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课文巧成文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让学生写出的记叙文结构精美严谨而有创意,光有一个笼统的指导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指导必须进一步地细化。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曾说过:“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未渗透到写作教学,只成功了一半”“读写是天然结合”。既然如此,要训练好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掌握作文的谋篇布局技巧,就应该首先充分利用课文。针对学生谋篇布局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我从组材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了读写结合的写作指导尝试,重点训练学生学会“一线串珠”搭“框架”,以线索组织材料巧妙成文。分三种类型来指导:
  一、以物传情
  这种做法适用于情感浓烈的写人记事类文章,比如以亲情为主要题材的文章。学生在此类文章的写作中往往材料不少,但是却容易写得平淡琐碎、结构松散、缺乏新意。我想,如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表达的中心和手中的材料的特点找到一个寄托情感的载体,以这一载体为物线,那么,散乱的事件和情绪便能整合在这个形象可感的承载物上面,由此,文章的“框架”便能迅速形成。
  七年级教材中的课文《荷叶——母亲》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以物传情类文章的典范。前者叙写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情景,歌颂荷叶的伟大,同时也巧妙地把荷叶与母亲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母亲感激之情,荷叶就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后者“爸爸的花儿”象征爱花、爱生活、爱子女的爸爸,“爸爸的花儿落了”即指爸爸离开了人世,“我”由此长大了。“爸爸的花儿”是贯穿全文材料的线索和凝聚作者情感的载体。
  品析完这两篇课文中的任何一篇之后,我都要求学生运用类似的写法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参考题目为:《爱的____》《当我面对____的时候》等等。写作之前进一步指导:“以物传情”的物一定要与主人公紧密相关,可以是这个人身上的东西,也可以是与这个人相似的东西。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让我大为惊喜,尤其是赞美亲情的作文。
  二、以事为线
  主要是训练学生写清事情发展的脉络和写出事情的波澜。
  我利用七上第一、五单元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来进行指导。两篇课文的情节发展脉络分别是:
  《走一步,再走一步》:冒险——遇险——脱险
  《散步》:说服去散步——选路有分歧——决定与改变——解决分歧,圆满地散步。
  这两篇课文都是以事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是训练学生写以事为线的记叙文的范例。
  品析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仿照这种类型的课文以《记住这一天》和《忘不了》为题写记叙文,并进行了细致的跟进指导。学生又有了进步。比如学生李家豪的《记住这一天》以与同学“建交两星期纪念日”发生的波折为线索,按照这样的情节发展构架全文:
  上午和谐相处,决定傍晚为共庆“建交两星期纪念日”举行“大餐”——下午发生争执,为纪念日笼上阴云——放学后试图磨合却大吵分道,无限烦恼——晚饭去食堂的路上终于握手言和,欢天喜地、意味深长地庆祝“建交两星期纪念日”。
  这样的习作无疑是文理清晰、结构完整、颇有看头的。
  三、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或者是事件与情感变化双线并行)
  七上课文《紫藤萝瀑布》是双线并行结构的叙事散文范例。明线是事线:赏花——忆花——悟花;暗线是情感变化线: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奋向前(情感变化线)。要理解和模仿这种构架的文章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但是学生一旦学会,将大大有益于谋篇布局能力和文章质量的提高。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模仿。结果少数优秀生“摘到了苹果”,比如刘晓欣的考场作文《心事》全文的结构可从以下摘要中探知:
  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眼前这株玫瑰好生奇怪,她低矮而瘦弱……
  我不禁触景生情。我有我的心事:昨天那句“你考了70多分呐”至今还萦绕在心头……我感觉像是一只原本自由自在的小鸟,突然被一只大手抓进了一个狭小黑暗的笼子里。
  她也有她的心事:她生长在狭小的盆子中……
  我顿时明白了!心事,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强加的而已。心病还需心药医,而这心药,恰恰正是你自己……把那郁闷的心事揉成一团,然后潇洒地扔进垃圾桶去吧!
  想到这里,我也释然了。我望了望那株玫瑰,迎着晨曦,她也潇洒地、灿烂地笑了……
  这篇习作表现了考试受挫后满腹心事的“我”在观察到玫瑰盆栽后触景生情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和感悟,从它的开头和行文构思中,我们明显地看出了课文《紫藤萝瀑布》的痕迹。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最大的收获是:在有话可写的基础上有了谋篇布局,即先搭“框架”的意识,并且掌握了“一线串珠”等较实用的组材方法,构思作文不再那么令人头疼。一学年下来,我的学生更加关注课内名篇的阅读,写作逐渐走向规范,作文成绩有较明显的提升,发表在校刊校报的文章有十来篇之多,令人欣慰。
其他文献
课外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与初中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否关系很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外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并考虑它的取向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
期刊
和我们学校一些老教师一样,没接触过这样的学生谁也不会相信天下竟然还有这样差的学生。全班几乎没有一个当过班干部,学习上要么各科整体差,要么就是“缺胳膊少腿”,不能全面发展。基础差,入学成绩都是四百多分,还有三百多分,甚至二百多分的;学习习惯差,对课堂知识不重视,不能及时地做笔记,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有选择地做笔记,作业也重视不够,刀架不到脖子上绝不做作业;不善于思考,听课也只是听,不会思考加工内
期刊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也有不少矛盾体:教师和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教材与课堂、学生与学生……其中,教师和学生就是最大的一对矛盾体。而正如中医理论中所说的那样,只有让这些矛盾体趋于平衡状态,课堂教学才能向良性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实现双赢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  那么,如何寻找到初中课堂教学的平衡点呢?我认为学校管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加以探索:  一、从技术层面的管理来寻求
期刊
艺术生来就和趣味结下不解之缘。夸美纽斯曾说:“眼睛看到美丽的图画,耳朵听到优美的曲调,用不着督促就会欣赏。”这是为什么?因为艺术能引发趣味,而出色的课堂教学,也常常 能做到不加督促,引发趣味。在我国古代,早就注意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了。《礼记·学记》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不引发兴趣,就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音乐呢?  一、 内容求美,知识
期刊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
期刊
语文教学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吕叔湘老先生说:“抛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语文教学,这是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专务(个性)是什么?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专务,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我们的语文课也应将绚烂的课堂归于平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一、紧贴文本,还原真实课堂  本色的语文课堂呼唤以文本为基准,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中揣摩、体会作者的本意、真情,这样的课堂
期刊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地位  首先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认识差异,美术课几乎成为其他所谓“主科”的机动阵地,美术教师因此相应成为教育地带中被“边缘化”的人群,为追求升学率,挤掉美术课,部分中学美术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美术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指导方法,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及作文兴趣,但往往事倍功半。原因之一是他们忽视了作文评语这个重要的环节。我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善于在学生作文语句中寻找评语素材,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需求,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灵最细微的运动,钻研教材,博览群书,用具有针对性、准确性、趣味性、情感性、启发性、简明性、鼓励性和导向性的作文评语来给予学生的写作动力,
期刊
现在的作文写作大体有两种情形:一是老师在作文前所作的课前指导,教学生怎样搜集材料;怎样审题、立意;怎样布局谋篇;然后再读几篇范文。作文写出,初一看,学生写得有板有眼,但作文大多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没有自己思考,少有自己的情感与感悟,大多在重复老师所教授的方法和思路。一是作文布置后,老师不作指导,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是语言平凡,立意平平,思路狭小,即使有拼凑而成,大多都是陈词溢调,无病呻吟之
期刊
1、注重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应该是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因为有针对性的导课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颖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小趣;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因此,在课堂导入中应突出“新、奇、趣、简”,只有这样才能让一节枯燥的语文课变成一节让学生回味无穷的成功的课。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