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让学生写出的记叙文结构精美严谨而有创意,光有一个笼统的指导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指导必须进一步地细化。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曾说过:“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未渗透到写作教学,只成功了一半”“读写是天然结合”。既然如此,要训练好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掌握作文的谋篇布局技巧,就应该首先充分利用课文。针对学生谋篇布局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我从组材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了读写结合的写作指导尝试,重点训练学生学会“一线串珠”搭“框架”,以线索组织材料巧妙成文。分三种类型来指导:
一、以物传情
这种做法适用于情感浓烈的写人记事类文章,比如以亲情为主要题材的文章。学生在此类文章的写作中往往材料不少,但是却容易写得平淡琐碎、结构松散、缺乏新意。我想,如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表达的中心和手中的材料的特点找到一个寄托情感的载体,以这一载体为物线,那么,散乱的事件和情绪便能整合在这个形象可感的承载物上面,由此,文章的“框架”便能迅速形成。
七年级教材中的课文《荷叶——母亲》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以物传情类文章的典范。前者叙写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情景,歌颂荷叶的伟大,同时也巧妙地把荷叶与母亲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母亲感激之情,荷叶就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后者“爸爸的花儿”象征爱花、爱生活、爱子女的爸爸,“爸爸的花儿落了”即指爸爸离开了人世,“我”由此长大了。“爸爸的花儿”是贯穿全文材料的线索和凝聚作者情感的载体。
品析完这两篇课文中的任何一篇之后,我都要求学生运用类似的写法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参考题目为:《爱的____》《当我面对____的时候》等等。写作之前进一步指导:“以物传情”的物一定要与主人公紧密相关,可以是这个人身上的东西,也可以是与这个人相似的东西。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让我大为惊喜,尤其是赞美亲情的作文。
二、以事为线
主要是训练学生写清事情发展的脉络和写出事情的波澜。
我利用七上第一、五单元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来进行指导。两篇课文的情节发展脉络分别是:
《走一步,再走一步》:冒险——遇险——脱险
《散步》:说服去散步——选路有分歧——决定与改变——解决分歧,圆满地散步。
这两篇课文都是以事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是训练学生写以事为线的记叙文的范例。
品析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仿照这种类型的课文以《记住这一天》和《忘不了》为题写记叙文,并进行了细致的跟进指导。学生又有了进步。比如学生李家豪的《记住这一天》以与同学“建交两星期纪念日”发生的波折为线索,按照这样的情节发展构架全文:
上午和谐相处,决定傍晚为共庆“建交两星期纪念日”举行“大餐”——下午发生争执,为纪念日笼上阴云——放学后试图磨合却大吵分道,无限烦恼——晚饭去食堂的路上终于握手言和,欢天喜地、意味深长地庆祝“建交两星期纪念日”。
这样的习作无疑是文理清晰、结构完整、颇有看头的。
三、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或者是事件与情感变化双线并行)
七上课文《紫藤萝瀑布》是双线并行结构的叙事散文范例。明线是事线:赏花——忆花——悟花;暗线是情感变化线: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奋向前(情感变化线)。要理解和模仿这种构架的文章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但是学生一旦学会,将大大有益于谋篇布局能力和文章质量的提高。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模仿。结果少数优秀生“摘到了苹果”,比如刘晓欣的考场作文《心事》全文的结构可从以下摘要中探知:
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眼前这株玫瑰好生奇怪,她低矮而瘦弱……
我不禁触景生情。我有我的心事:昨天那句“你考了70多分呐”至今还萦绕在心头……我感觉像是一只原本自由自在的小鸟,突然被一只大手抓进了一个狭小黑暗的笼子里。
她也有她的心事:她生长在狭小的盆子中……
我顿时明白了!心事,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强加的而已。心病还需心药医,而这心药,恰恰正是你自己……把那郁闷的心事揉成一团,然后潇洒地扔进垃圾桶去吧!
想到这里,我也释然了。我望了望那株玫瑰,迎着晨曦,她也潇洒地、灿烂地笑了……
这篇习作表现了考试受挫后满腹心事的“我”在观察到玫瑰盆栽后触景生情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和感悟,从它的开头和行文构思中,我们明显地看出了课文《紫藤萝瀑布》的痕迹。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最大的收获是:在有话可写的基础上有了谋篇布局,即先搭“框架”的意识,并且掌握了“一线串珠”等较实用的组材方法,构思作文不再那么令人头疼。一学年下来,我的学生更加关注课内名篇的阅读,写作逐渐走向规范,作文成绩有较明显的提升,发表在校刊校报的文章有十来篇之多,令人欣慰。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曾说过:“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未渗透到写作教学,只成功了一半”“读写是天然结合”。既然如此,要训练好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掌握作文的谋篇布局技巧,就应该首先充分利用课文。针对学生谋篇布局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我从组材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了读写结合的写作指导尝试,重点训练学生学会“一线串珠”搭“框架”,以线索组织材料巧妙成文。分三种类型来指导:
一、以物传情
这种做法适用于情感浓烈的写人记事类文章,比如以亲情为主要题材的文章。学生在此类文章的写作中往往材料不少,但是却容易写得平淡琐碎、结构松散、缺乏新意。我想,如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表达的中心和手中的材料的特点找到一个寄托情感的载体,以这一载体为物线,那么,散乱的事件和情绪便能整合在这个形象可感的承载物上面,由此,文章的“框架”便能迅速形成。
七年级教材中的课文《荷叶——母亲》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以物传情类文章的典范。前者叙写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情景,歌颂荷叶的伟大,同时也巧妙地把荷叶与母亲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母亲感激之情,荷叶就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后者“爸爸的花儿”象征爱花、爱生活、爱子女的爸爸,“爸爸的花儿落了”即指爸爸离开了人世,“我”由此长大了。“爸爸的花儿”是贯穿全文材料的线索和凝聚作者情感的载体。
品析完这两篇课文中的任何一篇之后,我都要求学生运用类似的写法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参考题目为:《爱的____》《当我面对____的时候》等等。写作之前进一步指导:“以物传情”的物一定要与主人公紧密相关,可以是这个人身上的东西,也可以是与这个人相似的东西。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让我大为惊喜,尤其是赞美亲情的作文。
二、以事为线
主要是训练学生写清事情发展的脉络和写出事情的波澜。
我利用七上第一、五单元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来进行指导。两篇课文的情节发展脉络分别是:
《走一步,再走一步》:冒险——遇险——脱险
《散步》:说服去散步——选路有分歧——决定与改变——解决分歧,圆满地散步。
这两篇课文都是以事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是训练学生写以事为线的记叙文的范例。
品析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仿照这种类型的课文以《记住这一天》和《忘不了》为题写记叙文,并进行了细致的跟进指导。学生又有了进步。比如学生李家豪的《记住这一天》以与同学“建交两星期纪念日”发生的波折为线索,按照这样的情节发展构架全文:
上午和谐相处,决定傍晚为共庆“建交两星期纪念日”举行“大餐”——下午发生争执,为纪念日笼上阴云——放学后试图磨合却大吵分道,无限烦恼——晚饭去食堂的路上终于握手言和,欢天喜地、意味深长地庆祝“建交两星期纪念日”。
这样的习作无疑是文理清晰、结构完整、颇有看头的。
三、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或者是事件与情感变化双线并行)
七上课文《紫藤萝瀑布》是双线并行结构的叙事散文范例。明线是事线:赏花——忆花——悟花;暗线是情感变化线: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奋向前(情感变化线)。要理解和模仿这种构架的文章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但是学生一旦学会,将大大有益于谋篇布局能力和文章质量的提高。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模仿。结果少数优秀生“摘到了苹果”,比如刘晓欣的考场作文《心事》全文的结构可从以下摘要中探知:
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眼前这株玫瑰好生奇怪,她低矮而瘦弱……
我不禁触景生情。我有我的心事:昨天那句“你考了70多分呐”至今还萦绕在心头……我感觉像是一只原本自由自在的小鸟,突然被一只大手抓进了一个狭小黑暗的笼子里。
她也有她的心事:她生长在狭小的盆子中……
我顿时明白了!心事,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强加的而已。心病还需心药医,而这心药,恰恰正是你自己……把那郁闷的心事揉成一团,然后潇洒地扔进垃圾桶去吧!
想到这里,我也释然了。我望了望那株玫瑰,迎着晨曦,她也潇洒地、灿烂地笑了……
这篇习作表现了考试受挫后满腹心事的“我”在观察到玫瑰盆栽后触景生情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和感悟,从它的开头和行文构思中,我们明显地看出了课文《紫藤萝瀑布》的痕迹。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最大的收获是:在有话可写的基础上有了谋篇布局,即先搭“框架”的意识,并且掌握了“一线串珠”等较实用的组材方法,构思作文不再那么令人头疼。一学年下来,我的学生更加关注课内名篇的阅读,写作逐渐走向规范,作文成绩有较明显的提升,发表在校刊校报的文章有十来篇之多,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