间,是自己和一位长辈相遇,要根据切实体会写出具体生动的情节以及人物的对话和表情来。并启发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情节,这对学生是个极大的启发。哦,原来作文并不难,是要写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熟悉的景物,还进一步认识到“虚构”是以真实为基础的艺术技巧,而“胡编”却是对生活和写作规律的违背。
为激发写作兴趣,巩固观察成果,我让学生写“日记”或“随记”。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昨天一点,今天一点,积累多了,就知道写什么了。过去一见作文题,学生是先找范文,改头换面,偷别人的“事”,说别人的“话”。现在是先打开自己的“仓库”找材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解决好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就要时时刻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营养。生活之树常青。
二、以教材范文为榜样,加强“语段示范”,落实好“怎样写”
指导“怎样写”,也就是教学生有话会说,说得好。它离不开在批改基础上进行讲评。而要搞好批改和讲评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所选的范文。鲁迅说,凡已有定评的作品,本身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名家手笔,我们要提高学生针对自己作文的毛病,学习范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把自己的作文改好。
在这方面,我除了以整篇文章为范例外,尤其注意课文中“语段”的示范作用。精彩的语段可说是俯拾皆是。试举几例,如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译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走在最后的是一个神态沮丧的老头”。我并未只是讲“神态沮丧”一词完事,而是启发学生看作者是怎样具体落实这四个字的。于是下面几句就非常重要:“他低着头,无可奈何地拖着沉重的步子,拼着命拉着纤绳往前迈步。”学生作文之所以显得空泛,往往是不能具体写出后面几句话。学生写教师带病讲课,往往只能写出“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讲课”,而不会具体地描写和表现。经启发后,有的学生接着写道:“他用瘦弱的手臂支撑着课桌,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落下来。”可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又如在《金色的鱼钩》中最后一段,当写完“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衣兜里,并准备等革命胜利后放在纪念馆里。”作者并未满足于此,于是接着写道:“在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神来之笔是诉诸于想象的,它深化了主题,使全篇文章放出了光彩。在作文训练中,每当看到学生的作文中有类似显现灵气的句子出现,哪怕全篇作文写的不好,我也要抓住不放,给予鼓励。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不积土石无以成大山。“篇章”和“语段”是宏观和局部的关系。对小学生尤其不能急于求成,逐“大”而弃“小”。搞好语段训练,在整个小学作文训练中是重要的。
语段示范,使我在作文教学中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时尝到了甜头。不揣冒昧写出来,以请教于教育界名家和前辈。我仍在努力实践和探索中。
那么,如何参照作文训练的系列,进行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呢?笔者试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下浅见陋识。
一、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首先解决好“写什么”
小学生作文内容无非是写人、记事,但是写什么“人”呢?记什么“事”呢?在作文时常有这种现象,学生提起笔来无话可说,空想半天,无“人”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失误往往在于脱离学生实际,出一些貌似有意义实则脱离实际的题目,如《难忘的一件事》、《我尊重的一个人》等等;还总要空洞的说教一番,然后鼓励学生冥思苦想,胡编乱造。从我们当学生时起就写这样的文章,到我们当教师仍然让学生来写。似乎这是传统题目了,不得不代代相传,永远写之,为什么呢?意在应付考试。这是作文教学的重大失误与惰性。
看来,必须从这种束缚思想的传统势力中挣脱出来,要为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而指导写作。与其写难忘的一件事,不如写昨天刚刚发生的事,事不管大小,也不必考虑有什么“意义”,人不分老幼,也不必考虑是否“尊重”他,就鼓励学生写身边的人,写生活中熟悉的人,能写出人物特点,把人物写活就行。如写一位调皮学生,能写出他的“调皮”劲儿,写出你“讨厌”他也行。不成篇则成段,不成段则成句,哪怕一句话写的精彩有灵气就值得肯定。有一次在上作文课前,我们班两个学生打架摔跤,一群学生在旁边看热闹。在通常情况下,教师的责任只有批评一项了,但在批评教育使学生认错之后,我灵机一动就让学生写这两个学生打架的情景。不到20分钟就有半数学生写出来,最快的十多分钟就写出来了,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早晨看初升的太阳,黄昏看归巢的鸟雀,到田野里看花木草虫,到集市上看讨价叫卖的热闹场面……有时还提醒学生观察不同的学生迟到之后是如何进入课堂,受到老师的批评时有何表现等等。遇到刮风下雨的时候,我有时灵活改变教学计划,让学生观察,看在风雨中奔跑的人们,在风雨中摇晃的小树……然后写作。又如我让学生以《相遇》为题写作文,并要求时间就在春节期间,是自己和一位长辈相遇,要根据切实体会写出具体生动的情节以及人物的对话和表情来。并启发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情节,这对学生是个极大的启发。哦,原来作文并不难,是要写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熟悉的景物,还进一步认识到“虚构”是以真实为基础的艺术技巧,而“胡编”却是对生活和写作规律的违背。
为激发写作兴趣,巩固观察成果,我让学生写“日记”或“随记”。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昨天一点,今天一点,积累多了,就知道写什么了。过去一见作文题,学生是先找范文,改头换面,偷别人的“事”,说别人的“话”。现在是先打开自己的“仓库”找材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解决好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就要时时刻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营养。生活之树常青。
二、以教材范文为榜样,加强“语段示范”,落实好“怎样写”
指导“怎样写”,也就是教学生有话会说,说得好。它离不开在批改基础上进行讲评。而要搞好批改和讲评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所选的范文。鲁迅说,凡已有定评的作品,本身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名家手笔,我们要提高学生针对自己作文的毛病,学习范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把自己的作文改好。
在这方面,我除了以整篇文章为范例外,尤其注意课文中“语段”的示范作用。精彩的语段可说是俯拾皆是。试举几例,如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译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走在最后的是一个神态沮丧的老头”。我并未只是讲“神态沮丧”一词完事,而是启发学生看作者是怎样具体落实这四个字的。于是下面几句就非常重要:“他低着头,无可奈何地拖着沉重的步子,拼着命拉着纤绳往前迈步。”学生作文之所以显得空泛,往往是不能具体写出后面几句话。学生写教师带病讲课,往往只能写出“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讲课”,而不会具体地描写和表现。经启发后,有的学生接着写道:“他用瘦弱的手臂支撑着课桌,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落下来。”可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又如在《金色的鱼钩》中最后一段,当写完“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衣兜里,并准备等革命胜利后放在纪念馆里。”作者并未满足于此,于是接着写道:“在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神来之笔是诉诸于想象的,它深化了主题,使全篇文章放出了光彩。在作文训练中,每当看到学生的作文中有类似显现灵气的句子出现,哪怕全篇作文写的不好,我也要抓住不放,给予鼓励。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不积土石无以成大山。“篇章”和“语段”是宏观和局部的关系。对小学生尤其不能急于求成,逐“大”而弃“小”。搞好语段训练,在整个小学作文训练中是重要的。
语段示范,使我在作文教学中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时尝到了甜头。不揣冒昧写出来,以请教于教育界名家和前辈。我仍在努力实践和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