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是师生“教”与“学”的智能伙伴,是师生合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信息交流枢纽,是师生营造课堂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进行高阶思维训练的得力工具。21世纪,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现代教育向智能化、便捷性、实时性、无界性方向发展。本课题组在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规律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各个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与20世纪时相比变化巨大,重新确立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基本地位,对现代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教”与“学”;信息技术;现代化信息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08-0138-02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 smart partner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 is an information exchange hub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mplete classroom teaching tasks. It is a powerful tool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reate classroom teaching situations,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and conduct high-level thinking training. In the 21st century,under the suppor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odern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towards intelligence,convenience,real-time and unboundedness.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ing the law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ubject teaching,the research team realiz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various teaching elements has changed greatly compared with the 20th century,and re-established the basic posi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odern teaching. I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Keywords:“teaching” and “learn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modern information classroom
1 信息技术的新定位——师生“教”与“学”的智能伙伴
信息技术型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加入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各要素的关系,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技术要素。虽然信息技术的基本属性——工具性仍然没变,但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具有能动性和独立性,使得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呈现工具,而逐渐成为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智能伙伴。如在Margin Note、Moodie、Blackboard等智能学习工具的支持下,多文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不仅能通过终端接受、反馈学情,还能通过终端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维度将文本信息收集起来进行重组。只要输入相关命令,可以自动提取关键词,生成师生所需要的图表,甚至形成思维导图,师生所要做的是辨析与修正。这种情况正在走进我们的课堂,而且必将常态化。“智能化”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智能伙伴”是師生对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中的作用的新定位。
2 信息技术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信息交流枢纽
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第二个挑战是信息技术成为师生双方的信息交流枢纽。信息技术不仅使得师生双方的交流变得快捷、多样,而且一定程度地主导着课堂的各个环节。
信息技术型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不但是师生实时交流的媒介,而且推动着课堂教学环节的持续进行。例如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在导入环节,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电子文本、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要运用信息技术阅读、标注电子文本;在阅读理解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提取指定信息,并形成电子文本样式的成果;在交流展示环节,师生双方运用信息技术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反馈,进一步整理学习成果;最后的目标达成环节,师生可以使用客户端展示、点评、总结、交流学习成果。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成为推动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达成三维目标的信息交流枢纽。
信息技术成为现代化课堂的结构核心,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工具,还主导着课堂各教学环节的进行,虽然这个主导是由教师课前预定好的。
信息技术课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节点常常成为展开新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点。信息技术引导并融合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使之环环相扣,持续进行:引导——展开——总结;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把握学情,掌控、调整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如欣赏小说写作手法的过程中,当教师通过反馈终端发现学生理解分歧较大时,教师就要暂缓推进教学进程,提示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争议手法,进一步比较分析,归类合并,从而统一认识,统一语言要素,达到教学目标。反之,则可以加快进程。 3 信息技术是师生合作创设教学情境的得力工具
主题教学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创建的围绕主题分享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景。良好的主题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激发,有利于教與学良好互动氛围的形成。传统主题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依靠教师个人的“表演”艺术水平。然而,教师不是表演艺术家,即使是表演艺术家也不能扮演全行当。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主题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只需要做一个很好的编导就可以了。
一个好的“编导”能运用信息技术艺术地处理好一节课中的教学内容、教学双方、教学方法的关系,从而创设出优良的教学情境。如:语文课堂中,鉴赏戏剧文学,教师可以播放梅兰芳、海连池唱段视频,营造出浓浓的戏曲氛围,形成戏曲主题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能更直观、更准确地分辨出二者在唱、念、做、打上处理的不同之处,以及使用的曲牌的风格有何不同;即使是很枯燥的科学论文,也可以让朗诵名家来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科学图片、实验视频等走进课堂,营造出浓浓的科学氛围,形成良好的教学主题情境,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形成科学严谨的阅读习惯,还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新时代科学精神。
4 信息技术是便捷、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新型智能工具
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要求是:容量大、任务重、能力培养层级深;而传统教学的痼疾是“少、慢”,结果是“差、费”。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效率瓶颈问题,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以古文鉴赏为例,传统课堂容量一般为一篇(1000字),而且能力层级常常仅在理解层面。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扩充容量,达到2篇(2000字),还可以便捷链接相关信息,创设教学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快速提取、比对、重组信息,理解、构建阅读写作知识体系,进行分析综合、表达能力的训练,达到高考E级、D级训练的要求。
传统课堂大量的文字板书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使用信息技术,只需要点一下鼠标,信息就会按照设定的情景呈现出来。只要老师们乐于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即使使用白板教学的课堂,也可以因为PPT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课堂上展示、理解信息更为丰富、便捷。如果再使用西沃授课助手等技术,就能实现课内连接课外,实现无界课堂,课堂效率就会更高。
5 信息技术是高阶思维训练的便捷工具
教学实践中,训练高阶思维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一些抽象的、复杂的、需及时反馈的思维训练就较难大量进行。信息技术的使用,尤其是学生终端的普及,可以较为轻松地引导学生将浅层认知提升为深层意义的获得,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表达、学会创造。高阶思维的培养在语文多文本读写教学中表现为鉴赏评价、表达运用和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诗歌主题比较阅读教学中,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手法的基础上,多媒体可以便捷链接诗歌产生的背景、诗人的生平及思想,以及唯物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让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最后形成电子文档,在平台上进行展示;教师、学生均可以在平台上阅读、评价。学生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高阶思维得到了训练,不但构建了关于诗歌比较鉴赏的知识和评价体系,还形成了具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
这是一节延伸到课外的课,可以在一节课中完成平时教师课前印发的相关资料,课后学生习作,形成纸质材料,教师点批,班内交流,师生点评等很多环节,让信息快速传递,课内与课外实时结合,节省了很多流转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高阶思维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得以有效构建,并能够得到良好的训练。
6 结 论
科学认识现代化信息课堂教学的结构要素,艺术地处理课堂中教师、学生、授课内容、信息技术手段四者的关系,不但有利于设计出更优质的课堂教学,创设出理想的主题教学情境,而且能有效增加课堂容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参考文献:
[1] 蔡继乐.十九大代表、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学习十九大精神进行时 [N].中国教育报,2017-10-27(01).
[2] 钱冬明,李如意,高幼萍.技术丰富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17(6):17-23.
[3] 钱冬明,郭玮,管珏琪.从学习工具的发展及应用看e-Learning的发展——基于Top100学习工具近五年的排名数据 [J].中国电化教育,2012(5):135-139.
[4] 余文森.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育 [J].今日教育,2016(3):11-14.
作者简介:周玉杰(1974-),男,汉族,河南开封人,开封市祥符区政协委员,中学高级职称,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教”与“学”;信息技术;现代化信息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08-0138-02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 smart partner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 is an information exchange hub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mplete classroom teaching tasks. It is a powerful tool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reate classroom teaching situations,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and conduct high-level thinking training. In the 21st century,under the suppor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odern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towards intelligence,convenience,real-time and unboundedness.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ing the law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ubject teaching,the research team realiz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various teaching elements has changed greatly compared with the 20th century,and re-established the basic posi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odern teaching. I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Keywords:“teaching” and “learn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modern information classroom
1 信息技术的新定位——师生“教”与“学”的智能伙伴
信息技术型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加入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各要素的关系,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技术要素。虽然信息技术的基本属性——工具性仍然没变,但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具有能动性和独立性,使得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呈现工具,而逐渐成为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智能伙伴。如在Margin Note、Moodie、Blackboard等智能学习工具的支持下,多文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不仅能通过终端接受、反馈学情,还能通过终端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维度将文本信息收集起来进行重组。只要输入相关命令,可以自动提取关键词,生成师生所需要的图表,甚至形成思维导图,师生所要做的是辨析与修正。这种情况正在走进我们的课堂,而且必将常态化。“智能化”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智能伙伴”是師生对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中的作用的新定位。
2 信息技术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信息交流枢纽
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第二个挑战是信息技术成为师生双方的信息交流枢纽。信息技术不仅使得师生双方的交流变得快捷、多样,而且一定程度地主导着课堂的各个环节。
信息技术型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不但是师生实时交流的媒介,而且推动着课堂教学环节的持续进行。例如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在导入环节,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电子文本、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要运用信息技术阅读、标注电子文本;在阅读理解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提取指定信息,并形成电子文本样式的成果;在交流展示环节,师生双方运用信息技术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反馈,进一步整理学习成果;最后的目标达成环节,师生可以使用客户端展示、点评、总结、交流学习成果。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成为推动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达成三维目标的信息交流枢纽。
信息技术成为现代化课堂的结构核心,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工具,还主导着课堂各教学环节的进行,虽然这个主导是由教师课前预定好的。
信息技术课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节点常常成为展开新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点。信息技术引导并融合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使之环环相扣,持续进行:引导——展开——总结;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把握学情,掌控、调整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如欣赏小说写作手法的过程中,当教师通过反馈终端发现学生理解分歧较大时,教师就要暂缓推进教学进程,提示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争议手法,进一步比较分析,归类合并,从而统一认识,统一语言要素,达到教学目标。反之,则可以加快进程。 3 信息技术是师生合作创设教学情境的得力工具
主题教学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创建的围绕主题分享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景。良好的主题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激发,有利于教與学良好互动氛围的形成。传统主题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依靠教师个人的“表演”艺术水平。然而,教师不是表演艺术家,即使是表演艺术家也不能扮演全行当。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主题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只需要做一个很好的编导就可以了。
一个好的“编导”能运用信息技术艺术地处理好一节课中的教学内容、教学双方、教学方法的关系,从而创设出优良的教学情境。如:语文课堂中,鉴赏戏剧文学,教师可以播放梅兰芳、海连池唱段视频,营造出浓浓的戏曲氛围,形成戏曲主题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能更直观、更准确地分辨出二者在唱、念、做、打上处理的不同之处,以及使用的曲牌的风格有何不同;即使是很枯燥的科学论文,也可以让朗诵名家来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科学图片、实验视频等走进课堂,营造出浓浓的科学氛围,形成良好的教学主题情境,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形成科学严谨的阅读习惯,还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新时代科学精神。
4 信息技术是便捷、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新型智能工具
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要求是:容量大、任务重、能力培养层级深;而传统教学的痼疾是“少、慢”,结果是“差、费”。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效率瓶颈问题,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以古文鉴赏为例,传统课堂容量一般为一篇(1000字),而且能力层级常常仅在理解层面。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扩充容量,达到2篇(2000字),还可以便捷链接相关信息,创设教学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快速提取、比对、重组信息,理解、构建阅读写作知识体系,进行分析综合、表达能力的训练,达到高考E级、D级训练的要求。
传统课堂大量的文字板书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使用信息技术,只需要点一下鼠标,信息就会按照设定的情景呈现出来。只要老师们乐于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即使使用白板教学的课堂,也可以因为PPT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课堂上展示、理解信息更为丰富、便捷。如果再使用西沃授课助手等技术,就能实现课内连接课外,实现无界课堂,课堂效率就会更高。
5 信息技术是高阶思维训练的便捷工具
教学实践中,训练高阶思维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一些抽象的、复杂的、需及时反馈的思维训练就较难大量进行。信息技术的使用,尤其是学生终端的普及,可以较为轻松地引导学生将浅层认知提升为深层意义的获得,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表达、学会创造。高阶思维的培养在语文多文本读写教学中表现为鉴赏评价、表达运用和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诗歌主题比较阅读教学中,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手法的基础上,多媒体可以便捷链接诗歌产生的背景、诗人的生平及思想,以及唯物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让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最后形成电子文档,在平台上进行展示;教师、学生均可以在平台上阅读、评价。学生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高阶思维得到了训练,不但构建了关于诗歌比较鉴赏的知识和评价体系,还形成了具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
这是一节延伸到课外的课,可以在一节课中完成平时教师课前印发的相关资料,课后学生习作,形成纸质材料,教师点批,班内交流,师生点评等很多环节,让信息快速传递,课内与课外实时结合,节省了很多流转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高阶思维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得以有效构建,并能够得到良好的训练。
6 结 论
科学认识现代化信息课堂教学的结构要素,艺术地处理课堂中教师、学生、授课内容、信息技术手段四者的关系,不但有利于设计出更优质的课堂教学,创设出理想的主题教学情境,而且能有效增加课堂容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参考文献:
[1] 蔡继乐.十九大代表、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学习十九大精神进行时 [N].中国教育报,2017-10-27(01).
[2] 钱冬明,李如意,高幼萍.技术丰富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17(6):17-23.
[3] 钱冬明,郭玮,管珏琪.从学习工具的发展及应用看e-Learning的发展——基于Top100学习工具近五年的排名数据 [J].中国电化教育,2012(5):135-139.
[4] 余文森.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育 [J].今日教育,2016(3):11-14.
作者简介:周玉杰(1974-),男,汉族,河南开封人,开封市祥符区政协委员,中学高级职称,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