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京剧文化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se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国家教育部提出:“让京剧走进中小学,其初衷和目标,就是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家知道,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美育,而美育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有机部分。让京剧走进中小学,就是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
  我因受家庭影响,自幼热爱京剧。毕业后参加了教育工作,京剧是我唯一的业余爱好。为了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素质,我在如何让学生认识,学习京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引领领学生踏入京剧艺术的殿堂
  京剧博大精深,是集音乐、美术、体育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要使小学生接受它,需要找一个切入点,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我首先让他们欣赏京剧脸谱,当我把自制的脸谱展示在他们面前时,强烈的视觉刺激立刻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都说美,但不知道美在哪里。我于是引导他们去分析:脸谱颜色丰富、鲜艳,是色彩美;色彩之间对比强烈(两色之间很少有过渡色),构成对比美;脸谱构图一般为左右对称,是对称美。这几种美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脸谱的整体美。接着我向学生介绍,脸谱属象征型艺术,有很大的夸张成份,而象征与夸张正是京剧艺术塑造美的重要手段。只有懂得象征与夸张,才能欣赏京剧艺术。京剧艺术就是美的艺术,美在京剧中无处不在。学习京剧,可以在京剧中发现美,欣赏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培育我们的美丽的心灵。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便于引领他们一步步踏进京剧艺术的殿堂。
  二、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是京剧艺术美的主要表现形式
  矛盾的对立统一,在京剧中可谓无处不在。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成就了京剧艺术的美。从唱腔看,京剧的唱腔主要由西皮和二黄组成,西皮高昂激越,二黄低沉、舒缓,这一对矛盾被组织在一齣或一段唱腔中,两种唱腔交互运用,有机结合,对立的矛盾被统一起来,达到艺术的和谐。我曾让学生听一板由西皮导板转二黄原板的老生唱段,他们都说很好听,听着心里很舒坦。这说明矛盾的统一得到了心理的认同,达到了艺术的和谐。再从京剧表演艺术看,矛盾的对立统一表现得更为突出。如在武打戏中,在一段紧张的打斗中间插入雕塑式的亮相,由动转静,然后再由静转动,这样动与静不断转换,使场面更加生动,韵律更加和谐。此外,像演员站台的前与后,双人造型的高与低,群体亮相的正与侧,都体系那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学生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加深对京剧艺术的理解。
  三、化丑为美是京剧表演艺术的重要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并不美,甚至很粗俗,令人生厌。但在京剧中,却能通过艺术加工,使这些本来不美的东西以美的形态呈现出来。如一个人喝醉了酒,步履不稳,东歪西斜,谁见了都讨厌。但在京剧《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醉态却是一种美。艺术家通过身段、指法、步法等肢体语言,把一个贵妇人醉酒后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如一个老人因有急事,踉踉跄跄在路上奔走,本无美可言,可在京剧《徐策跑城》中,演员运用夸张的手法,把老人的奔走加以艺术处理,再借助乐器的配合,使之变成了节奏鲜明、造型独特的舞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化丑为美”的美并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以丑为美的原型。表演尽管千变万化,但人们都能看出表现的是什么。这就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京剧不但能表现美,也能创造美。孩子们学习京剧,不但要学会欣赏美,也要学会创造美。
  四、虚拟手法的运用,拓宽了表现空间,使艺术的想象有了更广阔的的天地
  虚拟手法是京剧表演的特点之一。它无须布置场景、道具,演员带景上场,让观众从演员的表演中感受剧中规定的情景。如在京剧《三岔口》中,通过演员的表演,虚拟出一间黑夜没有灯火的屋子,演员的一招一式,都在这个虚拟的场景中展开。又如在京剧《打渔杀家》中,萧恩父女驾渔舟行驶在大江上,那滔滔的江水和在浪中颠簸行进的渔舟,全慿演员的表演来呈现。虚拟对演员来说,要靠表演来展现,而对观众来说,则要靠想象来理解。我曾组织学生观看电视京剧林冲夜奔,画面十分简单,没有任何布景,只有演员一人表演。看后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写出当时的情景。有的学生写到:“在一个严寒的深冬,天色已晚,朔风劲吹,大雪纷扬,林冲独身一人,在荒村野郊的小路上,顶风冒雪艰难地行进。”学生通过想象,把演员虚拟的场景描述出来,锻炼了想象的能力,而想象力的提高,又是欣赏美、创造美的必要条件。
  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京剧是美的艺术,让中小学学生学习京剧,是为了更全面的贯彻教育方针,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学习目标:  首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其次感受异域风情,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最后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一、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二、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课前准备:  德国街景照,哥廷根大
期刊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科目,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课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大作用。当前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存在着领导思想认识不够,学生不重视,家长不理解和教师缺乏积极性。我在农村中学从事美术教学多年,从根本上看,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者对美术教学不够重视  在当今课程改革条件下,在应试教育
期刊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最关键而又最难的恐怕莫过于写作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最直接、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在这方面,许多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也有一些老师错误地理解了语文教材的特点和作用,片面地把范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割开来,认为范文教学只是为了单一地传授文中的知识,作文教学则是抽出专门的时间加以训练或要求学生
期刊
当人们对着镜子刮胡子时,一定注意到了這种现象:为了将胡子刮掉,只要镜像完成刮胡子的动作即可。在这当中,刮胡子的动作是由镜像的动作来调节的。也就是说,镜像是人在镜中投射的映像,人刮胡子的动作反映了镜像刮胡子的动作,像的动作是人的动作的反映;另一方面,为了真正完成刮胡子的任务,人的动作又需要像的动作的指挥、反馈,这时,像的动作反射到了人的动作上。刮胡子的完成,遵循的是一条“人的胡子→像的胡子→像胡子刮
期刊
2013年高考全国卷(大纲,理科)中的第8题:  椭圆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 ,点 在 上且直线 的斜率取值范围是 ,那么直线 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学习数学,记忆是一项基本的、重要的技能,数学中象这一般性的结论,如果我们能放在记忆中,记忆多了,那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特别是深化运用于解题中,那解题速度和效率就不可同言而语了。对数学的奥妙就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在学习数
期刊
“少教多学”是教育思想,不是教学模式,“少教多学”是教师教的少,而学生又学的多,并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追求自我、提升自我,主动地学习。少教不是不教,更不是降低基本的学习要求,而是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精简教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扎实基础又具备深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充分利用课堂的有限资源,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而多学,则是要学生能做积极自主的学习,深度的学习以及独立的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堂有了新的变化,很多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  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表现。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
期刊
“和谐”一个独具时代意义的字眼,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实现和谐教育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的课堂。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奏响和谐愉悦的教学音符,让学生在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使课堂成为学生唤醒自我、张扬自我、成就自我的阵地,成为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让课堂充满和谐愉悦的氛围呢?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
期刊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和改
期刊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得到应用。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翻译语料库不光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应用上具有广泛的前景,甚至对语言学、文体分析、翻译教学等领域都可产生新的发现与应用。试想,在一个语料收录量广阔而对应翻译精确的语料库中,对某一专业领域运用文本数据挖掘技术,我们将得到与该行业对应的特殊性词语关联规则,甚至此语料库中一些独特的语法搭配方式或书写习惯。在学生实践语料库中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