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职场如战场,怀揣着一颗玻璃心,如何能在职场所向披靡?有人却说,职场不该无情,再残酷也要有尺度和底线。我们邀请到两位经验丰富的职场人,来聊聊玻璃心该捧着还是摔碎。
我有一颗防弹玻璃心
在投资行业的五年,我见识过各种各样的“残酷”,也承受过各式各样的“委屈”,当然被别人利用也不是没有过。但这对我来说并不算坏事,毕竟“被利用”意味着我有“利用价值”,这也算是对我的一种肯定。既然如此,我更愿意笑着“道谢”。
其实,初入社会时,人人都有一颗脆弱的“玻璃心”,我也有过“玻璃心时期”,只不过我的“玻璃心时期”是在上大学时度过的。我在英国读的大学。人在异国,从生活到学习都要凭借自己的力量,不管遇上什么样的困难,都得硬着头皮往上冲。
比如:面对400多个外国人,用英语发表演讲。那种紧张和不自信是我从未经历过的,哪怕导师的一个眼神都能让我联想到自己是不是要“挂科”了。能顺利完成演讲也就罢了,最怕的是演讲结束后的答辩环节,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之前的所有努力就会付之东流。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备讲、演讲、答辩,慢慢的开始习惯,甚至还有些“上瘾”,导师的质疑,同学的目光都不再让我紧张和恐惧,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的“玻璃心”渐渐变成了“防弹玻璃心”。
后来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和当时的导师聊做演讲的事情,说起自己的“玻璃心态”,却得到一个令我意外的回答。导师说:“在我眼里,一个外国人能站在台上,用并非母语的语言做演讲,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那些你担心的小疏漏,我并不在意。”这么看来,我的玻璃心纯属是自己自怨自艾,事情哪里就有那么严重?不过是一点压力和挫折罢了。就是因为有在异国一个人摸爬滚打的经历,因此,我在职场上从未有过玻璃心。
然而,职场人那么多,并非人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也并非人人都能在压力面前挺过来。所以,职场玻璃心的存在也并不让我意外。但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拥有玻璃心的人除了脆弱和敏感外,相对的,他们也是责任心很重的人。只要玻璃心没有泛滥成灾,我是很愿意去照顾一下小情绪的。就像我以前的助理,人非常聪明,责任心很重,做事一丝不苟,综合能力A+,是我工作上很好的伙伴。但人无完人,她的责任心也伴随着玻璃心,她愿意信任我,愿意把软肋交给我,我们一起把玻璃心梳理好了,然后继续奔跑。所以,玻璃心不可怕,复原能力强悍的话,战斗力还是满分。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但可以控制自己
我确实没有玻璃心,这大概与我相对顺遂的职场道路有关。从上学到工作,我都没有经历什么了不得的事件,就这样按部就班的走着,如果说有什么人影响过我的话,那应该是我的第一个老板。
我大学毕业时只参加了一个面试就顺利找到了工作,职位是总助。看我所处的行业就不难推测出,在这个行业里生存需要专业、冷静、理智这些最没有人情味儿的品质。再看我的职位,可想而知,要承受的“委屈”实在是多,多到我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而我的上司,他是一个香港人,本身就是一个极其中规中矩,按部就班,严肃冷静的人。是他带我走进了职场,也是他养成了我的“职场性格”。所以,我个人觉得,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可能会影响你整个职业生涯。
我认为玻璃心是可以治疗的,只要当事人自己有所意识。《物种起源》中写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要想生存,必然要有所改变,即便无法改变也要学会接受。毕竟,我们无法控制别人,但可以控制自己。
Q&A
CR: 您认为“玻璃心”对工作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Fiona: 玻璃心影响工作效率和团队状态。情绪在团队中是会传染的,特别是负能量的东西。我在团队中一直都提倡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解决各种看起来很繁杂的问题。而玻璃心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玻璃心往往会无法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导致问题拖延,最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如果团队成员遇到问题或者情绪不对,我都会及时处理。
CR: 您在招聘新下属的时候,是否会考量应聘者是否是玻璃心?如果预测到应聘者是玻璃心,还会聘用吗?
Fiona: 在面试过程中,工作能力是考核的一方面,除此之外,我会很看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这两点很重要。其次看性格。所谓性格,就包涵了玻璃心的部分。我通常会从过往的工作经历和生活中去了解面试人的性格。对于玻璃心的面试者,我会进行综合考量,不会因为有一点玻璃心就不录用。如果TA的优点足以战胜玻璃心这个缺点,为什么不录用呢?错过是我的损失。
CR: 可以给现在的职场新人一些建议吗?如何避免“职场玻璃心”?如果发现自己有“玻璃心”的倾向,应该如何调节呢?
Fiona: 正确认识自己,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懂得取长补短。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学会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你会发现你想要的存在感和安全感在工作中都会找到。培养一些自己擅长的业余爱好,或者挑战一些自己一直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增强信心。生活中可以“玻璃心”,但是在工作中请把软肋收起来,披上铠甲做一名斗士。另外,要调节“玻璃心”很简单:让自己忙起来,一般专注的人是没时间“玻璃心”的。
CR:您觉得为什么会存在“玻璃心”的现象呢?
Jayce :与个人经历有关。初入职场的同学更多存在“玻璃心”现象,随着职场经验的丰富、阅历的增多,会慢慢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经历去“玻璃心”的过程。另外这种现象与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有关系,虽然道理都懂,阅历匪浅,但是就是无法突破自己“封闭的心”,不能正视周遭的一切,欣然面对身边的人,始终装着这个“玻璃心”,要做出改变,除非突破自己。
CR:您在招聘新下属的时候,是否会考量应聘者是否是“玻璃心”?您的考量方法是什么?如果预测到应聘者是“玻璃心”,还会聘用吗?
Jayce:对我来说,这会是一个相对重要的考量标准,因为这可能会直接影响整个团队的运转。考量的话,我会用提前设定好的一个情形来让他进行分析、处理并对其进行判断,或者会从他的个人叙述中捕捉到一些能反应他是否有这方面问题的信息。如果已经确定面试者是“玻璃心”,一般不会给出聘用的决定。因为一个新人,尤其“玻璃心”的加入,对团队的副作用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CR:可以给现在的职场新人一些建议吗?比如:如何避免“职场玻璃心”?如果发现自己有“玻璃心”的倾向,应该如何调节呢?
Jayce:让自己敞开心扉,让正能量充满自己,能够客观公正的面对自己以及周遭的一切。可以有意识的强迫自己以这种状态处理职场中的人和事,甚至是人生中的人和事。另外,多参加户外互动、集体活动、与朋友同事多交流,能积极主动的为他人施以援手,友好的对待每一个人。
我有一颗防弹玻璃心
在投资行业的五年,我见识过各种各样的“残酷”,也承受过各式各样的“委屈”,当然被别人利用也不是没有过。但这对我来说并不算坏事,毕竟“被利用”意味着我有“利用价值”,这也算是对我的一种肯定。既然如此,我更愿意笑着“道谢”。
其实,初入社会时,人人都有一颗脆弱的“玻璃心”,我也有过“玻璃心时期”,只不过我的“玻璃心时期”是在上大学时度过的。我在英国读的大学。人在异国,从生活到学习都要凭借自己的力量,不管遇上什么样的困难,都得硬着头皮往上冲。
比如:面对400多个外国人,用英语发表演讲。那种紧张和不自信是我从未经历过的,哪怕导师的一个眼神都能让我联想到自己是不是要“挂科”了。能顺利完成演讲也就罢了,最怕的是演讲结束后的答辩环节,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之前的所有努力就会付之东流。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备讲、演讲、答辩,慢慢的开始习惯,甚至还有些“上瘾”,导师的质疑,同学的目光都不再让我紧张和恐惧,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的“玻璃心”渐渐变成了“防弹玻璃心”。
后来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和当时的导师聊做演讲的事情,说起自己的“玻璃心态”,却得到一个令我意外的回答。导师说:“在我眼里,一个外国人能站在台上,用并非母语的语言做演讲,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那些你担心的小疏漏,我并不在意。”这么看来,我的玻璃心纯属是自己自怨自艾,事情哪里就有那么严重?不过是一点压力和挫折罢了。就是因为有在异国一个人摸爬滚打的经历,因此,我在职场上从未有过玻璃心。
然而,职场人那么多,并非人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也并非人人都能在压力面前挺过来。所以,职场玻璃心的存在也并不让我意外。但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拥有玻璃心的人除了脆弱和敏感外,相对的,他们也是责任心很重的人。只要玻璃心没有泛滥成灾,我是很愿意去照顾一下小情绪的。就像我以前的助理,人非常聪明,责任心很重,做事一丝不苟,综合能力A+,是我工作上很好的伙伴。但人无完人,她的责任心也伴随着玻璃心,她愿意信任我,愿意把软肋交给我,我们一起把玻璃心梳理好了,然后继续奔跑。所以,玻璃心不可怕,复原能力强悍的话,战斗力还是满分。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但可以控制自己
我确实没有玻璃心,这大概与我相对顺遂的职场道路有关。从上学到工作,我都没有经历什么了不得的事件,就这样按部就班的走着,如果说有什么人影响过我的话,那应该是我的第一个老板。
我大学毕业时只参加了一个面试就顺利找到了工作,职位是总助。看我所处的行业就不难推测出,在这个行业里生存需要专业、冷静、理智这些最没有人情味儿的品质。再看我的职位,可想而知,要承受的“委屈”实在是多,多到我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而我的上司,他是一个香港人,本身就是一个极其中规中矩,按部就班,严肃冷静的人。是他带我走进了职场,也是他养成了我的“职场性格”。所以,我个人觉得,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可能会影响你整个职业生涯。
我认为玻璃心是可以治疗的,只要当事人自己有所意识。《物种起源》中写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要想生存,必然要有所改变,即便无法改变也要学会接受。毕竟,我们无法控制别人,但可以控制自己。
Q&A
CR: 您认为“玻璃心”对工作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Fiona: 玻璃心影响工作效率和团队状态。情绪在团队中是会传染的,特别是负能量的东西。我在团队中一直都提倡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解决各种看起来很繁杂的问题。而玻璃心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玻璃心往往会无法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导致问题拖延,最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如果团队成员遇到问题或者情绪不对,我都会及时处理。
CR: 您在招聘新下属的时候,是否会考量应聘者是否是玻璃心?如果预测到应聘者是玻璃心,还会聘用吗?
Fiona: 在面试过程中,工作能力是考核的一方面,除此之外,我会很看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这两点很重要。其次看性格。所谓性格,就包涵了玻璃心的部分。我通常会从过往的工作经历和生活中去了解面试人的性格。对于玻璃心的面试者,我会进行综合考量,不会因为有一点玻璃心就不录用。如果TA的优点足以战胜玻璃心这个缺点,为什么不录用呢?错过是我的损失。
CR: 可以给现在的职场新人一些建议吗?如何避免“职场玻璃心”?如果发现自己有“玻璃心”的倾向,应该如何调节呢?
Fiona: 正确认识自己,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懂得取长补短。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学会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你会发现你想要的存在感和安全感在工作中都会找到。培养一些自己擅长的业余爱好,或者挑战一些自己一直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增强信心。生活中可以“玻璃心”,但是在工作中请把软肋收起来,披上铠甲做一名斗士。另外,要调节“玻璃心”很简单:让自己忙起来,一般专注的人是没时间“玻璃心”的。
CR:您觉得为什么会存在“玻璃心”的现象呢?
Jayce :与个人经历有关。初入职场的同学更多存在“玻璃心”现象,随着职场经验的丰富、阅历的增多,会慢慢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经历去“玻璃心”的过程。另外这种现象与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有关系,虽然道理都懂,阅历匪浅,但是就是无法突破自己“封闭的心”,不能正视周遭的一切,欣然面对身边的人,始终装着这个“玻璃心”,要做出改变,除非突破自己。
CR:您在招聘新下属的时候,是否会考量应聘者是否是“玻璃心”?您的考量方法是什么?如果预测到应聘者是“玻璃心”,还会聘用吗?
Jayce:对我来说,这会是一个相对重要的考量标准,因为这可能会直接影响整个团队的运转。考量的话,我会用提前设定好的一个情形来让他进行分析、处理并对其进行判断,或者会从他的个人叙述中捕捉到一些能反应他是否有这方面问题的信息。如果已经确定面试者是“玻璃心”,一般不会给出聘用的决定。因为一个新人,尤其“玻璃心”的加入,对团队的副作用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CR:可以给现在的职场新人一些建议吗?比如:如何避免“职场玻璃心”?如果发现自己有“玻璃心”的倾向,应该如何调节呢?
Jayce:让自己敞开心扉,让正能量充满自己,能够客观公正的面对自己以及周遭的一切。可以有意识的强迫自己以这种状态处理职场中的人和事,甚至是人生中的人和事。另外,多参加户外互动、集体活动、与朋友同事多交流,能积极主动的为他人施以援手,友好的对待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