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职中教育的特殊性,笔者抓住国学之德性育人的智慧精髓,结合梁师等名师的权威推荐及当代教育的理念,为任教的学生进行国学的针对性实验教学设计,力图借助国学经典滋养学生的言行思想,让国学融入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中职教学;国学教育;设想
何谓国学?这个问题是近现代文坛学术界中经常被提起思考的话题。梁启超在其文章《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文已经对国学书目罗列得非常详尽,甚至还举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然而,当下社会日新月异,其所列的最低限度必读书目对当下的中专学生显得还是相当困难。梁启超曾经说过,研究国学有两条应走的大路:一是文献的学问;二是德性的学问。儒家教育中,孔子曰:“仁者不忧。”孔子主张以“仁”普世,建设富有仁德之社会培养有仁德之人,人与社会两相促进。中专的教育正是利用国学“德性学问”这一特点展开。笔者力图借助国学经典滋养学生的言行思想,并让国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丰富和指引中职生往后的人生。基于此,笔者根据本校学生特点,结合梁师等名师大家的权威推荐及当代教育的理念,为任教的学生进行国学的针对性实验教学设计。设计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下。
一、选取合适篇目
国学经典是古人智慧之作,都是精华,但中专学生学习能力差,怕贪多不化,不如让他们学少而精。笔者择取《诫子书》《弟子规》《论语·学而》《论语·里仁》还有《朱子家训》几部,内容侧重修身治家方面,篇幅又比较短小,方便记诵。中专生记性不差,只是大部分缺乏耐性,所以篇幅短小比较容易接受。这几部虽说是作为入门也比较浅显简短的了,但若要为学生讲解也是需要大费周章,古人著作虽篇幅短小但涵义颇深,受限于教学课时,讲解部分我倒是省去,只是简单直接地布置学生下功夫记诵。经典篇目的学习方式就是做到“不求甚解”,反复记诵即可。每次课前必定抽取十分钟让学生集体诵读,如此反复没有间断。也没有特别的花俏的教学方式,就是反复地让学生诵读定下来的那几篇文章。
二、开展读诗活动
定期开展读诗活动,笔者一开始在诗经、唐宋诗词里选取部分比较优美的作品,侧重熏陶学生性情,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几周之后,将选诗权转到学生自己手里,由他们自己在《诗三百》和《唐宋诗词》里挑选自己喜欢的、欣赏的带到课上朗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任教班级里有写作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就积极鼓励其进行诗词创作,并将自己的诗词带到课堂上,读给同学们听。学生的读诗写诗形式非常自由,我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朗读得像专业播音员一样,没有任何标准,只要他们能放松自然愉悦地朗读。笔者认为这就是最好的诵读,就是纯粹地简单地让诗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学会在他一生里用诗词去滋养自己的心灵,让他们的心在诗海里遨游。如果教育总是给学生设定条条框框,学习就失去了乐趣,总是带着目的带着追求在学习为人做事,也是与国学经典的精神内核相悖的。
三、古诗今唱
现当代有很多网络古风曲和影视作品的歌词是直接套用或改编自古典诗词的,像八九十年代邓丽君的很多歌曲,如《芳草无情》(歌词选自宋代范仲淹的《苏幕遮》)、《独上西楼》(歌词选自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等,还有非常受年轻人喜欢的周杰伦,还有许嵩,还有很多网红歌手,他们的歌曲中国古风元素特别多。大部分学生现在手机耳机不离身,也非常爱好听歌唱歌,如果能让他们去关注这些古风曲,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地听歌过程中吸收学习很多古典文化知识。可以说,古诗今唱这种学习国学的方式是非常适合当代人的。我会让学生自己找歌曲在课堂上分享,通过歌曲激活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并鼓动他们听完一起学唱。唱歌的形式由于更让学生容易接受,所以他们歌词能很快熟悉。网络时代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实在很多,在流行歌曲中学习古典诗词不失为一种好方式。教學方式形式也是要顺应时代与时俱进,若沿用老套教条的模式,不仅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效果差。
四、课余国学学习
以上基本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学活动,但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四十五分钟,真正的功夫在日常。于是,我让负责广播站播音的学生在每天早上中午和傍晚的广播时段,调整广播内容,适当加入国学元素,比如诵读唐诗宋词,或讲讲《二十四孝》的故事,关于国学的雅趣小常识或直接播放古风歌曲等,让国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校园的空气中弥漫国学的味道。人是非常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动物,广播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发学生对关注中国古典文化,而且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同时也促进了课上的教学效率。与其唠唠叨叨督促学生去背去记,不如利用平时课余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加深对国学的印象。有意无意的记忆有时是更为深刻,就像街头巷尾有时无意听到的一首歌,电视上每天插播的广告不经意就被印在脑海深处了。另外,在学校只有合唱团还没有合诵团,可以在文化艺术节期间组织培训一批学生进行集体诵读古诗词或古文,本质目的在于熏染学生诵读经典,而不是为了获得名誉或在表演中出彩,因为大型的艺术活动开展易引起学生重视。
重视国学的教育并非完全因为当下时政倡导,也是我个人思考的结果,因为本人近年对国学的研习收获良多,国学经典里教育引导人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智慧是古人为后人留下的无价瑰宝,今日还得以接触学习实乃人生一大幸事。笔者身为教师,更是希望将此瑰宝分享与学生,让学生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文集[M].中华书局,1926.
[2]梁启超.国学研究会演讲录[M].商务印书馆,1923.
[3]余冠英.诗经选[M].中华书局,2012.
[4]乐云,黄鸣.唐诗宋词鉴赏辞典[M].崇文书局,2012.
【关键词】中职教学;国学教育;设想
何谓国学?这个问题是近现代文坛学术界中经常被提起思考的话题。梁启超在其文章《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文已经对国学书目罗列得非常详尽,甚至还举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然而,当下社会日新月异,其所列的最低限度必读书目对当下的中专学生显得还是相当困难。梁启超曾经说过,研究国学有两条应走的大路:一是文献的学问;二是德性的学问。儒家教育中,孔子曰:“仁者不忧。”孔子主张以“仁”普世,建设富有仁德之社会培养有仁德之人,人与社会两相促进。中专的教育正是利用国学“德性学问”这一特点展开。笔者力图借助国学经典滋养学生的言行思想,并让国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丰富和指引中职生往后的人生。基于此,笔者根据本校学生特点,结合梁师等名师大家的权威推荐及当代教育的理念,为任教的学生进行国学的针对性实验教学设计。设计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下。
一、选取合适篇目
国学经典是古人智慧之作,都是精华,但中专学生学习能力差,怕贪多不化,不如让他们学少而精。笔者择取《诫子书》《弟子规》《论语·学而》《论语·里仁》还有《朱子家训》几部,内容侧重修身治家方面,篇幅又比较短小,方便记诵。中专生记性不差,只是大部分缺乏耐性,所以篇幅短小比较容易接受。这几部虽说是作为入门也比较浅显简短的了,但若要为学生讲解也是需要大费周章,古人著作虽篇幅短小但涵义颇深,受限于教学课时,讲解部分我倒是省去,只是简单直接地布置学生下功夫记诵。经典篇目的学习方式就是做到“不求甚解”,反复记诵即可。每次课前必定抽取十分钟让学生集体诵读,如此反复没有间断。也没有特别的花俏的教学方式,就是反复地让学生诵读定下来的那几篇文章。
二、开展读诗活动
定期开展读诗活动,笔者一开始在诗经、唐宋诗词里选取部分比较优美的作品,侧重熏陶学生性情,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几周之后,将选诗权转到学生自己手里,由他们自己在《诗三百》和《唐宋诗词》里挑选自己喜欢的、欣赏的带到课上朗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任教班级里有写作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就积极鼓励其进行诗词创作,并将自己的诗词带到课堂上,读给同学们听。学生的读诗写诗形式非常自由,我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朗读得像专业播音员一样,没有任何标准,只要他们能放松自然愉悦地朗读。笔者认为这就是最好的诵读,就是纯粹地简单地让诗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学会在他一生里用诗词去滋养自己的心灵,让他们的心在诗海里遨游。如果教育总是给学生设定条条框框,学习就失去了乐趣,总是带着目的带着追求在学习为人做事,也是与国学经典的精神内核相悖的。
三、古诗今唱
现当代有很多网络古风曲和影视作品的歌词是直接套用或改编自古典诗词的,像八九十年代邓丽君的很多歌曲,如《芳草无情》(歌词选自宋代范仲淹的《苏幕遮》)、《独上西楼》(歌词选自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等,还有非常受年轻人喜欢的周杰伦,还有许嵩,还有很多网红歌手,他们的歌曲中国古风元素特别多。大部分学生现在手机耳机不离身,也非常爱好听歌唱歌,如果能让他们去关注这些古风曲,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地听歌过程中吸收学习很多古典文化知识。可以说,古诗今唱这种学习国学的方式是非常适合当代人的。我会让学生自己找歌曲在课堂上分享,通过歌曲激活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并鼓动他们听完一起学唱。唱歌的形式由于更让学生容易接受,所以他们歌词能很快熟悉。网络时代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实在很多,在流行歌曲中学习古典诗词不失为一种好方式。教學方式形式也是要顺应时代与时俱进,若沿用老套教条的模式,不仅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效果差。
四、课余国学学习
以上基本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学活动,但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四十五分钟,真正的功夫在日常。于是,我让负责广播站播音的学生在每天早上中午和傍晚的广播时段,调整广播内容,适当加入国学元素,比如诵读唐诗宋词,或讲讲《二十四孝》的故事,关于国学的雅趣小常识或直接播放古风歌曲等,让国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校园的空气中弥漫国学的味道。人是非常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动物,广播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发学生对关注中国古典文化,而且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同时也促进了课上的教学效率。与其唠唠叨叨督促学生去背去记,不如利用平时课余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加深对国学的印象。有意无意的记忆有时是更为深刻,就像街头巷尾有时无意听到的一首歌,电视上每天插播的广告不经意就被印在脑海深处了。另外,在学校只有合唱团还没有合诵团,可以在文化艺术节期间组织培训一批学生进行集体诵读古诗词或古文,本质目的在于熏染学生诵读经典,而不是为了获得名誉或在表演中出彩,因为大型的艺术活动开展易引起学生重视。
重视国学的教育并非完全因为当下时政倡导,也是我个人思考的结果,因为本人近年对国学的研习收获良多,国学经典里教育引导人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智慧是古人为后人留下的无价瑰宝,今日还得以接触学习实乃人生一大幸事。笔者身为教师,更是希望将此瑰宝分享与学生,让学生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文集[M].中华书局,1926.
[2]梁启超.国学研究会演讲录[M].商务印书馆,1923.
[3]余冠英.诗经选[M].中华书局,2012.
[4]乐云,黄鸣.唐诗宋词鉴赏辞典[M].崇文书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