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庞杂而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做指导,本文就历史知识的积累到感悟为研究方向,从知识积累的习惯,方法,知识升华等方面做出研究,以利于学生更轻松,更主动,更快乐的学习历史。
关键词 积累 感悟 启发式教学
中学历史教育的三大任务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能力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传统的历史教学老师偏重于强调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记忆,结果学生书看了不少,背了不少,历史水平却得不到相应的提升,对历史知识把握不全面,不准确,不具体;认识历史问题时,审题不仔细,不深入;分析问题和应用问题的能力差,陌生的史料难理解,抓不住有效信息点,知识的迁移能力,问题论证能力比较差;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积累是被动的、消极的,改变这种状况的策略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多感悟,实现知识的升华。
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囊括了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承载了庞杂又十分巨大的知识量。这就决定了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下面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就知识的积累谈一谈。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1.学会查找与阅读
查找是指要学点目录学知识,开辟信息源;掌握检索各种文献资料和使用各类工具书的方法。当你具备了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里有目的地迅速地选择适合自己所需资料的能力时,你就找到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
2.坚持做笔记
读书认真做笔记,便于理解和记忆,便于备查备忘,还能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做读书笔记通常有眉批、摘录、提要式、专题式、日记式、图表式、索引式等方式。笔记的形式又有笔记本、活页纸、纸条、卡片等几种。
二,在积累中掌握有效的方法
○1知识网络化。指导学生每复习时注意按本课知识结构来复习。复习时可以从该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人物、时间、过程(或内容)、意义(性质和影响)、现象、本质及特点等方面来把握,形成知识结构。一课内容讲解时间多的时候。复习中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这几件大事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以及与本课课题的关联,进而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
○2知识主干化。在知识结构的框架下,记住其中的主干知识,不要孤立的记忆它。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按课标要求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知识点。
○3知识线索化。在对每一单元知识结构整理的基础上,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线索,老师可以多加引导。学生在知识线索下,加强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注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
此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史仅有学校的课堂学习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家庭的、社会的生活。高中生风华正茂,求知欲强,情感丰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我们要注意引进生活的活水,将学校历史教育与社会现实贯通,以增益他们的积累。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旅行等,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历史,引导他们体验生活,积累素材。通过这些可以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的完成积累过程,为其它能力的提高必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累的过程不仅是单纯的机械的增加知识量,更要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运用,如何去感悟历史,实现知识的升华。
一,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拿出十足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这就要求;○1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我们的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爱好,新的学习兴趣很少凭空出现,它多半是已有兴趣的衍生物,可以多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扩展和提高其学习兴趣。②老师要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平常要多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和建构,熟练掌握多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保持探索的兴致。 ○3根据历史学科内容的特点,加强师生的互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今天的新课改中,格外注意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充分施展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戴东原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方法,也特别重视启发式教育,主张学贵启发其心智,开通其愚昧,增益其德性,才能使愚者变明,柔者变强。但学又必须自求自得,然后入而能化。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也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可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开放性思维、创新和合作精神。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视作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程序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去体味学习带来的乐趣,最终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出发,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则出发,从‘一切为了学生而教’的目的出发,教师必须针对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反应和需要,既要对各种教学模式优化组合,又要及时对既定的教学模式作及时的调整,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分析、加以探讨。在教改中帮助学生实现历史知识积累到感悟的升华。我们坚信:这个过程虽然艰辛而又漫长,但我们必然会走向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浅析课外学习对促进中学生历史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程沫琼 《《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第五期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关键词 积累 感悟 启发式教学
中学历史教育的三大任务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能力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传统的历史教学老师偏重于强调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记忆,结果学生书看了不少,背了不少,历史水平却得不到相应的提升,对历史知识把握不全面,不准确,不具体;认识历史问题时,审题不仔细,不深入;分析问题和应用问题的能力差,陌生的史料难理解,抓不住有效信息点,知识的迁移能力,问题论证能力比较差;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积累是被动的、消极的,改变这种状况的策略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多感悟,实现知识的升华。
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囊括了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承载了庞杂又十分巨大的知识量。这就决定了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下面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就知识的积累谈一谈。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1.学会查找与阅读
查找是指要学点目录学知识,开辟信息源;掌握检索各种文献资料和使用各类工具书的方法。当你具备了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里有目的地迅速地选择适合自己所需资料的能力时,你就找到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
2.坚持做笔记
读书认真做笔记,便于理解和记忆,便于备查备忘,还能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做读书笔记通常有眉批、摘录、提要式、专题式、日记式、图表式、索引式等方式。笔记的形式又有笔记本、活页纸、纸条、卡片等几种。
二,在积累中掌握有效的方法
○1知识网络化。指导学生每复习时注意按本课知识结构来复习。复习时可以从该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人物、时间、过程(或内容)、意义(性质和影响)、现象、本质及特点等方面来把握,形成知识结构。一课内容讲解时间多的时候。复习中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这几件大事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以及与本课课题的关联,进而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
○2知识主干化。在知识结构的框架下,记住其中的主干知识,不要孤立的记忆它。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按课标要求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知识点。
○3知识线索化。在对每一单元知识结构整理的基础上,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线索,老师可以多加引导。学生在知识线索下,加强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注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
此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史仅有学校的课堂学习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家庭的、社会的生活。高中生风华正茂,求知欲强,情感丰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我们要注意引进生活的活水,将学校历史教育与社会现实贯通,以增益他们的积累。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旅行等,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历史,引导他们体验生活,积累素材。通过这些可以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的完成积累过程,为其它能力的提高必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累的过程不仅是单纯的机械的增加知识量,更要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运用,如何去感悟历史,实现知识的升华。
一,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拿出十足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这就要求;○1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我们的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爱好,新的学习兴趣很少凭空出现,它多半是已有兴趣的衍生物,可以多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扩展和提高其学习兴趣。②老师要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平常要多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和建构,熟练掌握多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保持探索的兴致。 ○3根据历史学科内容的特点,加强师生的互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今天的新课改中,格外注意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充分施展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戴东原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方法,也特别重视启发式教育,主张学贵启发其心智,开通其愚昧,增益其德性,才能使愚者变明,柔者变强。但学又必须自求自得,然后入而能化。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也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可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开放性思维、创新和合作精神。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视作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程序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去体味学习带来的乐趣,最终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出发,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则出发,从‘一切为了学生而教’的目的出发,教师必须针对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反应和需要,既要对各种教学模式优化组合,又要及时对既定的教学模式作及时的调整,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分析、加以探讨。在教改中帮助学生实现历史知识积累到感悟的升华。我们坚信:这个过程虽然艰辛而又漫长,但我们必然会走向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浅析课外学习对促进中学生历史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程沫琼 《《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第五期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