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这给我们习惯了以往教法的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学习效果的教学。为此,我们要在课堂中加强学生数学情感的激发与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情感教学;价值观;新课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是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学习举愈浓,愈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乐此不疲。但是,小学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不持久,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百分数意义和写法》的教学时,首先组织信息发布会。学生竹争先恐后发布自己收到的信息,地球上97%的水集中在海洋,我国领土占全世界的20%……热烈的信息发布,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情绪。同时诱发了学生了解认识百分数的欲望。由此教师提出各组从这些信息中任意选择信息材料,共同研究百分数的意义。明确具体的活动要求,即刻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课题上。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对每条信息的理解,在40%的住户拥有电脑,100户中有40户拥有电脑;投篮球的命中率是85%,投100个有85个投中……学生面向全班同学谈自己的感受,百分数无处不在;都是百分之几;是两个数的比;不是实际数等等,进而在老师的启发下,取得共识;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当学生翻开书看到自己的结论与书上一样时,张张小脸上绽开了笑容。接着,教师请学生在黑板上写百分数进行评价,用自己的百分数说句话,我对我的学习90%满意,这节课的知识我100%理解了……,学生在写和说的活动中,欣赏自己,欣赏伙伴,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 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现代的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断增强,导致了不善于与人合作,与人合作欲望逐步淡化,往往遇到学习困难就会出现放弃,从而引起一系列问题。因此,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例如:教学“植树问题”的例3正方形每边摆19个棋子求一共要几个棋子时,我把19改成9个,布置学生准备40个小圆片(同桌)摆一摆,一共要几个,列出算式,学生自主探索后有以下几种方法:①9+8+8+7=32个;②9+9+7+7=32个;③4+7×4=32个;④9×4-4=32个;⑤(9-1)×4=32个这些方法有些是我没有想到的,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摆法和算法都一一说给同学们听,最后再进行比较,最后大家认为④、⑤种方法最简便;①、②种方法好理解,而第③种方法最独特,先摆4个顶点,每条边上只剩下7个棋子!我最后总结:你喜欢哪种方法就选择那种方法。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应该坚持做到3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3 回归生活,体验应用价值
学生在学习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仅仅是学习目的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十分关注数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多了解和留意自己的身边的数学。
例如: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物体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而是腾出时间,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测量长方体盒子的体积以及盒中黄沙的体积,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比较、概括、思辩、讨论、理解容积的概念,探究得出容积的计算方法。接着通过对“饮料为什么时候不装满瓶”?饮料盒上为什么写的是净含量?等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去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老师始终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身经历,主动探索,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循环学习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实用价值。
(责任编辑 杜和)
关键词:情感教学;价值观;新课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是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学习举愈浓,愈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乐此不疲。但是,小学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不持久,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百分数意义和写法》的教学时,首先组织信息发布会。学生竹争先恐后发布自己收到的信息,地球上97%的水集中在海洋,我国领土占全世界的20%……热烈的信息发布,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情绪。同时诱发了学生了解认识百分数的欲望。由此教师提出各组从这些信息中任意选择信息材料,共同研究百分数的意义。明确具体的活动要求,即刻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课题上。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对每条信息的理解,在40%的住户拥有电脑,100户中有40户拥有电脑;投篮球的命中率是85%,投100个有85个投中……学生面向全班同学谈自己的感受,百分数无处不在;都是百分之几;是两个数的比;不是实际数等等,进而在老师的启发下,取得共识;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当学生翻开书看到自己的结论与书上一样时,张张小脸上绽开了笑容。接着,教师请学生在黑板上写百分数进行评价,用自己的百分数说句话,我对我的学习90%满意,这节课的知识我100%理解了……,学生在写和说的活动中,欣赏自己,欣赏伙伴,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 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现代的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断增强,导致了不善于与人合作,与人合作欲望逐步淡化,往往遇到学习困难就会出现放弃,从而引起一系列问题。因此,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例如:教学“植树问题”的例3正方形每边摆19个棋子求一共要几个棋子时,我把19改成9个,布置学生准备40个小圆片(同桌)摆一摆,一共要几个,列出算式,学生自主探索后有以下几种方法:①9+8+8+7=32个;②9+9+7+7=32个;③4+7×4=32个;④9×4-4=32个;⑤(9-1)×4=32个这些方法有些是我没有想到的,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摆法和算法都一一说给同学们听,最后再进行比较,最后大家认为④、⑤种方法最简便;①、②种方法好理解,而第③种方法最独特,先摆4个顶点,每条边上只剩下7个棋子!我最后总结:你喜欢哪种方法就选择那种方法。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应该坚持做到3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3 回归生活,体验应用价值
学生在学习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仅仅是学习目的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十分关注数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多了解和留意自己的身边的数学。
例如: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物体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而是腾出时间,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测量长方体盒子的体积以及盒中黄沙的体积,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比较、概括、思辩、讨论、理解容积的概念,探究得出容积的计算方法。接着通过对“饮料为什么时候不装满瓶”?饮料盒上为什么写的是净含量?等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去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老师始终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身经历,主动探索,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循环学习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实用价值。
(责任编辑 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