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罕见虾病席卷华南,从福建到海南,发病率和排塘率均高于50%,局部地区甚至全军覆没。由于致病原因至今不明,养户既无药施救,又无法预防。不过,与想象中病害肆虐、从业者愁眉不展的情况相反,业内人士对这场束手无策的灾难,还有颇多美好的期待,急需药物治疗的虾病在众人眼中倒像是整治行业积弊的“良药”,人们期待它成为行业汰弱留强、整合升级的契机。
事实上,我们也确实看到了行业洗牌的迹象:养户更加重视虾苗质量,无核心技术的苗厂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大型饲料厂销量不降反升,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小厂生存困难,面临出局的危险;虾药市场中,企业和养户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行业升级初现端倪。难怪业界得出如此结论:对虾产业就是靠虾病维持的。
当然,这一看似荒谬的论断有其产生的现实基础。一来,虾病频发早让行业人士见怪不怪。对虾养殖对技术要求极高,养虾的成功率不稳定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养殖的高效益;二来,从虾苗、虾料到虾药,整个产业链极为混乱,假冒伪劣现象层出不穷,农户养殖风险不断提高。虾病肆虐即是行业大乱的结果,大乱之后自然是大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丛林社会的法则。市场经济尊崇自由竞争,但其奉行的却不应是单纯的丛林法则。指望虾病带来行业升级和良性发展,其背后所隐含的,其实是业者无法言说的对现有市场环境的极大不满以及对整治市场秩序不力的极端失望。眼下行业的种种乱象,恰是行业准入门槛过低和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的恶果。虾苗行业鱼龙混杂,劣质虾苗以次充好现象严重,相关部门无力监管,养户更无从辨别;饲料市场竞争无序,小厂、代加工厂林立,上千家水产饲料厂中很大一部分不在监管视线之内。饲料产品质量不稳定、营养不全面,造成养殖动物营养缺乏、病害频发;渔药行业虽已推行GMP认证,但监管漏洞让一些投机企业有机可乘,国家标准被束之高阁。许多地方及渔药生产企业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号多药问题,一些违规厂家通过捏造批文号,推出所谓“门类齐全”的产品,以高额回扣收买经销商,进而抢占市场份额。目前尚无法准确统计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究竟有多少种药,更不要说做到有效监管。
没有了法治的市场环境,整个行业就成了投机者的乐园。在整条产业链上,不光无良的苗厂、药厂、饲料厂在利用价格战将劣质产品倾销到市场,在规则不彰的情况下,正规厂家也会受到冲击,正当的市场利润被摊薄,饱受劣币驱逐良币之苦,甚至屈服于市场潜规则,与不良厂家、商家同流合污。而一线养户又何尝不是在赌博,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为获取高额回报,养户不断增加养殖密度,希望通过高产获得厚利。养殖过密导致水质恶化,加之各种水产生产资料质量低劣,虾病频发已成必然。而眼下整个行业陷入一场悖论:虾病本是畸形行业生态的恶果,却被行业人士当成了拯救行业的“救命稻草”。
虾病真能带来对虾行业的升级进步吗?记得乳业爆发三聚氰胺事件时,也有业内人士在极端恶劣的负面信息中解读到了正面意义:“三鹿奶粉”事件挤破了中国乳业久治不愈的脓包,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但两年过去了,事实并未遂人所愿,行业规范倘若没有真正建立,病毒就是病毒,它变不成消炎杀菌的“青霉素”。最近接连爆发的青海毒奶粉事件、圣元奶粉雌激素疑云,不免让人联想起两年前的不愉快经历。
尽管眼下的虾病为行业带来了一丝新气象,但无可否认,行业积弊不除,无良商家就总有卷土重来的温床,我们看似在大步前进,其实折腾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只是在一轮又一轮的假升级、假进步中,一线的养户将付出惨痛的代价,他们的财富也会在行业进步的归零中归零。
事实上,我们也确实看到了行业洗牌的迹象:养户更加重视虾苗质量,无核心技术的苗厂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大型饲料厂销量不降反升,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小厂生存困难,面临出局的危险;虾药市场中,企业和养户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行业升级初现端倪。难怪业界得出如此结论:对虾产业就是靠虾病维持的。
当然,这一看似荒谬的论断有其产生的现实基础。一来,虾病频发早让行业人士见怪不怪。对虾养殖对技术要求极高,养虾的成功率不稳定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养殖的高效益;二来,从虾苗、虾料到虾药,整个产业链极为混乱,假冒伪劣现象层出不穷,农户养殖风险不断提高。虾病肆虐即是行业大乱的结果,大乱之后自然是大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丛林社会的法则。市场经济尊崇自由竞争,但其奉行的却不应是单纯的丛林法则。指望虾病带来行业升级和良性发展,其背后所隐含的,其实是业者无法言说的对现有市场环境的极大不满以及对整治市场秩序不力的极端失望。眼下行业的种种乱象,恰是行业准入门槛过低和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的恶果。虾苗行业鱼龙混杂,劣质虾苗以次充好现象严重,相关部门无力监管,养户更无从辨别;饲料市场竞争无序,小厂、代加工厂林立,上千家水产饲料厂中很大一部分不在监管视线之内。饲料产品质量不稳定、营养不全面,造成养殖动物营养缺乏、病害频发;渔药行业虽已推行GMP认证,但监管漏洞让一些投机企业有机可乘,国家标准被束之高阁。许多地方及渔药生产企业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号多药问题,一些违规厂家通过捏造批文号,推出所谓“门类齐全”的产品,以高额回扣收买经销商,进而抢占市场份额。目前尚无法准确统计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究竟有多少种药,更不要说做到有效监管。
没有了法治的市场环境,整个行业就成了投机者的乐园。在整条产业链上,不光无良的苗厂、药厂、饲料厂在利用价格战将劣质产品倾销到市场,在规则不彰的情况下,正规厂家也会受到冲击,正当的市场利润被摊薄,饱受劣币驱逐良币之苦,甚至屈服于市场潜规则,与不良厂家、商家同流合污。而一线养户又何尝不是在赌博,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为获取高额回报,养户不断增加养殖密度,希望通过高产获得厚利。养殖过密导致水质恶化,加之各种水产生产资料质量低劣,虾病频发已成必然。而眼下整个行业陷入一场悖论:虾病本是畸形行业生态的恶果,却被行业人士当成了拯救行业的“救命稻草”。
虾病真能带来对虾行业的升级进步吗?记得乳业爆发三聚氰胺事件时,也有业内人士在极端恶劣的负面信息中解读到了正面意义:“三鹿奶粉”事件挤破了中国乳业久治不愈的脓包,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但两年过去了,事实并未遂人所愿,行业规范倘若没有真正建立,病毒就是病毒,它变不成消炎杀菌的“青霉素”。最近接连爆发的青海毒奶粉事件、圣元奶粉雌激素疑云,不免让人联想起两年前的不愉快经历。
尽管眼下的虾病为行业带来了一丝新气象,但无可否认,行业积弊不除,无良商家就总有卷土重来的温床,我们看似在大步前进,其实折腾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只是在一轮又一轮的假升级、假进步中,一线的养户将付出惨痛的代价,他们的财富也会在行业进步的归零中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