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房与流通业的久别重逢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qx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不探索医药流通业的新型业态你就“OUT”了!
  每一次相逢都是久别后的重逢。
  种种迹象显示:10年前开始的医院药房托管现在重新成了医药流通企业和医院之间探索的主流合作模式。
  再不探索医药流通业的新型业态你就“OUT”了!——这样一个强烈的信号从E药经理人杂志社与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近期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医药商业峰会上,对近50家大中型医药商业企业进行的问卷调研中传递出来。
  首要依据是2/3的被调研企业认为,在医药商业现有的业态中,2013年增长潜力最大的是新兴业态。更具说服力的是2/3的企业已经开始对新兴业态的探索实践。
  那么,他们在做或者想做的医药商业新兴业态具体指什么?调研结果显示,选择“医院药品供应链建设与管理”和“药房托管”的人数最多。
  峰会上,《E药经理人》就医药商业企业如何进行新兴业态探索等命题对多家商业企业进行了采访,试图为正在做或者想要突破常规业务的医药商业企业以借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前不久,浙江上药新欣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建军,跟浙江省一家医院关于增值服务开展了一场谈判,这家医院对原有的几十家药品供应商进行重新梳理,准备将药房托管给排名靠前的几家商业公司。
  虽然谈判还没有结果,但按照目前药房托管的规律,这种商业公司与医院的新型合作一般会遵循这样的方式,医院在保证药房资产归属权不变、法人性质不变、员工劳动关系不变的原则下,医院药房交由商业公司管理,院方制定药品采购目录,商业公司负责供应药品,并根据需要为医院配备相应设备及软件。
  医院对于此合作的动力在于,随着基本药物零差率的实施,药房运营渐变成医院的负担,地方财政又很难完全补贴到位。于是,药房托管成为医院减轻药房管理压力的好办法:原来医院药房的人员工资,现由托管企业共同支付。企业同样受益,医院的配送商减少,留下企业的市场份额自然会在医药药品供应中的比重增大。
  “目前,在医药流通领域,为医院提供增值服务已经变成很潮的一件事。”卢建军说。据他介绍,现在上药集团总部专门编制了一本企业为医院提供增值服务蓝皮书,其功能在于,里面涵盖了多种增值服务的项目操作流程,如果子公司需要给当地医院提供增值服务服务的话,这本书可以告诉它怎么样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纵观医药流通行业,前几大医药行业巨头谁都不甘在新兴业态的探索中落于人后。华润北京医药股份、国药控股、九州通都已开始行动,而且被商务部市场秩序司选为了首批国家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工程的推荐企业。
  作为样板,他们的做法各有特色。华润旗下的北医股份2010年开始了与天坛医院在药房信息化方面的合作;九州通与与北大人民医院在2009年就医用耗材管理签署合作协议;而国药控股的尝试则体现在对药品供应链合理体系的建设上。
  当各大医药商业企业已经在各地祭起新一轮新型业态的竞争大旗时,相比之下,地方性区域企业的步调还略显缓慢,“东北的医院在这方面的需求相对较小,我们对医院的服务主要是支持医院进行学术会议的召开、为医院提供信心服务这一块,估计增值服务在之后几年内也会越来越重要,我们还在观望。”主要市场集中在吉林省,年销售规模约6亿元的吉林省友邦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清磊告诉《E药经理人》。
  错的倒下,对的站着
  虽然现在新兴业态已然成为医药流通领域的“潮行为”,但实际上,早在多年前,就有企业尝试过。
  拿药房托管来说,在业内反响最大的应该是2006年,南京医药对二级以下医院药房进行的托管,当时,100余家医疗机构将本单位药品采购、供应及贮存管理工作委托给南京医药,南京医药支付给医院托管费。后来,由于新医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推广,此模式逐渐消亡。
  其实南京医药还不是最早的药房托管开拓者,来自山东的某商业公司透露,他们在10年前已经开始对一些医院的药房进行托管,通过托管,虽然商业企业为医院提供服务增加了支出,但其跟上游工业企业的议价能力会增强。
  而如今出现的药房托管实际上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现在,医院为了避免—家供应商形成垄断地位,一般会选择3~6家企业进行药房托管。
  不过,在国药控股分销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学东看来,“当前的模式也并不可持续,既要投入技术,又要提供设备,一家医院的投入就有几千万,全国有那么多医院,没有哪家公司投得起。”
  卢建军也持相似观点:“该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以服务换份额’,企业的盈利直接体现在份额提升中。对盈利能力的直接影响就表现为供应链成本与增量份额带来的效益之间的权衡。单个医院的高投入,短期内有压力,可能需要3~5年基本实现增量收益与投入成本的平衡。”
  孔学东认为,未来医药商业企业新型业态的发展方向之一将是SPD(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模式,医院将包括药品、耗材甚至后勤用品在内的所有物品的采购、库存管理、包装及配送发放等物流相关业务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来进行托管,医院仅根据实际消耗与第三方进行结算。在这种模式下,医药商业企业能够真正通过提供服务来获得直接回报。国药控股与上海东方医院(南院)2012年签署合作协议,合作模式正是借鉴和运用了SPD模式。
其他文献
县级医院在规模和行政设立上与大医院最为接近,在一个县的独立王国里它就是大医院,在医疗资源上是处于垄断地位的。  由于受基本药物制度的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收入出现萎缩。但县级医院的力量蓄势而起,逐步成为外资药企开始渗透的终端市场。  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市场规模共计5600亿元,医院药品市场占据4150亿元,其中县级医院药品市场占1200亿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市场占据12
期刊
企业的核心是追求利润,但企业更应该注重于研究财富创造力。企业的营业收入用于提高员工待遇,这是一种财富创造力;用于投放广告来发展产品品牌,这同样是财富创造力。如此一来,尽管企业的利润减少,但是无形的资产在不断增值。  1 关于低价竞标?  第一,华药从不领先报低价,其他企业先报了低价,然后华药才跟进。招标的游戏规则迫使我们不得不跟进,坦率地讲这作为企业的一种策略,确实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之前,我们报
期刊
相比其他外企,诺和诺德在县级市场能有一席之地,与其只专注于糖尿病这一单一领域有莫大的关系。这种专注或许只是一种被动的历史选择,但从另一角度却又未尝不是一种策略。  城市医院历来是各大制药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而今,基层医疗市场的竞争惨烈程度几乎可与前者比肩。除此前药企较为关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外,县级医院也正在由蓝海迅速进入到红海搏杀的态势。不过这里的主角一向是本土企业。  在BCG的2010
期刊
从华药的现实情况看,不是厂房、设备、工艺陈旧,而是思想陈旧、观念陈旧、意识陈旧;不是缺人才、缺技术,也不是缺管理、缺资金,关键是缺动力,缺信心。  从华药的现实情况看,不是厂房、设备、工艺陈旧,而是思想陈旧、观念陈旧、意识陈旧;不是缺人才、缺技术,也不是缺管理、缺资金,关键是缺动力,缺信心。  我们要在全集团深入开展“解放思想、重振华药”大讨论,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更新思想认识,为华药的改革发展注
期刊
罗氏与保险公司的创新合作模式,不但有可能增拓潜在客户,而且围绕购买防癌险的人群,还有更多可供想象的业务拓展空间。  这太有想象力了!  两个月前,3家世界500强企业——罗氏、瑞士再保险公司(以下简称“瑞士再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在中国市场推广防癌险。据估计这一新险种有望在今年覆盖达到1000万客户,而且一年之后客户人数有望再增长20%。诸多媒体热
期刊
2013年1月21日,E药经理人杂志社与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斯泰来中国”)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医药商业峰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巡视员温再兴、资深企业税务顾问郭伟、301医院药品保障供应部副主  任孙艳和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法律顾问姚岚律师等嘉宾,他们就医药商业的宏观形势与微观变化等议题做了精彩演讲,超过100家商业企业领导出席此次会议。  会上,安斯泰来制药
期刊
在大举进攻基层市场遭遇全面挫败后,跨国药企迅速放弃“基层”这个模糊市场的概念;在自建队伍上,放弃不可控的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全力进攻最接近大型医院的县级医院。  基层层医疗市场,在众多药企的眼中是一块无比诱人的“肥肉”:它地缘广阔,包括各大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约6亿农村人口的县级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卫生所,市场容量不可估计;但同时,它又是一块最难啃的“骨头”:地理位置分散、地区差异大、发展
期刊
“VEGF-KIT”是首个获批可以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检测试剂盒,它不仅会成为肿瘤早期预警的重要手段,更是医生对肿瘤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信息指标。  十年磨一剑,北京健平九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平九星”)董事长邹检平终于将自己的梦想落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诊断试剂盒“VEGF-KIT”项目即将上市,并成为经政府许可上市的全球第一个VEGF检验试剂盒项目。日前,“VEGF-KIT”
期刊
一边是中医药发展的大势和市场蕴含的巨大需求,一边是研发的短板和标准的争议,中药配方颗粒产业需要在政策监管和行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中药配方颗粒的身份不清、标准未明、争议不断使得SFDA批准6家试点生产企业之后再无企业入围。然而,媒体爆出的一则关于安徽和吉林的两家药企获得中药配方颗粒省级试点生产资质的消息,却让这个貌似相安无事的市场开始躁动起来。  业内分析称,两家企业相继获得省内中药配方颗粒试
期刊
医疗的发展从来就是和资本有缘。从全球范围来看,那些新兴的创新企业在快速实现其目标的时候都曾留下了资本浓重的手笔和痕迹:30多年前,安进公司刚刚起步之时,其首任CEO乔治·拉思曼不仅慧眼识珠,意识到新生物技术的巨大潜力,更是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内接二连三地显示了其融资才华。在从风险投资和IPO行动中获得了必要的现金之后,安进公司还从日本麒麟制药和美国强生公司的合作中获得了进一步的资金保障,从而促成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