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屁孩的“谈判”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老师们特别注重从小培养孩子与他人交流和协商的能力,以及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和尊重他人。所以,美国的小孩子似乎在自己协商矛盾、解决冲突方面别有妙招。
  在室内自由活动时,老师打开音乐,几个孩子随着音乐蹦蹦跳跳起来。有个叫尼克的男孩,拿起了一个小鼓,很认真地敲着。很快,好几个孩子被他的鼓声吸引了,他们不随着音乐蹦跳,纷纷围过来,流露出也想玩的意思。但是尼克越敲越起劲,小小的脑袋边打边晃,很是入迷,完全没有留意周围小朋友们的心思。这时,站在他身边的彼得说:“我可不可以玩一下?”尼克没搭腔,看来彼得的提议并没有吸引他。
  彼得想了想,重新提出建议:“我手上有个球,你手上有个鼓,我们轮流玩对方的玩具五分钟,好吗?”这下,尼克停下手,看了看彼得手中的球,点了点头。就这样,两个孩子的谈判成功了,达成了一项“协商”。
  彼得拍着球玩去了,尼克继续敲着鼓。过了一会儿,彼得果然抱着球回来了,见尼克还是玩得很起劲,他小声提醒道:“我们说好了,一个人玩五分钟哦。你看,我把球带来了,现在该轮到我打鼓了。”尼克虽然玩兴未尽,但他显然还是认可“协商”的契约精神,毕竟是自己点头应允的,于是依依不舍地把小鼓槌给了彼得。
  当我看到这一幕,听到两个三岁孩子的对话时,真的非常惊讶。他们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开始学会怎样与对方“谈判”和协商处理事情了!美国的老师们是怎样让小屁孩们办到的呢?
  杰西卡老师是这么告诉我的:“孩子虽然小,但一样有同理心,我们所教的,就是让他们换位思考,学习体会别人的感受。比如彼得想玩鼓,他就会思考:如果我夺走了鼓,那尼克怎么办?所以他要给尼克提供另一样玩具,这样尼克才能给他心爱的鼓。这样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涉及了自我约束、换位思考、平等互利和协商解决等初步处理问题的能力,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会把这些能力运用得更恰当、得体和高效,如此一来,我们就不需要每次都充当调解员了。”
  坦率地说,我非常认可杰西卡的教学观念,这比国内许多充当救火员的家长和老师要高明许多,冲突是交际永恒的主题,如何让孩子自己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终极追求。
  
  任毅,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85年底赴美,著有《养儿育女在美国》一书。任毅自己有三个孩子,理解父母们的心愿,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美国的幼儿教育,学到更多有益的东西,解决育儿困惑,她选择了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去做义工,获取一线的资料。在这里,我们将逐一与大家分享她的所见所闻。
其他文献
印度第一位女总理甘地夫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位善于教导孩子的好母亲、好导师。她的大儿子拉吉夫在12岁时,因病需要进行一次手术。面对年小的拉吉夫那紧张又恐惧的情绪,在手术前,医生打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来安慰孩子,比如“手术并不痛苦,也用不着害怕”之类的话。然而,甘地夫人却认为,孩子已经懂事了,那样说反而无助于他消除恐惧。于是,她阻止了医生的劝告,随即来到儿子床边,平静地对拉吉夫说道:“
算算价值观的账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因为他是一个未成熟的人。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如果我们为他设想的幸福生活只是考取名牌大学,为此却失去作为人的那些部分,是不是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失败?如果我们真爱孩子,就需要算算账,在帮助孩子达到理想目标的同时,在通向幸福生活的道路上,还需要家长以怎样的价值观来帮助孩子呢?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在教育投资方面是不惜血本的。但是,如果不懂得什么是真正
在带领孩子们卖报纸的过程中,我自创了一个小游戏——“连连看”,就是看到孩子后,猜猜他的父母是哪一个。不夸张地说,正确连接率接近90%。我连接的参考依据并不是外表,而是形之于外的一些言行表现。  我们的小报童中,有几个总是来得早去得迟,会主动帮也当了义工的父母分折报纸;在卖完自己应卖的报纸后,还会主动询问有啥活要他干,或主动去帮其他人卖报。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也是在团队中说话最少干活最多,不怎么计较
我儿子5岁,经常说肚子痛,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什么问题,验过一次大便,又说没虫,请问孩子反复肚子痛是怎么引起的?我该怎么办?    根据你提供的病史,分析孩子肚子痛可能属于功能性再发性腹痛,它是指儿童在3个月以内至少有三次腹痛发作。其临床特点如下:(1)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频发于10~12岁儿童,此类患儿性格忧虑,情绪紧张、压抑、渴望爱护;(2)腹痛反复发作,可每周、每月发作1~2次,每次发作
开学了,刚入小学的孩子们背起书包,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上学去。作为家长,可知道他心理上有哪些微妙的变化吗?既有兴奋、自豪,也有喜爱、新奇。童心中这些微妙的变化,正是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学教育的契机。    ■兴奋与纪律教育  孩子背上书包无比兴奋:我要当个好学生,早日戴上红领巾,再当上小班长……但他不会想到学校跟幼儿园和家里不同,要按时上学,课堂上有严明纪律。家长不妨趁着孩子的兴奋劲,因势利导,教育他
在粤西的湛江、吴川一带,一直盛行着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年例。年例节是当地戏班的饭碗,班主及演员们开演前皆庄严祭神,仔细洗熨戏服,一丝不苟地化妆——大伙忙并快乐着。2012年春节过后,当我带着相机进入戏班,马上就经历了这个一夜说三生的世界。  台前涕泪横流的表演、幕后冲锋陷阵的换装,台前老生台后唢呐手,台上老旦台下司琴人……戏班里忙翻了天,可镜头却无法忽略其中的另一个存在,那就是孩子。  一个喂奶
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伤一名女子,因担心自己的车牌号被对方记下,他持水果刀朝对方连捅8刀,致其死亡,该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此前不久,药家鑫所在音乐学院的一位名叫李颖的师妹在网上力挺师兄的杀人行为,称“我要是他,我也捅”,引起了网民的集体声讨。人们不禁困惑: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何对他人的生命如此淡漠?  这折射了当前青少年群体生命教育普遍缺失的现象。何为生命教育
一直以来,我们家都是按规矩办事。家有两个男孩,没有规矩的话,那岂不是要闹翻天!  但是,有了规矩,就真的天下太平了呢?其实也未必。  我的东西我做主  为了鼓励儿子蒜和葱勤洗手,我好给他们买了不同颜色的洗手液。小哥俩很高兴,打电话给外婆汇报:“妈妈给我们买了好多洗手液,有草莓味的、青苹果味的……”爱孙心切的外婆知道了孩子喜欢,从此每来我家,都要大老远带两瓶洗手液。  这一来,我家总有多余的洗手液待
看着儿子一天到晚在家,不是玩电脑游戏,就是坐在电视机前看卡通片,我很担心他的健康。窗外春光明媚,风暖气清,院子里的那棵桑树伸展着茂盛的枝叶,仿佛在召唤着我们。  “走,爬树去!”我对儿子说。  “爬树?”儿子睁大惊奇的眼睛。我也不禁哑然失笑,都什么年代了,现在哪里还会有孩子爬树啊!  记得我小时候,常常在下午没课时,越过矮墙,爬上一棵高高的李树,弟弟则躲在矮墙外给我放风。好几次,还没等我的手触到青
故事:多方法引导儿子勇敢应对暴力  有一天,儿子回家时小脸蛋上有块红肿,还泛着青紫,眼睛也有红丝。我问他怎么回事。“是被萨拉打的,用雪球。雪球已经结了冰,非常坚硬,打起人来很疼。”儿子解释说。  萨拉是儿子的同学,一个非常粗暴并且喜欢动手的女孩子,班上几乎人人都被萨拉打过。  “你要严肃地告诉她说你不喜欢这种玩法。”  “我说了,可她并不当回事。”  “那你可以还手啊。”我教育儿子说。  “可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