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国家教育部提出:“让京剧走进中小学,其初衷和目标,就是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家知道,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美育,而美育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有机部分。让京剧走进中小学,就是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
我因受家庭影响,自幼热爱京剧。毕业后参加了教育工作,京剧是我唯一的业余爱好。为了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素质,我在如何让学生认识,学习京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引领领学生踏入京剧艺术的殿堂
京剧博大精深,是集音乐、美术、体育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要使小学生接受它,需要找一个切入点,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我首先让他们欣赏京剧脸谱,当我把自制的脸谱展示在他们面前时,强烈的视觉刺激立刻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都说美,但不知道美在哪里。我于是引导他们去分析:脸谱颜色丰富、鲜艳,是色彩美;色彩之间对比强烈(两色之间很少有过渡色),构成对比美;脸谱构图一般为左右对称,是对称美。这几种美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脸谱的整体美。接着我向学生介绍,脸谱属象征型艺术,有很大的夸张成份,而象征与夸张正是京剧艺术塑造美的重要手段。只有懂得象征与夸张,才能欣赏京剧艺术。京剧艺术就是美的艺术,美在京剧中无处不在。学习京剧,可以在京剧中发现美,欣赏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培育我们的美丽的心灵。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便于引领他们一步步踏进京剧艺术的殿堂。
二、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是京剧艺术美的主要表现形式
矛盾的对立统一,在京剧中可谓无处不在。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成就了京剧艺术的美。从唱腔看,京剧的唱腔主要由西皮和二黄组成,西皮高昂激越,二黄低沉、舒缓,这一对矛盾被组织在一齣或一段唱腔中,两种唱腔交互运用,有机结合,对立的矛盾被统一起来,达到艺术的和谐。我曾让学生听一板由西皮导板转二黄原板的老生唱段,他们都说很好听,听着心里很舒坦。这说明矛盾的统一得到了心理的认同,达到了艺术的和谐。再从京剧表演艺术看,矛盾的对立统一表现得更为突出。如在武打戏中,在一段紧张的打斗中间插入雕塑式的亮相,由动转静,然后再由静转动,这样动与静不断转换,使场面更加生动,韵律更加和谐。此外,像演员站台的前与后,双人造型的高与低,群体亮相的正与侧,都体系那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学生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加深对京剧艺术的理解。
三、化丑为美是京剧表演艺术的重要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并不美,甚至很粗俗,令人生厌。但在京剧中,却能通过艺术加工,使这些本来不美的东西以美的形态呈现出来。如一个人喝醉了酒,步履不稳,东歪西斜,谁见了都讨厌。但在京剧《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醉态却是一种美。艺术家通过身段、指法、步法等肢体语言,把一个贵妇人醉酒后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如一个老人因有急事,踉踉跄跄在路上奔走,本无美可言,可在京剧《徐策跑城》中,演员运用夸张的手法,把老人的奔走加以艺术处理,再借助乐器的配合,使之变成了节奏鲜明、造型独特的舞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化丑为美”的美并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以丑为美的原型。表演尽管千变万化,但人们都能看出表现的是什么。这就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京剧不但能表现美,也能创造美。孩子们学习京剧,不但要学会欣赏美,也要学会创造美。
四、虚拟手法的运用,拓宽了表现空间,使艺术的想象有了更广阔的的天地
虚拟手法是京剧表演的特点之一。它无须布置场景、道具,演员带景上场,让观众从演员的表演中感受剧中规定的情景。如在京剧《三岔口》中,通过演员的表演,虚拟出一间黑夜没有灯火的屋子,演员的一招一式,都在这个虚拟的场景中展开。又如在京剧《打渔杀家》中,萧恩父女驾渔舟行驶在大江上,那滔滔的江水和在浪中颠簸行进的渔舟,全慿演员的表演来呈现。虚拟对演员来说,要靠表演来展现,而对观众来说,则要靠想象来理解。我曾组织学生观看电视京剧林冲夜奔,画面十分简单,没有任何布景,只有演员一人表演。看后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写出当时的情景。有的学生写到:“在一个严寒的深冬,天色已晚,朔风劲吹,大雪纷扬,林冲独身一人,在荒村野郊的小路上,顶风冒雪艰难地行进。”学生通过想象,把演员虚拟的场景描述出来,锻炼了想象的能力,而想象力的提高,又是欣赏美、创造美的必要条件。
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京剧是美的艺术,让中小学学生学习京剧,是为了更全面的贯彻教育方针,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我因受家庭影响,自幼热爱京剧。毕业后参加了教育工作,京剧是我唯一的业余爱好。为了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素质,我在如何让学生认识,学习京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引领领学生踏入京剧艺术的殿堂
京剧博大精深,是集音乐、美术、体育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要使小学生接受它,需要找一个切入点,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我首先让他们欣赏京剧脸谱,当我把自制的脸谱展示在他们面前时,强烈的视觉刺激立刻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都说美,但不知道美在哪里。我于是引导他们去分析:脸谱颜色丰富、鲜艳,是色彩美;色彩之间对比强烈(两色之间很少有过渡色),构成对比美;脸谱构图一般为左右对称,是对称美。这几种美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脸谱的整体美。接着我向学生介绍,脸谱属象征型艺术,有很大的夸张成份,而象征与夸张正是京剧艺术塑造美的重要手段。只有懂得象征与夸张,才能欣赏京剧艺术。京剧艺术就是美的艺术,美在京剧中无处不在。学习京剧,可以在京剧中发现美,欣赏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培育我们的美丽的心灵。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便于引领他们一步步踏进京剧艺术的殿堂。
二、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是京剧艺术美的主要表现形式
矛盾的对立统一,在京剧中可谓无处不在。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成就了京剧艺术的美。从唱腔看,京剧的唱腔主要由西皮和二黄组成,西皮高昂激越,二黄低沉、舒缓,这一对矛盾被组织在一齣或一段唱腔中,两种唱腔交互运用,有机结合,对立的矛盾被统一起来,达到艺术的和谐。我曾让学生听一板由西皮导板转二黄原板的老生唱段,他们都说很好听,听着心里很舒坦。这说明矛盾的统一得到了心理的认同,达到了艺术的和谐。再从京剧表演艺术看,矛盾的对立统一表现得更为突出。如在武打戏中,在一段紧张的打斗中间插入雕塑式的亮相,由动转静,然后再由静转动,这样动与静不断转换,使场面更加生动,韵律更加和谐。此外,像演员站台的前与后,双人造型的高与低,群体亮相的正与侧,都体系那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学生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加深对京剧艺术的理解。
三、化丑为美是京剧表演艺术的重要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并不美,甚至很粗俗,令人生厌。但在京剧中,却能通过艺术加工,使这些本来不美的东西以美的形态呈现出来。如一个人喝醉了酒,步履不稳,东歪西斜,谁见了都讨厌。但在京剧《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醉态却是一种美。艺术家通过身段、指法、步法等肢体语言,把一个贵妇人醉酒后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如一个老人因有急事,踉踉跄跄在路上奔走,本无美可言,可在京剧《徐策跑城》中,演员运用夸张的手法,把老人的奔走加以艺术处理,再借助乐器的配合,使之变成了节奏鲜明、造型独特的舞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化丑为美”的美并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以丑为美的原型。表演尽管千变万化,但人们都能看出表现的是什么。这就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京剧不但能表现美,也能创造美。孩子们学习京剧,不但要学会欣赏美,也要学会创造美。
四、虚拟手法的运用,拓宽了表现空间,使艺术的想象有了更广阔的的天地
虚拟手法是京剧表演的特点之一。它无须布置场景、道具,演员带景上场,让观众从演员的表演中感受剧中规定的情景。如在京剧《三岔口》中,通过演员的表演,虚拟出一间黑夜没有灯火的屋子,演员的一招一式,都在这个虚拟的场景中展开。又如在京剧《打渔杀家》中,萧恩父女驾渔舟行驶在大江上,那滔滔的江水和在浪中颠簸行进的渔舟,全慿演员的表演来呈现。虚拟对演员来说,要靠表演来展现,而对观众来说,则要靠想象来理解。我曾组织学生观看电视京剧林冲夜奔,画面十分简单,没有任何布景,只有演员一人表演。看后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写出当时的情景。有的学生写到:“在一个严寒的深冬,天色已晚,朔风劲吹,大雪纷扬,林冲独身一人,在荒村野郊的小路上,顶风冒雪艰难地行进。”学生通过想象,把演员虚拟的场景描述出来,锻炼了想象的能力,而想象力的提高,又是欣赏美、创造美的必要条件。
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京剧是美的艺术,让中小学学生学习京剧,是为了更全面的贯彻教育方针,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