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本对汪伪政权政策的变化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战时期日本对汪伪政权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自己的侵略需要不断做出调整。《日汪密约》反映了日本企图将汪伪政权变为第二个“满洲国”;《中日基本关系条约》确立了日本对汪伪政权在外交上的承认;《中日同盟条约》更是把汪伪政权提升到与日并肩作战的同盟国地位。通过分析这三个条约,不难发现日本对汪伪政权政策制定和调整是紧紧围绕对华侵略利益为核心的。
   关键词:日本;汪伪政权;政策
   一、《日汪密约》的签订
   1938年12月中旬汪精卫叛逃出重庆,与日本秘密交涉,直到 1940年3月汪伪政权才正式成立,而《日汪密约》正是汪伪政权成立的先决条件。当日本意识到单纯靠武力难以征服中国,于是积极物色所谓的“中国一流人物”,企图通过扶植他们,达到“削弱中国现中央政府及中国民众的抗战意识。”①时任中华民国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及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逐渐进入日本的视野,并且汪精卫也回应日本“自己建立和平政府,使日华提携成为现实。”②1939年6月6日,日本决定成立以“汪(精卫)、吴(佩孚)、现有政权、改变主意的重庆政府等为其构成分子”③的“新中央政府”。但汪精卫等人必须在“新中央政府”成立之前与日方达成“调整国交”的协定。
   1939年12月30日,汪精卫方代表周佛海与日方代表影佐祯昭在《关于调整日中新关系协议书》,即《日汪密约》上签字,标志着“调整国交”正式完成。《日汪密约》的实质是日本是想把汪伪政权变成第二个“满洲国”。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满洲国”;日本对“新中央政府”、“强度结合地带”、“及其他特定地域内”配置顾问职员;并且在“华北及蒙疆之要地”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带有驻兵权,同时“对于驻兵地域内所存之铁道、航空、通讯机主要港湾之水路,保留其军事上之要求权及监督权。”条约还规定了“新中央政府”与其他傀儡政权的关系:“新中央政府”要秉着“暂时继承既成事实”的原则,只取消临时政府的名义,将日方所规定的“华北”区域由华北政务委员会管理;蒙疆“有广泛的自治而为高度之防共自治区域。”很显然,日本所谓的“尊重中国之领土及主权”完全是一句空话。在“经济合作”方面,日本实现了对中国各个经济领域的控制:“华北蒙疆之资源”、中国的航空、华北的铁路,中国沿海的航运、长江的水运及长江下游的交通、通讯、气象及测量等各个方面,都必须接受日本的“援助”和“协力”,“应与日本以特别之便利。”④
   《日汪密约》反映了日本对汪伪政权的政策具有加紧控制、分而治之的特点。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以战养战的需求日益增加,因而它希望通过汪伪政权为其提供庞大的战争开销。同时,为了实现“以华制华”,把“地方分权政治作为其基调。”⑤根据1938年11月30日的《调整日华新关系的方针》:“新中国的政权形式应根据分治合作原则加以策划。”⑥《日汪密约》正式这一原则的细化,其目的是“激起他们之间的内讧”,⑦日本从中攫取更多的利益。
   《日汪密约》远远超出了近卫声明及《调整日华新关系的方针》的范畴,时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第二课兼第四课课长的今井武夫承认:“这个方案不过是露骨地暴露出帝国主义设想的要求而已。”⑧汪精卫明白:“我若签字,就不过是我的卖身契吧,”⑨然而在日方软硬兼使的手段下,汪“迷途已深,竟亦迁就允诺。”⑩《日汪密约》签订后,汪精卫集团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还都”活动,于1940年3月30日正式“定都”南京,并发表宣言:“全国以内,只有此唯一的合法的中央政府。”{11}
   二、 《中日基本关系条约》的签订
   汪精卫集团虽然在签订《日汪密约》后宣布成立了“新中央政府”,然而该条约毕竟是属于非“官方”的条约,并不代表着日本正式承认该政权的“合法性”。根据1940年1月6日制定的《与中央政权建立相关联的对外要纲》,日本决定与“新中央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条件,“俟该政府的发育及内外形势明朗后,再行决定”,{12}日本对汪伪政权的成立保持谨慎的态度,一方面是出于“该政府的发育”情况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希望“使汪方协助日方,速将其努力指向重庆屈服。”{13}可见,对于由自己亲手扶植起来的新政权,日本并不很看重,“从本质上来讲,同重庆政府达成全面和平为最终目标。”{14}
   1940年1月13日,日本公使加藤外松提出:“中央政府成立时,日本可派特派大使,不派全权大使,不递国书。”{15}日本一方面不予承认,另一方面却又希望通过正式的“国交谈判”获得在《日汪密约》中所规定的种种利益,因此,日本派阿部信行为特派大使,与汪伪政权进行“国交谈判”。谈判从1940年7月5日开始至8月28日,一共进行了15次正式的会谈以及一系列私下会谈,直到8月31日才签订了草约。为何在《日汪密约》已经签订的基础上,谈判仍会拖宕一个月之久?主要原因是日本在与汪伪政府谈判的同时,与重庆政府也在进行着秘密接触,即“桐工作”活动,当与重庆和谈失败后,日本御前会议才做出“在昭和15年(1940年)11月底以前”与汪伪政权建交的决定。{16}
   29日,汪精卫正式就任为“中华国民政府主席”。按照日本的约定,30日,汪日双方签订了《中日基本关系条约》。条约基本上是在《日汪密约》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并以外交辞令对双方利益加以确定,其中对日本的义务规定的很少,仅仅是一些承诺性质的条约,如“随本条约所规定之中日新关系之发展,日本国政府应撤废其在中华民国所享有之治外法权,并交还其租界”、“于两国间恢复全面和平,战争状态终了时,开始撤兵。”{17}但对中国的义务规定得非常繁多和具体,如“关于华北蒙疆的特定资源尤其国防上必需的埋藏资源,两国密切合作予以开发”、“中华民国政府有统制对外贸易之必要时,当自行统制之,但不得与条约第六条之中日经济提携之原则相抵触。……上述统制应与日方协商之。”{18}《中日基本关系条约》签订后,汪精卫庆祝道:“中日两国关系,从此遂开一新纪元。”{19}
   通过《中日基本关系条约》,日本在外交上正式成立了汪伪政权,一方面是出于对重庆政府“诱降”失败,从而不得不考虑汪伪政权的利用价值,“使汪方协助日方,速将其努力指向重庆屈服”{20};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对中国的侵略合法化。
   三、 《中日同盟条约》的签订
   汪精卫政府建立两年多来,名义上虽然是“中央政府”,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区域性伪政权。由于日本之前“分而治之”的政策,汪伪政权对其他地方傀儡政权的控制是无力的。随着太平洋战争情况的恶化,日本需要一个“统一”的有力的伪政府,为它看守大后方,搜刮财务,同时,认为汪伪政权参战是“打开日本和中国的现状的一大转机”{21}。
   1942年12月18日,日本政府决定要“加强国民政府的政治力量”,为此,要“特别消除中央和地方相互之间无意义的摩擦”。{22}具体来说,就是对华北政务委员会和“中央政府”的权限关系、海南岛的现状等问题“作必要的调整”,同时规定“关于省政府一下个地方政府的人事,一任中国方面自由处理,帝国不加干涉。”为了提高汪伪政府作“参战国”的地位,同时也是向重庆政府施加压力,日本开始履行其早已许下的承诺,即交还租界并撤销领事裁判权。并且为了抢在美国之前,日本提前宣布废除日本在华的治外法权,并交还租借。{23}1月9日,日汪双方签订了“关于交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之协定”,规定“日本政府应将日本国在中华民国之内现今所有之专管租界行政权交还政府”。{24}7月31日,日汪签订了《在华日本臣民课税条约》,规定嗣后日本在华臣民,应服从汪政府的课税法令,缴纳各种捐税。
   汪伪政权地位的提高、租界的交还和领事裁判权的废除,为签订新的日汪条约奠定了基础。1943年10月30日,汪精卫与日本驻南京大使古正之签订了《中日同盟条约》及《附属协定书》,标志着汪伪政权作为日本的同盟国,与日本形成并肩作战的关系。《条约》规定“本条约实施之日起”,“《日本国与中华民国间关于基本关系的条约》,连同其一切附属文书一并失效。{25}《附属协定书》中还规定:“战胜状态终了时,撤去其派在中华民国领域内之日本国军队”,“放弃”在中国的驻兵权等内容。{26}可见,日本对汪伪政权的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中日同盟条约》被汪伪政权视为“中日亲善史上最光荣的一页。”{27}陈公博在汉奸审判时狡辩说:“同盟条约的内容,已取消一切密约附件,更取消所谓华北驻兵及经济合作,而且更将内蒙返还给中国。所剩下来的,只有一个东北问题了。”{28}
   总之,从《日汪密约》到《中日同盟条约》再到《中日同盟条约》,反映了日本对汪伪政权政策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图将汪伪政权变为第二个“满洲国”,忽视其政治作用;第二个阶段是通过承认汪伪政权,使之成为向重庆诱降的棋子,同时使日本对华侵略合法化;第三个阶段日本有意增强汪伪政权的势力,从而减轻自己在太平洋战场的负担。从表面上看,日本政府逐渐放松了对汪伪政权的控制,汪伪政权一步步获得了“独立”,但日本侵略的本质始终贯穿于每个阶段,只是侵略的手段发生了变化而已。从根本上讲,所谓的“睦邻友好”都是一派谎言,扶植和被扶植决定了汪伪政权的地位是被侵略的,其实质依然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种工具。
  
   注释:
   ①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69。
   ②[日]今井武夫:《今井武夫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110页。
   ③《汪精卫国民政府成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6页,其中的“现有政权”指是的临时、维新伪政权。
   ④《汪精卫国民政府的成立》,第482-384页。
   ⑤《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第286页。
   ⑥同上,第280页。
   ⑦同上,第271页。
   ⑧今井武夫:《今井武夫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122、123页。
   ⑨陶希圣:《未说出的一句话》,《汪精卫国民政府成立》,第595页。
   ⑩《汪精卫汉奸政权的兴亡》,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页。
   {11}《汪精卫国民政府成立》,第822页。
   {12}《汪伪政权》,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47页。
   {13}同上。
   {14}[日]今井武夫:《今井武夫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139页。
   {15}蔡得金编注《周佛海日记》(1940年3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64页。
   {16}《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第313页。
   {17}《汪伪政权》,第791页。
   {18}同上,第793页。
   {19}汪精卫:《国民政府还都一年》(1941年3月30日),原载《汪主席和平建国言论集》,见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编《汪精卫集团卖国投敌批判资料选编》,内部发行,1981年版,第345页。
   {20}《汪伪政权》,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47页。
   {21}《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第420页。
   {22}同上,第417页。
   {23}时任汪伪外交部长褚民谊说:“当时日本原定于一月十五日交还租界,忽又以紧急之通知,改为一月九日举行。···乃知系与英美等国争两日之先也。”见《汪精卫汉奸政权的兴亡》,第414页。
   {24}《中日两国关于交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之协定》,《申报年鉴》(1944年度),第500-501页。
   {25}《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第444页。
   {26} 《中日同盟条约》及附属议定书(1940年10月30日),《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料选辑》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98-199页。
   {27}褚民谊在日汪交换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两委员会首次会议上讲话,《中华日报》,(1943年3月5日)。
   {28}《汪精卫汉奸政权的兴亡》,第417页。
  
   (作者简介:晁佩军(1990.4-),女,汉族,山西晋城人,目前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09级,本科。)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文化是一种隐性的东西, 他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来体现, 并作用于人的思想起到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亦是如此。近年来,湖北工业大学充分利用鲜明办学特色的优势,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按照“发挥轻工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人才,办出鲜明特色”的办学方针,把握发展
期刊
摘要:共青团能否充分履行自身职能,能否最广泛地吸引和凝聚青年,关键在于基层团组织。通过对安徽省和县基层团组织情况调查,主要是团组织、团员队伍、团干部现状和团组织工作进行调查分析,从党建带团建是关键,优化团组织网络建设是基础,创新团的工作方式是根本,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是保证,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促进共青团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基层组织;调查;思考;建设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
期刊
摘 要:纵观中国古代文论,不少观点都倡导情真心诚、文如其人。潘岳的两篇代表性赋作《闲居赋》和《悼亡赋》,一个体现了“文人相悖”,一个表达了“心画心声”。文章试图通过对比这两篇赋作,论述文如其人的必要性。   关键词:潘岳;《闲居赋》;《悼亡赋》;情真心诚   潘岳,字安仁,生于三国魏齐王芳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是西晋文坛上的重要作
期刊
摘要:文章以《段太尉逸事状》中段太尉的语言为切入点,分析段太尉以“利他” 、“礼让”为方式的话语智慧,引导学生分析段太尉的优秀品质,领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风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交际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段太尉逸事状;话语智慧;提高人文素养   一、引言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中之重,教师和学生对文言文教学也都异常重视,新课程标准对
期刊
摘要:英语学习者主要分为在校学习者和自学者,本文主要探讨英语自学者的学习方法。从兴趣,语言环境,语法系统,学习工具书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语自学;兴趣;语言环境;语法系统;工具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交流速度进一步加快,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除了在校学生兢兢业业地学好英语,更有广泛的群众在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开始自学英语。   “自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在学
期刊
中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对立与冲突是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经历的变革重要因素。东西方对视就如同雾里看花一般。西方列强的侵入,一方面使西方人对“连绵不断的城市和邑镇”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亲眼目睹的喜悦;另一方面,其贪婪与剥削的本性也暴露得一览无遗。自诩为“天朝上国”而“深居简出”的中国,则在列强的侵略产生的中西方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中走向了变革。   一、侵略的本质   十五世纪初,美洲的发现以及绕
期刊
摘要:营区输配电线路的可靠性对营区的供电可靠性十分重要,文章先分析影响营区输配电线路的可靠性的因素,再提出提高可靠性的方法,从而为营区输配电线路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  关键词:营区输配电线路的可靠性;影响因素;提高方法  营区供配电系统是地方电力系统的负荷终端,部队营区供电网络除极少部分属于35千伏电网进线以外,绝大部分采用单回或双回10千伏进线。地方电力系统的10千伏或35千伏电网进线后
期刊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铁建公安机关成为全国公安系统当中一支特殊的队伍,我们的民警分布在全国各地,为国家铁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管辖区域的广泛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管理体制的“临界性”,决定了我们开展公安工作的独特性。和地方公安机关比较,铁建公安在正规化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上差距确实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要眼睛向内,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扬长避短,开源挖潜,为铁路建设再立新
期刊
摘要:文章以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为研究对象,建立在现开设的双语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密芝尔提出的教学模式的三个变量:教师个人经历、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来探索双语教学的模式,从而推动双语教学更广泛有效的应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变量   一、双语教学及密芝尔教学模式理论   全球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既懂外语又精通专业知识的
期刊
摘要:劳动教育问题正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已开始意识到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下降的原因在于缺少劳动教育,在于我国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着的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以大连市小学为个案,通过深度访谈,在深入了解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客观理性地提出完善小学劳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   一、劳动教育的本质   何为劳动教育?劳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