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土机的轰鸣中,我的家乡不由自主献出了自己。
村子里鸡鸣狗叫,羊们朝着天空咩叫,牛站在村口不动,风卷着尘土四处飞扬。??
一村的人不停地从滚落的废墟里翻捡着生怕丢失的东西,他们的胳肢窝、衣兜、手里揣满了尘土裹挟的物什,一根没了把儿的火铲,一缕打结成球的毛线,一枚没了釉的纽扣……
顷刻间,六十多年的岁月被连根拨起,像一截沙土混凝的路碑,被抛弃倒在时光的路上。
那天早上,家乡如我衣衫褴褛小脚的娘,头发凌乱,矜持乖张,两手翻卷衣襟,站在阴冷的风里。一幕朝阳斑驳地照在她打满补丁的身上。她的身边是一头头小猪,还有刚刚出窝不懂人情世故乱走的小鸡。多少次,我试图把这个情景用蹩脚的文字描摹下来,企图告诉那些衣食无虞、无所事事的人们,生活里曾经还有过这样不堪但又不能或缺的情景,最终还是搁浅。最想说的话老是陷入无语哽噎抑或欲言又止。
那天的太阳面无表情,怔怔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阳光温润如初,一寸一寸映照着家乡,像我温婉的母爱。就是在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阳光是有颜色的,有青铜的光辉,是光阴的颜色。这样的颜色把我正在凋敝的村庄镀得金属般光亮,过往行人的眼睛被刺得无法睁开。这一特别的景致被一双我看不到的冥冥之中的眼睛摄取并深藏。我的耳畔逶迤起历史久远的回响,如马蹄声声,纷繁而迷乱,那是一条不息的河流汹涌的跫音,从来处来,往去处去。而那一缕阳光,对于现实意义的家乡,是最后的一缕,是最后的惊鸿一瞥。那金属般的堂皇,是我家乡最后的堂皇。我不知道村里的后嗣有谁还记着她最后的羸弱,说到底所有的事物都将是幻象,这便是究竟。我的忧伤如秋风般浩荡。
?
夜幕降临,我的记忆像犁的倔强犁在这片虚空之上,迟迟不能抽出。这里曾经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马嘶牛哞,绿草荡漾。这里曾经是孩子的天堂,人类的原乡。搬迁,说到底就是在割舍与眷恋中冲突纠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那屋后的榆柳,堂前的桃李,深巷中的狗吠,桑树上的鸡鸣。没有尘杂的庭院,虚室里的余闲,一刹那成了过往。在城市与乡村里晃荡的这二十多个年头,游走把我自己不断撕裂不停剥离,我的疼痛是无法言说的疼痛。我一次次问儿子老家何方,也是在问自己。当生机勃发、活色生香的家沦为一个没有温度没有质感的符号,这种沦陷比死还要残忍!那是月亮不在天上,星星不在夜空的不堪。当一切没了依托,剩下的就是漫无边际的虚无,虚无里浩荡着忧伤。是深深的坠落,是无底的塌陷。
依稀中,我看见我的乡亲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慢慢走来,他们搂着鞭杆,驾着马车,捅着衣袖,吸溜着因寒冷和忙碌不听话的鼻涕。他们赶着他们的猪羊,猪羊也赶着他们;日子赶着他们,他们追赶着日子,亘古如斯。从耒耜,到犁;从人耕,到牛耕,日子漫长而旷远。我的先人,没有劳动的号子,有的只是气喘吁吁和挥汗如雨。从茹毛饮血,从刀耕火种,逶迤出一个坚强而勤劳的民族。浸入漫长的想象我无法自拔,追溯这一路的蜿蜒曲折,一路的浩浩汤汤,一路长歌当哭。他们,我们的祖先,顶着日月寒暑,贫穷、疾病、灾难、瘟疫、死亡,如影随形。许多时候,他们形同蝼蚁,匍匐爬行。他们的朴素、纯真和卑微一次次让我悲欣交集,泪落如雨。
老李大是家乡的一介草民,他的木讷与渺小,仿佛是没有过的存在。老李大的窑自从老李大死后一直空着。一扇柴门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不知去向,破窑就像老李大没了牙齿凹陷空洞的口腔,空虚漆黑。村里的人都在觊觎老李大的柴门,道德的门槛经不起贫穷的跨越,胆大的人还是先下了手。孩子们不可多得有了个捉迷藏的好地方,有月亮的夜晚,月光会仁慈地照进一方光亮。贫乏的童年就多了一抹迷离的光影。害怕阳光暴晒的暧昧躲在里面纳凉,乡村的爱情蹑手蹑脚。窑里出现了耗子、蝙蝠、蚂蟥,出现了人和动物的粪便。耗子在窜,蝙蝠在飞,蚂蟥嗡嗡。老李大的房子被推倒像老李大的被死亡,轻巧而简单,不经推就倒了,像老李大不小心栽了个跟头。或许,再卑微的生命总想给人留个念想吧,废墟中涌现出一顶破旧的毡帽,像一件事情的线索浮出了水面,人们一下子思想起这顶帽子的瘪塌和油光,想起它在村子里行走的样子,一颠,一颠;慢慢晃近,又慢慢晃远,像湖面上漂移的帆影。日落西山,这顶帽子晃在一面土炕上,与老李大并排在了一起,不同的只是高矮,类似的是颜色和状态。倚着帽子的还有一只十二岁的黄猫,眼神呆滞,混浊而灰黄。猫毛粗壮,黯然无光。老李大的脚步接近家门,老黄猫就长长喵一声,老李大赶紧放下掖在胳肢窝里的柴禾,把老黄猫抱在怀里,不停用长满胡须的腮帮,摩挲猫的双颊。半天才肯放下。老黄猫会慢慢爬在锅台,眯缝起眼,瞅着老李大做饭洗锅,然后,喵着钻进老李大汗味浓重的被窝,和老李大不分你我打起各自的鼾。老黄猫年轻的时候喵声清脆温婉,如歌似咏,一声连着一声,充满热切的期待。岁月不饶人也不饶猫,猫和老李大相互陪伴着都在慢慢变老。猫声懒洋无力,如老人的低咳,不变的是那份不老的亲切和深沉的期待。老李大一生未娶,神情木讷,整日捅着衣袖,勾一只破箩头,手里操一只粪叉,淌着两筒鼻涕,眼睛瞅着地上的牛粪;时长了,抬起捅着的衣袖,在鼻子下轻轻一拉,衣袖上就多出一道道亮来。老李大的袖口黑汪汪的亮。老李大没事儿的时候就捡粪,院子里的牛粪堆成一座浑圆的山,村里人戏谑老李大说牛粪堆像女人的一只奶奶。老李大鼻音很重地回答,牲口!哪有这样说女人的!村里谁家没烧的了就来装,老李大捅着的衣袖往前一伸示意随便装。老李大随老李二从河南逃荒来,老李二有家室,盖了房子,村子里过去放粮食的破窑就成了老李大的栖身之所。老李大没坐过班车,没戴过手表,没看过电视。老李大不会做复杂的饭,就会烙饼、熬糊糊两样,一年不变样。村里办事宴,老李大一定是挑水的,这样的日子老李大的嘴角会明显的泛光,不说话的他不停地咂嘴,仿佛要说什么。一见面前是个女人,老李大就像耗子见了猫,赶紧绕开了。 暑假,我和老李大在麦地里下过夜,麦子刚割过,麦捆码在地里,一排一排的。下夜,就是守着麦地,防止人的偷盗和牲畜对小麦的祸害。大人下一夜能挣7分工,孩子能挣5分工。下夜要一夜在地里守着。老李大说话我听不懂,再加上语速快,我只能看着他的眼神和动作行事。我学着他把两摞码在一起的小麦捆砌成能容一个人躺着的麦捆屋。捅着衣袖的老李大,汲着鼻涕,无言地帮我砌房子。房子很快落成,我和老李大的房子面对面,躺在里面暖和而舒展。我瞅着他笑,他也瞅着我笑,我们不说话。夜深了,潮气慢慢从地面泛起,麦捆泛潮,湿气开始侵入身体。老李大就捅着袖,在地里绕着麦垛来回走,我跟在他的身后来回走。夜很静,能听得见他和我脚步的嗒嗒,沉稳与快捷的不同嗒嗒。地里的青蛙咕哇咕哇,嘹亮悠长。月光下,村庄影影绰绰,像夜的庄稼,婆娑晃动。天上有几颗星。夜凉如水,空气中流淌的是麦香。我不知道老李大和我是什么时候睡着的。曙色朦胧,我们还是被冻醒了。我和老李大捅着衣袖,沿着麦田边的小路回到了村里,他走在前我走在后。快到村口,我们碰到了那個时候还年轻的老黄猫。黄猫不停照着老李大喵,猫须上有水的亮光。老李大弯身抱起猫,我看见他的手背上落下两只猫的爪印,像两朵新开的梅花。 村子倒下了,留在村子里的只剩下两口吃水井和一颗老榆树,水井一口在村南,一口在村北。喧响的辘轳提起的一个一个清凉清亮的黎明都已过去。我的乡亲们从井里吊出一个接一个的落日和月亮,他们的水桶里浸泡过调皮的星星。井是一棵大树,枝杈是一条一条通往家里的小路,家是井的叶子,家乡因井根深叶茂。一路来去的颠簸,一路的欢声笑语。水桶挑在肩,不误扯开嗓子拉拉家长开几句带荤的玩笑骂骂娘。五尺井台演绎出数不清的故事,光棍陈给寡妇秀担了两年水,把秀担回了自己家。张三喝醉酒打老婆,老婆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一招想起了跳井。张三老婆终于有一天跳了下去,张三从此再没沾酒,没事儿的时候一个人坐在井台边吸几袋烟,井台上就留下一堆烟灰。老榆树立在村子的中央,几年前遭遇雷劈,树冠被劈掉了一半,依然春青夏绿。村子没有了,鸟也迁徙了,榆树上的鸟巢也空了。老榆树是村子里娃们的好去处,摘榆钱钱,用弹弓打树上的鸟,爬树。老榆树想不起树上树下有过多少童年。两口井原来在房子的遮挡下从未见过面,听着对面辘轳的声响,想象对方跟自己相近的模样,过着平静如水的日子。如今,阻挡没有了,却相对无言。没有了声音,旷世般的宁静。辘轳不再响了,两口井闲置在那里,一任时光的苔藓从井里斑驳而起。狂风大作的日子里,落井而下的石头偶尔会把井水的平静打破,习惯了平静的水会泪流满面,心潮汹涌。老榆树斜立着那里,像一位遗老,守望着日出日落,扯起半树的阴凉,葱郁或者飘零。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踢踏的足音把村子最后的时光拖拉得空洞而漫长。牛走在他们的前面,羊走在他们的前面,猪和鸡走在他们的前面,我的乡亲们走在它们和时间的后面。突突的四轮车、牛车、马车、驴车,竭尽全力拉着多年积累下的家产,一大一小盛水腌菜的瓮,纸糊的面盆,吃剩的半袋米面;刚喂的小猪,新养的雏猫。针线还插在上面纳了一半的鞋底。祖辈四代的相框,煤油灯盘,铜烟嘴的长杆烟袋,耧犁锄镰。农家的家什简陋而丰盈,丰富到拉杂,一个小小的车厢就可以拉运起一个朴素的农业社会,一个小小的车厢就可以拉运起中国农业社会几千年的变迁。几十年的一个旧村庄就是抽了几十年的一袋旱烟,如今要到一个新的地方接着抽,日子串着,地方变了,滋味也随着变。整村搬迁,人类在不停地迁徙,逶迤绵长,车队,人,禽兽,后面跟着的是风,风中翻卷的是枯枝败草。
大地如初,从未有过的安静。只有两口井一棵老榆树,守望着这片曾经生动的土地,它们走不了。没有人会知道此时的土地会作何感想,沧海桑田,从最初的宁静回到喧闹后的宁静,像一锅滾烫的开水,从最初的冷水回到最后的凉水。
空间抑或物理意义上的家乡从此不复存在了,我无泪而哭。那天傍晚,我还在木然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怔怔看着我灰头土脸的乡亲,不知该对他们说些什么。乡亲们还在不停地刨捡着什么,一条还能搭羊棚的檩子,几条长短不齐的椽子,一只马灯,两只破旧的毡靴。捡完了自家的再去捡别人家的。一只缺腿小木凳,一只歪把煤铲,都会带给他们欣喜。那天的黄昏毫无遮拦,倾泻一地的忧伤。夜里月光直逼,没了婉约曲折,直截了当。
我在生活过二十多年的土地上转悠到了半夜。村子彻底安静了下来,连声响都一点不剩都被搬走了,天地间无比空旷。我的心悬在半空,没了着落,甚至多了份少有的恐慌。那个活色生香、形象生动的世界刹那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月光下,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看看自己浅浅的脚印被松软的废墟不断掩埋。我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呼吸,还有蝉鸣、虫叫,月亮滑翔和星星眨眼的声音。那天,我听到了平时不曾听到被很久忽略了的声音。岁月深处,一种铿锵的无名声音,由远而近。像小时候张铁匠打马掌的声音,没有节律,但又有着不成秩序的秩序,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不断的锤打,溅下一地的琐屑。
一扇扇飘散油漆的朱红大门仪容整齐,新的家园鳞次栉比,队列整齐。白墙朱瓦,朱红的大门,砖铺的院落,水泥台阶。自来水,太阳能,有线电视,无绳电话。一切都变了,乡亲们像末代皇帝晕头转向,懵懂走进了新时代。过去曾经艳羡的城里人的生活如今成了现实,我的乡亲不明所以、蹑手蹑脚走进了陌生的家门。狗照着高墙突奔狂吠;猪低头沿着院墙根转了一圈儿又一圈儿,用嘴拱起一泼一泼的新土;猫叫春的声音没有回应,无望而凄惶。我在想,明早鸡会不会准时照常打鸣,把我的乡亲叫醒?狗会不会在临睡前,把属于它们的絮语像往常悠闲拉完?猫的情怀会不会多少有点着落?
那些家乡,似乎成为一片废墟。废墟上歪着半截泥瓮,破损的农具,套牲口的笼头,破罐,油腻的鞋帽。几条流浪狗路过这里,一只狗叨着一只破败的靴子,夹着尾巴向村南逃跑,另外几条狗穷追不舍,腾起一路的轻烟。路,向村外延伸,仓皇无措,旷世的无聊,那些曾经的脚印和零乱的人声黯然落下。
??
2004年的夏天,北方的田地里一派繁忙。我的家乡在这个年份沦陷。那天,我累累若丧家之犬离开了家乡,趁着夜色未央,逃回了一个叫做百灵庙的地方。小镇街头没有鸡鸣狗叫,一个还未关门的歌厅正在播放歌曲《老鼠爱大米》。
这个诞生于1947年的村庄,比新中国年长了两岁。几位耄耋老人说,这片土地最早是谁开垦的他们记不得了,不是走西口的后人,就是从内蒙古乌兰察布清水河的逃荒者。他们不是姓李便是姓张,是弟兄二人,手提打狗棍,胳肢窝夹着粗瓷大碗,昼夜兼程,来到了传说中的后草地。这是一片平坦的原野,一眼望不到边;草木旺盛,牛走在草丛里,听见草动看不到牛。哥畅快撒了一泡尿,说,就这里哇!弟也撒了一泼尿回答,就这儿!依着一道土梁,坐北向南,撅起屁股,弯下腰,用打狗棍掏出一间方方正正的屋子。屋顶上捅一个孔,炊烟升起,人间的烟火从此在這片处女地飘升开来。
这个村子叫二楞滩,是蒙语的谐音,意为花的原野,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村子里鸡鸣狗叫,羊们朝着天空咩叫,牛站在村口不动,风卷着尘土四处飞扬。??
一村的人不停地从滚落的废墟里翻捡着生怕丢失的东西,他们的胳肢窝、衣兜、手里揣满了尘土裹挟的物什,一根没了把儿的火铲,一缕打结成球的毛线,一枚没了釉的纽扣……
顷刻间,六十多年的岁月被连根拨起,像一截沙土混凝的路碑,被抛弃倒在时光的路上。
那天早上,家乡如我衣衫褴褛小脚的娘,头发凌乱,矜持乖张,两手翻卷衣襟,站在阴冷的风里。一幕朝阳斑驳地照在她打满补丁的身上。她的身边是一头头小猪,还有刚刚出窝不懂人情世故乱走的小鸡。多少次,我试图把这个情景用蹩脚的文字描摹下来,企图告诉那些衣食无虞、无所事事的人们,生活里曾经还有过这样不堪但又不能或缺的情景,最终还是搁浅。最想说的话老是陷入无语哽噎抑或欲言又止。
那天的太阳面无表情,怔怔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阳光温润如初,一寸一寸映照着家乡,像我温婉的母爱。就是在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阳光是有颜色的,有青铜的光辉,是光阴的颜色。这样的颜色把我正在凋敝的村庄镀得金属般光亮,过往行人的眼睛被刺得无法睁开。这一特别的景致被一双我看不到的冥冥之中的眼睛摄取并深藏。我的耳畔逶迤起历史久远的回响,如马蹄声声,纷繁而迷乱,那是一条不息的河流汹涌的跫音,从来处来,往去处去。而那一缕阳光,对于现实意义的家乡,是最后的一缕,是最后的惊鸿一瞥。那金属般的堂皇,是我家乡最后的堂皇。我不知道村里的后嗣有谁还记着她最后的羸弱,说到底所有的事物都将是幻象,这便是究竟。我的忧伤如秋风般浩荡。
?
夜幕降临,我的记忆像犁的倔强犁在这片虚空之上,迟迟不能抽出。这里曾经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马嘶牛哞,绿草荡漾。这里曾经是孩子的天堂,人类的原乡。搬迁,说到底就是在割舍与眷恋中冲突纠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那屋后的榆柳,堂前的桃李,深巷中的狗吠,桑树上的鸡鸣。没有尘杂的庭院,虚室里的余闲,一刹那成了过往。在城市与乡村里晃荡的这二十多个年头,游走把我自己不断撕裂不停剥离,我的疼痛是无法言说的疼痛。我一次次问儿子老家何方,也是在问自己。当生机勃发、活色生香的家沦为一个没有温度没有质感的符号,这种沦陷比死还要残忍!那是月亮不在天上,星星不在夜空的不堪。当一切没了依托,剩下的就是漫无边际的虚无,虚无里浩荡着忧伤。是深深的坠落,是无底的塌陷。
依稀中,我看见我的乡亲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慢慢走来,他们搂着鞭杆,驾着马车,捅着衣袖,吸溜着因寒冷和忙碌不听话的鼻涕。他们赶着他们的猪羊,猪羊也赶着他们;日子赶着他们,他们追赶着日子,亘古如斯。从耒耜,到犁;从人耕,到牛耕,日子漫长而旷远。我的先人,没有劳动的号子,有的只是气喘吁吁和挥汗如雨。从茹毛饮血,从刀耕火种,逶迤出一个坚强而勤劳的民族。浸入漫长的想象我无法自拔,追溯这一路的蜿蜒曲折,一路的浩浩汤汤,一路长歌当哭。他们,我们的祖先,顶着日月寒暑,贫穷、疾病、灾难、瘟疫、死亡,如影随形。许多时候,他们形同蝼蚁,匍匐爬行。他们的朴素、纯真和卑微一次次让我悲欣交集,泪落如雨。
老李大是家乡的一介草民,他的木讷与渺小,仿佛是没有过的存在。老李大的窑自从老李大死后一直空着。一扇柴门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不知去向,破窑就像老李大没了牙齿凹陷空洞的口腔,空虚漆黑。村里的人都在觊觎老李大的柴门,道德的门槛经不起贫穷的跨越,胆大的人还是先下了手。孩子们不可多得有了个捉迷藏的好地方,有月亮的夜晚,月光会仁慈地照进一方光亮。贫乏的童年就多了一抹迷离的光影。害怕阳光暴晒的暧昧躲在里面纳凉,乡村的爱情蹑手蹑脚。窑里出现了耗子、蝙蝠、蚂蟥,出现了人和动物的粪便。耗子在窜,蝙蝠在飞,蚂蟥嗡嗡。老李大的房子被推倒像老李大的被死亡,轻巧而简单,不经推就倒了,像老李大不小心栽了个跟头。或许,再卑微的生命总想给人留个念想吧,废墟中涌现出一顶破旧的毡帽,像一件事情的线索浮出了水面,人们一下子思想起这顶帽子的瘪塌和油光,想起它在村子里行走的样子,一颠,一颠;慢慢晃近,又慢慢晃远,像湖面上漂移的帆影。日落西山,这顶帽子晃在一面土炕上,与老李大并排在了一起,不同的只是高矮,类似的是颜色和状态。倚着帽子的还有一只十二岁的黄猫,眼神呆滞,混浊而灰黄。猫毛粗壮,黯然无光。老李大的脚步接近家门,老黄猫就长长喵一声,老李大赶紧放下掖在胳肢窝里的柴禾,把老黄猫抱在怀里,不停用长满胡须的腮帮,摩挲猫的双颊。半天才肯放下。老黄猫会慢慢爬在锅台,眯缝起眼,瞅着老李大做饭洗锅,然后,喵着钻进老李大汗味浓重的被窝,和老李大不分你我打起各自的鼾。老黄猫年轻的时候喵声清脆温婉,如歌似咏,一声连着一声,充满热切的期待。岁月不饶人也不饶猫,猫和老李大相互陪伴着都在慢慢变老。猫声懒洋无力,如老人的低咳,不变的是那份不老的亲切和深沉的期待。老李大一生未娶,神情木讷,整日捅着衣袖,勾一只破箩头,手里操一只粪叉,淌着两筒鼻涕,眼睛瞅着地上的牛粪;时长了,抬起捅着的衣袖,在鼻子下轻轻一拉,衣袖上就多出一道道亮来。老李大的袖口黑汪汪的亮。老李大没事儿的时候就捡粪,院子里的牛粪堆成一座浑圆的山,村里人戏谑老李大说牛粪堆像女人的一只奶奶。老李大鼻音很重地回答,牲口!哪有这样说女人的!村里谁家没烧的了就来装,老李大捅着的衣袖往前一伸示意随便装。老李大随老李二从河南逃荒来,老李二有家室,盖了房子,村子里过去放粮食的破窑就成了老李大的栖身之所。老李大没坐过班车,没戴过手表,没看过电视。老李大不会做复杂的饭,就会烙饼、熬糊糊两样,一年不变样。村里办事宴,老李大一定是挑水的,这样的日子老李大的嘴角会明显的泛光,不说话的他不停地咂嘴,仿佛要说什么。一见面前是个女人,老李大就像耗子见了猫,赶紧绕开了。 暑假,我和老李大在麦地里下过夜,麦子刚割过,麦捆码在地里,一排一排的。下夜,就是守着麦地,防止人的偷盗和牲畜对小麦的祸害。大人下一夜能挣7分工,孩子能挣5分工。下夜要一夜在地里守着。老李大说话我听不懂,再加上语速快,我只能看着他的眼神和动作行事。我学着他把两摞码在一起的小麦捆砌成能容一个人躺着的麦捆屋。捅着衣袖的老李大,汲着鼻涕,无言地帮我砌房子。房子很快落成,我和老李大的房子面对面,躺在里面暖和而舒展。我瞅着他笑,他也瞅着我笑,我们不说话。夜深了,潮气慢慢从地面泛起,麦捆泛潮,湿气开始侵入身体。老李大就捅着袖,在地里绕着麦垛来回走,我跟在他的身后来回走。夜很静,能听得见他和我脚步的嗒嗒,沉稳与快捷的不同嗒嗒。地里的青蛙咕哇咕哇,嘹亮悠长。月光下,村庄影影绰绰,像夜的庄稼,婆娑晃动。天上有几颗星。夜凉如水,空气中流淌的是麦香。我不知道老李大和我是什么时候睡着的。曙色朦胧,我们还是被冻醒了。我和老李大捅着衣袖,沿着麦田边的小路回到了村里,他走在前我走在后。快到村口,我们碰到了那個时候还年轻的老黄猫。黄猫不停照着老李大喵,猫须上有水的亮光。老李大弯身抱起猫,我看见他的手背上落下两只猫的爪印,像两朵新开的梅花。 村子倒下了,留在村子里的只剩下两口吃水井和一颗老榆树,水井一口在村南,一口在村北。喧响的辘轳提起的一个一个清凉清亮的黎明都已过去。我的乡亲们从井里吊出一个接一个的落日和月亮,他们的水桶里浸泡过调皮的星星。井是一棵大树,枝杈是一条一条通往家里的小路,家是井的叶子,家乡因井根深叶茂。一路来去的颠簸,一路的欢声笑语。水桶挑在肩,不误扯开嗓子拉拉家长开几句带荤的玩笑骂骂娘。五尺井台演绎出数不清的故事,光棍陈给寡妇秀担了两年水,把秀担回了自己家。张三喝醉酒打老婆,老婆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一招想起了跳井。张三老婆终于有一天跳了下去,张三从此再没沾酒,没事儿的时候一个人坐在井台边吸几袋烟,井台上就留下一堆烟灰。老榆树立在村子的中央,几年前遭遇雷劈,树冠被劈掉了一半,依然春青夏绿。村子没有了,鸟也迁徙了,榆树上的鸟巢也空了。老榆树是村子里娃们的好去处,摘榆钱钱,用弹弓打树上的鸟,爬树。老榆树想不起树上树下有过多少童年。两口井原来在房子的遮挡下从未见过面,听着对面辘轳的声响,想象对方跟自己相近的模样,过着平静如水的日子。如今,阻挡没有了,却相对无言。没有了声音,旷世般的宁静。辘轳不再响了,两口井闲置在那里,一任时光的苔藓从井里斑驳而起。狂风大作的日子里,落井而下的石头偶尔会把井水的平静打破,习惯了平静的水会泪流满面,心潮汹涌。老榆树斜立着那里,像一位遗老,守望着日出日落,扯起半树的阴凉,葱郁或者飘零。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踢踏的足音把村子最后的时光拖拉得空洞而漫长。牛走在他们的前面,羊走在他们的前面,猪和鸡走在他们的前面,我的乡亲们走在它们和时间的后面。突突的四轮车、牛车、马车、驴车,竭尽全力拉着多年积累下的家产,一大一小盛水腌菜的瓮,纸糊的面盆,吃剩的半袋米面;刚喂的小猪,新养的雏猫。针线还插在上面纳了一半的鞋底。祖辈四代的相框,煤油灯盘,铜烟嘴的长杆烟袋,耧犁锄镰。农家的家什简陋而丰盈,丰富到拉杂,一个小小的车厢就可以拉运起一个朴素的农业社会,一个小小的车厢就可以拉运起中国农业社会几千年的变迁。几十年的一个旧村庄就是抽了几十年的一袋旱烟,如今要到一个新的地方接着抽,日子串着,地方变了,滋味也随着变。整村搬迁,人类在不停地迁徙,逶迤绵长,车队,人,禽兽,后面跟着的是风,风中翻卷的是枯枝败草。
大地如初,从未有过的安静。只有两口井一棵老榆树,守望着这片曾经生动的土地,它们走不了。没有人会知道此时的土地会作何感想,沧海桑田,从最初的宁静回到喧闹后的宁静,像一锅滾烫的开水,从最初的冷水回到最后的凉水。
空间抑或物理意义上的家乡从此不复存在了,我无泪而哭。那天傍晚,我还在木然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怔怔看着我灰头土脸的乡亲,不知该对他们说些什么。乡亲们还在不停地刨捡着什么,一条还能搭羊棚的檩子,几条长短不齐的椽子,一只马灯,两只破旧的毡靴。捡完了自家的再去捡别人家的。一只缺腿小木凳,一只歪把煤铲,都会带给他们欣喜。那天的黄昏毫无遮拦,倾泻一地的忧伤。夜里月光直逼,没了婉约曲折,直截了当。
我在生活过二十多年的土地上转悠到了半夜。村子彻底安静了下来,连声响都一点不剩都被搬走了,天地间无比空旷。我的心悬在半空,没了着落,甚至多了份少有的恐慌。那个活色生香、形象生动的世界刹那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月光下,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看看自己浅浅的脚印被松软的废墟不断掩埋。我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呼吸,还有蝉鸣、虫叫,月亮滑翔和星星眨眼的声音。那天,我听到了平时不曾听到被很久忽略了的声音。岁月深处,一种铿锵的无名声音,由远而近。像小时候张铁匠打马掌的声音,没有节律,但又有着不成秩序的秩序,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不断的锤打,溅下一地的琐屑。
一扇扇飘散油漆的朱红大门仪容整齐,新的家园鳞次栉比,队列整齐。白墙朱瓦,朱红的大门,砖铺的院落,水泥台阶。自来水,太阳能,有线电视,无绳电话。一切都变了,乡亲们像末代皇帝晕头转向,懵懂走进了新时代。过去曾经艳羡的城里人的生活如今成了现实,我的乡亲不明所以、蹑手蹑脚走进了陌生的家门。狗照着高墙突奔狂吠;猪低头沿着院墙根转了一圈儿又一圈儿,用嘴拱起一泼一泼的新土;猫叫春的声音没有回应,无望而凄惶。我在想,明早鸡会不会准时照常打鸣,把我的乡亲叫醒?狗会不会在临睡前,把属于它们的絮语像往常悠闲拉完?猫的情怀会不会多少有点着落?
那些家乡,似乎成为一片废墟。废墟上歪着半截泥瓮,破损的农具,套牲口的笼头,破罐,油腻的鞋帽。几条流浪狗路过这里,一只狗叨着一只破败的靴子,夹着尾巴向村南逃跑,另外几条狗穷追不舍,腾起一路的轻烟。路,向村外延伸,仓皇无措,旷世的无聊,那些曾经的脚印和零乱的人声黯然落下。
??
2004年的夏天,北方的田地里一派繁忙。我的家乡在这个年份沦陷。那天,我累累若丧家之犬离开了家乡,趁着夜色未央,逃回了一个叫做百灵庙的地方。小镇街头没有鸡鸣狗叫,一个还未关门的歌厅正在播放歌曲《老鼠爱大米》。
这个诞生于1947年的村庄,比新中国年长了两岁。几位耄耋老人说,这片土地最早是谁开垦的他们记不得了,不是走西口的后人,就是从内蒙古乌兰察布清水河的逃荒者。他们不是姓李便是姓张,是弟兄二人,手提打狗棍,胳肢窝夹着粗瓷大碗,昼夜兼程,来到了传说中的后草地。这是一片平坦的原野,一眼望不到边;草木旺盛,牛走在草丛里,听见草动看不到牛。哥畅快撒了一泡尿,说,就这里哇!弟也撒了一泼尿回答,就这儿!依着一道土梁,坐北向南,撅起屁股,弯下腰,用打狗棍掏出一间方方正正的屋子。屋顶上捅一个孔,炊烟升起,人间的烟火从此在這片处女地飘升开来。
这个村子叫二楞滩,是蒙语的谐音,意为花的原野,是生我养我的地方。