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文,感触颇深。文章开篇即提到: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里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运用到一个学生身上的那种抽象的规律是不存在的。的确,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正如世界上不可能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正因为不同,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理解到这一层,那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的心态就会缓和下来。我们的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与所受的教育及个人的特质不同,决定了其学习与接受能力千差万别,那我们在学习上又何必那么执著的要求他们呢?那样只会加重学生与我们教师自己的烦恼而已。我们的学生只要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就行了。正如文章中所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在充分了解学生特性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在班级授课中,对于较难的问题,要先找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回答,再找其他的同学回答,而对于一些普通的问题则找一些一般的同学回答,从而在课堂上兼顾到全体同学。对于教学目标的设置也要有层次性,如低层目标、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等。其中发展目标是超纲超本的目标,是专为少数“吃不饱”的尖子生设置的,基本目标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达到的目标,而低层目标是专为班级中个别的学困生设置的。当然,目标的设置要视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来定,如一个班级无学困生,那我们就无须设置低层目标。这样就为每个学生找到了最近发展区,学生人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实现课标要求的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评价方式上,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对于接受知识较快的学生我们要及时地给予评价,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接受知识较慢的同学我们要延时评价,要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也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后再评价,以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他们新的学习动力。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我们还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不同特质的学生处于同一小组。对于有些问题,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这样学生不仅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到知识,而且小组内的成员能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课后,一方面我们要对学习有缺陷的学生要给以及时而恰当的帮助,使他们在达到低层目标的基础上尽量达到基本目标,为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以保证班级授课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如“数学小组”“书法小组”“阅读小组”“计算机小组”等,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有特长的优异人才脱颖而出,更加出类拔萃。
总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并在了解的基础上找出种种最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变差异为资源,使每一个学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差异发展。
理解到这一层,那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的心态就会缓和下来。我们的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与所受的教育及个人的特质不同,决定了其学习与接受能力千差万别,那我们在学习上又何必那么执著的要求他们呢?那样只会加重学生与我们教师自己的烦恼而已。我们的学生只要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就行了。正如文章中所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在充分了解学生特性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在班级授课中,对于较难的问题,要先找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回答,再找其他的同学回答,而对于一些普通的问题则找一些一般的同学回答,从而在课堂上兼顾到全体同学。对于教学目标的设置也要有层次性,如低层目标、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等。其中发展目标是超纲超本的目标,是专为少数“吃不饱”的尖子生设置的,基本目标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达到的目标,而低层目标是专为班级中个别的学困生设置的。当然,目标的设置要视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来定,如一个班级无学困生,那我们就无须设置低层目标。这样就为每个学生找到了最近发展区,学生人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实现课标要求的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评价方式上,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对于接受知识较快的学生我们要及时地给予评价,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接受知识较慢的同学我们要延时评价,要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也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后再评价,以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他们新的学习动力。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我们还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不同特质的学生处于同一小组。对于有些问题,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这样学生不仅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到知识,而且小组内的成员能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课后,一方面我们要对学习有缺陷的学生要给以及时而恰当的帮助,使他们在达到低层目标的基础上尽量达到基本目标,为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以保证班级授课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如“数学小组”“书法小组”“阅读小组”“计算机小组”等,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有特长的优异人才脱颖而出,更加出类拔萃。
总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并在了解的基础上找出种种最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变差异为资源,使每一个学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差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