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微习作指的是阅读教学中采用的即时性写作,可以是阅读时灵光一现的词语、句子,也可以是经过精心思索所得到的感悟。由于微习作时间短、规模小、易操作、针对性强,所以成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听、说、读、写的有效途径。微习作在阅读教学时可以随时进行,在课外也可以快速完成,由于完成难度小,避免了传统习作中构思写作需要耗费较多时间的不足之处,创作出的内容虽然篇幅较短但思路清晰,内容完整又能表情达意,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微习作可以化零为整,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生发的许多零碎的片段整合起来,用简洁的方法来厘清写作思路,因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微习作得到了许多教师的推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巧妙地搭建微习作平台,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文本精彩处仿一仿
教材选用的课文有很多是名家名篇,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词句段落,用词优美典雅、构句新颖独到。在教学文本时,多媒体出示这些精彩段落,让学生读一读,领会意思后学习语段的构句方式,找出里面的修饰词或修辞手法等,了解句与句的结构关系,再一起背一背。接着通过仿写的方法,模仿精彩段落写一写,练习遣词造句的基本功,使书面语言的写作逐步合乎语法规范。
《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散文,描述了一池荷花的美景,语言清新朴实,优美语句较多。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荷花的静态与动态,让人读了猶如身临其境。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教学时,我出示课文的第2自然段,提示学生找一找作者一共描写了白荷花的几种形态,作者又是怎么将这些形态串联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用红色字体醒目标出段落中的三种形态:“才展开”“全展开”“花骨朵儿”,再用引读的方法师生共同诵读句子,对句中所运用的修饰颜色和形态的词语、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层次分明的写作技巧等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学生深度理解以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植物。我课件出示迎春花、桃花、菊花等各种形态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中感兴趣的一种植物在各个时期的不同形态特征后,模仿《荷花》一文中的写作特点进行练写。
教材是专为小学生量身打造的,是学生进行微习作训练的最佳仿写“模板”,拉近了学生与名篇佳作的距离。在朗读与感悟中领会写作方法,再模仿相应的段落写出一篇类似结构的小片段,学生就感到非常轻松。微习作的字数一般在100左右,所用的时间非常简短,非常适合学生的即兴创作。
二、文本留白处补一补
课标强调“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如果阅读教学只是不动脑筋地照本宣科,将书本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忽视文本的内涵,那么这样的教学质量势必是低效的。仔细钻研教材,不难发现文本在叙述某个情节时往往都会留有空白之处,引起读者咀嚼回味,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精读课文,讲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过度砍伐树木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最终被洪水卷走的故事。这篇课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结尾处留下一个巨大的空白——“什么都没有了”,让人顿感一种深深的遗憾。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呢?追本溯源,那是人们没有环保的意识,贪图眼前短浅的物质利益导致的。小村庄消失了,对于后人有什么警示作用?如果想要保护好小村庄,可以提出哪些建议呢?面对文本的留白,一个个巨大的问号萦绕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所有的问题后连贯起来给课文补一补结尾,使文本情节再度掀起波澜。
文本中的留白有时放在文中,有时放在结尾,只要潜心钻研,就会从这些留白处挖掘出丰富的写作素材,进而引导学生顺着文本的写作思路,或者进行填空练习,或者进行想象补写,给文本的留白处补一补,更加丰富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在留白处进行微习作,不但能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思考,而且也能非常高效地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文本结束处续一续
教材中的课文篇幅一般都不长,如果沿着课文的写作思路,对原文展开内容的延伸,肯定能使原文更加深刻动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讲了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画骆驼,看谁画得多,结果小徒弟运用创新思维“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称赞的故事,课文结尾一句“两个徒弟恍然大悟”就戛然而止,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两个徒弟到底明白什么了呢?引导学生交流小徒弟画画的内容,讨论画师为什么就独独称赞小徒弟的画。小徒弟构思的内容之所以巧妙,是因为他的思路与众不同,虽然只画了有限的两只骆驼,但是他还画了背景——沙漠,背景起到了让人浮想联翩的作用,让人看了以后马上就会联想到沙漠中有一对正在行进的骆驼,画面营造出的骆驼队伍似乎无穷无尽,到底有多少只呢?谁也说不准,留给人无限的遐想。当其他两个徒弟明白小徒弟取胜的原因就是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后由此展开,让学生在文本结束处续一续,当师傅再考他们的画画的时候,这两个徒弟将会怎么做?续写文本故事前,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然后把自己的所想、所说、所感有顺序地写下来,一篇微习作就能很快落笔成文。
像这类开发学生智力的故事还有很多,学生也非常感兴趣阅读。如司马光采用砸缸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伙伴,曹冲采用石头替换大象的方法称象,爱迪生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救了妈妈……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留给学生想象的自由空间,还要提醒学生随时记录想到的好点子,找到微习作的灵感。
四、把课文内容改一改
通过学习课文,大多数学生都羡慕作者的文采,如果也能像课文作者那样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那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由此不妨利用课文,发挥学生“异想天开”的创造性思维,围绕主题改一改课文内容,不但使课文的情节令人耳目一新,而且锻炼了学生微习作的能力。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了牧羊人丢了羊后不听劝告又丢羊,最后补了羊圈才不再丢羊的事情,揭示出发生错误以后要及时去补救的道理。亡羊以后用补牢的办法去解决,这种方法易于学生理解。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在课堂上,我就提出问题:牧羊人亡羊以后,除了“补牢”这个办法以外,还有没有别的补救措施呢?学生的思维瞬间变得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亡羊以后可以补一只猎狗,猎狗一叫,狼就不敢来了,羊也就不会丢了。”有的学生说:“可以挖个陷阱,狼来了,一脚踩在陷阱里,被牧羊人活捉了。”还有的学生说:“可以补一支猎枪,安排人员轮流值班日夜看护。”……学生们紧扣原文“亡羊”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亡羊以后怎么补救的措施写成一篇微习作,学生改写的内容与原文不同却又浑然一体,融合成了一个完整的新故事。学生读着自己所写的微习作,特别有成就感。
改写课文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替代文中的词语;换一种说话的语气改写课文句子,将课文的写作顺序打乱以后重新改写;把课文的原有体裁改一改;扩写课文、缩写课文;等等,采用这种简单的改写方式进行微习作训练,是锻炼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微习作练习,是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的,其可操作性强。如果能长期坚持,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会逐渐提升,积累下来的素材也就使学生在习作时有了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长江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微习作可以化零为整,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生发的许多零碎的片段整合起来,用简洁的方法来厘清写作思路,因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微习作得到了许多教师的推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巧妙地搭建微习作平台,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文本精彩处仿一仿
教材选用的课文有很多是名家名篇,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词句段落,用词优美典雅、构句新颖独到。在教学文本时,多媒体出示这些精彩段落,让学生读一读,领会意思后学习语段的构句方式,找出里面的修饰词或修辞手法等,了解句与句的结构关系,再一起背一背。接着通过仿写的方法,模仿精彩段落写一写,练习遣词造句的基本功,使书面语言的写作逐步合乎语法规范。
《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散文,描述了一池荷花的美景,语言清新朴实,优美语句较多。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荷花的静态与动态,让人读了猶如身临其境。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教学时,我出示课文的第2自然段,提示学生找一找作者一共描写了白荷花的几种形态,作者又是怎么将这些形态串联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用红色字体醒目标出段落中的三种形态:“才展开”“全展开”“花骨朵儿”,再用引读的方法师生共同诵读句子,对句中所运用的修饰颜色和形态的词语、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层次分明的写作技巧等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学生深度理解以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植物。我课件出示迎春花、桃花、菊花等各种形态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中感兴趣的一种植物在各个时期的不同形态特征后,模仿《荷花》一文中的写作特点进行练写。
教材是专为小学生量身打造的,是学生进行微习作训练的最佳仿写“模板”,拉近了学生与名篇佳作的距离。在朗读与感悟中领会写作方法,再模仿相应的段落写出一篇类似结构的小片段,学生就感到非常轻松。微习作的字数一般在100左右,所用的时间非常简短,非常适合学生的即兴创作。
二、文本留白处补一补
课标强调“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如果阅读教学只是不动脑筋地照本宣科,将书本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忽视文本的内涵,那么这样的教学质量势必是低效的。仔细钻研教材,不难发现文本在叙述某个情节时往往都会留有空白之处,引起读者咀嚼回味,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精读课文,讲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过度砍伐树木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最终被洪水卷走的故事。这篇课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结尾处留下一个巨大的空白——“什么都没有了”,让人顿感一种深深的遗憾。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呢?追本溯源,那是人们没有环保的意识,贪图眼前短浅的物质利益导致的。小村庄消失了,对于后人有什么警示作用?如果想要保护好小村庄,可以提出哪些建议呢?面对文本的留白,一个个巨大的问号萦绕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所有的问题后连贯起来给课文补一补结尾,使文本情节再度掀起波澜。
文本中的留白有时放在文中,有时放在结尾,只要潜心钻研,就会从这些留白处挖掘出丰富的写作素材,进而引导学生顺着文本的写作思路,或者进行填空练习,或者进行想象补写,给文本的留白处补一补,更加丰富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在留白处进行微习作,不但能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思考,而且也能非常高效地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文本结束处续一续
教材中的课文篇幅一般都不长,如果沿着课文的写作思路,对原文展开内容的延伸,肯定能使原文更加深刻动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讲了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画骆驼,看谁画得多,结果小徒弟运用创新思维“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称赞的故事,课文结尾一句“两个徒弟恍然大悟”就戛然而止,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两个徒弟到底明白什么了呢?引导学生交流小徒弟画画的内容,讨论画师为什么就独独称赞小徒弟的画。小徒弟构思的内容之所以巧妙,是因为他的思路与众不同,虽然只画了有限的两只骆驼,但是他还画了背景——沙漠,背景起到了让人浮想联翩的作用,让人看了以后马上就会联想到沙漠中有一对正在行进的骆驼,画面营造出的骆驼队伍似乎无穷无尽,到底有多少只呢?谁也说不准,留给人无限的遐想。当其他两个徒弟明白小徒弟取胜的原因就是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后由此展开,让学生在文本结束处续一续,当师傅再考他们的画画的时候,这两个徒弟将会怎么做?续写文本故事前,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然后把自己的所想、所说、所感有顺序地写下来,一篇微习作就能很快落笔成文。
像这类开发学生智力的故事还有很多,学生也非常感兴趣阅读。如司马光采用砸缸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伙伴,曹冲采用石头替换大象的方法称象,爱迪生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救了妈妈……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留给学生想象的自由空间,还要提醒学生随时记录想到的好点子,找到微习作的灵感。
四、把课文内容改一改
通过学习课文,大多数学生都羡慕作者的文采,如果也能像课文作者那样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那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由此不妨利用课文,发挥学生“异想天开”的创造性思维,围绕主题改一改课文内容,不但使课文的情节令人耳目一新,而且锻炼了学生微习作的能力。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了牧羊人丢了羊后不听劝告又丢羊,最后补了羊圈才不再丢羊的事情,揭示出发生错误以后要及时去补救的道理。亡羊以后用补牢的办法去解决,这种方法易于学生理解。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在课堂上,我就提出问题:牧羊人亡羊以后,除了“补牢”这个办法以外,还有没有别的补救措施呢?学生的思维瞬间变得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亡羊以后可以补一只猎狗,猎狗一叫,狼就不敢来了,羊也就不会丢了。”有的学生说:“可以挖个陷阱,狼来了,一脚踩在陷阱里,被牧羊人活捉了。”还有的学生说:“可以补一支猎枪,安排人员轮流值班日夜看护。”……学生们紧扣原文“亡羊”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亡羊以后怎么补救的措施写成一篇微习作,学生改写的内容与原文不同却又浑然一体,融合成了一个完整的新故事。学生读着自己所写的微习作,特别有成就感。
改写课文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替代文中的词语;换一种说话的语气改写课文句子,将课文的写作顺序打乱以后重新改写;把课文的原有体裁改一改;扩写课文、缩写课文;等等,采用这种简单的改写方式进行微习作训练,是锻炼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微习作练习,是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的,其可操作性强。如果能长期坚持,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会逐渐提升,积累下来的素材也就使学生在习作时有了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长江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