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误区刍议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jmy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新理念的提出,为初中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具体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不少误区。这或多或少地阻碍了新课标理念的进一步的贯彻落实,粗略统计主要的有这么三点:
  误区一:重视作文,忽略评讲
  中考分成三大块,作文占有不小的比例,也就占了不少的分值。不少老师都知道作文重要,平时也都非常注意学生作文的训练。有的学校老师为了使学生作文水平迅速提高,采用了强化训练法,几乎是一周大作,一周小作,还天天布置学生写日记。但是,这些用心良苦的老师往往只重视作文的练习,却忽略了作文的评讲。其实,作文的训练和评讲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如果把训练比作实战,那么评讲就是理论指导。只有实战而没有理论的指导,这种实战,其水平是不可能有很大很快提高的;反之,如果只有评讲而很少实战,这种理论又是一空中楼阁,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只有将实战和指导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巨大无比的威力。
  作文评讲不能是散兵游勇,应该是正规化军队。有的老师也作过作文评讲,大部分情况下总是将学生的作文大致分成三等,选好作文在班上读一读,号召大家向好学生学习;选不够好的适当地批评一下,要求大家避免类似的错误。应该说这不是真正的评讲,这种评讲纯粹是一种“下里巴人”式的浅层次评讲,真正的评讲应该是专题化评讲、系列化评讲,某一文体多个专题的评讲综合就是对这一文体写作的系统理论指导。这种理论指导能够让学生懂得原来这种文体是应该如此进行写作的。比如,初中阶段有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写作。如何使初中学生较快地初步掌握一事一议文体的写作要领?我在具体教学中安排了下列作文评讲(当然,根据具体情况会有所变动)。1.《如何多角度提炼“事”中的闪光点》,2.《一事一议中的论点提出艺术》,3.《一事一议中“事”的叙述技巧》,4.《如何写好一事一议中的事实论据》,5.《一事一议中的道理论证方法举隅》,6.《一事一议中的结尾艺术》,7.《一事一议文体的谋篇布局》,8.《一事一议文体的语言表达》。通过以上这些评讲,学生对一事一议文体的写作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了。
  误区二:重视技巧,忽略过程
  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不仅仅是技巧的表达,更需要重视的是写作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写作过程中的自省、自悟和整体调整,自省是对写作过程的自我反思。只有自主性很强,具有独立写作意识的学生才可能这样做。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文字负责任的表现。自悟是使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对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的处理处于比较自觉的状态,其作用是使所写文章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整体调整就是在写作目的的指导下,对文章作调整和修改,使之更完美,更具表现力。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写作技巧还算是重视的,但是,对写作过程的指导往往忽略了,特别是对多彩多姿的生活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去观察、去感悟、去探究,对已经获得的好的素材没有根据题目的要求指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梳理、开掘,而过于匆忙地让学生进入了写的实质阶段,过多地在技巧的表达上花费了指导的时间。当然,这不是说技巧的表达不重要,只是说过程指导同样重要,不容忽视。这是当前作文教学中相当普遍的一大误区,而这一误区在不少学校不少教师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
  误区三:重视多写,忽略多改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是,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改,却是一大缺失。不要说学生很少改自己的作文,就是教师,由于自己很少写作,也就很少让学生去改作文,很少指导学生去改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学生只有会修改文章,才真正具备了独立作文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做到多改,首要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要意识到自己是写作的主人。材料,靠自己积累;题目,靠自己拟定;中心,靠自己确立;修改,靠自己进行。只有培养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做到独立写作。
  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首先从大的方面去做,第一步要把所写作文与题目要求对照,这种对照就是看看自己的初稿有没有离题;然后对照文章的材料、中心与题目是否联系很紧密,假如有不当之处就需要进行修正;再次可从谋篇布局上考虑,是否合适,是否新颖,重点是否突出,描写是否恰当,段落衔接是否得当,最后才去考虑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这样从大到小,环环相扣,文章的修改才算结束。当然,学生在具体修改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次作文一个修改角度,这样连续多次的辅导,学生自然就学会了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为作文规定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要想能做到这一点,初中作文教学只有走出误区,才能去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来的总目标。
其他文献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诗文中有些语句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往往会产生错误。如《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登船。“主人下马”这部分省了“客”,“客在船”这部分又省了“主人”,前后语意互相补充,才能正确领会句意。如果将其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
利用寄主昆虫增殖病毒时,影响病毒产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寄主昆虫的敏感性是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国内外在不同寄主对同种病毒敏感性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但在相同寄主不同品系对同种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对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以教育生态学为基础,探讨了信息化环境下课堂生态环境和网络生态环境互为补充,探索了“线下+线上
本文对甘薯天蛾分布的国家和危害现状以及寄生于甘薯天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和寄生情况进行了简述.并对甘薯天蛾寄生性天敌的特点和利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美无处不在,我们在品味一篇佳作的语言美时,大多去留意动词、形容词的生动传神,却往往忽略虚词特别是象声词的修辞效果。实际上,几处象声词的精妙运用都会产生精奇空灵,绕梁三日的艺术效果,从而表现出高深的语言造诣。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对这些象声词给予足够的重视,就能进一步感知人物的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笔者现就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几个简单的例子来浅析一下象声词在文章表达中的作用。    
考察了在使用氰戊菊酯的条件下,小菜蛾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能力的影响。在杀虫剂作用下,用抗性寄主饲养的菜蛾绒茧蜂RRC品系对抗性寄主RRP品系幼虫的寄生率达89%,寄主幼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